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盎:劝谏汉文帝,义保周勃,一生忠正不阿,可惜命丧梁王之手

袁盎:劝谏汉文帝,义保周勃,一生忠正不阿,可惜命丧梁王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90 更新时间:2023/12/16 22:53:53

有一天,汉文帝带着窦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游玩,中途却被一位大臣气得愤而离场,带着慎夫人闷闷不乐地回宫去了。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汉文帝十分宠爱慎夫人,慎夫人恃宠而骄,在后宫经常和窦皇后平起平坐,一点儿都不遵从妃子对皇后应有的礼节。窦皇后年纪大了,身体多病,早就失去了汉文帝的宠爱,所以对慎夫人的越礼行为视而不见。

时间一长,慎夫人就把享受和皇后一样的待遇当成了很自然的事,汉文帝对此也持默许,甚至是纵容的态度。

没想到,后宫中大家都接受的这件事,在汉文帝到上林苑游玩的时候却行不通了,有一位大臣直接让汉文帝和慎夫人都下不来台:他安排座位的时候,特意把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撤了一下,让慎夫人处于低位,和窦皇后的尊位明显拉开了距离。

这样的座位安排符合礼制,但是习惯了尊位的慎夫人却当场大怒,坚持不肯就座。

袁盎却作图

汉文帝一看自己的爱妃生气了,也很恼怒,当即就带着慎夫人离场,直接回后宫去了。

主角退场了,别人在上林苑再坐下去就没什么意思了,于是好好的一场宫廷盛宴不欢而散。

这位“没眼力见儿”、给汉文帝搅场的大臣就是近侍官--中郎袁盎,他惹恼了汉文帝和慎夫人,难道当真不怕汉文帝责罚他吗?

1、结果如何

这件事发生后,很多人都替袁盎捏了一把汗:皇权威严,岂是你一个小小的中郎可以按道理行事的?

可是事情的解决却出乎大家意料:袁盎等汉文帝气渐渐消了之后,跑过去解释说道:

“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袁盎的大意是:我听说只有尊卑有序,内宫才能上下和睦。现在陛下您已经立了窦皇后,慎夫人的名分只是妾,和窦皇后的身份有尊卑之分,她怎么可以和窦皇后平起平坐呢。如果陛下宠爱慎夫人,平时多多赏赐她就可以了。假如陛下坚持让她在各种重要场合都和皇后平起平坐,不顾尊卑,那恰恰是在害慎夫人。

汉文帝的影视形象

袁盎的最后一句话最让汉文帝警醒,他说道: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人彘”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的下场。刘邦很宠爱戚夫人,戚夫人也善于争宠,当时的皇后吕雉因此在刘邦面前根本没有存在感。

但是,刘邦去世以后,戚夫人的悲剧就开始了:吕后的儿子,太子刘盈继位,吕后大权在握,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疯狂报复戚夫人,将她制成“人彘”虐杀,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则被鸩杀。

“人彘”事件距离汉文帝时并不遥远,不过十来年时间。这件事造成的影响之大,当时连吕后的亲生儿子刘盈都被吓得从此不理朝政,每天只是饮酒作乐,没几年时间就过世了。

历史是何其的相似!现在慎夫人独得恩宠,汉文帝不知道约束她,慎夫人没有子女,窦皇后的长子刘已经被立为太子,汉文帝能宠爱慎夫人一时,难道还能顾得了身后之事吗?

袁盎的这番话让汉文帝顿时警醒,他不仅没有怪罪袁盎,还马上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这番话都告诉了她。

慎夫人也不是糊涂人,听了这番忠告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越位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愤怒顿时烟消云散,她对袁盎的直言敢谏十分感激,赐给他金五十斤。

正是因为有袁盎的这番劝谏,汉文帝百年之后,戚夫人的悲剧才没有在慎夫人身上重演。

2、真敢说

袁盎的直言敢谏不仅限于宫廷之内,到了朝堂之上,他照样直言不讳,哪怕是得罪了权贵也毫不在乎。

袁盎的影视形象

汉文帝即位之后,周勃被任命为丞相。周勃对汉文帝有拥立之功,所以周勃在朝堂之上经常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汉文帝呢,他对周勃表现得十分恭敬,每次退朝的时候,他都会亲自送周勃离开。

时间一长,别人没说什么,袁盎又看不下去了。于是有一天,袁盎问汉文帝:“陛下以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呢?”

汉文帝给周勃的评价非常高:“社稷臣。”

袁盎却不认可汉文帝的评价:“不对,丞相只能算是功臣,并不是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应该与主上存亡与共。可是吕后主政、诸吕掌权的时候,刘氏一脉情况危急,当时丞相担任太尉之职,手中握有兵权,却丝毫没有作为。吕后去世之后,大臣们开始讨伐诸吕的时候,丞相才顺势而为,平灭诸吕。所以他只能算是功臣,不能算社稷之臣。”

评价了周勃,袁盎也没放过汉文帝:“现在丞相在陛下面前十分骄纵,陛下对他很是谦让,这样有失君臣之礼,臣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对的。”

一番话说下来,年轻的汉文帝十分认可,于是从此以后汉文帝见到周勃以及群臣的时候,逐渐变得庄重威严起来。

慢慢地,周勃对汉文帝的态度也变得尊重起来。

后来,周勃听说汉文帝的这一转变是袁盎劝谏的结果,对袁盎十分不满,于是他专门找到袁盎说:“我和你哥哥袁哙的关系很好,你为什么要在朝廷上这么毁谤我呢?”

袁盎认为自己做得没错,所以尽管周勃年纪大、资格老、职位高,袁盎却丝毫没有向周勃道歉的意思。

经过这件事后,袁盎和周勃的关系就比较僵。

3、为人中正

谁都没想到,袁盎和周勃关系的转机居然是发生在周勃失势之后。

周勃画像

汉文帝虽然任用周勃为丞相,但终究还不是特别信任他,没几年时间就免去周勃的丞相职位,让他前往自己的封地----绛县。

周勃是经历过汉高祖和吕后时期的人,他知道韩信等功臣的下场,所以回到封地后,每逢当地的地方长官巡行到绛县时,他都会身披铠甲,同时让家人手持兵器迎接。

这样的事情发生次数多了,就有人向汉文帝上书,说周勃想谋反。

汉文帝早想清算这帮老臣,立即下旨将周勃逮捕入狱。

昔日的朝廷重臣突然变成阶下囚,朝中的王公大臣没人敢替周勃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就惹火上身。

袁盎却一改之前对周勃的态度,他始终坚信周勃无罪,仍然敢于为周勃申辩。

经过多番运作之后,周勃终于成功出狱。经过这次冤屈之后,周勃非常感念袁盎敢于为自己鸣冤,他这才明白什么是正直君子,从此以后两个人结为至交。

4、管得太宽也不行

汉景帝即位以后,他很看重袁盎的意见,虽然袁盎因病辞官,在家休养,汉景帝遇到问题仍然会派人去向他询问对策。

汉景帝的影视形象

汉景帝有个同母弟弟梁王刘武,刘武深得母亲窦太后的喜爱。窦太后想让汉景帝百年之后传位给刘武,刘武也很希望将来能够继承哥哥的皇位。汉景帝有十来个儿子,在立谁为继承人的问题上难免犹豫。

袁盎听说这件事后,顾不得自己身体不好,再次直言进谏,让汉景帝打消了立刘武为储君的想法。

袁盎知道立刘武为继承人是窦太后的主意,于是面见窦太后,把不能立刘武为继承人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窦太后听:假如立刘武为继承人,刘武也成功即位,那么刘武百年之后又将帝位传给谁?如果直接传给刘武的儿子,势必会引起汉景帝儿子们的不满;如果传回给汉景帝的儿子,刘武的儿子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袁盎大胆问道:难道太后希望自己的孙子辈互相争夺厮杀吗?

经过袁盎以及多位大臣的进谏,汉景帝和窦太后都打消了立刘武为继承人的想法。

5、明智忠诚又如何

前150年,汉景帝的第一位太子刘荣被废,7岁的皇十子刘彻被立为太子,刘武即位的希望彻底落空。

刘武的影视形象

袁盎等人进谏的事情虽然进行得隐秘,但终究还是泄露了出去,刘武因此对这些劝谏的大臣怀恨在心。

梁王刘武一向胆大妄为,为了发泄心中怒气,他与羊胜、公孙诡等人密谋,派出刺客到京城行刺袁盎等十几位大臣。

第一个被刘武派来的刺客到了京城之后,没有直接行刺,而是到处打听袁盎的为人。结果,他听到的都是人们对袁盎的夸奖。

这位刺客于是放弃了行刺计划,他还善意提醒袁盎:我接受梁王的钱财来刺杀您,但没想到您是位忠厚长者,我不忍心下手。虽然我放弃行动,但是以后还会有人前来行刺,您要及早防备!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的原文是:

刺者至关中,问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乃见袁盎曰:“臣受梁王金来刺君,君长者,不忍刺君。然后刺君者十余曹,备之!”袁盎心不乐,家又多怪,乃之棓生所问占。还,梁刺客后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袁盎虽然胆量很大,但性命攸关,他知道梁王要刺杀自己之后闷闷不乐,再加上家里出了许多怪事,于是就到善术数的棓生那里去问卜。回来的路上,袁盎走到安陵郭门外时,被梁王派来的刺客暗杀。

袁盎之后,朝中十几位大臣相继被刺杀,他们都曾经对立刘武为嗣一事进行劝阻。

袁盎是一心为公的大臣,他在进谏时完全出于为社稷考虑,全然不顾自己说出的话是否会引起他人不满。

一代诤臣,可惜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参考资料: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史记·梁孝王世家》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去世前留下一特务,整死两大奇才,却为蜀汉延续了30年寿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临终前犯下两个致命错误,诸葛亮死前留下的猛将,诸葛亮悲情晚年

    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有蜀汉四相的说法,其中诸葛亮是四相中的翘楚,也是蜀汉最有名的人物,而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后主刘禅就撤销了丞相的官职,所以另外三位,蒋琬、费祎和董允严格来说不是丞相,但是他们依然行使类似丞相的职责。这三位中,费祎是诸葛亮临终特意留下的特务,这位费祎,不负诸葛亮重托,整死了两个奇才,却

  • 鳌拜40万北方军权在手,为何不敢反了康熙自己称帝,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14岁擒鳌拜为何晚年会后悔,鳌拜为何不用部队推翻康熙,康熙怎么灭的鳌拜

    自古以来,帝王成就千秋霸业以后,都会把功高盖主的大臣处死。比如当时刘邦杀了韩信,朱元璋更是把34个开国功臣杀了30个,赵匡胤虽然没有赶尽杀绝,但也杯酒释兵权,逼得功臣们纷纷请辞还乡。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害怕这些功臣起了谋反的心思,对自己的皇位不利。然而清朝的鳌拜却并没有遭遇这些,他作为开国大将,战功赫

  • 慈安在世的时候,压根没有慈禧的立足之地?这玩笑开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是怎么对待慈安的,慈禧为什么没斗赢慈安,慈禧和慈安谁地位高

    慈安是咸丰的皇后,比慈禧还小两岁,进宫时也是只封了嫔,但是三个月以后就晋为贵妃,又过了十几天就立为皇后。慈禧和慈安是同一年进宫的,开始只是贵人,次年封嫔。四年后长了儿子,才晋封为妃。又过了一年,才晋封为贵妃。从她们地位的升迁来看,慈安的确是全面碾压慈禧的。但是这可以得出“没有立足之地”的结论吗?不可

  • 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叫“道台”,几乎没有人能说清他是干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道台名单一览表,清朝四品道台是什么官,清朝地位特殊的道台

    电视剧《李卫当官》中,出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职业,那就是道台。在这个电视剧中的道台管的是盐道,一出场就气场强大,官架子十足,他一声令下,盐铺子就只能停业整顿。而当时的李卫贵为浙江巡抚,就像是江浙一带的土皇帝一般的人物,却也拿道台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磕头道歉。还有的电影中的道台更是强大,他可以指挥当地的

  • 嘉靖念经出丑,一个宫女没忍住笑出了声,这一笑却改变了她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嘉靖怎么对待宫女,嘉靖宫女最新消息,嘉靖修道的两件事

    因此,大部分的人在君主面前会唯唯诺诺,其实这本身也没有什么错,因为人心是世上最难测的事物,君主的心就更难明了。也正由此,古代宫廷中的奴婢、大臣都不敢有半点行差踏错的地方。若是一不小心犯下过错,再加上遇到一个喜怒无常的君主,犯下过错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黄泉路,根本就是生死难料,这就是所谓的伴君如伴虎。但

  • 明史:李自成唯二未兼并成功的同袍,一个是张献忠,另一个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明史怎么评价李自成的,明史专家李自成

    明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并委派官员治理地方,农民起义军的性质从流寇向政权过渡。其时,大江南北的农民起义军部队,除张献忠部外,都已经服从李自成的领导,“群贼俱奉其号令”,至少名义上都是如此。这时的李自成已经有了跟明朝争夺整个天下的野心,他急需整合所有的农民起义

  • 明朝16位皇帝,把他们的名字依次写出,会发现一个神奇的规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16位皇帝排名,明朝皇帝的名字一个比一个难记,明朝16位皇帝的所作所为

    名字要起得好听,有学问,有意义,还得考虑生辰八字、五行八卦等,讲究多了去了。普通人起名尚且如此多讲究,那封建时期皇室讲究的就更多了。那时候科学不发达,懂玄学,能看风水能算卦的先生非常受尊重。比如袁天罡,诸葛亮,刘伯温等,都是会掐指一算得出结论的大家。中国封建历史上经历了几百任帝王,从公元前第一任君主

  • 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魏国那么强,向西南或西北方向扩张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北伐对魏国影响,诸葛亮五次北伐威震魏国,诸葛亮打魏国打到哪里

    从人口构成比例来说魏国完胜根据《晋书》记载:公元263年,蜀国灭亡时国内的总人口共计94万。而当时的蜀军为十万两千余人。这就是说蜀国当时的军民人口比例为十比一。另外当时蜀国的官员数量为一万三千余人。[var1]公元280年吴国灭亡,当时吴国境内的总人口数为230万,军队人数为23万。由此可知吴国的军

  • 先秦:鲁国第一次弑君事件与周天子的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时期36起弑君事件,暴躁皇后在线弑君,弑君鸩母是什么意思

    [var1]伯禽代替周公去曲阜经营鲁国的封地,成为葬在鲁国的第一位鲁国国君。而周公是葬在了西周的毕地,与他的父亲周文王葬了一起。鲁国历史上第一次流血的国君争夺就是在伯禽的孙子鲁幽公宰和自己的弟弟㵒之间发生的。幽公十四年㵒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幽公宰,自立为君。㵒就是鲁魏公,他在位长达五十年。那时还是西周,

  • 唐玄宗年过76,唐肃宗却送他100名美女,2年后唐玄宗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死因,唐玄宗一生经历,对唐玄宗的一生进行历史评价

    但是纵观历史上的统治者,做明君的人不少,但是能从登基一直到政治生涯结束,能一直做明君的真是少之又少。唐玄宗李隆基先是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他的统治却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公元712年,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坐上龙椅,开始了其长达四十四年的统治。唐玄宗李隆基不仅在文艺方面有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