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未雨绸缪,把大批宫中的文物以赏赐的名义让弟弟溥杰带出皇宫。日本侵华期间,溥仪投靠日本人,妄图“复辟”。1932年,日本在东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将大批偷偷转运出来的文物带到长春的伪满皇宫。
1945年日本战败后,溥仪仓皇出逃,没来得及带太多东西。伪皇宫内的侍卫和仆役们在溥仪出逃后,开始抢夺宫中的宝贝。其中一名叫高亮的侍卫,抢到了一幅古卷,在争抢的过程中,那幅古卷还被撕掉了一角。随后他在伪皇宫的一棵树下,又发现了另一幅古卷。
作为一名侍卫,高亮没多少文化,他并不知道这两幅古卷的价值。一天,他想碰下运气看能不能把这两幅古卷卖掉,换点钱花,就在街边摆了个地摊。
一个叫刘忠汉的男子从他的摊前经过,发现了这两幅古卷。刘忠汉喜爱字画和书法,感觉这两幅古卷有点意思。当时他以为这是后人临摹的仿品,花10元钱买下了这两幅古卷。
当时他并没太把这两幅古卷当回事,只是把它当作练习书法的字帖来用。刘忠汉去世后,这两幅古卷就像两张废纸一样,和一堆书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
1981年,国家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宣传文物保护的知识,号召人们把有价值的文物交给国家管理。
刘忠汉的儿子刘刚是吉林市的一名中学教师,他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那两幅父亲生前留下的古卷,他也不知道真假。
1982年,他经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吉林市史学会副理事长刘廼中先生,刘廼中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在古字画的鉴定方面也颇有造诣。他请刘廼中帮自己看一下,家中的那两张“破纸”有没有什么价值。
刘廼中一看,大惊失色,这竟然是宋朝苏轼的真迹,两幅古卷分别是《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系苏东坡被贬岭南途中所作。
两幅古中卷有众多收藏名家的印章和题跋,有5位皇帝曾先后收藏过,爱好收藏的乾隆皇帝自然也不会放过在上面涂鸦的机会。
刘廼中马上联系了吉林省博物馆,希望能对这两幅古卷加以妥善保护。省博物馆的专家也很重视,闻讯后马上赶到刘刚家里,对那两幅古卷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确系苏轼真迹无疑。
省博物馆的专家劝说刘刚将这两幅古卷交给国家保管,因为个人没有能力长期妥善地保存这么珍贵的文物。
刘刚响应号召,将两幅古卷捐献给了吉林省博物馆。省博物馆给刘刚颁发了奖状,并给予1900元的奖励,以表扬他为国家保存了这么珍贵的文物。
2010年,与苏轼处于同一时期的黄庭坚有一幅作品被以4.3亿元的高价拍卖成功。苏轼的那两幅古卷《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有专家估计其现在的价值应该在2亿元左右。
现在,在吉林省博物馆中,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欣赏到这两幅珍贵的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