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千字看懂汉匈战争!汉武帝为何能把匈奴打服?过程原来是这样的

四千字看懂汉匈战争!汉武帝为何能把匈奴打服?过程原来是这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573 更新时间:2024/1/17 0:15:30

最后,霍去病深入草原两千里,找到了匈奴左贤王率领的匈奴主力。一场大战之后,霍去病基本歼灭了左贤王主力兵团,斩首七万余人,大获全胜。

此战之后,霍去病在今天蒙古国境内的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大典。祭天大典结束后,霍去病又再次率军,追击匈奴,一口气打到了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附近,逼得匈奴单于不得不远遁漠北。此战之后,整个漠南草原,再无匈奴王庭!

因为霍去病这场仗,实在是打得太过夸张。所以自此之后,封狼居胥,就成了中国古代兵家的至高成就。后世所有名将,皆以封狼居胥,作为自己最大的梦想之一。而霍去病领导的这场漠北之战,也成了汉朝反击匈奴的胜利标志。

很多人都知道,在汉朝初期的时候,汉朝曾经一度被北方的匈奴,压得抬不起头来。直到汉武帝时期,经过漫长的战斗之后,汉朝才终于打败了匈奴,重创了北方的敌人。

不过,对于汉武帝时期,汉朝到底是如何打败匈奴的?这个过程到底又是怎样的?很多人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实际上,汉武帝时期,汉朝反击匈奴之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以及漠北之战。

汉武帝登基之后,先是花了九年的时间,坐稳皇位,掌握了汉朝的最高决策权。彻底掌权之后的汉武帝,开始将目光投向北方的匈奴。

自汉朝建立以来,匈奴一直都是北方的大患。在汉朝刚刚开国的时候,汉高祖刘邦,曾经率领汉朝大军,和匈奴进行过一场大战。结果最后,汉朝非但没能打败匈奴,就连刘邦本人,也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上,整整七天七夜。

后来,刘邦虽然顺利逃脱,但汉朝也见识到了匈奴的厉害。所以在这之后,汉朝开始对匈奴执行和亲政策,通过和亲的方式,缓和双方的矛盾。但即便如此,匈奴仍是经常南下,袭扰汉朝的边境。

对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汉朝除了持续修建长城,被动防御之外,根本无计可施。不过,经过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的治理后,汉朝国力大幅提升。所以,等到汉武帝彻底掌权之后,汉朝终于有了主动进攻匈奴的能力。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采用了大臣王恢的建议,打算以马邑地区的财富,骗匈奴单于亲自率领匈奴主力,进入马邑地区。然后,汉军提前在马邑地区设伏,继而全歼匈奴主力。

这个计划,从战略上来说,其实是可行的。但问题是,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因为汉朝的演技实在太差,导致匈奴单于提前察觉,率领匈奴主力退回了草原。这场谋划,后世史称‘马邑之谋’,同时也被称之为‘马邑之战’。

马邑之战结束以后,汉军并未能够重创匈奴,反倒是打草惊蛇,让匈奴那边有了警惕之心。所以,在这之后,匈奴撕毁了和约,拒绝再和汉朝和亲。而汉朝这边,也只能选择通过大规模的战争,直接打服匈奴了。

至此,汉朝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正式开始。

马邑之战结束六年之后,公元前127年,匈奴主力袭击北京地区,企图占领幽州地区。一旦匈奴成功,汉朝就会彻底陷入被动。失去幽州地区之后的汉朝,和后世的北宋政权,将会是一个样子。

对此,汉武帝自然是心知肚明,知道这一战,汉朝绝对不能输。不过,汉武帝却并没有选择,在幽州地区和匈奴进行主力决战。而是避实就虚,玩了一出围魏救赵。

汉武帝一边派重兵增援幽州,确保幽州地区的安全。与此同时,汉武帝派卫青率领汉军精锐,直接进攻河套草原。河套草原是匈奴南方最重要的一块地盘。当年秦朝的时候,蒙恬曾经率领大军,将匈奴赶出了河套草原。但是后来,随着秦朝灭亡,中原陷入混战,匈奴便再次占领了河套草原。

另外,河套草原的位置,在黄河以南。所以,匈奴每次南下,都可以凭借河套草原的地理优势,轻易袭扰汉朝腹地。对于匈奴来说,河套草原,就是匈奴南下中原的一块桥头堡。

对于汉军的反击,匈奴这边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原本匈奴已经派出主力,去进攻幽州地区,而河套草原这边,自然也就相对空虚。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匈奴人从来没想过,汉朝会主动率军进攻。

所以,一场大战之后,卫青收复了整个河套平原。成功将汉匈两国的战线,推进到了黄河沿岸。此战之后,汉武帝迅速向河套地区移民,并且在前线建造了朔方城。朔方城建立后,汉朝又在当地大量驻军。经过这一系列操作之后,整个河套平原,便彻底被汉朝收入囊中了。

因为这场大战,是在黄河以南打的,所以后世便将其称之为‘河南之战’。

随着河套草原易主,匈奴这边,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对于匈奴来说,河套草原不但是进攻汉朝的桥头堡,更是整个匈奴境内,最为肥美的一处草原,自然不能轻易放弃。不过,就在这场战争刚刚结束后不久,匈奴的老可汗忽然死了,匈奴内部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纷争,所以没能及时南下。

不过,接下来的两年里,就在汉朝不断移民的过程当中,匈奴却多次袭扰,企图以此夺回河套草原。

对此,汉武帝自然不能忍,肯定是要乘胜追击。所以,在河南之战结束两年多以后,汉武帝再次派出卫青,率兵渡过黄河,深入漠南草原,寻找匈奴的主力进行决战。

说到这里,我们得暂时打个岔,简单介绍一下匈奴这边的情况。匈奴和汉朝不一样,作为一个游牧文明,匈奴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匈奴帝国的组织结构,有点类似于周朝时的分封制,但又不完全相同。

首先,匈奴帝国内部,单于地位最高。单于直辖的地盘,大概在鄂尔浑河流域。单于之下,地位最高的是左贤王和右贤王。左贤王的地盘,位于蒙古高原的东部。而右贤王的地盘,则是在蒙古高原的西部,靠近西域那边。

另外,蒙古高原上,还有一块面积很大的戈壁沙漠。这块戈壁沙漠以北的草原,便被称之为漠北草原。单于直辖的王庭,就在漠北草原。而戈壁以南,靠近中原的草原,则是被称之为漠南草原。

而卫青此次率兵出征以后,自然要利用匈奴内部的这些情况。因为匈奴内部,也存在很大的竞争。所以,卫青将目标放在了右贤王这边。

卫青出战之后,汉朝这边,同时派遣大军,从幽州这边出发,牵制住左贤王的主力。然后,卫青亲率十余万汉军精锐,奇袭右贤王。因为这场战争太过突然,右贤王根本毫无防备。所以最终,右贤王王庭被灭,本人仅率数百精锐逃走。

因为右贤王的败退,匈奴单于率领的匈奴主力右翼,便彻底暴露在汉军的进攻范围之内。所以,一年之后,卫青又再次率军出塞,寻找匈奴单于麾下的主力军团作战。

这场战争,被称之为定襄北之战。

在这场战争当中,汉军虽然重创了匈奴单于主力,但是自身折损也比较大。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在战斗期间,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打出了一连串的漂亮战绩。当时的霍去病,虽然仅仅只有十八岁,却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武。仅仅率领麾下的八百精锐,便歼灭了数千匈奴主力,甚至还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叔叔。

以上几场大战之后,汉军不但重创了匈奴,让匈奴意识到,如今的汉朝并不好惹。同时也让汉朝对匈奴的反击战,彻底获得了主动权。而以上这几场大战,在历史上合称为‘河南漠南之战’,同时也是汉朝反击战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反击战结束以后,汉朝其实已经恢复了秦朝全盛时期的版图,甚至还犹有过之。而且,匈奴忌惮于汉朝的强大,已经将单于主力彻底迁回了漠北。不过,汉武帝并不满足于此,想要继续打击匈奴,将匈奴彻底击败。

想要做到这一步,显然并不容易。因为当时匈奴的主力,已经撤回了漠北。如果汉军继续追击,就只能跨越整个戈壁荒漠,前往匈奴腹地作战。数千里的战线,实在太长,补给压力太大。就算是以当时汉朝的强大,也根本无力支撑。

所以,汉武帝只能选择另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联合其他队友,一起进攻匈奴。当时在匈奴地盘的西侧,也就是西域那边,还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名叫大月氏。而除了大月氏之外,西域那边也有很多其他的小国。当时的汉武帝,便想要联合这些西域国家,一起对匈奴作战。

不过,想要和这些西域国家联手,首先双方取得联系。而当时双方联系的唯一通道,河西走廊,却掌握在匈奴的手里。

既然这样,那汉朝就只能再次派兵,拿下河西走廊了。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统领一万精锐,前往河西地区作战。此战开始之后,霍去病统领汉军,进行大规模纵深穿插,六天转战千余里,歼灭了大量匈奴有生力量。

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一次河西之战。

第一次河西之战结束后,霍去病率领汉军主力,返回汉朝境内,进行补给。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率领数万汉军,进入河西地区作战。此后,霍去病再次玩了一手迂回穿插作战,深入匈奴境内两千里,从匈奴主力的侧面发起了进攻。

因为霍去病来得太过突然,匈奴主力仓促应战,最后自然是大败。一场大战之后,匈奴位于河西地区的主力,再次被歼灭三万。只剩下了两位匈奴王,率领麾下四万多的残兵逃脱。

这场战争结束后,因为两位匈奴王战败,匈奴单于打算杀了他们。迫于压力,这两位匈奴王,提出要投降汉朝。然而,在投降的过程当中,匈奴内部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部分匈奴主力,打算在投降过程当中,袭击汉军,弥补自己的过错。

对此,汉军这边早有防备。就在关键时刻,霍去病再次率领汉军主力,神兵天降,斩杀了八千名匈奴,彻底镇住了这些匈奴降兵。迫于霍去病的压力,这些匈奴人,自然也就只能乖乖投降了。

以上的几场战争,被合称为河西之战。河西之战结束后,匈奴在河西地区的所有主力,近乎被全部消灭。自此之后,汉朝彻底掌握了河西走廊,可以将势力范围延伸到西域。这也是中原文明,在历史上第一次控制河西走廊。

更重要的是,经此一战之后,汉朝彻底斩断了匈奴的右臂,并且连通了西域。这也为接下来汉朝深入漠北,和匈奴单于主力进行决战,提供了可能。

河西之战结束两年之后,汉朝这边,已经做好了所有的战争准备,终于到了和匈奴进行决战的时候。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集了十四万骑兵,分别由卫青和霍去病统领,远征漠北。

漠北之战,自此开始。

漠北之战开始以后,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率领主力,从东西两线夹击匈奴单于主力。此时匈奴帝国在西侧的国境,基本上已经被汉朝彻底打穿,没什么威胁。但是在东方,左贤王还是拥有着强大的军力。所以,汉朝此战当中,最担心的,就是匈奴单于主力,向东方撤退。

不过,幸运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此战当中,匈奴单于并未向东逃窜。所以,汉朝军队也得以对单于主力,进行围歼。

在这场漠北之战当中,卫青首先率领汉军,找到了单于主力。一场大战之后,卫青歼敌一万九千人。逼得匈奴单于,不得不率领残部,向西北方向逃窜。

与此同时,霍去病则是一路突进,直接跨过了戈壁荒漠是,深入草原。谁都没想到的是,霍去病虽然没能遇上匈奴单于,却意外遇到了匈奴左贤王率领的军队。

双方相遇之后,霍去病再次发挥了自己彪悍的战斗力,不但彻底击溃了左贤王麾下的主力军队,而且还一路追着左贤王打。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霍去病歼灭了七万多的匈奴主力,成功在狼居胥山祭天,最后一口气追到了贝加尔湖附近。

经过漠北之战以后,匈奴的左贤王和右贤王,已经全部被打垮。右贤王控制的河西地区,以及西域那边,全部落入汉朝的控制。而原本被左贤王控制的黑龙江流域,以及大兴安岭地区,随着左贤王战败,也彻底脱离了匈奴。

至于那位倒霉的单于,麾下精锐近乎被卫青杀绝,自然也只能彻底退回漠北,再也不敢南下了。

总之,经过这三场大战之后,匈奴彻底失去了对漠南地区的控制。甚至就连河西走廊乃至黑龙江流域,也彻底脱离了匈奴帝国的控制。原本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被汉朝硬生生地打到龟缩回漠北,再也不敢南下了。

至此,汉朝反击匈奴的战争,终于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汉朝反击匈奴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这场战争胜利,汉朝才得以继续扩张,并且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西域。不过,在这之后,随着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和汉武帝逐渐老迈,已经被沉重打击的匈奴,又得到了些许喘息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到了汉武帝晚年时期,以及更后面的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汉朝不得不再次对匈奴用兵。不过,那个时候的匈奴,相比当初巅峰时期的匈奴,战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更多文章

  • 三国乱成一锅粥了,为何没有外族入侵,主要被这9位名将打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重大事件图表,三国各势力灭亡一览表,三国各方势力

    三国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但主要是袁绍、曹操、刘备、孙权等内部诸侯之间的战争,却很少出现匈奴、鲜卑等外族大规模入侵之事。主要原因是,三国时期,董卓、曹操等诸侯的实力都很强大,他们或其手下将领镇守边疆,让匈奴、鲜卑、乌桓等外族不敢入侵。一、董卓、马腾(庞德、马超)汉朝时期,面对外敌压力最大的

  • 三国一将领怒斩蜀汉大将,击退马超张飞,而他仅是一介小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飞大战马超视频完整版,马超打得过张飞吗,张飞夜战马超是哪一集

    不过小说和历史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就像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三国时期的魏朝,曾有这么一个小卒。他斩杀蜀汉大将,更是识破了马超和张飞的计谋。他就是曹休,魏国后期的支柱将领,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皇帝。成为魏国后期军事上的大将,这曹休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呢?曹魏“千里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董卓为首的西

  • 自成体系:论东吴的中军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吴的官制,东吴的军事智慧,东吴军事制度及图片

    不同于魏、蜀,东吴虽然存在“领军”职务,但它在中军之中似不占据重要地位。而“护军”与“都护”则是东吴中军的重要构成部分,地位胜于领军。另外,东吴的“武卫”系统在中军之中地位不凡,常常能够看到武卫将军“兼领中外诸军事”一类的记载。可知东吴的武卫系统很可能自成体系,不像曹魏一般隶属于领军。注:曹魏的中领

  • 高平陵之变时,如果曹爽不交出兵权,他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平陵之变谁劝曹爽,司马懿逼曹爽交出兵权,司马懿为何能夺曹爽兵权

    曹爽就这么个货色。“肉食者鄙,焉能谋”,但肉食者未必鄙。只有肉食者堕落了,才会鄙。而曹爽恰是这样的肉食者。如果曹爽死不投降,他能力挽狂澜、剿灭司马懿吗?可以说,在政变的关节点上,天时、地利、人和,曹爽全占了。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是天时司马懿的确发动政变了。但问题是司马懿为什么不在抵抗蜀汉的关中发动政变

  • 关羽的实力就是爱偷袭?看看关公徒弟的实力就知这答案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正史关羽实力有多强,历史上关羽的真实实力,正史中的关羽打仗能力

    关羽被徐晃击败,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而且刘备在颜良那说起过关羽,颜良正欲问时被关羽用刀刺于马下典型的偷袭,不偷袭关羽有可能像徐晃那样二十回合被颜良击败,文丑击败张辽和徐晃联手,关羽亲自说过张辽武艺不在关张之下,以关羽狂傲的性格说得必是实情,关羽不偷袭估计和徐晃联手也会被文丑击败。要说车轮战,关羽斩

  • 刘备讨伐东吴,为何不带上诸葛亮?并非诸葛亮不支持伐吴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伐吴带上诸葛亮会怎样,历史上诸葛亮赞成刘备伐吴吗,诸葛亮没有帮刘备打东吴吗

    夷陵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刘备走向人生巅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刘备首次在正面对战中击败了曹操,取得了汉中大捷!然而,这一年也是刘备人生最黑暗的一年,因为汉中大捷不久之后,关羽就兵败被杀,荆州丢失,眼看刘备有机会北伐曹魏,一统天下了,却被孙权釜底抽薪,打落凡尘,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 嫁到匈奴后,王昭君有着怎样的悲惨境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昭君嫁到匈奴是今天的哪里,王昭君嫁到匈奴后过着怎样的生活,王昭君嫁单于原因

    王昭君大约在公元前54年出生,于公元前19年去世。她出生于当时属于南郡——今天属于湖北省的秭归,和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是同乡。昭君是平民出身,她的父亲王襄老来得女,对这个女儿十分宠爱。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父亲还是尽力地为女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在昭君十四五岁时,她已经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天生丽质,很快就

  • 《美人心计》吕后母子比起薄姬母子到底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美人心计薄姬和吕后的关系,吕后与薄姬,美人心计吕后捂死的谁的孩子

    剩下可能威胁吕后母子地位的就只剩下薄姬母子。薄姬母子虽远在代国,但是吕后却不得不妨,当年薄姬自请带儿子去偏僻的代国,甚至不惜自毁容貌。如此可怕的心计,连自己都能下得去手,吕后自然非常忌惮。实际上,薄姬的确非常有野心,就在吕后选择对她的儿子刘恒下毒手时,她与吕后就已经是血海深仇,势不两立了。至于为什么

  • 战国机会最好的列国,真不是大秦,可惜得了一种病,无缘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各个时期的列国实力大排名,战国列国的实力,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看战国争雄时期,楚国的国土面积最大,在楚国最鼎盛时期,它的疆域涵盖了现在中国华中以及华东地区大部分地方,面积远远大圆其余山东列国。这么大的领土疆域怎么来的?当然是打来的,我们春秋列国之争还是讲道义的,两个国家打架一方认输赔点款割点地,胜利者就高高兴兴吃着火锅唱着歌就回去了。但

  • 曹操为什么不能实现天下一统?人改变不了局势,只能顺势而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是如何强大起来的,曹操有可能一统天下吗,关于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问题

    这就是大势,曹操就是再强,也无法逆天改命,只能认命。但是,曹孟德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北方。其功绩足以彪炳史册。他的人生也没什么遗憾了。01.天下没有统一的法统法统,可以简单理解为合法性。政治的合法性,并不是现代政治学有了之后才有的。它一直存在,且一直在发挥着作用。简单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