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认的二十四史没有清史,清朝灭亡已百多年,史书为何还没修好?

公认的二十四史没有清史,清朝灭亡已百多年,史书为何还没修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24 更新时间:2024/2/7 14:10:35

自古以来修史就是一件大事,而且工程巨大,比如说《明史》从顺治年间就开始执行修史,一直到乾隆年间才完成。而且修史都是新朝代给旧朝代修改,这些材料都来自于历朝官员对皇帝行为举止的记载,以及一些奏折、上书、军事政治的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也有正确的,想要完整的完成一个朝代的历史记录是非谨慎的事情。

在民国以前,一个朝代若是要进行修饰史,大多都是设立一个国使馆,在这各国使馆中会有一个总管,还配有多名史官记录员,这样的修史方式才能够保证编史的统一性。但是民国时期大多数史官都是在家中自编,而且其中还出现了很多美化清朝吐槽民国的人,以至于让清史的真实性大大降低,所以民国时期虽然一直都在为清朝编史,但是最终没能成功。

可是现在距离民国时期也过去了70多年,为新中国成立后依旧没能完成清史呢?其实这项工程在2002年时就已经开始执行,原本计划是10年后将会完成清史,可是如今已经过去了快20年,清史依旧没有面世。主要原因是记录清史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因为清朝时期和外国的联系比较频繁,所以材料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而且语言也有汉文和满文两种,不仅如此,材料还被分为了宫廷和地方两种。

这些材料就拿其中一项《清代诗文集汇编》来说,一个屋子都是放不完的。所以想要将这些材料全部收集完是很大的工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二十四史全部都是用文言文的方式来记载的,如果清史也要用文言文的方式记载,如今通文言文的人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多,转换起来就会很麻烦,但是如果清史使用白话文来记录字数又太多。弄得清史白话不白话,文言不文言。

其实现在我国依旧没有放弃对清史的修改,只是这项工程巨大,又必须严谨,俗话说慢工出细活,相信清史不久后就会面世了。

更多文章

  • 古人对头发有多重视?到了跟人“玩命”的地步,不止是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人的头发为什么那么多,古代头发问题,中国古代头发的重要性

    最广为人知的是清朝的“剃发易服”,在此之前,还有个女真人建立的国家,曾强制要求汉民剃发易服,此国便是金国。金太宗完颜晟就曾严令:禁民汉服,削发不如式者,死。金国占了北宋大片国土,同化居住那里的汉民,也成了当务之急。如此霸道之举,当然受到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甚至以死相拼,后来也不了了之。颇有意味的是,

  • 古代最奇葩的奏折,雍正批阅时连用了八个奇字,第九个奇字更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所批阅奏折的特点,雍正亲手批过的奏折内容,历史上的雍正奏折

    但千万不要比电影、电视中的景象给骗了,他们才不会在奏折上写那么多字的,如此岂不要累死人的?那么他们是怎么批的呢?大多都是象“知道了”、“阅”、“览”之类的。但遇上重大事情、或者有毛病的奏折,还是不惜字的。我们在这时给大家分享两个雍正皇帝批的比较典型的两份奏折,供大家一笑。福建漳州总兵初有德闲着没事干

  • 故宫发现清朝圣旨,雍正的儿子密谋篡位,但史书却不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篡位的历史证据,雍正真的预谋篡位吗,雍正是不是篡位做皇帝的

    雍正45岁继位,他的儿女并不像康熙、乾隆那样繁多,雍正一生有10个儿子,但其中4个生下来就夭折了,序齿的也就6个。其中,皇长子名叫弘晖,7岁去世。皇次子名叫弘昀,10岁去世。皇四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此人多子多福,活了89岁。皇五子弘昼,是著名的荒唐王爷。皇六子弘曕,被过继给了果亲王允礼。只有

  • 她是民国的悲情才女,被鲁迅称“仙女”,9岁被送给大户做童养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白薇原名黄彰,于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兴宁县,也就是现在的资兴市,白薇的父亲是当地比较有实力的农民,很早就在村里开办了私塾,借父亲的方便,白薇从小就接受了四书五经的熏陶,后来还进入新式学校学习。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熏陶的白薇和很多进步青年一样反封建,但是她的父亲却十分迂腐,在她九岁的时候,妈妈就随便找了

  • 楚国灭亡后,还有哪些以“楚”为名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楚国灭掉的国家一览表,楚国的百姓能姓楚吗,楚国进入战国时为什么会衰落

    [var1]一、张楚张楚由陈胜创立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以大泽乡起义后陈胜率“楚军”在陈郡(河南淮阳)王为始。曾一度发展至今天河南安徽的大部分地区。但在当年的荥阳之战中,起义军败给了秦朝名将章邯,从此每况愈下。再加上起义军内部矛盾越来越大,很多将领、官吏目光短浅,开始勾心斗角,内讧不断。不久之

  • 韩信求刘邦封“假王”,错在哪里?他错在:没有在齐国拥兵自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要刘邦封假王,韩信连下齐国七十二城,韩信对刘邦说哪16个字

    而“建不世之功,裂土封王”,向来是韩信的梦想,亦是其追寻的最高目标,他为此一直努力不懈。韩信经营齐地,雄据黄河以北。然楚汉多年的拉锯战,兵力消耗甚巨,刘邦、项羽双方都疲惫不堪。按照战争形势发展,汉对楚已完成战略包围,接下来就是楚汉对决的时刻。但是,汉军必须在决战前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决战的绝对胜利,

  • 汉服的衣襟,为什么向右掩?孔子曾经说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女人脱下汉服被男人发现,汉服与礼仪的关系,汉服跟儒家文化关系

    [var1]近年来,汉服复兴的热潮越来越热,首先要感谢那些为汉服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这项文化仍旧在平稳的发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穿着汉服出门,把古老优美的汉民族服饰带向了全世界。但许多人了解汉服的时候,会进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影视剧中的“古装”就是汉服,但许多古装并不能和汉服

  • 跟韩非学管理:《韩非子》中管理、考核、领导“三位一体”的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非子个人简介,韩非子管理之道,浅析韩非子管理思想

    《韩非子》一书,其文字冷峻峭刻,咄咄逼人,文学界大多给予较高的评价;其中蕴含的思想,更是绽放着璀璨的光芒。韩非生活在由诸侯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时代。虽然战国初期,法家的政策在各国雷厉风行,但旧势力,也在凶猛反扑。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法家的发展在此时受到了挫折。不过,旧势力虽然想力挽狂澜,但当时

  • 吴国怪伍子胥?这个观点很片面,不信,看吴王寿梦的“奇思妙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王寿梦的儿子,伍子胥预言吴国灭亡,吴国的伍子胥

    春秋时期小国林立一派乱象,周部落的太子泰伯为了父愿,和弟弟仲雍上演了一出“千里奔吴”的历史大剧,在无锡的梅里建立了句吴小国,也就是后来古吴国的前身。句吴在泰伯的领导下与世无争,一直安稳于勤耕劳作之中,虽然谈不上强盛,却也是小康之家,传到第十九代时,才真正意义上进入吴王时代,起先充其量不过是个部落而已

  • 战国第五大名将是谁,为何相比前四位会毫无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十大名将排名,日本评论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谁排第一

    “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最早应当来自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中的诗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虽然这四位将领都活跃在战国的后期,且都来自秦、赵两国,故排名范围有局限性,但因为这四人战绩辉煌,军事思想理论影响后世深远,故排在战国前四名的将领争议不大,基本算是官方和民间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