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曹军获胜、袁军战败的玄机所在

官渡之战,曹军获胜、袁军战败的玄机所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62 更新时间:2024/1/17 16:07:06

一、曹军势弱、袁军力强,双方难以抗衡。

当时,袁军已占据了北方的冀州、并州、青州、幽州等四州,拥有军队几十万,可谓兵精粮足,根本就没有把曹军放在眼里。

袁本初(剧照)

反观曹氏的力量是远不如袁氏的。曹军虽然占据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是地盘狭小,而且破烂不堪;生产没有恢复,物资供不应求。兵力仅万人,有的史料说曹军“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二、袁军仗势、曹军恃谋,两军对决官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本初命大将颜良等进军白马,向曹军发动了进攻。曹孟德没有畏惧退缩,亲自率兵北上白马迎敌。

曹孟德(剧照)

曹军先进至延津,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样子,以诱导袁军分兵向西。然后,曹军突然转变进军方向,兼程援救白马。

曹军突然出现在白马,杀了袁军一个措手不及,大将颜良丧命,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

官渡之战形势图

白马之围解了后,曹军迅速西撤,袁军紧紧追赶。当袁军渐渐逼近时,曹操命令军兵解鞍放马,并把辎重都放在道上。

袁军到了后,发现了辎重,就疯抢起来,于是袁军阵势混乱不堪。这时,曹军趁机突然袭击,大败追兵,斩杀了袁军的又一大将文丑

虽然初战获胜,但曹军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轻视袁军,而是主动后撤,继续据守官渡。这充分表现出了曹氏作为一个军事家的冷静和睿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八月,袁军进逼官渡,曹军分兵坚守营垒,时刻关注着袁军的一举一动,见机而作。

到了官渡后,袁绍依仗着兵多将广,向曹军大肆进攻,曹军予以坚决还击。两军争斗,表面上看一时分不出胜负,相持对峙着。

两军对峙(图景)

袁军为了彻底战胜曹军,从河北运来了一万余车粮草,存储在离袁军大营只有十余里的乌巢,并命令大将淳于琼率领万余军兵守护。

但是,此时的曹军的供给已然十分困难。于是,曹操写信给留守后方的荀彧征求意见,荀彧从曹操的信中读出了“退意”。于是,荀彧鼓励曹公,迎难而上,坚持就是胜利。

两军对垒多日后,曹军的粮草眼看断绝,于是派人前往许昌催运粮草。

不料,使者被袁军的许攸俘获了,建功心切的许攸随即上报袁绍,但袁氏不相信,怀疑其中有诈,因为许攸是曹操的发小好友。

面对袁氏的不信任,许攸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氏。于是,军情有了转机。

曹孟德根据许攸提供的信息,亲自率领精锐骑兵5000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

曹军火山乌巢(剧照)

到了乌巢后,曹军先在袁军的四周放起大火,然后突袭淳于琼大军。当袁氏得知信息后,一面派兵增援,一面去袭击曹营。

结果,曹营未破,据守乌巢的袁军大败,粮草尽失。于是,已失去斗志的袁军只好无奈地败退回了黄河以北。

三、曹军之胜,袁军之败,两相胜败有凭。

曹军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主帅能够头脑冷静、客观理性地正确分析当时的形势;能够注意听取谋士的意见;能够亲自到战场上指挥作战,乃至亲自率军冒险偷袭——以少胜多。

战斗场景(剧照)

袁军所倚仗的好像只有所谓的“威势”——兵多将广。兵多将广是赢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但若调派不当,也就只剩下“多”、“广”了,也就只是多了些“炮灰”——以多败少。

官渡之战的胜利,是曹军统一北方的开始。同时,也雄辩地昭示出:统一北方,非曹氏莫属。

更多文章

  • 关羽五百校刀手来历终极分析:可能是丹阳兵,也可能是荆州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为何只带五百校刀手,关羽镇守荆州地图,关羽经常带的刀手

    今天不说十八骑燕将,只对关羽五百校刀手来历做一个终极分析:也就是它大概什么时候成军的,人员组成是哪些人?分析后会发现五百校刀手可能是丹阳兵,也可能是荆州兵,当然这是一家之言只是提出一些可能性: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主要有嘉靖本和毛本两个版本,嘉靖本其实就是罗贯中原版,因为毛本删减了一些描述和内容,所以

  • 关羽的大刀82斤,李元霸的锤子800斤,古代兵器到底多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81斤刀相当于现在多少斤,李元霸兵器有多重,关羽的刀重多少公斤

    三国时代还算得上温柔,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张飞丈八蛇矛63斤,照这么算,吕布的方天画戟最起码有一百多斤,毕竟吕布抓起巨灵就犹如“如提童稚”而巨灵可以和关羽打30合。到了隋唐时期就更变态了,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手拿双锤800斤,一人一马,半天时间将185万反贼杀的只剩65万,战斗力爆表。第二条好

  • 汉献帝宁愿受封于曹丕,也不去投奔刘备?只因他看透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丕是怎么废掉汉献帝的,曹丕为什么逼迫汉献帝退位,曹丕为啥拒绝汉献帝

    正是因为刘彻的如此作用,所以曹操一直也没有对刘彻动过杀心,毕竟有这个好用的摆设天子在,有许多事情他办起来也方便很多,并且为了更加阻止天下的悠悠众口,他甚至将自己的好几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当然刘协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在这个其实,刘协虽然不在行使天子的权利,这反而让他更省心了。依旧是荣华富贵,养尊处优的日

  • 关羽该不该为荆州负全责?主要责任不在他,祸源或起于《隆中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派关羽守荆州,曾仕强谈关羽守不住荆州,关羽要不要带祸源

    刘备在获得荆州之后,便开始谋划着派谁去镇守荆州要地。有才识、有谋略的诸葛亮变成了刘备的候选人之一。刘备自从将诸葛亮迎出山之后,就对他格外其中。或许是没有考虑到他的那两位结拜兄弟的感受,所以因为诸葛亮让张飞和关羽感到不高兴了。其实,在刘备心里,哪里会不看重自己“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只不过刘备爱才、惜才

  • 官渡之战后袁绍有机会翻盘吗?有,但他没把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官渡之战后袁绍有可能东山再起吗,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割据吗,官渡后袁绍有可能翻盘吗

    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取得了对袁绍的胜利,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很快灭了袁绍的儿子,彻底统一了北方,建立了新的政权,官渡之战在三国也成为了三大战之一的战争,但是官渡之后失败后,袁绍就没有机会翻盘吗?官渡之战答案是有的,但是他没有把握住机会。官渡之战前,曹操与袁绍的北方之争势在必行1.战力:基本军力

  • 汉末三国时期武官官职泛滥,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武官官职顺序表,三国时期官位与现代官位,三国时期的官职制

    在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武散官高下序列并不都是一样的,由于都督制的发展,曹魏在魏文帝末年或魏明帝初年武散官序列发生了变化,使得曹魏形成了有异于其之前和其它两国的独特的武散官阶,即“魏阶”,其与汉末魏初以及吴蜀两国使用的“汉阶”的区别主要在于四征将军、四镇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这三阶的相互位次上。由于西晋

  • 汉成帝时期,王氏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为王莽篡汉立下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氏与汉成帝的关系,王莽王氏,西汉时的王氏

    因为每一个宗室成员,都拥有皇位的继承权,他们都是皇帝的潜在政敌。外戚则不然,他们没有登上皇位的合法权,他们的权力来源于皇帝,并不来源于血统。这意味着,皇帝的一纸诏令,就可以轻易剥夺他们的所有权力。这就是历史上,宗室成员往往担任虚职,外戚成员往往拥有实权的原因。汉成帝剧照,与他宠幸的赵氏姐妹西汉有一个

  • 汉武帝时期为什么要进行财政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武帝时期财政收入,汉武帝财政政策的问题,汉武帝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大量人口弃农,将直接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甚至动摇整个社会的经济根基。农业是天下之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减少将直接动摇社会根基。即使遇到丰收年份,人民仅仅也只是勉强度日,丝毫没有剩余,粮食储备严重不足。因此,稍有灾荒,就会出现“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鬻卖爵子”的悲惨局面。另外,高度繁荣的商品经

  • 汉武帝临终之际,以四位辅政大臣互相牵制,为何霍光最终独掌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为何选择霍光,汉武帝驾崩后霍光如何掌控朝政,汉武帝对霍光的信任

    辅政大臣矛盾爆发,反霍光联盟逐渐形成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十二日,汉武帝病重弥留之际,立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以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政。两天之后,汉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继位为帝。在四位辅政大臣之中,金日磾实际上是最没有

  • 韩信,为何短命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短命的传说,造成了韩信短命的几件事,韩信短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韩信什么时候死的呢?历史上对于韩信死时候多大岁数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说韩信死的时候那年才三十五,有人说三十八,在所有的说法中韩信没有活过四十岁。说韩信没有活过四十有个民间传说挺有意思,说韩信按照自己的寿命应该能够活到七十多八十岁了,可是由于韩信自己做事不地道,干了一些缺德的事情折了寿,韩信折了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