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父亲留下两张废纸,被鉴定为苏轼真迹,捐给博物馆,现值2亿

父亲留下两张废纸,被鉴定为苏轼真迹,捐给博物馆,现值2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61 更新时间:2024/1/16 1:47:48

溥仪未雨绸缪,把大批宫中的物以赏赐的名义让弟弟溥杰带出皇宫。日本侵华期间,溥仪投靠日本人,妄图“复辟”。1932年,日本在东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将大批偷偷转运出来的文物带到长春的伪满皇宫。

1945年日本战败后,溥仪仓皇出逃,没来得及带太多东西。伪皇宫内的侍卫和仆役们在溥仪出逃后,开始抢夺宫中的宝贝。其中一名叫高亮的侍卫,抢到了一幅古卷,在争抢的过程中,那幅古卷还被撕掉了一角。随后他在伪皇宫的一棵树下,又发现了另一幅古卷。

作为一名侍卫,高亮没多少文化,他并不知道这两幅古卷的价值。一天,他想碰下运气看能不能把这两幅古卷卖掉,换点钱花,就在街边摆了个地摊。

一个叫刘忠汉的男子从他的摊前经过,发现了这两幅古卷。刘忠汉喜爱字画和书法,感觉这两幅古卷有点意思。当时他以为这是后人临摹的仿品,花10元钱买下了这两幅古卷。

当时他并没太把这两幅古卷当回事,只是把它当作练习书法的字帖来用。刘忠汉去世后,这两幅古卷就像两张废纸一样,和一堆书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

1981年,国家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宣传文物保护的知识,号召人们把有价值的文物交给国家管理。

刘忠汉的儿子刘刚是吉林市的一名中学教师,他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那两幅父亲生前留下的古卷,他也不知道真假。

1982年,他经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吉林市史学会副理事长刘廼中先生,刘廼中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在古字画的鉴定方面也颇有造诣。他请刘廼中帮自己看一下,家中的那两张“破纸”有没有什么价值。

刘廼中一看,大惊失色,这竟然是苏轼的真迹,两幅古卷分别是《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系苏东坡被贬岭南途中所作。

两幅古中卷有众多收藏名家的印章和题跋,有5位皇帝曾先后收藏过,爱好收藏的乾隆皇帝自然也不会放过在上面涂鸦的机会。

刘廼中马上联系了吉林省博物馆,希望能对这两幅古卷加以妥善保护。省博物馆的专家也很重视,闻讯后马上赶到刘刚家里,对那两幅古卷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确系苏轼真迹无疑。

省博物馆的专家劝说刘刚将这两幅古卷交给国家保管,因为个人没有能力长期妥善地保存这么珍贵的文物。

刘刚响应号召,将两幅古卷捐献给了吉林省博物馆。省博物馆给刘刚颁发了奖状,并给予1900元的奖励,以表扬他为国家保存了这么珍贵的文物。

2010年,与苏轼处于同一时期的黄庭坚有一幅作品被以4.3亿元的高价拍卖成功。苏轼的那两幅古卷《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有专家估计其现在的价值应该在2亿元左右。

现在,在吉林省博物馆中,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欣赏到这两幅珍贵的古卷。

更多文章

  • 大明辽东经略视察前线,看到小兵衣服,瞬间表示明朝要亡于后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后期与后金的战争,明朝为何会征伐后金,明朝抵抗后金有多强

    但至明代中后期,军队中出现了大量腐化现象,而本文所讨论的辽东边军也不例外。除上文提到了军队粮铜不足外,军队武器装备的缺失现象也是非常严重。如《题为急救辽东饥寒事疏》中记载:“倾岁征调各兵,皆以春夏起程,夏秋过都,衣裳典尽,赤体瘤形,大类病鹤,非惟无坚甲,乃更无寸缕,久戍客兵,大率类是。凉秋九月,塞外

  • 明朝俸禄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仕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官职俸禄一览表,明朝官员一个月的俸禄,明朝怎么发俸禄

    大图模换到今天,如果面对一份入不敷出的工作,我们肯定是不愿意做的,宁愿跳槽也不愿卖命。那为什么在明朝,即便月俸拿得很少,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热衷于读书参与科举,最终踏上仕途呢?首先一点就是官僚制度为中国古代的人们留下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在古代,无论当什么官,无论官职是在皇帝身旁辅佐,还是下到州县去

  • 她精明能干母仪天下,一生历经六朝,堪称明朝第一有权势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代最有才气的女子,明朝最厉害的女人,历史最有权势的公主

    在明朝的历史上,出了几位了不起的女人,比如说丝毫不逊色与朱元璋的马皇后,朱棣的贤内助徐皇后,主持北京保卫战的孙太后。最有名的就属马皇后和徐皇后了,她们两个也是幸运的女人,都受到丈夫的喜爱和尊重,不幸的是她们当皇后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活的时间不长,所以她们在皇后的位子的时候也只是一个皇后,没有其他的权势

  • 宋朝最有权势的皇后,本可称帝最终选择放弃,临死前却穿了次龙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最悲惨的皇后,宋朝最有能力的太后,宋朝历史上有哪些好皇后

    我们知道历朝历代都少不了权后,毕竟皇帝年龄小国家大事就由太后做主,而权力这个东西也是有毒的,尝到过权力滋味的人是很难再放手的。因此如果古代皇帝年幼,太后掌权就容易出现权后。不过历史上最有名的权后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汉朝时候的吕太后,因为权力和待遇与皇帝无异,所以司马迁直接将其写成了本纪。第二个就是后来

  • 明朝朝贡国148个,清朝7个,什么原因造成这悬殊的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和清朝是什么关系,明朝政治架构和清朝的区别,明朝与清朝的历史关系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朝贡国148个,清朝的朝贡国7个,什么原因造成这悬殊的差距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明朝初期,朝贡国有占城、爪哇、西洋、南安、渤泥、朝鲜、三佛齐、暹罗、真腊、日本、索里、琉球、萨里、朵甘、彭亨、百花、须文那达、撒马尔罕、墨刺、哈梅里、别失八里、缅甸、泥八刺、阇婆等。到了朱棣时期,此时的

  • 为何挽救大明的徐阶不在“明朝廿四臣”之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最隐忍的大臣徐阶,明朝徐阶当首辅几年,明朝徐阶之死

    徐阶这里面有开国功臣、有中兴之臣,有内阁首辅、有封疆大吏,甚至还有大奸大恶的严嵩、魏忠贤、刘瑾之流,但是仔细观察却发现没有铲除严嵩,挽救大明于既倒的中兴名臣徐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且听分解!相权威胁皇权,皇帝不乐意朱元璋为了将大权独揽一身,借助“胡惟庸案”一举废除了丞相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大大加强了

  • 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真的诛杀功臣了吗,朱元璋为何会诛杀功臣,明史朱元璋的隐忍诛杀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残暴统治,打败各路军阀一统天下,建立明朝。1370年,朱元璋对当年追随自己的文臣武将论功行赏,分封了6公28侯2伯总计36位功臣。但在不久之后便爆发了“胡蓝案”、“蓝玉案”等事件,这些功臣却被朱元璋诛杀殆尽,仅剩徐达、沐英、郭英、汤和等人得以善终。朱元璋为什么要

  • 朱元璋效仿秦始皇,狠招制服云南,该地割据600年后永归中华版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征战的地图,朱元璋一统天下后的地图,朱元璋夺取天下路线

    到了唐朝时期,云南地区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六诏中的一支买通了唐朝的官员,得到了吞并其他部落的机会并且建立了南诏国。但是之后的情况是唐朝统治者所意想不到的,南诏国开始不把唐朝放在眼里。唐玄宗李隆基派了二十万大军攻打南诏,但是云南地区气候不同于中原地区,民风极为彪悍,唐朝大军多数丧命于此地,唐朝的军

  • 赵构杀岳飞,失一旷世良将,换二十年和平,若不杀岳飞是啥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五月,张俊和岳飞一块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张俊暗中和岳飞商量,一块分解韩世忠的军队,被岳飞拒绝了。秦桧又想陷害韩世忠,岳飞再次保全了韩世忠。岳飞回到朝廷后,方俟卨、罗汝楫开始污蔑岳飞在支援淮西的时候停留不前进,主张“放弃山阳”,要求罢免岳飞枢密副使等职务。宋高宗赵构便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给岳飞了

  • 朱元璋对太监死看严守,为什么朱棣要违抗父亲的话,选择重用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临死与太监对话,永乐年朱棣的太监总管是谁,为什么说朱元璋不死朱棣不敢反

    朱元璋一直将嫡长子朱标视为下一任继承人,他悉心培养,大力扶持朱标,呕心沥血,可谓操碎了心。所以当朱标英年早逝时,朱元璋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此时他年事已高,虽然可能撒手人寰。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上,他在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骁勇善战,酷似自己的朱棣,选择了儒雅正统的皇长孙朱允炆。而朱允炆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