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女真以及蒙古,哪个汉化程度更高

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女真以及蒙古,哪个汉化程度更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354 更新时间:2024/2/10 9:59:31

实际上,他们差不多就是一伙人。今天这支称雄了,那么大家就都是匈奴。明天那支称雄了,那么大家就都是突厥。一个部落称雄,建立了部落联盟的草原帝国,然后这个部落的名字就是草原帝国的称号了。

而之所以乱,就是因为草原明的水准太低,没有一以贯之的文字记录。所以,只能从中原文明的史书中寻找脉络线索。中原史书自己写自己还可能写不清楚,就别说给草原偶然来一篇的别传了。如果从汉化的程度来给这伙人分分类,还是可以观其大略地做个分析。

01.匈奴、突厥和柔然,基本就被打没了

先说匈奴,基本上是最早与中原文明进行融合的。但融合的方式就是战争,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然后就是死命地打。匈奴人也汉化,但汉化的主要契机是贪恋中原的物质财富。到了东汉,匈奴基本上就算被征服了。你们汉人太厉害,我们不打了,搞举族内迁的投降。当然也有什么铁勒之属还在草原没走,但是已经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所以,匈奴人的汉化应该是比较高的,因为基本上就彻底融入了进来,已经分不出谁是谁了。西魏宇文泰是匈奴人,先祖之时就融入到了鲜卑,后来跟着鲜卑一起汉化了。所以,这以后基本上就找不到什么匈奴人了。

再是突厥,但突厥之前还有一支,就是柔然。柔然就比较惨了,他也想汉化,汉化的方式也是战争,就是要杀入长城。但是,鲜卑人在之前已经入主中原了,于是鲜卑人守在长城死磕柔然:来晚了,你们就别来了。柔然到死也没能杀进来。等到突厥崛起的时候,柔然就被突厥人给灭了。所以,柔然就很悲催,就没赶上汉化的机会。

突厥基本上是被隋唐两个大帝国给干掉的。但是,唐朝的手段要灵活得多,一个手段是真的打,一直打到死为止;另一个手段是收服,只要你服了就不打了。所以,突厥人也就逐渐融入大唐了。突厥人与大唐较量的过程中,还有一支匈奴别种,就是后来的薛延陀。在东突厥被灭后,薛延陀称雄草原一段时间,但后来也被大唐消灭了。

02.蒙古人需要单说,因为这家伙太强

蒙古人崛起于两之后,起源上众说纷纭,大概率认为是出自东胡系。东胡和匈奴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后来被匈奴给干趴下了。但是,蒙古人在北方草原称雄以后,就始终褪不去自身的草原底色。可能因为有着大蒙古国的辉煌历史,所以这伙人对于汉化的兴趣可能真心不太高。

在南宋以后,蒙古人就建立了一个囊括中原、草原、高原和西域的大元帝国。但是,大元帝国虽然身在中原,定都北京,但却一直心在草原,总是以一种客人的姿态看待中原这块地方。所以,蒙古人的汉化是最难的,建立的大元政权虽然很雄壮但却很粗犷。

蒙古人充分继承了草原民族一直内斗不断的传统,围绕继承人的问题一直是杀来杀去。即便南方朱元璋都打下了半壁江山,蒙古人之间还在内斗不断。当朱元璋正式北伐的时候,蒙古人想也不想、立即跑路。所以,朱元璋北伐是少有的成功北伐,但也是最容易的北伐。蒙古人自以为是客人,所以看到中原主人不欢迎自己,立即就跑回了自己心爱的草原。因此,蒙古人就别想汉化了,到了清朝也没彻底汉化,就是一直盘踞在北方草原。

03.鲜卑、契丹和女真

胡人入主中原,并且最终在中原站住脚的,第一个就是鲜卑人。在十六国乱世之后,鲜卑人建立了北魏大帝国。北魏真得很厉害,对内搞汉化、搞融合,对外南对付南朝、向北对付柔然。

但是,北魏汉化的节奏有点儿快,内部逐渐分化出了两批人。一批是洛阳的鲜卑权贵,这伙人那是真心要汉化的,而且汉化得非彻底。另一批是北方六镇的职业军人,这伙人对汉化早就怒目而视了,对汉化肯定有反感但主要是没分到利益。于是,六镇起义彻底就把北魏打没了。但是,北魏分化出了东西两魏,仍旧是鲜卑与汉人的杂交政权。而就在这个杂交的基础之上,诞生了后来的隋唐大帝国。

唐朝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东北问题,先是高句丽后是契丹人。在唐末以及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契丹建国了,而且是早于统一中原的大宋。所以,大宋想征服契丹就非常难了,原因就是人家岁数比你大。等你出生的时候,人家早就可以打酱油了。

契丹跟北宋一直扛了好多年,这两兄弟的关系还真心不错,实现了草原和中原之间的百年和平。再后来就是女真崛起了,女真的大金是真能打,把契丹的大辽和中原的北宋捆在一起打,成为继鲜卑之后第二个入主中原的。

鲜卑、契丹以及女真,他们的汉化程度要深刻得多。为什么?能入主中原并在中原建立政权,这就是标志。这三个家伙,要比匈奴和突厥更厉害,既能向中原输入暴力又能向中原输入秩序。而输入秩序的前提,则是得先理解中原政权和中原文明,所以它们基本上都是主动汉化的。

04.要把草原民族和东胡系分开讲

纯粹的草原民族,就是匈奴、突厥、柔然以及蒙古。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在蒙古高原上建立了部落联盟的草原帝国。他们要汉化起来,难度系数太高。原因就是缺乏经历农耕的生活方式,不能深刻理解中原文明。所以,汉化的程度就非常低。虽然蒙古也实现了入主中原,但是其建立的大元政权非常缺乏凝聚力。

不纯粹的草原民族,就是东胡、鲜卑、契丹以及女真。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生活在东北地区。他们的最大特点是经历了农耕和草原两种生活方式。于是,其民族文化模因就能很容易接受农耕基础的中原政权。可以把这伙人统称为东胡系。历史大的演化,往往都是中原和草原互相干,等二者都干趴下了,然后东胡系开始出手。

两汉干匈奴,匈奴被干残了、东汉也没劲了,然后到了两晋时期,东胡系的鲜卑人就开始动手了。隋唐干突厥,突厥被干没了、大唐也玩成了五代十国,契丹的大辽就蠢蠢欲动了。宋明就一直就在跟蒙古死战不休,蒙古被干趴下了、明朝也把自己折腾残了,东胡的满清也就耀武扬威了。这可能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轮回大脉络。

所以,从汉化的程度来说,肯定是一个时间线索,也就是越往后期,草原民族汉化的程度就越深。原因就是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一直在彼此融合。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空间线索,那就是东胡系的草原民族,要比纯正的北方草原民族,汉化得更深刻。

更多文章

  • 西晋混乱,人人都想当曹操,“曹操”没出现,反到出现个“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董卓不死曹操会赢吗,历史上的曹操与董卓,曹操与董卓关系怎样

    “秋七月丙申朔,右卫将军陈眕以诏召百僚入殿中,因勒兵讨成都王颖。”——《晋书》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没有了一点皇帝的尊严,光是更换年号的频率,晋惠帝就已经破了短时间内更换年号的记录了,搜史君认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晋惠帝的无能和西晋此时的混乱。东海王司马越逃回封地东海,拒绝成都王司马颖提出和解的要求,联络各

  • 影响唐朝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最终的受害者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牛李两党之争,牛李之争争的是什么,李商隐牛李两党之争事件始末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于元和三年,也就是公元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牛派人物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参加科举进士考试,他们在朝政上直言自己的策论,并得罪了当朝宰相李吉甫。李吉甫为了阻止牛僧孺等进仕,遂在宪宗面前哭诉,宪宗无奈,遂罢科举考官赵昌于岭南,并取消牛李等三人的考试资格。因为此

  • 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到?已经乱得找不到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五代十国最详细历史,五代十国十大特点,五代十国有哪些资料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的确礼崩乐坏了,但起码还有好人吧,或者起码大家还是想当好人的。否则,乱臣贼子就不会惧。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目的不是通鉴而是资治,让后之君子知道应该怎么修身齐家、怎么治国平天下。然而,五代是个什么记忆?过程不重要,因为峰终定律。一个是高峰,开元盛世、万国来朝,所以大唐

  • 东晋朝廷对于少数民族是如何管理的?频频爆发叛乱,北伐胎死腹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晋北伐的发展阶段,东晋的历次北伐,东晋为何不断北伐

    江统的《过徙论》,是在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齐万年的反抗运动刚刚结束时提出来的。江统认为夷狄:“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江统在《过徙论》中重点论述的是关中的氐、羌和并州的匈奴,追溯各族迁徙内地的经过,强调如何让少数民族人“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一旦氐、

  • 契丹,唐代一个藩镇能搞定,而大宋一个国家却搞不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末藩镇与契丹,契丹大宋,唐朝时契丹在现在哪里

    1.契丹进化升级,建立了杂交加强版的大辽政权唐朝的一个节度使,干的可不只是一个契丹,而是能干翻整个东北草原。专门对付一个契丹,真是小瞧了唐朝的节度使。一个原因就是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太大、实力太强,而节度使的兵也是真能打。而且,当时河北胡化,所以唐朝节度使的兵,并非是一水的中原士卒,大比例的是草原胡族

  • 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很多人都没读懂,读懂后才知道李白内心的不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白最疯狂的诗,李白最霸气的四首诗,李白最长的一首诗欣赏

    之前有部电影叫做《妖猫传》,里面杨玉环说了这样一句话:李白,大唐有你才伟大。历史上很多才子其实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并不是特别出名,但李白不一样,自25岁出蜀周游天下,名声随着他诗的出产量而高涨,甚至高达皇家之堂,要不然唐玄宗李隆基也不会亲自邀请他为自己的爱妃题诗不是。之前有朋友问我说李白写了这么多

  • 西晋八王之乱:愚蠢、狠辣、小人、背叛与杀戮,见不到一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晋八王之乱是哪八王,西晋八王之乱的八王是什么关系,八王之乱对西晋的政治有什么影响

    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灭吴之后的西晋王朝,本来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但是,历史总是事与愿违地不可捉摸,一路坦途、一番高潮之后,便立即毁掉所有人的美丽梦想。统一华夏的西晋王朝,率先迎来的不是“文景”、“贞观”之治,而是同室操戈的华丽血时代。司马家的一众掌大权、握重兵的

  • 权力就像“羊羔”一样,吸引着化身“饿狼”的西晋诸侯争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晋时期的诸侯,西晋政权与分封诸侯,西晋朝廷

    永康元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称帝改元建始,可是司马氏其他封王能同意吗?同年三月,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起兵讨伐,最终赵王司马伦兵败自杀。今天搜史君就带大家看看在八王乱中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这三王的争斗。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赵王兵败后,晋惠帝就被迎回

  • 西晋的奢靡表现在哪些方面?酗酒、挥霍、斗富,奢靡程度远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晋斗富的最高境界,西晋的经济形态是什么,西晋贵族是这样斗富的

    古代中国一直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西晋自然也不例外。于此同时西晋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此时的九品中正制限制了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进入管理阶层,重要的官职都由门阀士族把持,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搜史君这就有一个问题了,不是都说没有系统的人才选拔制度,那么社会的

  • 欺君之罪真的会被杀头?唐朝宰相当着皇帝面撒谎,皇帝还不敢拆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欺君之罪有哪些,古代的欺君之罪怎么规定,古代欺君之罪是什么惩罚

    那么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唐朝从太宗朝开始,李世民敢于纳谏让臣子们敢于说真话,但这是太宗朝前期的局面,自大宰相魏征死后,后面大多数敢于说真话的臣子们不是被砍头就是被充军。于是前任历史让唐朝一系的臣子们得出了一个经验,那就是要想活命,必须撒谎讨皇帝欢心。皇帝一高兴不止可以升官发财,还能得一个贤臣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