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中这“鸿胪”,就是大声的传赞,引导礼节的意思。那么鸿胪寺作为一个机构,应该有两个属性,一是向外界传递声音,以外交为主的传递;
第二呢就是要引导礼节,告诉人们如何守礼法。鸿胪寺这个机构,是从汉朝开始创建起来的,一直到了唐朝,由于时代开放,鸿胪寺在唐朝时颇显重要,并且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鸿胪寺作为古代的外交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其职能还是有所不同的,这与历朝历代的外交政策有关系,不同的外交理念,自然影响着鸿胪寺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唐朝的鸿胪寺是三省六部制之外的“九寺”之一,这九寺与秦朝的“九卿”相仿,与六部分工合作。
除了有鸿胪寺之外,还有太常寺、光禄寺、太府寺、宗正寺、太仆司、司农寺、卫尉寺、大理寺,这九寺是辅助功能机构,鸿胪寺为九分之一,可见其重要性。
一、唐朝的鸿胪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1、唐代外交政策多元且开放
李唐统治者有着胡族血统,所以天生反对“故步自封”,他们认为胡汉本是一家,与中原本身的内敛之性格有所不同。
唐代在当时是世界第一强国,国力强盛,所以吸引了众多国家来交流,正是这一切显现出唐朝的开放与多元。
与此同时官方交流频繁,形式也是不一而足,从日本遣唐使,到科举从政的日本人,再到和亲与朝贡,正是这种频繁的中外交流促使鸿胪寺发挥其重要任用。
2、唐代的政治体系十分完善
唐代的行政机构基本上是沿用隋朝的,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也会对机构进行增减,初期唐朝还保有“九寺”,这九寺之就是鸿胪寺。
他长期掌管唐朝的外交工作,历史上有几次变化,662年和684年都被称炎司宾寺,670年和705年叫鸿胪寺,最终定名为鸿胪寺。正是机构完善,才会使得鸿胪寺作为独立的外交部门发挥了他重要的作用。
3、官员素质比较高
唐朝大力推行科举制,使得许多有真才实学,能力强的平民学子成为了国家栋梁之才。鸿胪寺的制度完善,选拔出来的人才也是各方面都要过硬。
首先就是外语能力,其次是学识渊博,镇定机智。正是因为有了科举制的基础,全民对于教育的重视,使得鸿胪寺能够获得更多的人才。
二、鸿胪寺的基本职能
1、接待外宾
唐代开放程度非常高,所以周边的外邦或外国会派使者前来交流,史料有称唐朝的鸿胪寺是接待来使最频繁的朝代。
鸿胪寺除了安排住宿、餐饮等工作。而鸿胪寺的工作需要细致到需要了解来使的口味风格,让他们对餐食满意,同时也要尽力的保证来使的健康状况。鸿胪寺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实际上是唐朝认为的大国礼仪。
2、译语官
面对频繁往来的外邦或外国人,语言关是最难过的,鸿胪寺为往来的藩客提供翻译服务。这译语官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主要的来源是那些边境商人。
但是他们的翻译水准并没有那么高。唐朝时随着丝绸之路的延展,东西交流越来越繁盛,面对如此多的外邦语言,鸿胪寺配备了20名译语官,专门满足官方交流的需要。
除了官方,还会在民间寻找“舌人”,这些舌人是参加了民间的语文补习班而产生的。
3、侨民办事处
鸿胪寺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管理外国来中原居住的侨民。唐朝以前的侨民多是周边的少数民族,而到了唐朝时,侨民的范围已经扩张到了外国。
据记载,唐肃宗时,驻留在唐朝的胡商就多达数千人。另外较知名的就是“新罗坊”,即今天的朝鲜半岛侨民聚居区,这里聚集的多为商人,另外有一些传教士等。
唐朝鸿胪寺的存在,体现了盛唐大国风范,以礼治国,对于往来的使者都给予优厚的接待礼遇,以展示唐朝的辉煌与威严。
这个自汉代就有的机构,真正的辉煌却是在唐朝,因为唐朝的外交巅峰,而促使鸿胪寺也在此时变得异常璀璨且重要。
同样鸿胪寺的存在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无论是外语的译语能力,还是那些令人赞叹的广博知识,或是接待使者时的事无巨细。
鸿胪寺的繁重工作,是为了唐朝与外邦异域能建立更好的沟通,既推动经济发展,也繁荣文化艺术,他满足了唐朝宣扬国威和教四夷的需要。
参考文献:
《唐鸿胪寺述论》
《魏晋南北朝鸿胪寺及其外交管理职能》
《唐代鸿胪寺研究》
《明代鸿胪寺制度》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