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如何败于张献忠之手?他结局如何?

崇祯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如何败于张献忠之手?他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05 更新时间:2024/1/15 5:09:53

杨嗣昌画像

督师身死

崇祯十一、十二年之交的清兵入塞,使局势急转直下。不但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和谈计划化为泡影,十面张网战略也因为洪承畴孙传庭被调入京师勤王而使农民军死灰复燃,逐渐成为一张破网。张献忠在谷城厉兵秣马一年有余,终于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再举反旗,李自成前去会合,八月以后又分东西两头行动,至此“抚局”破产,明朝内地再度陷入干戈扰攘之中。

杨嗣昌自清兵入塞以后,就承受巨大压力,不仅李希沆、王志举等言官要求追究他的责任,他本人也屡次上疏引咎辞职。崇祯帝贬斥了弹劾他的言官,并令他落职带冠视事,不久以叙功名义使其官复原职。杨嗣昌已有脱身之意,遂推荐四川巡抚傅宗龙接替他的兵部尚书之职。没过一个月就传来张献忠撕毁招安、起兵造反的消息,杨嗣昌知道后颇为不安,因为招抚张献忠的熊文灿正是他本人推荐的,熊文灿被捕,他显然难脱干系;崇祯帝似乎也渐渐发觉杨嗣昌有点不靠谱,自己已经力排众议委以重任,如今不如令他外出督师,倘若成功,便可以对外面有个交代。 杨嗣昌揣摩帝意,请缨督师,崇祯帝顺水推舟,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二十五日下旨命杨嗣昌督师平寇,赐尚方宝剑。经过一番准备后,杨嗣昌于九月六日陛辞,当日平台饯行时崇祯帝赠诗曰:“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杨嗣昌听罢,边哭边拜,随后离开京师,踏上不归之路。

杨嗣昌抵达湖广襄阳行营以后,便积极展开部署,以围剿张献忠。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杨嗣昌麾下的总兵左良玉在川东夔州府太平县(今四川万源)玛瑙山大败张献忠,杨嗣昌报捷战果“斩首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张献忠的妻妾高氏等和军师潘独鳌都被俘虏,押往襄阳。 崇祯帝闻讯大喜,不仅加封左良玉为太子少保,还亲笔慰谕杨嗣昌。但是,由于杨嗣昌没能处理好诸将关系,导致左良玉和贺人龙两员骁将都不肯听命,陕西总督郑崇俭也对他阳奉阴违。崇祯十三年(1640年)八月,官军在夔州府大昌县土地岭吃了败仗,局面再度恶化。因为四川巡抚邵捷春无能,杨嗣昌亲自来到重庆主持围剿。张献忠流窜四川,杨嗣昌尾随追击,疲于奔命,张献忠曾作顺口溜挖苦道:“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当时杨嗣昌曾贴出告示说:有能擒斩张献忠者,赏银万两。不久后他的行营衙门惊现张献忠的传单,上面写道:“有斩阁部者,赏银三钱。”杨嗣昌瞠目结舌,对周围疑神疑鬼,身心更加痛苦。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张献忠又在开县黄陵城大破猛如虎所部,出川直趋襄阳。与此同时,一直被围困在奉节鱼腹山的李自成也利用左良玉与杨嗣昌的矛盾,突围转进河南,并攻陷了洛阳,处死皇叔福王朱常洵。二月五日,杨嗣昌一直认为安全的行营襄阳为张献忠所奇袭,襄王朱翊铭被杀,张献忠在处死朱翊铭时还说:“吾欲断杨嗣昌头,嗣昌在蜀,今当借王头,使嗣昌以陷藩伏法。”

当时杨嗣昌已须发皆白,罹患重病,他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八日就向皇帝感叹:“此身之忧劳病瘁,日呕痰血,夜不得眠,奄奄垂毙,不敢言矣!更兼襄库饷无半文,督臣移咨可骇,臣愈增忧愤,不知死所。”二月二十八日,杨嗣昌为追击出川的张献忠而行军至夷陵(今湖北宜昌)时,得知洛阳、襄阳相继失守及二王被杀的消息时,深感无颜面对皇帝,彻底崩溃。从此杨嗣昌饮食不进,走到荆州沙市徐家园时便卧床不起,一切事务交给监军万元吉处理,并通知家属来荆州见他最后一面。三月初一日,杨嗣昌死于沙市。关于他的死因,有记载他是自缢或服毒而死,但都是传闻之词,其实是因为洛阳、襄阳失守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稻草,使本已重病在身的杨嗣昌惊忧交加而死。

他去世后,崇祯帝亲撰祭文,追赠太子太傅,并哀叹:“自杨嗣昌殁,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虽然他也下令追究杨嗣昌使二藩沦陷的责任,但最终以“议功”之例免罪。针对攻击杨嗣昌的上疏,崇祯帝也一概留中。他把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召进宫内,宣布:“杨嗣昌系朕简用,用兵不效,朕自鉴裁;况尚有才可取。”接着他训斥上疏的臣工是“大家排斥,意欲沽名。……本该重治,尔等又说朕庇嗣昌,姑饶这一遭。”

杨嗣昌以辅臣之礼葬于龙阳县,两年后张献忠破武陵,扒开杨嗣昌的坟墓并烧其灵柩,后来其子孙移葬其于桃源县金厂溪月宏山下。

参考资料:《明史》

更多文章

  • 徐达长子,建文帝忠臣徐辉祖,如何誓死抵抗朱棣?其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与建文,朱棣杀了徐辉祖吗,徐达为朱棣留下了什么

    徐辉祖画像徐辉祖长八尺五寸,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有才气。初以勋卫署左军都督府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袭爵魏国公,往山西、北平等地练兵,并回朝掌中军都督府事。靖难之役时,徐辉祖作为南军主将,于白沟河之战中掩护李景隆撤退,全师而还;又在齐眉山大胜燕军。后被调入南京,淮北南军因此势孤而大败。燕军渡江

  • 明朝中期内阁首辅高拱,如何被张居正搞下台?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逐归田里高拱与张居正供职时国子监相识,二人志趣相投,相期将来入阁匡扶社稷。但当嘉靖帝去世当天,当时的朝廷首辅徐阶只召自己门生张居正共同写就嘉靖遗诏,并未通知已是阁臣的对手高拱,高、张二人顿生龃龉。此外,在隆庆五年高拱的亲信传言张居正接受徐阶三万两白银贿赂以救他的三个儿子,二人心中误解日益加深。张居正

  •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为何还如此得宠?看看她早年经历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万贵妃为什么长得像明宗,万贵妃与宪宗是什么关系,万贵妃和明宗有孩子吗

    都说帝王后宫佳丽无数难有真情,但是明宪宗与万贞儿的爱情故事却让后人感叹,万贞儿原先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她四岁时就被家人送进了宫,因为长得十分乖巧懂事,便被孙皇后派去照顾皇太子。当时朱见深才两岁,万贞儿已经19岁了,宪宗18岁登基,他是一个很专情也很痴情的人。当了皇帝后,便一些想要册立从小照顾自己的宫

  • 李自成如果听从了这个人的建议,那么天下必定就是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自成能坐稳天下吗,李自成有没有一统江山的机会,李自成是怎样成功的

    要求崇祯皇帝同意自己所提出的要求,那就是“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这句话是三个意思,一是要求封王;二是,要崇祯割让西北;三是,要崇祯犒赏其100万两白银作为军粮。总结起来,那就是要求崇祯同意自己的“招安”。要求要被自己带人暴打的,伤痕累累就要一命呜呼的人当自己的老大,真是滑天之大稽。

  • 朱元璋晚年猜忌心极重,为何独汤和能善终?全靠这三件事做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朱元璋没杀汤和,朱元璋善终清单,朱元璋晚年最恨的人

    要说汤和真的是才能有多高,要比李善长与刘伯温差的很远,熟知历史的读者都知道,着两位虽然有大才能,但最终的结局却着实让人唏嘘。反观汤和,虽然是布衣出身,却是身怀大智慧,能够安享晚年全靠这三件事情做的好。起义前--写信朱元璋,有知遇之恩朱元璋的起义过程中,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起义其实正是因为汤和。朱元璋和汤

  • 职场上,如何避免被人当枪使,资治通鉴中早就有答案了,非常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资治通鉴职场大忌,职场中的暗箭怎么处理,职场防止违背的5个准则

    元徽和元深素有矛盾,这次,元深带着儿子出征,被元徽找到了攻击的机会。手握重兵,带着儿子,这就意味着,朝廷手里没有人质,元深随时可以造反就无法挟制。不管元深,你有没有异心,但是你这个行为能够被人多方误读。于是,胡太后毕竟只是怀疑没有证据,只能让元融和裴衍私下监督元深。元融是左都督,裴衍是右都督,都是元

  • 常遇春一生无败绩,为何却一直是徐达手下,一切皆因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常遇春徐达跟朱元璋一起长大,朱元璋汤和常遇春徐达是不是兄弟,为何徐达常遇春认朱元璋为大哥

    可非常奇怪的是,纵使常遇春如此之强,却一直在给徐达做副手,那么为何常遇春一直给徐达做副手呢?徐达和朱元璋其实小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在公元1352年之时,朱元璋的另一位玩伴汤和加入了郭子兴的军队,而后便写信于朱元璋喊他过去。等到第二年之时,朱元璋就在他的老家招兵买马,也就是这个时候徐达为一同参军去了。而

  • 北宋名将狄青立下赫赫战功,却被欧阳修三次诬陷,只因活在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欧阳修与狄青之死,北宋名将狄青图片,宋朝狄青个人简历

    狄青便是北宋宋仁宗时期的著名将领。也是两宋军事史上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之一。狄青出身贫寒,身为一名武将,宋仁宗对狄青却十分青睐。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派兵将前去边疆,其中狄青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前期在与西夏的战斗中,宋兵屡败,士兵们心生胆怯,不敢打仗。狄青去了之后,亲自带头冲锋,鼓舞士气。

  • 大宋灭亡后,十八帝相聚地府,你觉得赵匡胤第一个要抽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大宋传奇柴荣和赵匡胤,赵匡胤与宋朝的故事

    (北宋)1.太祖赵匡胤、2.太宗赵光义、3.真宗赵恒、4.仁宗赵祯、5.英宗赵曙、6.申宗赵顼、7、哲宗赵煦、8、徽宗赵佶、9.钦宗赵桓。(南宋)1.高宗赵构、2.孝宗赵昚、3.光宗赵惇、4.宁宗赵扩、5.理宗赵昀、6.度宗赵禥、7.恭帝赵?、8.端宗赵昰、9.帝昺赵昺。话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 三国最讲情义的五个人,关羽仅排第二,第一那才叫义薄云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人物点评关羽,三国里面关羽最敬重的五位人,三国哪几个能硬刚关羽

    凤雏名气跟诸葛亮平起平坐,只是为了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报答刘备,就因为他长的很难看,只有学识没有用,那时的人也看外表,所以他一直没出人头地,就刘备看上了,其实还是诸葛亮跟刘备说的,刘备一开始也没看上凤雏。所以凤雏为了报答刘备死了,可以说是用心良苦,真动了情了这是,这份情义也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