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梁武帝把儿子眼治瞎,周武帝管儿子靠家暴,南北朝父亲太不靠谱

梁武帝把儿子眼治瞎,周武帝管儿子靠家暴,南北朝父亲太不靠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22 更新时间:2024/1/19 6:54:56

萧衍灭掉南齐,杀了齐末帝萧宝卷,抢了萧宝卷的妃子吴氏。这位吴妃进入萧衍后宫,7个月就生了个儿子萧综,当时很多人传言萧综是萧宝卷的遗腹子。但萧衍待之如亲生。后来萧综长大,把萧宝卷的骨骸挖出来滴血认亲,于是乎逃亡到北朝,求北魏借兵复仇。萧衍仍然不肯与这个儿子反目,萧综死后,萧衍仍保留了他的爵位,养育他的儿子……

最奇葩的当属梁武帝萧衍和第七子萧绎的故事。

萧绎的老妈原来是个宫女,有一次正在收窗帘,突然风吹过来,把她的衣裙吹得飘洒如仙,梁武帝动了心,就临幸了她,后来便生了萧绎。萧绎非常聪明,很得父亲的真传。只是不过幸的是,萧绎一只眼睛生了病,萧衍亲自给他诊治,结果萧绎的病眼终于瞎了……

萧绎被亲爹坑,他自己也不是个好爹。

他和元配徐昭佩生了个儿子叫萧方等。徐昭佩和萧绎感情不好,玩出轨,徐娘半老说的就是她。其实徐昭佩确实够不厚道的,感情不好归不好,你别刺激人家。她偏偏把自己的脸化半面妆,萧绎问为啥,她说你只有一只眼,我就化一面妆咯。萧绎可是因为别人讽刺他独眼龙就能杀人的主儿,可想而知他有多气。因此,恨乌及乌,萧绎对萧方等也十分讨厌。后来萧绎派萧方等率军出征,可怜的儿子从战船上落水而亡,萧绎一点悲哀之色都没有。

宋武帝刘裕对儿子心也够大的。

刘裕北伐后秦占领了关中后,因为在建康总政的心腹刘穆之去世,他不得不提前班师。临走前留下兵马镇守长安,并把年仅13岁的儿子刘义真作为负责人。可怜刘义真啥也不懂,几个大将闹矛盾,直接丢了关中……刘裕固然是个强人,但是对儿子的教育和培养上一贯如此稀里糊涂。这次不负责任的留守安排,几乎要了儿子的小命。

刘宋家的皇帝,似乎家族教育一直做不好。

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子刘劭,从小就被册立为太子。C位出道的刘劭也算得上天选之子了,但是宋文帝当皇帝时间有点久,即位三十年了,还活得很健康。刘劭煎熬之中,不免口出怨言,做了些不法之事。可惜宋文帝没重视,只知道责罚,最后闹得父子隔阂。刘劭一怒之下铤而走险,率东宫卫队杀进皇宫,弑杀宋文帝。这就是刘宋王朝上惨痛的元凶弑逆事件。

北朝的皇帝教育儿子方面,首推宇文泰

宇文泰不仅事业上强悍,生活上似乎也是个细腻的人。他很相信天命。有一段时间,妻妾们生的孩子连连夭折,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宇文泰怕生下来沾了晦气,便把他们送到陇西的豪强李贤家寄养。这两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北周齐王宇文宪

宇文泰很会发现儿子的特长。

有一次他给几个儿子分马,别的儿子都要高大健壮、颜色通体纯色的马,只有第五子宇文宪选了匹杂色马。宇文泰问什么缘故,宇文宪说,这样的马好辨认,打仗的时候一眼就能找到。宇文泰是行伍出身,见儿子年纪幼小就有这样的见识非常高兴。后来每每见到有杂色的马,都拿去给宇文宪。宇文宪长大后精通兵法,百战百胜,和父亲的鼓舞不无关系。

北周武帝宇文邕则是个顾得了江山顾不上儿子的人。

他的长子宇文赟、次子宇文赞,都是标准的纨绔子弟,丝毫没有继承周武帝的雄才大略。宇文赟从来只好嬉戏游乐,周武帝安排他带兵出征吐谷浑,他不好好利用机会,反而埋怨父亲让他吃苦。周武帝气得经常亲自拿打棍抽打宇文赟,可惜都无济于事。后来武帝暴死,宇文赟即位为帝,对着武帝的棺材恨恨地说:看你还能不能打我。儿子培养成这样,周武帝可够悲哀的。

隋文帝和隋炀帝相比,炀帝反倒是个好父亲。

隋文帝对长子杨勇的心态很不好。隋文帝早年政治上坎坷不顺,因而养成了谨慎低调的作风,生活上也十分俭朴。但杨勇自幼富贵,生性奔放不羁。杨勇当太子时间久后,由于杨广的暗中陷害,文帝对杨勇的不满发展成了政治上的反对,最终导致了废太子事件的发生。其实杨勇也只是性格上有点小问题,政治上还算可以。隋文帝舍大抓小,错误地废掉了一个中规中矩的继承人,做父亲不了解儿子,文帝有点失败。

为什么说隋炀帝反而是个好父亲呢。隋炀帝有三个儿子,长子元德太子杨昭,次子齐王杨暕,幼子赵王杨杲。杨昭有德有才,深受炀帝喜爱,地位非常稳固,没有出现当年太子失宠、次子争位的情况。但杨昭天不假年,20来岁就因病去世。炀帝只剩一个成年的儿子齐王杨暕,天下人都以为炀帝以为要立他为太子。但炀帝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杨暕并不是这块料,一直坚持不立他为太子。事实证明,杨广虽然暴戾、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但智商还是在线的。

更多文章

  • 也曾鲜衣怒马的王维被称为诗佛,最爱行到水穷处,却终究壮志难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诗佛王维经典20句,王维最美四句诗,王维最著名的六首诗

    王维不及弱冠就来到京城求取功名,有文章形容他“妙年洁白,风姿都美”,后来在弱冠之年登进士第。《旧唐书》中写道,王维的诗歌在开元天宝年间颇负盛名。更有历史传言说,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的门户,没有不扫榻相迎的。这个权贵的座上宾,我想他在当时的长安城肯定是风光无限吧。开元二十二年,王维被他的贵人张九龄引

  • 曹操想一件事却没做到,被司马炎完成,曹操不如司马炎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如果曹操还在司马炎还敢篡位吗,司马炎和曹操哪个厉害,曹操被马超逼得割袍谁救了曹操

    可以说,赤壁之战就是汉末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本来曹操可以荡平江东,进而一统天下。如果历史如此发展,那曹操必将开辟一番伟业,提前结束汉末乱世。而曹操也就有可能推翻汉室,真正建立大魏王朝。可惜曹操功败垂成,在这样的决定性战役中失败,直接导致曹操在此后的时期中无力南下,而孙刘两家的坐大使得统一的可能性变得渺

  • 创造唐朝辉煌顶点却也将其带入深渊,李隆基人生后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隆基后的唐朝现状,李隆基的哪些措施推动了唐朝,李隆基为唐朝做了什么贡献

    同时对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系统也进行了大的改革,首先是在官场的制度上面确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能够让好官真的得到好的回报,而那些应付民众的官,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其次,他在当时就想到了要将整个国家的机构精简,人数要精简,不能够拖泥带水,放一些闲职养一些闲人。最后对于宰相会议他也进行了修改,让一些士官以及敢

  • 生性懦弱的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子,为何能在夺嫡大战中胜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太宗李治是什么病死的,唐太宗及李治,唐太宗李治的功绩有哪些

    (李治与武则天)在风云变幻的古代王朝中,唐朝这个中兴之世,既有浪漫才子李白,又有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人生,无亦于是历代最令人瞩目的焦点。时之今日,后人对唐朝的喜爱在小学生的课本体现的淋漓尽致。我想谈谈唐朝中期之主高宗登基的事儿。靠着与生惧来的性格和运气最终做上皇位的高宗,他的竞争对手都有谁?(李

  • 隋唐时期有十八路反王,为何最终是李渊得到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渊为啥起兵反隋,李渊起兵反隋真正原因,李渊是怎样反隋的

    当时号称有十八路反王,为何最终是李渊得到天下?李渊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昞,北周时期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姨母是隋文帝独孤皇后,世代显贵。正是无以伦比的家庭背景,特别是在姨母的关爱下,仕途一路高歌,最后升任太原太守。实际上,王候就有种乎,试想一下,寻常百姓家的

  • 隋朝灭亡的主因,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隋朝突然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为何二世而终,隋朝灭亡的祸根到底出在谁的身上,历史上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形容秦隋末期局势的一个成语叫“土崩瓦解”:所谓“瓦解”,就是像瓦片一样碎成一片又一片,往往指军阀割据;所谓“土崩”,就是像土块崩成一粒粒尘土一样,百姓开始一呼百应地造反。因此,“土崩瓦解”可谓是王朝面临的最糟糕的局势,基本上回天无力。那么,在隋炀帝中晚期,隋朝为何就面临历代最糟糕的“土崩瓦解”的局面

  • 祖逖志在北伐,司马睿却将他支走不给一兵一卒,他将如何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和司马睿,祖逖在北伐中遇到的困难,祖逖北伐分析

    东晋初建之时,叛乱像疆梦一样缠绕着朝廷。继王敦乱之后,又发生了苏峻、祖约叛乱。这场版乱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权臣庾亮步步紧通,激化矛盾,导致苏峻心生恐惧,铤而走险。应该说,庾亮对这一事件负有主要责任。东晋的两支精锐部队居然是用来内耗而不是用于收复中原,真的让人扼腕叹息。北伐复国空遗梦组织内部,人事

  • 唐朝后宫4万宫女从哪来的?有6种入宫方式,第4种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宫女等级,唐朝宫女都是从哪来的,唐朝的后宫嫔妃们

    第一:当接盘侠。隋朝虽然灭亡了,只是皇室成员都不在了,剩余的太监宫女还在,新的统治者对他们没必要赶尽杀绝,所以好的自然被留下了,剩余不好的就被遣散了。而且李渊在上位后,曾表示隋炀帝在位期间,有大量的离宫别馆,也招收了无数的宫女,这实在太无耻了,所以这些宫女一律可以回家嫁人。剩余洛阳、长安宫殿的宫女并

  • 太祖和高祖有啥区别,为啥朱元璋叫明太祖,而李渊只配叫唐高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渊和朱元璋的性格,李渊为什么是高祖而不是太祖,刘邦朱元璋李渊到底谁最强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一个人只要勤奋,并且坚持不懈,最后也能做成大事。只要努力,跟天生就具备后天环境能力的人比起来,最终的精神以及后人的评价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毕竟,起点不一样,付出的努力就不一样,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唐高祖李渊,但是他们虽然都贵为皇帝

  • 他才是明朝第一贤明皇帝,比朱元璋更厉害,连满清都不忍抹黑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最贤明皇帝排行,明朝皇帝佩服朱元璋吗,明朝最残暴皇帝是谁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在我国历史中,诞生了无数的朝代,自然在这些朝代当中就有许多贤明的君主治国有方,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幸福,臣子也愿意为其效命。“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对于贤明的皇帝,臣子就是如此鞠躬尽瘁。相信大家都听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这是我们现在用来形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