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对于自己手下有着残酷的考核制度,因而你想要获得一官半职不容易,可有一个人并没有经历朱元璋残酷考核,而是依靠一时善心让他获得侯爵,这人便是刘继祖。
幼年时期的朱元璋,家庭情况十分糟糕,时常吃了上顿和没下顿,这让其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的情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的双亲过早离开自己,父母时候也只能拿着草席将他们草草安葬。
那一年,朱元璋父母、哥哥因为一场粮荒相继离世,这让原穷困家庭越发困难,幼年的朱元璋两眼望去已无一个亲人,这让他对自己未来产生了一丝不安,毕竟没父母关照他的生活会更加困难。
但他并没有更多时间思考未来,而是想到了自己父母、兄长走后只能以草席覆盖,连一口棺材和安葬他们的地方都没有,这让孝顺朱元璋难以忍受,觉得自己一定要将父母为此,因而他决定找地主刘德帮忙。
朱元璋父母在刘德家做佃农,靠着微薄的土地养活自己,可这微薄的土地根本没办法养活一大家子人,朱元璋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便来到刘德家找活干,刘德见他们家确实可伶,便让年幼朱元璋为自己放牛。
所以说朱元璋在自己遇到困难时率先找到刘德,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安葬父母、兄长,刘德认为自己对得起朱家,毕竟他给了他们工作机会,让其有能力养活一家人,奈何饥荒来临导致其境况也不佳,这让他不太可能做亏本买卖,毕竟交出这块土地后,就难以给自己带来小姨,这让刘德不愿做如此亏本买卖。还有就是,刘德好心让朱元璋放牛,可他并没有做好自己工作反而将牛杀了吃掉,这让刘德有些生气,因而不太可能给他一块地安葬父母。
朱元璋见刘德没有给自己施舍一块地,便将父母、兄长卷了起来,抬着木板去乞求其他人,希望给父母找个安身之地。
走了一圈,朱元璋没有为自己父母、兄长找到一块安身之地,在其万念俱灰之下,刘德哥哥刘继祖得知朱元璋父母、兄长居然连一块安生之地都没有十分可怜,便动了恻隐之心,主动给了朱元璋一块地,让他安葬自己父母。
刘继祖家中本就富裕,给朱元璋父母、兄长一块地对自己不会产生一丝影响,因而才会送出这块地。这件事情在刘继祖眼中虽是一件小事,可在朱元璋面前那可是天大的恩德,这让其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同时按下决心只要自己未来有能力一定要加倍报答刘继祖。朱元璋也没将刘德不帮自己一事放在心里,毕竟帮忙就是你情我愿,人家不想帮你也算正常,没必要过多记在心里。
安葬好父母后,朱元璋出去开始打天下,经过其一番努力,朱元璋开创了276年大明基业,可谓名垂千古,这让他有底气回到自己家乡。
到达家乡后,朱元璋才知道刘继祖已经去世多年,这让其内心有些不太高兴,没有帮忙当面感谢这位恩人,可他没有为此放弃报恩,他直接给刘继祖儿子爵位,同时让他的子孙可以世袭这个爵位,跟大明王朝共同性兴衰。
朱元璋为了能让这个事情更加风光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讳龙潜之事,不忘马鬣之恩,存故旧,报德施,大哉圣孝,真只千古矣!刘继祖,字大秀。
从朱元璋信中内容可以看出,他一直没有忘记刘继祖的恩德,所以才会给他这个侯爵,以表示自己对刘继祖的感恩戴德。
至于不愿帮助自己刘德,朱元璋并没有对其进行处罚,反而给了他家三十亩帝,同时减免了他十年的赋税和徭役,毕竟朱元璋能顺利开创大明王朝刘德还是有一番助力。
刘继祖的善意让自己后人获得义惠侯爵位,并且可以世袭,实在风光万分,因而我觉得人生在世,一定要多做善事,有可能你在某个时段就会获得难以想象的回报。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