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函谷关是秦国天险门户易守难攻,战国时期能攻破它的有且仅有一人

函谷关是秦国天险门户易守难攻,战国时期能攻破它的有且仅有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84 更新时间:2023/12/14 6:06:02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西汉)贾谊《过秦论》

秦国的崛起,和其占据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

凭借崤山的天险和函谷关的易守难攻,秦国已在地理位置上占尽了优势。

当秦国国力强盛时,兵出函谷关攻城略地,当战争失利时,退守函谷关,继续休养生息,可以说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的函谷关,已然让秦国利于了不败之地。

[var1]

你可能会问,既然函谷关不容易被攻破,那就绕过去啊,但当时能想到这点的人只有一个,他就是赵国庞煖,他采取了绕过函谷关北上然后度过黄河天险,直逼咸阳,仅凭这点,庞煖就让人佩服,本篇暂不论,后续我们会单独讲这次战争。

纵观战国历史上,山东诸侯合纵攻秦的次数也不少,秦军借助函谷关的险要,也抵御住了联军不止一次。

但这并不意味着函谷关不能被攻破。

函谷关是秦国天险门户易守难攻,战国时期能攻破它的有且仅有一人,此人是齐国大将匡章

[var1]

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陌生,确实如此,因为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战国时期唯一攻破函谷关的齐国名将,为何他的存在感那么低?

我们本篇就来说说关于匡章的故事。

公元前323年,秦惠文王统治下的秦国看着齐威王统治下的齐国逐渐强盛,就很不爽,于是为了教训一下齐国,秦国决定从韩国和魏国借条道去攻打齐国,齐威王就命令匡章去迎战(《战国策·齐策》记载: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

战国时期,其实最忌讳的就是跨人之国攻他人之城,秦国这次做的正犯了这个忌讳,秦国攻打齐国时,本就犹豫不决,一面想教训齐国,一面又怕背后的韩魏两国捣乱。

[var1]

匡章就抓住了秦国这个心理,表面上和秦国很友好,又是互通使节,又是遥想对望,在一片祥和下,匡章让齐军换成了秦军的衣服,混到了秦军士兵中,这下秦国朝堂却炸开了锅,纷纷怀疑匡章投靠了秦国,但是英明的齐威王不相信。

果真没过多久,匡章联合混入秦军的士兵里外夹击,一举打败了秦军,(《战国策》记载:齐兵大胜,秦军大败),这次规模并不算大的战争,却挫败了强秦的嚣张气焰,让匡章名气大增,也打的秦国自称西蕃之臣,可谓极为厉害。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子之之乱,齐国觉得有利可图,于是派匡章率领大军去解救燕国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燕国民众的支持下,匡章用了几十天就占领了燕国首都蓟城,并且杀死了燕王哙和子之。

但这次战争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最终以匡章撤离燕国告终了(《史记》记载: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

[var1]

公元前301年,亲秦的楚国让中原诸侯国看着都很不爽,于是在齐国的吆喝下,韩国、魏国、齐国共同出兵讨伐楚国,但是楚国有长江作为天险,想要攻打楚国,必须得先渡江,但是长江水流比较急,三国联军一时又找不到水浅的地方,就和楚军僵持在长江两岸。

但这样拖下去一直不是办法,匡章就用金钱从一个楚国当地民众那得知了判断长江深浅的办法,那就是看楚军的防备,人多的就是浅滩比较容易渡过,于是匡章趁着夜色在楚军重兵把守的地方发起了突击,结果楚军大败,此战也被称之为“垂沙之役”。

齐闵王统治下的齐国,是由盛转衰的点,前期齐闵王当政还算称职,但是中后期就不行了,这里暂不论,此时的秦王听闻齐国的孟尝君很有才能,于是就请田文去秦国做官,但是到了秦国的田文,差点被秦王给砍了头。

孟尝君利用鸡鸣狗盗的门客,成功从虎口脱险,这也导致了孟尝君对秦国那叫一个恼火,于是在公元前298年,孟尝君决定联合韩魏两国对秦国发起进攻,这次联军的统帅还是匡章。

[var1]

匡章也不辱使命,一路率领联军打到了函谷关下,匡章采用避实就虚,凭借高超的指挥才能,在函谷关下和秦国僵持了两三年,终于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这也是战国时期唯一一次秦国的函谷关被攻破,不得不说匡章此人打仗着实有一手。

按理来说,攻破了函谷关,联军可一举拿下秦国,但是孟尝君并不想灭了秦国而便宜了韩国和魏国,孟尝君这次近交远攻的错误作战战略,也仅仅只是为了泄泄私愤而已,虽然在秦国割地的求和中联军退兵了,但攻破函谷关的匡章却被记入了史册(《战国策·秦策》记载: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三国乃退)。

作为战国时期唯一攻破函谷关的齐国名将匡章,为何他的存在感那么低?这是因为在《战国策》和《史记》中对此人的记载比较少,尤其是太史公的传记里没有此人的列传,从而导致其打的仗也不少,却知名度很低。

至于如此战功赫赫的将军为何没能被太史公列传,真实的原因已经不可考证了,我们也不再做假设性的猜测了。

函谷关是秦国天险门户易守难攻,战国时期能攻破它的有且仅有匡章一人,仅凭这点就足以证明匡章的军事才能,那是相当厉害。

[var1]

历经齐国三朝的匡章,是齐国最强盛时期的见证人和开拓者,攻燕败楚,两败秦军,此等战绩即使放眼整个战国时代,能做到的也是寥寥无几,不得不说匡章是战国历史上的将才,只是他对我们来说,太过陌生罢了。

尽管齐国有能打仗的匡章,其实也抵挡不住齐国的衰亡,因为齐国的上层建筑已经腐朽,尤其是还有孟尝君这种为自己泄愤而攻他人之国的权臣存在,齐国焉有不灭亡之道理呢?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秦国统一天下时,只有三人能抵挡得住,廉颇不能算在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说到能抵御秦国大军的人,大家很容易想到廉颇,他是赵国著名将领,本来也算是一位著名天才军事家,然而当时的赵王不太信任他,后来让赵括替换廉颇,结果赵括遭遇了长平之败,搞得赵国奄奄一息,再也没有能力继续跟秦国抗衡了,假若赵王继续任用廉颇的话,秦国能胜吗?这个问题很难说,廉颇虽然是战场老将,但也

  • 风鸣三国马谡之死终极解码:堪比赵括大战白起,诸葛亮空留终身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演义马谡之死,诸葛亮斩马谡出自正史还是野史,诸葛亮到底杀没杀马谡

    赵括和马谡或非纸上谈兵之辈?他们的个人魅力让士兵感动…… 说到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很多朋友都会想到两个古人,一个是赵括,另一个是马谡。而纸上谈兵首先指的是赵括,但是笔者科普一下,赵括生活的战国时代,纸还没有发明,人们写字画画一般都在竹简上,军事地图一般画在羊皮上,华美图案一般画在丝绸上。另外,笔者还要

  • 秦始皇吞六国掠后宫美女入秦,为何不立皇后,上万佳丽命运太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宠幸过多少六国妃子,秦始皇灭六国妃子都去哪了,秦始皇灭六国视频完整版

    公元前210年,50岁的秦始皇第五次东巡,走到沙丘,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时,神秘死亡。然而,秦始皇是一个永远难说再见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说从未停止过。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在他的身上太合适了。13岁登基,22岁亲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统一文

  • 赵括不介入战事,一直让廉颇坚守城池,赵国还会有长平之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括长平之战廉颇参与了吗,赵括的资料简介,赵括对赵国的评价

    [var1]根据史料记载的说法,秦国军队遇上廉颇,觉得无法战胜,于是范雎就用了反间计,并且在赵国境内散布流言,说什么秦军只怕赵括,赵孝成王还就当真信了,于是用赵括换下了廉颇,难道赵孝成王真的那么弱智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赵孝成王之所以用赵括替换廉颇,其实是被逼无奈的,就算秦国不用反间计,范雎也没散布

  • 如果秦始皇没有征服六国,中国会像欧洲一样,小国林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统一的六国是中国吗,秦始皇能统一六国么,秦始皇当年是怎样统一六国的

    [var1]有的人就设想了,假如当年秦始皇并没有统一六国,会不会现在我们像欧洲那样都是些小国家呢?当然了,历史并没有假设,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分析分析,假如没有秦始皇,历史将会怎样改写。[var1]笔者认为,即使没有秦始皇,后世的各个帝王也会完成一统。首先来说,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拥兵自重。但是当

  • 秦赵上党之争: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战国七雄实力的大洗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赵长平之战有多惨烈,秦赵长平之战后上党怎么样,秦赵长平之战图解

    [var1]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实力一跃千里,秦惠文王时先是从魏国手中夺回了河西之地,然后又夺得巴蜀两国大片领土,不仅拓展了疆域也大大延伸了秦国的战略纵深;秦武王时的宜阳之战秦国夺取了韩国的战略要地宜阳,据有了一个东进的桥头堡;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国彻底攻灭义渠,从此秦国再无内患。长平之

  • 秦国统一六国后,总共有百万大军,为何到秦二世时只剩20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国统一后被谁灭国,秦国统一六国真实情况,秦国统一六国过程简介

    [var1]秦末最先起义的是陈胜和吴广,两人在大泽乡起义,秦朝就派了章邯前去镇压,当时章邯一共带了20万大军前去,陈胜毕竟还是太嫩了,很快就被章邯击败,这次造反也就失败了,然而却给其他诸侯势力造反开了个,陈胜也就成为秦末造反的带头大哥了。追随陈胜之后,造反势力最大的是项羽,当时秦朝觉得,只要击败了项

  • 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原来荆轲是故意的,他只想给太子丹演一出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荆轲刺秦王燕太子对荆轲说了什么,荆轲刺秦王前六段荆轲形象,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表现

    [var1]从《史记》中的记载可以看得出来,荆轲是个知道进退的人,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而且他做事一点不冲动,司马迁在介绍荆轲时,说他喜欢读书、击剑,有一次他漫游到榆次,与一个叫盖聂的人谈论剑术,结果两人意见不合,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便离开了。有人问盖聂,为什么荆轲突然离开了?盖聂说:"荆轲在剑术

  • 春秋战国时期的配角,却活到秦朝建立之后,卫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的卫国,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大全,秦朝时的卫国在哪里

    [var1]为何卫国一直延续到了秦始皇去世之后呢?是不是因为卫国十分强大?事实并非如此,卫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一个非常弱小的诸侯国,弱小到夹在各个大国之间毫无存在感。商朝刚刚被灭亡后,西周初年,武王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在周围建立了邶、鄘、卫三个封地,分别由管叔、蔡叔、霍叔监视武庚,这三个地方也

  • 秦灭六国,其实是一家人在争夺霸权,秦国不过是拳头最大的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灭六国的过程,秦灭六国后来怎么样了,秦灭六国最终结果

    比较有意思的是,秦灭六国后并没有对六国王室斩尽杀绝,虽然有部分国君和贵族为秦始皇嬴政下令处死,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六国贵族投靠了秦国,秦始皇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只是将六国王室迁徙到别的地方,以防他们复国。[var1]秦始皇画像例如,秦国灭韩国后,将韩国王室贵族迁徙到下邑,灭赵后将赵国王室贵族迁徙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