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灭掉六国后,始皇帝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秦国灭掉六国后,始皇帝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39 更新时间:2024/2/6 21:59:27

不论从何种角度去评价他,我们始终无法否认,这位一代霸主用时十年终灭六国,结束兵荒马乱的中秋战国时代,缔造了如今众人也可望不可即的功业。

秦始皇作为一名既有野心,也有手段的帝王,绝对不是世人眼中凭脾气办事的暴君,他对人对事都有着一定的考量。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位帝王在灭掉六国之后,又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var1]

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

战国七雄分别是指齐、楚、秦、燕、赵、魏、韩,除秦国外的其余六国合称“山东六国”,因实力不济,最终山东六国逐一败给了秦国。

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顺序中,最早被灭的就是实力最为羸弱的韩,而韩不敌秦国原因有二:

其一,韩虽然有强弓劲弩利剑,奈何地理位置太尴尬,被秦、魏、楚、齐包围得喘不过气,时刻需要防备敌国突然来袭。

另一方面韩君王谋略不如秦王,在狼烟烽火延烧的战国时代,韩只能通过依附强邻谋取生存,但这种战略却只能救近火,长远而言不利国家的发展。

[var1]

甚至在后期,韩选择投靠赵国,与其暗中谋划如何攻打秦国。结果,不仅加速了本国的灭亡,还坑了赵国(上党之争,引发的长平之战)。

在灭韩之时,因为遇到的反抗不激烈,再加上又需要为后来的灭国之战留下好“政治需要”,所以秦始皇对韩的众多贵族保留一丝恻隐之心,只是处罚了韩王。

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

如果说韩被灭,是因为本国实力本身不敌秦国,而秦国灭韩也不过是小试牛刀。那么,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大战,才是真正的历史上两大王国之间的大战。

赵国与秦国大战之所以被人称道,甚至百年后依旧在正史、野史上长盛不衰,主要就是因为嬴政与赵国之间的恩怨情仇。

[var1]

据史书记载,长平一战,秦国坑杀赵国40万人,正是因为这一场战争让赵国实力大大降低,也让赵国对秦国也是视如仇敌。

同时,秦王嬴政的母亲本是赵国人,而嬴政也是生在赵国、长在赵国,在充当人质期间受了很大的委屈。

或许也是这段被困的时期,成为了嬴政在灭赵国的事情上,毫无手软的重要原因之一。秦始皇爱将王翦攻破邯郸后,赵王自知事情已无回转余地,只得投降。

不过,赵国此时并未被团灭,赵王的哥哥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逃往代地继续抗秦。奈何,实力悬殊的双方,最终还是被王翦之子王贲击败了,攻下代地后、赵国灭亡。

[var1]

有意思的是,虽然秦赵两国渊源颇深,但始皇帝并没有对赵王国赶尽杀绝。当时,赵王的后代都被派去西戎,世代住在那里,或许与“秦赵两家源头相同”有关吧!

魏国与秦国结仇的时间更早,早在秦献公时期,两国便战争不断,因河西之地更是结下了不解之仇。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三足鼎立,韩、赵两家被灭后,魏国的灭亡也就在旦夕之间。

回首战国初期,魏国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然而在一代又一代昏庸帝王的执政下,战国末期的魏国早已今非昔比。

再加上,然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随着赵、韩的灭亡,魏国也成为了秦国的“嘴中肉”

[var1]

在与秦国对抗中,魏国既没有能力,也失去了战略盟友,最终被秦将王贲趁势攻破。对于魏国皇帝的下落,有人说魏王投降于秦,未被诛杀,但也有人说魏王被杀了,结局不明朗。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战争开始的时候,韩、赵、魏三家便被拿去开刀,国家被灭、国君成为阶下囚,属实可怜。但是这三个国家的君王却没有被秦王赶尽杀绝,与这三家相比,楚国的结局就比较令人唏嘘了。

楚国本身地大物博,不论是实力,还是财力均能与秦国对抗,甚至在与秦国的对抗中还多次打赢。可惜的是,出国多年偏安一隅,中了张仪的计策后,楚国实力开始走下坡路,终于也被王翦攻灭。

不同于韩、赵、魏三国,楚国在反秦这件事上情绪非常激烈,楚国后代也均有反秦之心,因此嬴政对于楚国的王室打击比之其他三国也大很多。

[var1]

根据一些正史、野史,还有一些电视剧的记载,比如《楚汉传奇》中就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正是对这段历史的写照。

虽然楚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秦国在攻打楚国的时候,还在预谋着如何攻打燕和齐国,足见其综合实力之强。

在楚国被灭的那一年,燕国的大门也被秦国打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战役的领军者也是秦国大将王贲。

按理说,太子燕丹曾经安排荆轲刺秦王,燕王的结局自然也好不到那里去。不过,史料中并没有直接说秦王杀死了燕王,当时的燕王喜大概率苟活下来。

[var1]

战胜燕王后,王贲回师并未停止征伐的脚步,而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齐国。与魏国类似,战国前期,齐国很强,可是经历几代无能的君王后,齐国早已无力和秦国对抗。

面对秦国的攻打,齐王建直接举白旗投降,而秦王对于这样一个束手就擒的君主,将他安排去了一个叫做“共”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

以上便是秦国统一六国的整个过程,虽然过程中的手段非常残忍,但是六国的君王基本幸存了下来,也让分裂几百年之久的中原大地得到了统一。

在经历过那一段历史的古人而言,秦始皇或许是残虐之君的代名词,但秦始皇对于六国的君王宗室都没有在第一时间赶尽杀绝。由此可见,始皇帝并不完全是一名暴君。

[var1]

战国七雄的故事虽然让人热血沸腾,但是其中有很多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与警醒,比如:

魏国、齐国明明实力都很强劲,但为何后期不堪一击。秦国原本是一个小国,为何能在百年之后,一跃成为七国之首,并统一了东方六国。

在如今统一繁荣富强时代,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毕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国强大,家才能安定。

更多文章

  • “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哪个更好?春秋一大国已经说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任人唯贤还是任人惟贤,任人唯亲历史上的例子,春秋时期的大国与小国

    “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生活中势必会碰到这两种现象,上级领导任人唯亲遭人非议,上级领导任人唯贤让亲近之人不再亲近、难以掌控局面,陷入两难的僵持。过分地注重“任人唯亲”或是过分地注重“任人唯贤”,都是不好,会引起许多显露出来、隐藏不见的祸患,当两个综合起来运用最佳。但是,两相对比,肯定是有更好和更

  • 从恩怨关系和政治局势的角度,看商鞅之死的必然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死得冤不冤,商鞅之死对后世的影响,商鞅之死具体分析

    老人们常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值得人们铭记且印象深刻的,后来吃的人就不那么引人注目。当然,这螃蟹不单指的是螃蟹,还有代指其他事物。个人认为这话有失偏驳的,后来居上名垂千古者比比皆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的秦始皇,他被后人熟知铭记,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在他创建了皇帝制度当上第一个皇帝,而是其功绩、才华和成就,

  • 安山是一座宝山,山上藏有燕国府库的铜钱,为何至今也没有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燕国钱币,石臼湖为什么有很多古代铜钱,燕国47位君主列表

    [var1](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大安山位于北京房山区,属于太行山的一个分支余脉,最高海拔为1438米,虽然这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考古研究表明在11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的生活遗迹。在秦汉时期,大安山开辟了通往河北

  • 秦始皇安置在咸阳的六国王室哪去了?牵扯出一个秦末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什么时候从邯郸回到咸阳的,秦始皇定都咸阳是今天的哪,秦始皇是在咸阳驾崩的吗

    数百年的割据分裂,让神州大地各处的人失去夏朝时期的大一统观念,纷纷视邻国人为异域,和自己并非同宗同族,就像我们现代中国看待蒙古、越南等国一般。抑郁愤懑的人肯定很多,其中六国王室是最明显且最多的,秦灭六国带来统一,不再有大规模战争,刚开始对百姓来说是好事,终于可以安心种田耕地,不用背负那么重的徭役和参

  •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人,为何能在2年后满血复活,反杀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人吗,长平之战赵国二十万人为何不突围,长平之战赵国真正死了多少人

    45万人啊,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赵国的总人口也不过300万左右,相当于全国10%以上的精壮劳动力,都损失了。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赵国这次元气大伤,没有个十年八年是绝对缓不过来气的。万万没想到,仅仅2年后,赵国就在“邯郸保卫战”中,狠狠的“反杀”了秦国。即便是秦昭襄王御驾亲征,照样灰溜溜的回去了。不得

  • 六国均进行过变法,为何独秦国统一天下?真是变法最彻底的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变法后六国还有机会吗,六国评价秦国变法,秦国的变法有多彻底

    [var1]战国时的“变法”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成了烂大街的货色,稍微有点文化的人就能说出“变法”的好处和措施,变法走进战国群雄的朝堂多年。秦国不是第一个变法的,更不是最后一个变法的,但他的变法所带来的好处便利却是最大,惠及王国百年,可不是他变法和变法最彻底的缘故。战国时期,各国无不想以变法图强

  • 为何教材将扁鹊移出课本?专家:你看他的病人年龄有多大,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何将扁鹊踢出课本,扁鹊被移出几年级的课本,小学课本插图扁鹊

    小明听了顿时很不解:难道不是因为医生能够救人吗?[var1]从古至今,医生作为一位救死扶伤的职业,为军队为平民都奉献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一个个都是非常响亮的名字。但还有一位号称是“神医”的古代医生,他的名气也不算小,但奇怪的是,他却被移出了教科书,他就是神医扁鹊。[va

  • 秦国丞相张仪死后,陵墓为何“诡异”消失,原因让人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张仪之死,张仪离开秦国的背景音乐是什么,秦国崛起中的张仪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说张仪的生平。司马迁在《史记·张仪列传》中记载,“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由此可知,张仪是当时的魏国人,年轻时在鬼谷子门下学习谋略之术。不仅如此

  • 鹿上会盟遗址,出土了一枚战国铜印,揭露了阜阳历史上的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铜印,战国铜印印玺欣赏,战国时的鹿山会盟

    [var1](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烽烟四起,各个诸侯国纷纷逐鹿中原,试图在众诸侯国中制霸。在春秋时期,共先后出现五位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然而,其中最为传奇也是最令人

  • 从白起之死看秦国君主专制,开启文贵武贱的历史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东西两方强国的大决战,或者说是西陲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决胜负之战。秦赵双方皆是后起之秀,不是春秋时期遗留下的老牌大国。秦以步兵锐士称雄,赵以胡服骑兵称霸,两者之间的战争胜败决定着未来百年的神州走向。作为东西双方战略决战的长平之战,山东六国并没有丝毫同仇敌忾的意思,代表东方的赵国连一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