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很多有名的将领。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倾尽全力,是我们敬仰的对象。这其中就有出击匈奴一直打到居胥山的霍去病。也有南宋的民族英雄岳飞,虽说最终被奸人所害,但他的气节和风骨一直传承到近日受人敬仰。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家便是杨家将。
然而在当年,北宋与金国发生了长时间的争斗,但是在历史上却没有关于杨家将的详细记载。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疑惑,那就是杨家将真的存在吗?如果真的存在的话,当时金国和北宋打得难舍难分的时候,为什么杨家将不出来救国呢?
忠义杨家将
“力尽锋销马罢溃,堪悲良士不生回。”这是世人对杨家将的评价。而我们对于杨家将的了解都是来自于《杨家将》这本书。在书中杨家将的领头人是杨业,他曾经是五代十国时北汉著名的战将,在战场上骁勇无比,杀敌无数。北宋皇帝十分欣赏他曾经多次派人去和他商谈,希望他可以加入北宋的阵营,但是杨业为人忠心耿耿,不愿背叛北汉。
到后来,北汉被北宋打败,甚至连皇帝都被北宋捉了去,哪怕在这样的情形下,杨业还是守着自己的城池,不愿投降。誓死捍卫对北汉的忠诚,就连皇帝都不忍心如此忠心的将领就这样战死,他请求北宋皇帝可以让自己和杨业进行一次谈判。
在老皇帝声泪俱下的劝说下,杨业最终选择了加入了北宋的阵营。在抗击辽国的战斗中,杨业拼尽全力。后来他的孩子们也纷纷加入了战斗,甚至连家中女眷也上了战场,和辽国人拼杀,而忠义杨家将的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
历史上的杨家将
而在历史上也确实有杨业这号人物,和书中记载的骁勇善战形象差距不大。他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然而朝廷中却有人对他心生妒忌之心,奸臣们一直在皇帝的耳边说杨业的坏话,认为他功高盖主。皇帝如果不对他加以惩戒,最终肯定是养虎为患。
这些冷风吹得皇帝脖子发凉,于是就派出了潘美去到杨业的军队中加以监督。而潘美本就是朝中奸臣之首,压根不懂打仗的他,在战场上对杨业指手画脚。
甚至要求他做出一些错误的行军决定。这也导致杨业在向北抗击辽国的战争中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即便如此,潘美还是不允许杨业退兵,最终杨业成了辽军的俘虏。
抓了这员大将,辽军上下非常开心,多次派人希望杨业可以归顺。可是杨业一身傲骨,怎会是贪生怕死之人?于是他开始绝食来表达自己的忠心,最终饿死在了敌军的阵营里。
而他的儿子杨延昭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但在历史上的杨延昭根本不是杨业的第六个孩子,只是因为作战骁勇,辽国给予他的一个称号罢了。北宋也正是因为有了杨家将的守护,才得以抗衡辽国。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在哪
然而,到了靖康之难的时候,我们却压根没有看到杨家将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杨家将家族已经没落。
首先,北宋实行的政策就是重文轻武,他们大肆的主张文人的地位,却忽略了那些镇守边关的武将。而像杨家将这样的家族,本就是以武将出身,在那样的世道下,压根毫无出路,根本无法发展。
他们连考取功名利禄都非常困难,更不要想扬名立万了。其次,在金国入侵之前,北宋实行的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和当时对战辽国不同,与金国对峙之时,北宋选择的政策是一再忍让,不断的增加贡品,这样软骨头的行为也仅是得到了一时的太平。既然已经没有了之前和辽国对战时的那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武将也就变得毫无用处。
然而,北宋的算盘终究是落空了,金国就像是一个喂不饱的猛兽一般,而北宋就是它们的饲养者。等到金国的实力强盛,他们便向北宋发起了进攻。那个时候,国家里全是一些羸弱的文人,又有谁能站出来保家卫国呢?
而杨家将的后人更是因为遭受到的排挤,早已连找都找不到了,于是,便形成了国内无人可用的局面。最后随着宋徽宗被金人抓去当了俘虏,北宋也就灭亡了。
结语
其实,北宋的做法实在是让人寒心,杨家将历代为北宋建功立业,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的下场。在皇帝的眼中,杨家将不过是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在战乱时期,把杨家将拿出来用一用,等到取得短暂和平后,又把他们扔到一边。
后来的重文轻武政策也属实可笑,在那个年代,和平本就是奢望。武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这个时候,把国家的重心放在文学上,实在是本末倒置。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坚决不能学习北宋皇帝,我们要在生活中培养足够的忧患意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