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05 更新时间:2024/2/5 6:40:19

220年,汉朝的丞相迫使皇帝下位,改国号为“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为“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

而在三国时期,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世人常称诸葛亮是一位“神算子”,他也配得上这样的称号,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等都称得上是“运筹帷幄”。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生前计谋频出,死前还为自己留了一计。他曾给刘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死后“棺材南抬,绳断便葬”。

当时,很多人不知道诸葛亮这是何意,直到后来才知道诸葛亮的高明。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神算子——诸葛亮

提到诸葛亮,就不得不谈一谈诸葛亮的生平,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阳都,也就是现如今的山东沂南。要知道,诸葛家族在琅琊是十分有名望的家族,诸葛亮的父亲以及祖父曾经也承担朝堂当中的要职。

却不想,天命难违,诸葛亮在幼年的时候,相继与父母阴阳分隔,自此之后便与弟弟一同跟随着袁术以及叔父诸葛玄离开了家乡。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建安二年的时候,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便草草离开了人世。至于诸葛亮,便直接在隆中隐居了起来。

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哪怕已经是隐居的诸葛亮,也逃不了被世人发现的命运。诸葛亮的才华很快被刘备知晓,之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会知道,那便是三顾茅庐,三次拜访才见到诸葛亮的人影。

其实,按照当时诸葛亮的能力来说,不需要刘备“三顾”他便能够与之相见,所谓的“三顾”或许是在考验刘备的诚意吧!

不管其中有多么挫折,刘备听说诸葛亮有能力辅佐自己成就大业,他也就不在乎那么多了,最后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随即,诸葛亮便在草庐中提出了《隆中对》,甚至还分析了现有的社会局面,并且说出了“天下三分”的相关计策,这让刘备眼前一亮。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隆中对》就是刘备未来几十年的战略计划。可以说,诸葛亮一句一句的建议,彻底向刘备展现出了他独有的才华,而刘备也更加坚定要将诸葛亮收到麾下的念头。

最后,诸葛亮成为了刘备创建大业路上的一大助力,在一次次战斗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例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都有着他的功劳。

不过,让人可惜的是,刘备在成功之后,脱离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遭遇了夷陵之败,落得个白帝城托孤的下场。

临终前,他依然还在收买诸葛亮的心:“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不能辅佐你就取而代之”。为了报答刘备的信任,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病死在了五丈原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诸葛亮临终之前,他还留下了一句话,那就是“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诸葛亮临终的一计

据了解,当时诸葛亮已经知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便给当时的皇帝刘禅写了一封信,信中就表述了自己临终之后所带有的心愿。

诸葛亮是这么写的:在自己遗体的口中记得放入一枚铜钱,一切的规章制度都直接取消,不用为自己举办葬礼,之后再派遣四位壮汉抬着棺材一直向着南方走,什么时候绳子断了,就在那个地方下葬。

虽说刘禅是一位“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对于丞相诸葛亮的遗言还是十分重视的,所以在诸葛亮死后,他便按照丞相的遗言执行。

他对外发布诏令,哪四位壮汉能够完成任务,之后便可以回来领取相应的赏钱,丰厚的奖励让诸多壮士都自告奋勇。

可是,这一项任务并不是那么好完成的,被选中的壮汉一连几天的行走,绳子依旧毫发无伤。四位壮汉明显得不耐烦了,于是众人商议,就直接将棺材的绳子割断回去复命去了。

刘禅自小便生活殷实,对于割断的绳索没有任何的研究,所以便认为他们完成了任务,而四位领导赏钱的壮汉也沾沾自喜。

却不料,当时的大将军姜维对于这样的绳索表示疑虑,仔细一看发现绳子断口处十分的整齐,立即告知了皇帝刘禅“这四个人骗了他”。

刘禅知晓那四人欺骗了自己后,便直接将其抓了起来处死,此事也就告一段落了。然而,后世历史关于“棺材难抬,绳断便葬”的猜测,却从没有中断过。

最后一计的高明

后世有人表示,这可能是诸葛先生设计的一个谋略,他自己或许已经料到了这个场景,就是想让这些人随意把自己埋了,并且“这些人”还会被刘禅所杀。

如此,便没有人知晓他遗体的去处。事实也的确如此,抬棺的四个人死后,便没有人知晓诸葛亮的墓穴在哪了。无奈之下,刘禅只能为诸葛亮设置了衣冠冢。

在此后的多年里,也没有任何人知道诸葛亮最后的葬身之地,只知道他的衣冠冢在何处。一时间,诸葛亮的墓穴成了谜团。

细细想来,诸葛亮这样的行为可能就是为了多一个安宁,他的一生都为了刘备前去奔波。回首往昔,自刘备的三顾茅庐开始,诸葛亮的一生都牵扯到了利益纠纷之中。

正因为这样,所以诸葛亮想要在身死之后,得到安宁,不问世事,安然离开。当然,也有人说,诸葛亮的一生为刘备奔波,树下了许许多多的敌人。

他故意隐藏自己最后墓穴,是为了避免有人过来将其掘坟,自己在地下的时候还不得安宁。其中,葬礼一切从简可能就是这样的用意。

若是金银珠宝加持,定然会有盗墓人前来盗窃,对于古人来说,死后自己的坟墓被再一次地打开应当是大忌。或许也是因为这样,诸葛亮才出此下策,安安静静地呆在一处,永远不会被人打扰。

当年,诸葛亮写信给刘禅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清楚他的用意,可当事情结束之后,才发现其高明之处。不得不感叹一句,诸葛亮的智慧当真是从古至今只有少数人。

除此之外,世人对于那八个字还有其他的见解。其一棺材的棺是同关,意思是指权利;其二其中的才同才,是指才华;其三绳子的绳同神,指的是生命。

换而言之就是,有才有权的人往南方走,若是生命结束那么就立衣为冢,若是生命没有结束,那自然就会是一个火种的延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迁错了!真正看懂鸿门宴形势的人是项羽,刘邦决不能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鸿门宴司马迁对项羽的态度,鸿门宴司马迁怎么知道的,鸿门宴时项羽和刘邦军营隔多远

    除了国家统治采取强压暴力之外,其他诸侯王国后裔的持续反抗也是促使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还是应了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从秦后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动农民起义到全国各地起义军络绎不绝,再到项羽的贵族后裔重新组织国家军队挑战秦国主力,再到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攻取咸阳灭亡秦朝。这一段历史看的是跌宕起伏

  • 秦始皇巡行的是哪些地方?浅谈秦始皇多次巡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是什么样的想法促使秦始皇多次巡游?他巡游的是哪些地方呢?一、秦始皇巡游的时空特征第一,时间特征。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相关记录中可以得知,首先,秦始皇出巡频率高,其在位十年间,共有五次出巡,占据称帝年限将近二分之一。这样的频率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无疑名列前茅,同时比《尚书·尧典》中

  • 曹操死了才2年,他的陵墓被曹丕彻底拆毁成一片废墟,到底因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最后死在什么地方,曹操为什么没死之前就开始修墓,曹操到底是病死还是战死

    曹操以对待诸侯的礼节,隆重安葬了关羽的首级。仅仅不足一个月之后,他就在洛阳骤然病重,太医百般调治无效,眼看就要一命呜呼。生命垂危之际,曹操却干了一件令人愕然不解的事:下令紧急召回留守长安的第二子鄢陵侯曹彰。曹彰在曹操诸子中,以善于用兵著称,很早就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的北征乌桓

  • 魏延如果单挑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能打败哪一个?答案是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延和张飞谁厉害,关张赵马黄分别指谁,放开那三国3魏延和张飞

    魏延,是蜀国后期重要将领之一,谋勇兼备,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即使放在整个三国时代而言,他也可以算是武将中的佼佼者。从魏延的一生经历可以看出,他完全具备和五虎大将并驾齐驱的实力。公元219年,刘备经过一番苦战,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汉中从此成为蜀汉第三大战略基地。在确定汉中太守的人选时,众人都以为,关

  • 秦始皇顶着“虎狼之君”恶名2千年,武陵山腹地一批文物还他清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挖掘文物,秦始皇陵墓阴兵的秘密,秦始皇陵墓出土多少文物

    公元前247年5月,秦庄襄王病故。年仅12岁的嬴政,继承大统,成为秦国新一任国君。而秦国正是在他统治下,就此一飞冲天,虎视天下扫灭六国,彻底终结战国乱世,建立起统一强大的秦朝。但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极富争议。一方面,他凭借前无古人的赫赫武功,使得东周以来的扰攘乱世重归一统,顺应天意

  • 刘备请一个道士出山却遭拒,蜀国灭亡后此道士下山拯救万千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带了三个人建立了蜀国,刘备在北固山招亲故事简介,关于刘备的民间故事

    但刘备控制的益州,却出现了一个道士,做派与左慈、张鲁等人迥然有别。此人名叫范寂,又名范长生、范延久,是三国后期蜀汉地区的著名道士。范寂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青城山潜心修道,清心寡欲,寿命很长,《艺林伐山》记载,范寂活了130多岁,从刘备时代一直活到了东晋十六国时代。范寂祖籍四川涪陵,刘备入蜀后,定成都为

  • 刘邦两次闯军营,夺取韩信的兵权,韩信为什么一点都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两次夺韩信的兵权,刘邦为什么能三次夺取韩信的兵权,刘邦为什么夺取韩信兵权

    在现在的一些影视剧里我们可以了解道,军营是一个戒备森严的地方,而且士兵们一般只会认准主帅的命令。韩信是一军的主帅,刘邦是韩信的主公能自由进出军营不奇怪,可是他是一次次地夺走韩信的军权的?难道这样不会导致韩信起了反叛的心吗?其实,有这种想法是现在的古装剧给我们的误导。换个角度,如果一个皇帝不能很好的控

  • 此女出生手握八阵图玉石,惊动秦始皇,长大后却说:刘邦有帝王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河北刘邦石像,秦始皇不死刘邦能得天下吗,刘邦选墓全过程

    我们一般把这种人成为预言家,提起预言家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很多神机妙算的人物,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再比如唐朝时期的袁天罡,所料事件中,几乎无不应验,李世民更是封其为国师。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主人公并不是上面提到的两位,而是许负。许负出生于汉初年间,是河内郡温县县令的女儿

  • 项羽射了刘邦一箭,结果刘邦没死,从此象棋多了1条不成文的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赫赫有名,他不但消灭了秦朝的统治,而且还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被司马迁写入了“本纪”行列(只有帝王才会在本纪中),足见其不凡之处。奈何,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却败给了刘邦。对于这样的结果,历史上有很多人感到惋惜,因为刘邦和项羽相比,差的不是一点两点。值得一提的是,楚汉十年的争雄

  • 三国出场时间最少的谋士,只露了一面,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差点破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在隆中,诸葛亮在隆中十年做了些什么,三国中可以和诸葛亮比肩的谋士

    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就是为刘备的蜀汉量身定制的发展方略。诸葛亮根据刘备当时的实际情况,拟定了同时夺占益州和荆州的两条腿走路的总方针。益州可以为蜀汉提供源源不断的粮秣、财力、兵源补充,足食足兵,荆州则可以让蜀汉在曹魏和孙吴之间获得一个宝贵的战略支点。一旦天下有变,蜀汉就能从益州和荆州两路出兵,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