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城濮之战:晋的四国联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将楚的三国联军击败

城濮之战:晋的四国联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将楚的三国联军击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43 更新时间:2024/1/25 11:07:38

但是宋成公仍不愿低头,于是次年冬季,楚成率领陈、蔡、郑、许等联军包围宋都商丘;宋成公派大司马公孙固向晋国求援。

晋文公对此事考虑再三。正在犹豫不定时,重臣们发挥了坚定信心的作用:首先是先轸认为:“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则针对远道驰援之不利,想出了“攻其所必救”——调动楚军北上,从而改变主客形势的办法。

《东周列国·春秋篇》晋文公剧照

晋文公采纳了这项战略,于周襄王二十年,集结于晋卫边境,借口曹共公对当时流亡晋文公无礼,要求卫国假道晋国伐曹;卫成公不许,晋军遂秘密撤军,绕道南河渡过黄河,袭取了卫国五鹿,并进军敛孟,与齐昭公盟会。

卫国见局势不对,请求加盟不成,只好向楚国告急;然而,卫人趁势驱逐了卫成公,晋国遂占领卫国。

本来有意援卫的鲁国,见大势已去,也转而向晋国示好;晋军便由敛孟一举攻克曹都陶丘,俘虏了曹共公。

攻下卫、曹两国的晋国,原以为此举能引诱楚军弃宋北上,不料楚军围宋更急,晋文公见计谋不成,忧虑道:“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

晋国“中军将”先轸于是再设一计:“使宋舍我而赂齐、秦,借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

这一项策略果然有效,楚成王拒绝调停,而齐、秦的参战,使得形势全面改观。晋、宋、齐、秦四国联军约十万人,与楚国联军约十一万人可说已无兵力上的绝对差距,但是楚军漫长的战线延伸,最北在谷邑,主力在商丘,而大后方空虚,造成决战上的一大隐忧。

《东周列国·春秋篇》晋文公剧照

如果晋宋齐楚联合军全力击破楚军在商丘的主力,则谷邑的楚军势必因退路遭截而覆灭;后方若再遭秦军由荆紫关突袭申邑,造成腹背受敌的局面,则十一万大军很可能一夕间灰飞烟灭。

所以,楚国不争取齐、秦中立,造成敌方联盟,是战略上的最大失策。

尽管如此,楚成王仍然做出了相关的因应补救措施:他下令申公叔侯撤离谷邑,楚军统帅子玉退出宋都,同时自己率军回师申邑,防止后方的失守。此战略避免了楚军在不利的情势下决战,保留实力,等待联军的分裂时机以提高胜算,可以说是相当高明的战略。

偏偏领军的楚令尹子玉低估联军形势,同时耳闻国中有称其指挥无能等不利于他的流言,于是企图再打一场胜仗,以提升自己在国内的威望。遂不顾楚成王“知难而退、适可而止”的战略前提,自行请战。

回师申邑的楚成王虽然解除了后顾之忧,但也因此犯了第二个战略性错误:就是产生了行险而侥幸求胜的想法,他或许认为后方稳固,全师尚在,不趁机捞点战果也说不过去,于是便拨了约一千人的兵力前往援助。

《东周列国·春秋篇》楚成王剧照

晋文公见机不可失,便答应子玉的交涉:使曹、卫复国,同时解宋国之围。但此同时,晋国暗地唆使曹、卫离楚亲晋,又扣留使者以激怒子玉,使其主动求战。

果然楚军北上进逼曹都陶丘,摆出短期主力决战的态势;晋文公见楚军北来,下令全军后撤九十里,此即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晋军的退后,自然引起将士不满的声音,但晋军退避三舍的理由,不光是为了报恩,其中也包含了己方开战的借口和提振军心的效果;同时在战术上,屡次引诱楚军移动,不但消磨其锐气,也增加其奔驰的疲惫。

楚军自然也有人对此举感到疑惑而建议停止前进,以免中伏,但是令尹子玉认为这是消灭联军的最佳时机,因此命令全军一路尾随,直到城濮。

城濮之战示意图

周襄王二十年,晋、宋、齐、秦四国联军的上、中、下三军与楚、陈、蔡联合的左、中、右三军,在有城濮以南列阵相对。

甫一开战,晋国联军以楚国联军弱点在右军的陈、蔡二国,遂以下军胥臣部使虎皮蒙于马上,冲击楚国右军,此举果然奏效,造成楚军右翼败溃。接着晋国上军统帅狐毛竖起两面大旗,且率军后移,佯作败退;下军主将栾枝也令甲士于战车后方系拉树枝移动,借尘土飞扬之态、逃亡之象给楚军错误判断。

子玉虽然失去右军,但仍命左军前进追击,自率中军随后。楚国左军前进,露出侧背空隙,晋国中军主将先轸立即以精兵侧袭,同时配合上军回师夹击,成功击溃楚国左军;子玉见大势已去,遂急令收住中军,向西南方向连谷集结,避免全军覆没的惨剧。

城濮之战至此大势已定,晋、宋、齐、秦联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将楚、陈、蔡联军击败,获得压倒性的胜利。晋国也因此获得霸主地位,率领中原诸侯长达一百余年;至于楚国则因此退回原来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再度成为长久对峙情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了鼓舞士气,发明了一个成语,现在经常被老人挂在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士气成语,历史上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成语

    我们在古代影视剧中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刚进宫的宫女被东西砸到,呻吟了一声疼死了,结果被掌事姑姑连连掌嘴,可见说死字是非常不吉利的,尤其是在宫中,失言的下场很可能是掉了脑袋,那么在古代人们涉及到死这个事通常都怎么委婉表达的呢?原来是只能意会的,不过在东汉之后,曹操发明的一个成语让人们说起死亡也不避讳了

  • 历史上刘禅的投降,其实并无过错!秘密终于被说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禅投降后又活了多少年,刘禅投降背后的原因,刘禅投降之谜

    请输入图片描述还是回到曹魏灭蜀之战上来。邓艾冒险深入到蜀汉腹心成都平原时,因为翻越阴平险道时需披荆斩棘、穿越七百里渺无人烟的崎岖山路,最险峻之处甚至要“攀木缘崖”才能通过,可想战马和攻城所用的大型器械是无法携带的,即便他直捣成都,若想一举攻下城池,必须有比守城兵力多数倍的力量才行。成都是蜀汉核心,刘

  • 汉文帝,是对底层人民最友好的封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是主观意愿上的,而历史告诉我们,好心却可能办坏事。公元前157年夏,阴历六月初一,汉文帝崩于未央宫,自公元前180年继位,至此,凡23年。这23年间,他有遗憾。比如,虽竭力通过和亲送礼来保持与匈奴的和平,但野蛮落后的匈奴部族,并不太把和约当回事儿。三次大规模入侵,不计其数的小规模骚扰,给汉边境

  • 武将爆料!无冕之后,步练师和孙权的传奇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武将排名,孙权最强的五个武将,步练师与孙权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后的女人——步练师。步练师,孙权宠妃。祖先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步叔乘,与丞相步骘是同族。步练师美丽端庄,性格不妒还经常推荐他人,一直受到爱敬。孙权称帝时几次打算立步练师为后,都因为太子孙登的反对而空悬后位。皇宫内外都尊称步练师为皇后,却直至步练师去世,才得到了孙权的追封。作为历

  • 杨广和胡亥是不一样的,为何隋和秦灭亡得非常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广和胡亥,隋亡唐兴秦亡汉兴,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不同

    杨坚非常节俭爱民,秦皇暴政。而杨广却装作模仿杨坚,却实则心机太深。而他的科举推广的进度太快得罪了关陇集团,得罪了中原世家,不但大量启用南人为官,还娶了南人当皇后,失去关陇集团和中原世家的支持。科举推广开始缓慢动摇世家的根基,本来永不动摇的世家出现了世家阶级还在但谁当世家出现变化的情况,隋末虽说是起义

  • 张良的谋略来自太公兵法,韩信的军事才能来源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韩信则是一位军事奇才,韩信有三能。一是韩信善于招募和练士兵,刘邦每次战败,便去夺韩信的兵权,将其手下的兵全部接管,但不久后韩信又能建立起一支强大、强劲的部队。刘邦老是为无兵而发愁,但韩信似乎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没有兵;二是韩信有很强的军队统帅能力,这是刘邦远不能及的,所谓“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三是韩

  • 除了魏国和蜀汉的守城大将,你知道东吴的守城名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时期魏国镇守东吴的大将,东吴西蜀魏国,魏国抗击东吴的人是谁

    在三国中,似乎永远都是魏国和蜀汉之间的戏份多,东吴的戏份少。对于魏国和蜀汉的名将、名臣,大家都知道的不少,然而吴国的名将相对有感的则少得多。但客观来说,尽管《三国志》将蜀志放在吴志之前,《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但都改变不了吴国才是三国中第二强国的事实。说起武将来,吴国并不比蜀汉少,三国中可不止是魏国和

  • 陈宫为什么背叛曹操,投靠吕布?吕布有什么可取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知吕布不行陈宫为什么不投刘备,陈宫给吕布出过哪些计谋,陈宫吕布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是因为看到了曹操人品不好的一点,所以果断离开了曹操,虽说吕布人品也不怎么样,但是相对于来吕布这个人不虚伪,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服就干,而这样的性格正是陈宫最为欣赏的。主要就是当时被曹操的一句很霸气的话给吓到了:“宁可我负天下人,我不负天下人”。陈宫在《三国演义》中,属于哪种有点

  • 三国中只有张飞敢跟吕布单挑?错,这个无名小卒才是真正的大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正史张飞打得过吕布吗,正史里张飞和吕布正面交战过吗,吕布vs张飞

    在此之后,吕布与曹操,刘备,袁术等人时敌时友。现在很多人对吕布的评价忽高忽低,不过小编还是比较赞同,陈宫和高顺对吕布的评价,这种评价算是比较中肯的。陈宫:“君,骁勇无敌,善战无前,然勇而少计,暴而少仁。恐众叛旦夕之间。” 高顺:“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

  • 刘备活捉1员虎将刚想劝降,被诸葛亮下令斩了,理由简直太过离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谁将刘备的军事部署图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帮刘备指挥第一次战役,诸葛亮为刘备立下的所有战功

    但是刘备的崛起并不是一帆风顺,他的前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逃亡之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安定的地方落脚。对于人才的话刘备可以说是十分渴望,尤其是在曹操那里呆了一段时间后,更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投效自己,刘备从汉献帝那里得到了两个好东西,其中一个就是被承认为汉室宗亲,成为了当时皇帝的叔叔。还有一个就是血衣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