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吃文化:羊肉属于极奢侈的食材,一般老百姓根本吃不起

宋朝吃文化:羊肉属于极奢侈的食材,一般老百姓根本吃不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05 更新时间:2024/3/6 13:57:24

在宋朝,羊肉属于极奢侈的食材,一般老百姓根本吃不起,学子中便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说法,亦即熟读苏轼的文章,中试做官后,便可吃到羊肉了,反之,就只能吃糠咽菜了。宋朝专门有一种作为官僚俸禄的“食料羊”,每人每月最少两只,多的有二十只。羊肉,无异成为官员的待遇和象征。

不过,这官也得当到一定级别才行,一般幕僚是没这资格的。苏轼在翰林院时,以书法闻名,点墨成金,殿帅姚麟是其忠实拥趸,苏轼好友韩宗儒爱吃肉,每次得到苏轼书法,便去姚麟家换几斤羊肉来吃,黄鲁直因而调侃苏轼:以前王羲之的书法被称作“换鹅书”,你的可作“换羊书”了。

有一次,韩宗儒的馋虫又上来了,让人给苏轼捎信,索要书法,苏轼故意调笑道:回去告诉你家主人,今日断屠(注:旧时汉族岁时风俗,即禁绝杀生)。

就连苏轼本人,也有吃不起羊肉的时候。被贬惠州后,苏轼经济拮据,只能望“羊”兴叹,实在想吃了,便买些羊脊骨来熬汤或烧烤解馋。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曾风趣地叙说此事,说吃羊骨头“如食蟹鳌”,很补身子。还说,他这样说话恐怕惹来“众狗不悦矣”,意思是,抢了狗的口粮,幽默中透着心酸,从中也能看出羊肉的金贵。

宋朝的羊肉大多进了皇宫的御膳房,且消耗量惊人。陕西冯翊县出产的羊肉“膏嫩第一”,口感极佳。宋真宗时,每年都要采买数万头,就这仍供给乏力,在接下来的仁宗、英宗二朝,需额外采买契丹羊数万头,才能弥补缺憾。宋神宗朝,御厨每年支出“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此外还有弥足珍贵的“羊羔儿一十九口”。宋哲宗时,高太后听政,曾下旨“不得以羊羔为膳”,也算是一种开源节流吧。

宋朝官府禁止宰杀耕牛,也使牛肉成为肉中之珍。浙江一带的居民,以牛肉为上等美味,每每有人偷偷宰杀。在秀州的青龙镇,“凡百筵会,必杀牛取肉,巧为庖馔,恣啖为乐”,那是非常神圣的时刻了。

肉类食材除牛羊外,鸡、鸭、鹅、兔等也占很大比例,各种野味如貛儿、鹌、鹿、獐、黄羊等,也都是食客馋涎的对象,不过,最常见的还是猪肉。汴京城的宰猪场面甚是壮观,曾有数万头猪,由数十人驱逐着从南薰门入城,集体屠宰的壮观景象。临安修义坊肉市周边全是屠宰之家,日宰数百只,猪肉半片半片地悬挂,有如肉林,一天内全部售光。

猪肉不像牛羊肉那么金贵,也就有了多种美食上的尝试,大家所熟知的“东坡肉”便是其中之一。苏轼被贬黄州时,常去市场购买猪肉,回来切成方块,辅以作料,然后上锅烧煮。他在《猪肉颂》中是这样写的:“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其中“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便是“东坡肉”的烹饪方法。苏轼还喜欢吃猪头,把猪头煮至稀烂,再浇上一勺杏酪调味,即成一道爽口的美餐。

南宋时,羊的产量不高,羊价随之猛涨,皇宫御厨的用羊量大幅减少,不过,仍能保证“中宫内膳,日供一羊”。皇宫之外就不行了,吴中一带的羊肉卖到九百钱一斤,别说普通人家,就是官员富户也吃不起。有人为此还写过一首打油诗,说“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只剩咽口水的份了。诗中“只把鱼虾充两膳”一句,则说到了宋朝的另外两种食材:鱼、虾。

水产类食材在宋朝很普遍,汴京的新郑门、西水门和万胜门每天“生鱼有数千担入门”,价格非常便宜,就是冬天远途运来的鱼,每斤也不到一百文。汴京名商号东华门何吴二,从外地运来活鱼,风干入料加工,再切成小片论“把”卖,遂成一道名吃,有“谁人不识把”的美誉。

淮南的虾米“用席裹入京,色皆枯黑无味”,形貌颜色引不起食欲,“以便溺浸一宿”后,再用水冲洗,“则红润如新”,说的是鲜虾的保存和处理方法。在雨水充足、河湖遍布的南方,鱼虾随处可见,苏轼有诗:“粤女市无常,所至辄成区,一日三四迁,处处售虾鱼。”即是彼时的生动写照。

除鱼虾外,热门水产还有甲鱼、河豚、螃蟹、蛤蜊等。甲鱼是上层人士钟情的美味,临安城南的浑水闸一带,有一、二百家专门卖甲鱼的摊点,生意非常火爆。将蟹拆开,调以盐梅、椒橙,然后洗手来吃,称作“洗手蟹”,味道鲜美,极受欢迎。吃河豚是一种时尚,名士梅圣俞便常邀亲朋来家共享,并赋有《河豚鱼》一诗,曰:“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河豚有剧毒,需祛毒之后,才能烹调食用,彼时也有因食河豚不当而丧命的悲剧发生。

食材受时节的限制,为了随时品尝,宋人有针对肉类和水产的各种腌、腊、糟等加工方法。广南一带的腌鱼十年不坏,最为著名,制作方法是:“以笤及盐、面杂渍,盛之以瓮。瓮口周为水池,覆之以碗,封之以水,水耗则续,如是故不透风”。方法极为科学,体现着宋人的大智慧。

蔬菜在宋人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约有五、六十种,现在的芥菜、生菜、菠菜、莴苣、梢瓜、黄瓜、冬瓜、茄瓠、山药、萝卜、茭白、蕨菜、芹菜、百合、芋头、牛马兰、菌类等,宋时都有。那些新鲜的时蔬永远都是抢手的热门菜,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夏天茄瓠刚上市时,每对可卖到十余贯钱,去晚了还买不着。一些人为了尝鲜相互抬价,也让茄瓠供应商们一夜暴富成为可能。

许多在外做官或云游的学子,对家乡的蔬菜都存留记忆,苏轼就专门为四川老家的元修菜写过一首诗:“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并说离乡十五年,“思而不可得”,遗憾之情散落笔端。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父亲留下两张废纸,被鉴定为苏轼真迹,捐给博物馆,现值2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苏轼真人相片,苏轼画像原图,苏东坡真迹高清图

    溥仪未雨绸缪,把大批宫中的文物以赏赐的名义让弟弟溥杰带出皇宫。日本侵华期间,溥仪投靠日本人,妄图“复辟”。1932年,日本在东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将大批偷偷转运出来的文物带到长春的伪满皇宫。1945年日本战败后,溥仪仓皇出逃,没来得及带太多东西。伪皇宫内的侍卫和仆役们在溥仪出逃后,开始抢夺宫中的

  • 大明辽东经略视察前线,看到小兵衣服,瞬间表示明朝要亡于后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后期与后金的战争,明朝为何会征伐后金,明朝抵抗后金有多强

    但至明代中后期,军队中出现了大量腐化现象,而本文所讨论的辽东边军也不例外。除上文提到了军队粮铜不足外,军队武器装备的缺失现象也是非常严重。如《题为急救辽东饥寒事疏》中记载:“倾岁征调各兵,皆以春夏起程,夏秋过都,衣裳典尽,赤体瘤形,大类病鹤,非惟无坚甲,乃更无寸缕,久戍客兵,大率类是。凉秋九月,塞外

  • 明朝俸禄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仕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官职俸禄一览表,明朝官员一个月的俸禄,明朝怎么发俸禄

    大图模换到今天,如果面对一份入不敷出的工作,我们肯定是不愿意做的,宁愿跳槽也不愿卖命。那为什么在明朝,即便月俸拿得很少,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热衷于读书参与科举,最终踏上仕途呢?首先一点就是官僚制度为中国古代的人们留下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在古代,无论当什么官,无论官职是在皇帝身旁辅佐,还是下到州县去

  • 她精明能干母仪天下,一生历经六朝,堪称明朝第一有权势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代最有才气的女子,明朝最厉害的女人,历史最有权势的公主

    在明朝的历史上,出了几位了不起的女人,比如说丝毫不逊色与朱元璋的马皇后,朱棣的贤内助徐皇后,主持北京保卫战的孙太后。最有名的就属马皇后和徐皇后了,她们两个也是幸运的女人,都受到丈夫的喜爱和尊重,不幸的是她们当皇后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活的时间不长,所以她们在皇后的位子的时候也只是一个皇后,没有其他的权势

  • 宋朝最有权势的皇后,本可称帝最终选择放弃,临死前却穿了次龙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最悲惨的皇后,宋朝最有能力的太后,宋朝历史上有哪些好皇后

    我们知道历朝历代都少不了权后,毕竟皇帝年龄小国家大事就由太后做主,而权力这个东西也是有毒的,尝到过权力滋味的人是很难再放手的。因此如果古代皇帝年幼,太后掌权就容易出现权后。不过历史上最有名的权后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汉朝时候的吕太后,因为权力和待遇与皇帝无异,所以司马迁直接将其写成了本纪。第二个就是后来

  • 明朝朝贡国148个,清朝7个,什么原因造成这悬殊的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和清朝是什么关系,明朝政治架构和清朝的区别,明朝与清朝的历史关系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朝贡国148个,清朝的朝贡国7个,什么原因造成这悬殊的差距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明朝初期,朝贡国有占城、爪哇、西洋、南安、渤泥、朝鲜、三佛齐、暹罗、真腊、日本、索里、琉球、萨里、朵甘、彭亨、百花、须文那达、撒马尔罕、墨刺、哈梅里、别失八里、缅甸、泥八刺、阇婆等。到了朱棣时期,此时的

  • 为何挽救大明的徐阶不在“明朝廿四臣”之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最隐忍的大臣徐阶,明朝徐阶当首辅几年,明朝徐阶之死

    徐阶这里面有开国功臣、有中兴之臣,有内阁首辅、有封疆大吏,甚至还有大奸大恶的严嵩、魏忠贤、刘瑾之流,但是仔细观察却发现没有铲除严嵩,挽救大明于既倒的中兴名臣徐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且听分解!相权威胁皇权,皇帝不乐意朱元璋为了将大权独揽一身,借助“胡惟庸案”一举废除了丞相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大大加强了

  • 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真的诛杀功臣了吗,朱元璋为何会诛杀功臣,明史朱元璋的隐忍诛杀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残暴统治,打败各路军阀一统天下,建立明朝。1370年,朱元璋对当年追随自己的文臣武将论功行赏,分封了6公28侯2伯总计36位功臣。但在不久之后便爆发了“胡蓝案”、“蓝玉案”等事件,这些功臣却被朱元璋诛杀殆尽,仅剩徐达、沐英、郭英、汤和等人得以善终。朱元璋为什么要

  • 朱元璋效仿秦始皇,狠招制服云南,该地割据600年后永归中华版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征战的地图,朱元璋一统天下后的地图,朱元璋夺取天下路线

    到了唐朝时期,云南地区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六诏中的一支买通了唐朝的官员,得到了吞并其他部落的机会并且建立了南诏国。但是之后的情况是唐朝统治者所意想不到的,南诏国开始不把唐朝放在眼里。唐玄宗李隆基派了二十万大军攻打南诏,但是云南地区气候不同于中原地区,民风极为彪悍,唐朝大军多数丧命于此地,唐朝的军

  • 赵构杀岳飞,失一旷世良将,换二十年和平,若不杀岳飞是啥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五月,张俊和岳飞一块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张俊暗中和岳飞商量,一块分解韩世忠的军队,被岳飞拒绝了。秦桧又想陷害韩世忠,岳飞再次保全了韩世忠。岳飞回到朝廷后,方俟卨、罗汝楫开始污蔑岳飞在支援淮西的时候停留不前进,主张“放弃山阳”,要求罢免岳飞枢密副使等职务。宋高宗赵构便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给岳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