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熹学说把宋代妇女束缚住了吗?没有,她们远比你想象的要开放

朱熹学说把宋代妇女束缚住了吗?没有,她们远比你想象的要开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497 更新时间:2023/12/7 6:51:26

其实不然!

朱熹的学说在他有生之年,并不显山露水,没有受到重视。他的影响力,主要是在元代以后,尤其是经明朝朱元璋的力捧,才成为一统天下的学说。

因此,宋朝的妇女承接大唐遗风,虽不如唐人能“敞其胸怀”,倒也还有不少自由,她们的开放程度超乎想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一、出入自由。

大宋的妇女并没有完全被封闭在自己家中,特别是在节假日,不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平头百姓,一样都可以走街串巷,赏灯游玩,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记载春节活动时写到——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

正月十五更热闹,宫中的嫔妃们也来一起观看。“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

“关扑”是一种类似搏击之类的相扑游戏,当时甚至有女子参与相扑。

司马光曾经专门就女子相扑大发牢骚,写了一篇《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他认为宣德门是国家的象征,如此嬉闹,实在不像话。他劝皇上废除这项有损皇威的娱乐活动,请皇帝“严加禁约,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但是,皇上没理他,皇上也舍不得这人间烟火。

宋徽宗的时候,在元宵节赏赐观灯的女子饮酒。结果一个女子偷了一枚盛酒的金杯,被卫士抓了。宋徽宗问她为啥偷杯子,没想到小女子随口就念了一首《鹧鸪天》——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观鹤降笙箫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脸生春。归家切恐公婆责,乞赐金灯作照凭!

你看,不怕遇上贼,就怕贼是个美女,尤其怕美女还很有才!

于是,徽宗龙颜大悦,不仅没有惩办她,还真把金杯赏赐给了她。

二、社交自由。

妇女参加道场、茶座等社会活动也不受限制。

寺庙里有了法事活动,分开单双号,单号男子集会,双号女子集会。往往女子集会要比男子集会要热闹的多。“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女人们都带着满身满头的珠宝首饰来赴会,与其说是到场倒不如是“大秀场”、“斗宝会”。

开封城的旧曹门街北山茶坊里专门设有所谓的仙洞、仙桥,大批仕女经常夜游至此,喝茶聊天。

杭州西湖赛龙舟的时候,男男女女夹杂于西湖两岸,人群拥挤竟无立足之地。

苏东坡在徐州任太守的时候,曾经到农村一线去走访。结果一群村姑为了一睹这位大名鼎鼎的东坡先生风采,争先恐后挤作一团,裙子都踩破了。苏东坡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浣溪沙》记述此事——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可见当时宋代女子出门几乎不受什么约束。

三、经商自由。

如果你能穿越到大宋的汴梁和临安,就可以在商铺林立的繁华街头,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招牌。

比如“陈妈妈泥面具风药铺”、“王小姑酒店”、“李婆婆羹”、“宋五嫂鱼羹”等。

其中,这个宋五嫂鱼羹可不得了。因为皇上曾经专门品尝过,给予了“五星好评”,一时间成为网红。于是大家都要来尝一尝,宋五嫂也由此发家,成了富婆。

酒店里跑堂的,也有俏女子的身影。她们腰系青花布手巾,挽着高高的发髻,为客人换汤斟酒。

市场上还经常看到一些妇女摆摊叫卖,甚至还会有尼姑和道姑,或者卖药,或者卖卦。

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交易,其中就有大量的尼姑道姑卖绣品、领抹、花朵、珠翠头面以及各种蒲头帽子,发髻插花之类。

可见当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妇女已经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商业队伍。

除了作商贩,手工业中也不乏女子的身影。织布就不用说了,男耕女织,自古如此。印刷行业也有女工,《容斋续笔》的序中就写着,该书“乃婺女所刻,贾人梵贩鬻于与书坊中”。

南宋吉州的舒公窑烧出的陶瓷最有名,你可知舒公窑的技术全掌握在一个弱女子舒娇手中。

她制作的陶瓷玩具栩栩如生,价钱不输官方哥窑的物件。

四、教育自由。

宋代抑武修文,文人的地位出奇的高,这股尊文的风气当然也熏陶了有宋一代的妇女。

妇女自幼读书是传统习俗,甚至还有女童去应试。《宋会要辑稿 选举》中记载,有个女童叫吴志端去童子科应试的事儿。作者感叹说,像吴志端这样的女孩子,考的再好也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用处呢!

虽然女子读书,求不来功名,但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大宋女子好学蔚然成风。

也正是由于大宋朝这样“郁郁乎文哉”的社会风气,才孕育出李清照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女神。

她可以说是一众大宋女子的优秀代表,而且,她只能诞生在大宋朝。

大宋还有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那就是风尘女子多奇才。随便找一个来,也许没有李清照那么高水平,但吹拉弹唱,色艺俱佳,甚至也能够出口成词,不遑多让。

有一个故事和那个道貌岸然的朱熹有关。朱熹有一个的对头叫唐仲友,是天台太守,十分钟爱天台名妓严蕊。朱熹有一次以庾节行部的身份到天台,借故把严蕊抓来下狱,严刑拷打,想让她诬陷唐仲友。严蕊不从,几乎被打死。

等变态的朱熹毫无收获,悻悻而归以后,新任执法官岳霖可怜她,就让她写首词来自白,严蕊不假思索,口占的一首《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岳霖一听,大为折服,当即判她从良。

五、婚姻自由。

宋代女子其实并没有从一而终的理念。夫妻离婚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诉讼也不稀罕,过得了就过,过不了就离,真是潇洒。

宋朝的法律还规定——

——丈夫若没有能力赡养妻子,妻子有权利离婚;

——丈夫离家三年不归,妻子有权利离婚;

——妻子被夫家亲属强奸,也有权利提出离婚。

看到这样的法律 ,作为一个大宋男子会表示压力山大。

所以,妇女离婚改嫁司空平常,就连皇上的妃子也有改嫁的,比如宋光宗有个姓张的贵妃就“出嫁于民间”。

南宋人洪迈《夷坚志》所记载宋代妇女改嫁的例子多达61人,其中再嫁15人,三次嫁人的6人。

范仲淹订立的《义庄规矩》规定:“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再嫁出钱少,再娶不花钱,这是赤裸裸的政策支持。

对守寡的女性,父母兄弟不但不树贞节牌坊,往往劝其改嫁。

前面我们提到的李清照,也是在晚年改嫁,不过遇人不淑,感情受到沉重打击。

总而言之,在有宋一代,妇女还没有被理教的绳索捆紧,不过宋朝以后,这绳索就越勒越紧,妇女们渐渐失去了在大宋的种种自由,蜷缩在一个小小的壳里了。

更多文章

  • 君王的智慧:朱元璋是如何让明长城屹立华夏百年,仍旧坚不可摧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的智慧有哪些,朱元璋的铁腕统治,朱元璋建长城方法

    (梦归秋辰:第372期)在历史的星空里,很多东西都犹如过往云烟,这里面很多遗迹不是毁于战火,就是毁于岁月的摧残。很多建筑尽管多次修修补补,但却依然经受不住沧桑的侵蚀。但有一个历史遗迹是个例外,它屹立华夏百年而辉煌,它就像一个巨人一样,见证着华夏历史的变迁。明长城它就是明长城,它是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 从《金瓶梅》来看宋代的断裂和明代的接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足球和相扑运动、自由平等的权力这些也都是和我们现代的生活息息相关,还有后面的经济、政治、司法此类种种,我们大可以一饱眼福,通过这本集作者“说宋”系列的大成之作来看看我们平时了解不到的宋朝的近代化的、生动化的另一面。“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宋朝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明清,分南北两宋一共存续

  • 一心想成女皇的刘娥,到死不归还权力,宋仁宗还差点被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仁宗晚年还喜欢刘娥吗,皇后刘娥与宋仁宗,宋仁宗刘娥晚年生活

    刘娥发迹史刘娥父亲刘通,本是虎捷都指挥使,在跟随宋太宗征北汉的时候,死在道路上。而此时的刘娥,尚在襁褓之中,在外婆家中长大。初,母庞梦月入怀,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等到刘娥渐长,嫁给了蜀地的银匠龚美。夫妻二人一起去了开封,只是生活很快陷入困顿。为了生存,龚美只好决定卖掉刘娥,重新

  • 靖康之变时,北宋帝姬被送给金军当歌姬,2年后因谷道破裂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靖康之变徽宗被俘虏到哪,1127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北宋靖康之耻发生在哪一年

    在我国历史上,北宋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朝代,一方面这个时代拥有发达的商业文明,文学上也涌现出一大批名垂千古的词人,在历史上被人称颂。另一方面北宋的“弱”也被后人频频诟病,甚至发生了像靖康之难这样刻骨铭心的悲剧,尤其是宋徽宗的“懦弱”,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靖康之耻发生的时候,宋徽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

  • 郑成功39岁吐血暴毙,为何临终前下令,杀死妻子、长子和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郑成功临死为何要处死妻儿和孙子,郑成功临终前下令杀妻子儿子,郑成功为何杀儿子和孙子

    明末之时有一奇人,他立志光复大明,拯救江山。正所谓“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他就是明末著名将领郑成功。从他的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着离奇。郑成功一生短暂但却辉煌,他一生中所下的命令都是为了匡扶大明,但却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离奇猝死。临死前的最后一道命令:斩杀发妻长子,更是让人不解。明朝最后的希望

  • 《水浒传》鲁智深武艺高、人品好,为何排不进五虎将?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宋江掌管梁山后一心想要诏安,这才是原因根本所在。鲁智深绰号花和尚,虽说是和尚但他不拘小节,酒肉通吃,这样的人自然受不了朝廷的约束,宋江作为老大也能看出来,就算后期诏安成功,以鲁智深的性格必然要回到寺庙,毕竟鲁智深原本就是朝廷的人所以人称鲁提辖,由于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

  • 他两次担任宋朝宰相,把苏轼贬谪到了海南,坚决反对宋徽宗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徽宗苏轼的关系,苏轼遭受贬谪的经过,苏轼是否曾被贬到海南

    作为全能型人才,苏东坡不仅文化功底深厚,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也能做到与民同乐,爱民如子,政绩相当不错。他曾在徐州指挥抗洪救灾,在杭州兴修苏堤,疏浚河道,在武昌成立救儿会,拯救了数千女婴。可就是这样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却在人生的后半段,不断被贬谪。那么是谁如此痛恨苏轼呢?这个人就是章惇。一、章惇与

  • 朱元璋大宴群臣时,刘伯温从哪三道菜看出杀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第二次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群臣吃饭,朱元璋把刘伯温逼回京城

    但像什么烹杀常遇春之妻做妒妇汤、给徐达赐烧鹅引他病发、给刘伯温下毒、给朱棣剥橘子想杀他等等,那是一个比一个离奇,朱元璋仿佛活在影视剧里,按着剧本的情节机械地上演一个个片段。当然了,最离谱的还是“火烧功臣楼”这个桥段,刘伯温从三道菜看出朱元璋的杀机,就发生在这个故事里。说是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对当初追

  • 大明王朝历经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凭什么孝宗朱佑樘独占鳌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明朱佑樘,仁孝皇帝朱佑樘,明皇朱佑樘是好皇帝吗

    人们或许只记得太祖朱元璋率领的红巾起义军大败元军,定都南京,记得离奇消失的建文帝朱允炆。记得永乐大帝迁都北京、修订永乐大典、派郑和七下西洋所带来的永乐盛世,记得英宗、代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记得明末东林党、宦官的乱政。还记得自缢而亡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但为什么不为人知的明孝宗朱佑樘能独占鳌头呢?孝宗身世

  • 他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到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崇祯死前左良玉手里80万大军,崇祯错杀了几个大将,崇祯有几次反败为胜

    崇祯帝在自缢之前,曾经向拥兵80万的宁南伯左良玉求救过。然而崇祯皇帝没有等到左良玉的求援,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这个时候的左良玉在干什么呢?《明史·左良玉传》记载:“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良玉悯哭,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