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赵上党之争: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战国七雄实力的大洗牌

秦赵上党之争: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战国七雄实力的大洗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21 更新时间:2023/12/12 5:36:55

[var1]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实力一跃千里,秦惠文王时先是从魏国手中夺回了河西之地,然后又夺得巴蜀两国大片领土,不仅拓展了疆域也大大延伸了秦国的战略纵深;秦武王时的宜阳之战秦国夺取了韩国的战略要地宜阳,据有了一个东进的桥头堡;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国彻底攻灭义渠,从此秦国再无内患。

长平之战前战国的格局是这样的: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衰退后,齐秦楚三强鼎立,随之楚国在丹阳之战和垂沙之战后衰败下去,齐秦两国称雄一时,不过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实力上升很快,与此同时齐国受到乐毅五国伐齐的毁灭性打击,自此一蹶不振,所以当时六国中唯一可以在军事上和秦国争雄的只有赵国。

[var1]

赵国此时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就连连战连胜罕有败绩的秦军也在长平之战前连续被赵国击败: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69年),秦赵两国硬碰硬,赵国名将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不久之后廉颇又在几之战中再次“大败秦师”,由此可见赵国确实具备和秦国一战的实力,这两大强国的巅峰对决迟早要到来。

[var1]

这一天终于突如其来:公元前271年魏国人范睢入秦逐渐受到秦昭襄王重用,他向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所以秦国东进第一个要攻的就是和秦国接壤、实力最弱的韩国: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之地,野王一失,韩国的上党郡就孤悬于北和韩国本土的联系被切断了,韩国国君也愿意割让上党给秦国以求秦国罢兵,所以对秦国来说上党似乎是唾手可得了。

[var1]

可是当时韩国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却不愿意将上党拱手相让给秦国,当地居民也不愿意接受秦国的统治,于是冯亭主动和赵国联系,要把韩国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冯亭此举颇有深意,不愿接受秦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冯亭献上党给赵国其实是一个阳谋,其目的就是想要把堪与秦国一战的赵国拉下水,两强相争冯亭就有机会火中取栗;而赵国明知道接受韩国上党郡会惹来秦国的滔天怒火而导致双方大战提前,但是赵国却不得不接受,为什么这么说?

[var1]

三家分晋后,上党地区一分为二,韩国上党在西、赵国上党在东,中间隔着太行山,但是韩国上党山地居多又有太行山作为屏障,赵国的上党则是一马平川,原本西边的上党在实力弱小的韩国手中对赵国构不成威胁,但是如果落入强秦之手则是大大不同,秦军一旦越过太行山不仅赵国上党无险可守,赵国重镇晋阳也会直接暴露在秦国兵锋之下。

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如果赵国得到韩国上党郡,则可虎视秦国重镇安邑(安邑原本是魏国旧都,魏国衰败后落入秦国之手,成为秦国在河东的军事重镇),又有太行山作屏障等于多了一个对抗秦国的保障,所以赵国不可能会拒绝冯亭献上党此举,即使得罪秦国也在所不惜。

[var1]

韩国上党郡对赵国重要,对秦国也一样重要,本来韩王都已经同意割让给秦国了,却被赵国截了胡,秦国岂能善罢甘休,所以秦国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兴兵50万大举攻赵,双方终于在长平展开大战,一场大战下来秦国惨胜,赵国四十余万精锐被秦军主将白起坑杀。

秦赵上党之争不光是长平之战的导火索,也是战国七雄实力的大洗牌: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余万精锐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和秦国争雄,其实也就宣告了六国再无可以和秦国抗衡者,秦国自此有了碾压六国的实力,一骑绝尘再无对手,统一六国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更多文章

  • 秦国统一六国后,总共有百万大军,为何到秦二世时只剩20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国统一后被谁灭国,秦国统一六国真实情况,秦国统一六国过程简介

    [var1]秦末最先起义的是陈胜和吴广,两人在大泽乡起义,秦朝就派了章邯前去镇压,当时章邯一共带了20万大军前去,陈胜毕竟还是太嫩了,很快就被章邯击败,这次造反也就失败了,然而却给其他诸侯势力造反开了个,陈胜也就成为秦末造反的带头大哥了。追随陈胜之后,造反势力最大的是项羽,当时秦朝觉得,只要击败了项

  • 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原来荆轲是故意的,他只想给太子丹演一出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荆轲刺秦王燕太子对荆轲说了什么,荆轲刺秦王前六段荆轲形象,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表现

    [var1]从《史记》中的记载可以看得出来,荆轲是个知道进退的人,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而且他做事一点不冲动,司马迁在介绍荆轲时,说他喜欢读书、击剑,有一次他漫游到榆次,与一个叫盖聂的人谈论剑术,结果两人意见不合,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便离开了。有人问盖聂,为什么荆轲突然离开了?盖聂说:"荆轲在剑术

  • 春秋战国时期的配角,却活到秦朝建立之后,卫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的卫国,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大全,秦朝时的卫国在哪里

    [var1]为何卫国一直延续到了秦始皇去世之后呢?是不是因为卫国十分强大?事实并非如此,卫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一个非常弱小的诸侯国,弱小到夹在各个大国之间毫无存在感。商朝刚刚被灭亡后,西周初年,武王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在周围建立了邶、鄘、卫三个封地,分别由管叔、蔡叔、霍叔监视武庚,这三个地方也

  • 秦灭六国,其实是一家人在争夺霸权,秦国不过是拳头最大的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灭六国的过程,秦灭六国后来怎么样了,秦灭六国最终结果

    比较有意思的是,秦灭六国后并没有对六国王室斩尽杀绝,虽然有部分国君和贵族为秦始皇嬴政下令处死,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六国贵族投靠了秦国,秦始皇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只是将六国王室迁徙到别的地方,以防他们复国。[var1]秦始皇画像例如,秦国灭韩国后,将韩国王室贵族迁徙到下邑,灭赵后将赵国王室贵族迁徙到现

  • “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对赵国贡献很大,为何落得饿死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赵武灵王对赵国的影响,赵武灵王是怎么让赵国强大起来的

    本期图文说说赵国国君的的一项改革举措,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是赵国的第六个国君,他奋发图强,立志改革,是从“胡服骑射”开始的。[var1]赵人穿的衣服,袖子长,腰肥,领口宽,下摆大。赵王想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这种长袍大褂不适宜,无法在马上射箭打仗。大家都穿胡服,把大袖子的长袍改成小袖子的

  • 数次交锋失利,被强晋封印,秦穆公真是“春秋五霸”之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穆公为什么能称霸天下,关于秦穆公的资料,后人对秦穆公的评价

    由于晋文公重耳和郑文公同时去世,所以这三员秦将立刻通知秦穆公:现在的郑国很弱,您快派兵来灭了他,咱在中原就有跟脚了!秦穆公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冒险尝试一番,于是派“三帅”前往郑国。[var1]就在秦军即将抵达郑国时,突然有一位郑国使者,赶着二十头牛出现在了秦军营地,想要求见孟明视。当卫兵将相关情况禀报

  • 嘲笑和挖苦宋襄公“蠢猪式仁义”的人,其实并没有读懂宋襄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后人对宋襄公的评价,评价宋襄公视频,宋襄公到底是什么

    而说到宋襄公,他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典故,莫过于在宋楚泓之战中以彰显仁义为名提倡“不鼓不成列”,也就是王师不能攻击没有做好准备的对手,坐视战机流逝,等楚军列阵完毕后才发起进攻,最终落了个大败亏输。也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人们给予他的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甚至给他贴上了“蠢猪式的仁义”的标签,使其成为

  • 宁被烧死也不出山的介子推是忠臣吗,他与晋文公的关系到底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介子推宁愿被火烧死也不愿出山,介子推资料有哪些,介子推历史解读

    两千六百多年来,介子推的故事千古流传,在民间更衍生出寒食节、清明节等风俗。那么,介子推是忠臣吗?介子推的忠与通常所说的忠君有什么不同?介子推与晋文公之间君臣关系怎么样?[var1]上图_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最早记载介子推故事的史书是《左传》,但《左传》并没有说介

  • 随州炸出战国水墓,出土一件“神龙”底座,却为何至今都无法复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随州出土战国墓,战国神龙,湖北随州出土了什么文物

    [var1]其实龙到底存在与否,还真的是无法确定,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敢称是龙的传人,那毫无疑问我们古人确实是和龙存在着许多的联系。而在封建王朝中,皇帝们都会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然后穿龙袍,甚至黄色的衣服也必须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穿戴,因为这是属于皇帝的威严,也代表着古代帝王对龙的那种崇敬之情。[var1]

  • 孔子到底有没有篡改历史?真相可谓一言难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历史地位和影响,孔子历史记录,孔子真实历史评价

    打从1919年到现在,关于孔子的评价,出现了很多大起大落的现象,尤其是随着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关于孔子的负面评价更是层出不穷。甚至在互联网上还流传这样的说法:那就是孔子篡改了历史。那么,真相到底是否是这样?[var1]个人认为,关于孔子篡改历史的说法,真相可用一言难尽来形容。1、孔子篡改历史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