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被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其实不然,带你认识北宋抗辽五大名将

北宋被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其实不然,带你认识北宋抗辽五大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02 更新时间:2024/1/21 12:26:52

显然不能,想跟人和谈也是需要军事资本的,如果你的军队实在不堪一击,那何必费工夫与你和谈呢,将你的土地人口物资全部纳为己有不是更好?

因此,在评价宋朝的军事能力时,结论不可以极端化。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也并非一直不能打,比如北宋初期,南宋初期和南宋末期,面对巅峰时期契丹,巅峰时期的女真和巅峰时期的蒙古,宋军都有过相当辉煌的战绩,甚至出现了像岳飞、吴玠、孟珙这样的战神级人物。而相比南宋初期岳飞、吴玠、韩世忠等人的抗金史和南宋末期孟珙、余玠等人的抗蒙史,北宋初期的抗辽史似乎是最被人轻视的。

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反映出人们对北宋军队普遍的质疑态度,这句话有些道理,但也不全对。让人感觉“北宋缺将”的原因是南宋的名将实在太多了,像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曹友闻、孟珙、余玠、王坚、张珏等等都是彪炳史册,所以相比之下显得北宋名将少;但北宋名将真的少吗?事实上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宋辽战争期间,也诞生过多位抗辽名将,他们都在对辽作战中多次取胜过。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五位,通过他们的故事,或许你能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北宋初期。

李继隆

李继隆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的儿子,几乎参与了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北宋和辽的所有主要战役,多次击败辽军,堪称北宋抗辽第一名将。

李继隆二十几岁就带兵打仗,作战非常勇猛,参加过灭南唐和灭北汉的战争。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在灭掉北汉后决定北伐辽国,李继隆与郭守文出任宋军先锋,虽然此次北伐最终失败,但李郭二人先后两次破敌。

《宋史·列传第十六》:

讨幽州,与郭守文领先锋,破契丹数千众。及围范阳,又与守文为先锋,大败其众于湖翟河南。

还是在太平兴国四年,辽军大举南下,宋太宗调遣李继隆、刘廷翰、崔翰、赵延进等多位将领率8万宋军前往迎战,两军在满城相遇,李继隆力主宋军改变阵型,最终宋军大胜,杀敌万余,俘3万。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李继隆和潘美、杨业等宋军将领在雁门与辽军相遇,展开血战,杨业率部背后偷袭成功,辽军惨败,潘美和李继隆一直追击到辽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此战过后,李继隆出任定州驻泊都监,驻守在河北抗辽前线,而且经常主动出击打击辽军。

《宋史·列传第十六》:

尝领兵出土镫砦,与贼战,获牛羊、车帐甚众。诏书褒美。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北伐战争,李继隆隶属曹斌的东路军。东路军一开始进展的非常顺利,李继隆先是帮助宋军先锋薛继昭在固安城南击败数千辽军,随后与宋军先锋部队连下固安、新城,进而拿下了涿州,激战中李继隆左腿中箭,血流不止。后来东路军遭遇惨败,傅潜和米信所部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李继隆的部队打了胜仗之后安全撤回宋境。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李继隆获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保顺节度使。这年九月,契丹南下打到了唐河,李继隆不顾朝廷禁止出兵的命令,与袁继忠率军迎战,击退了辽军,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

端拱二年(公元988年),辽国于越耶律休哥率八万大军南下,李继隆率军迎战,尹继伦偷袭成功,李继隆趁机掩杀,一直追击过了徐河,辽军大败。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萧太后辽圣宗亲率20万铁骑南下,一直打到了黄河岸边的澶州城,形势危急,宋真宗御驾亲征,当时已经55岁的李继隆主动请缨,出任“驾前东西排阵使”,面对数万契丹铁骑的进攻,李继隆陈师澶州城外,毁车为营,不仅打退了契丹骑兵,还追击数里。回京后,他在检校太师的基础上加开府仪同三司。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李继隆因病去世,时年56岁。宋真宗身穿丧服前往李继隆的家中吊唁,辍朝五日以示哀悼,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

杨业

北宋名将杨业,也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杨老令公,原本是北汉将领,后来宋太宗灭掉了北汉,杨业也因此归顺宋朝。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辽两军在雁门展开激战,当时宋军的主要参战将领是潘美、杨业和李继隆,而立下首功的当属杨业。当时杨业率领几千骑兵从小路绕到了辽军背后,使宋军形成夹击之势,辽军大败。

杨业打仗骁勇异常,被辽国人称为“杨无敌”,以至于辽军只要看到杨业的旌旗就会主动退去。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兵分三路伐辽,杨业出任西路军副帅。西路军一开始进展非常顺利,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可是由于东路军惨败,辽军十万骑兵驰援西路,宋太宗急忙下令西路军掩护四州百姓撤退。杨业因为难以忍受监军王侁的讥讽,主动出击找辽军决战,以此掩护百姓撤退,由于主帅潘美没有按约定在陈家谷口埋伏兵马,导致杨业所部全军覆没,杨业本人也受伤被俘,最后绝食三日而亡。

根据《宋史》的记载,在被俘之前,杨业手刃数十百人,身上有数十处伤口,可见杨业的骁勇和当时战况的惨烈程度。

《宋史·列传第三十一》:

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乃不食,三日死。

事后监军王侁被革职充军,潘美被连降三级,而杨业的故事从此广为流传。

范廷召

之所以在开篇部分提到说北宋的抗辽历史是最被轻视的,是因为有太多战功赫赫的北宋将领被遗忘了,其实他们就静静的躺在《宋史》传记里,但是却没有人去在意,去关心,好像他们在抗辽战场几十年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和功绩都被一个富有争议的澶渊之盟抹杀了。

在诸多被遗忘的将领中,范廷召绝对是不得不说的一位。他在后周柴荣在位时就已经做到了殿前指挥使的职位,跟随柴荣四处征战。后来北宋建立后,他又参加了灭北汉的战争。

在雍熙三年北伐辽国的作战中,曹斌指挥的东路军有十万之众,范廷召出任东路军的幽州道前军先锋都指挥使,等于为宋军打头阵,当时宋军先锋部队的将领还有薛继昭,距离先锋最近的是李继隆的部队,三人先是合力在在固安城南击败了辽军的先头部队,随后连下固安和新城,又一举拿下了涿州。范廷召在交战时被流矢射中,血水把盔甲染成了红色,但他神色自若,督战益急,得到了宋太宗的褒奖。

《宋史·列传第四十八》:

廷召复与贼战,中流矢,血渍甲缕,神色自若,督战益急,诏褒之。

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耶律休哥南下,范廷召和李继隆正面迎敌,配合尹继伦大败辽军,斩首数千级。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辽圣宗率军亲自南征,宋真宗也前往河北前线督战。范廷召在瀛州西部与契丹交战,斩首二万级,向北追到莫州东部三十里处,又斩首万余,夺回了被契丹掠夺的数万人口,功莫大焉。班师后,加检校太傅,益赋邑,又改殿前都指挥使。

《宋史·列传第四十八》:

廷召与战瀛州西,斩首二万级,逐北至莫州东三十里,又斩首万余,夺其所掠老幼数万口,契丹遁去。

咸平四年(1001年)正月,范廷召病重,宋真宗亲自前去探望,不久后,范廷召去世,享年75岁,获赠侍中。

潘美

虽然潘美是杨业之死的责任人之一,而且后来被小说丑化成了潘仁美,但实际上作为北宋开国的功勋级战将,潘美在抗辽战场上也是立下不少战功的。

太平兴国四年的北伐作战之后,潘美被授予三交都部署的职务,留在了宋辽边境。当时在三交西北方的三百里处,有个地方叫固军,是北边的咽喉之地,潘美袭击并占有了这个地方,并在此地贮积粮食驻扎兵马坚守,从此以后北边得以安定下来。

《宋史·列传第十七》:

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的雁门战役,虽然当时杨业立了首功,李继隆也有出战,但潘美才是那次战役的最高指挥,雁门战役最终取得大胜,潘美显然也是有功劳的。

在雍熙三年的北伐作战中,潘美出任西路军的主帅,指挥西路军连下云、应、寰、朔四州,西路军一度势不可挡,只可惜由于东路军的惨败不得不撤退。

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加官同平章事,数月后就去世了,时年67岁,距离杨业去世也只有一年的时间。

荆嗣

荆嗣是北宋初期一员非常凶悍的猛将,从士兵慢慢提升到将军。在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第一次北伐时,曾一人杀死三十名辽军。太平兴国五年,契丹来犯,荆嗣仅率领一千士兵就与辽军展开激战,斩杀骑兵七百多人,辽军想要渡河逃跑,荆嗣追上后又杀死和俘虏了很多人。

雍熙二年,荆嗣率领军队进入辽境,迅速攻战飞狐门,辽军赶来增援,荆嗣率军再战,亲手斩首一百多级,辽军士兵被他的凶悍所震慑,一千多被打散的辽军在原野上,荆嗣大声喝止他们,辽兵全都毁坏弓弦折断箭尾乖乖向他投降。

后来,荆嗣又连续跟随田重进、李继隆、范廷召等人作战,一生经历过一百五十多次战斗,立下累累战功,大中祥符七年,出任虢州防御使、邠宁环庆副部署,同年去世。

更多文章

  • 宋仁宗在位时间长达42年之久,最后为何选择养子作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仁宗死后谁继承皇位,宋仁宗有没有儿子继位,宋仁宗在位时的成就

    其实严格说起来,宋仁宗也并非么有儿子,只不过三个儿子先后早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宋仁宗登基很长时间里,一直没有儿子,不仅他着急,就连群臣也非常无奈和着急了。老赵家的天下,不能在这断了啊。无奈之下,宋仁宗赵祯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即宋英宗)接入皇宫,交给曹皇后抚养。赵曙性极为孝顺,

  • 郭爱:入宫二十天朱瞻基驾崩,年仅14岁被迫殉葬?临终绝笔传于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爱殉葬,徐皇后宠爱朱瞻基,明朝郭贵妃为何殉葬

    从最初的牲畜殉葬到后来的活人殉葬,可谓是人神共愤令人发指!而在明宣宗朱瞻基病逝之后,入宫仅20天的才女郭爱被迫殉葬,令人痛心!而在其临终之前的绝笔却流传于世成为了千古绝唱!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么?今天咱们就来一同聊一聊因为才华被选入宫,最后却殉葬郭爱是郭英的孙女,天资聪慧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写出了《连

  • 元辅良臣张居正:他是大明朝的功臣,还是奢靡享乐的一代权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那些事儿千古唯此一人张居正,元辅良臣张居正,明朝首辅张居正资料

    (梦归秋辰:第368期)在历史的长河里,对于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说他是一代良臣。毕竟在他的治理下,大明朝改变了嘉靖时期财政亏空的问题,整个王朝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当然这点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张居正的变法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之一。张居正当然批判张居正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的,一些人认为张居正出

  • 明朝神医刘文泰,害死两位大明皇帝,他的结局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文泰是江西上饶人,颇通医术,也诵读经史,得以出仕做官。在明朝成化年间,刘文泰担任右通政,同时负责管理太医院事务,是正四品的官员。明宪宗朱见深生病了,消息一出,朝野上下一片震惊之色。因为朱见深是个有名的勤快皇帝,他从不会无缘无故缺席早朝,群臣看了诏书才明白,原来皇帝得了腹泻,那么很自然要调理一下了。

  •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精髓就在8个字,足以让一个人重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阳明龙场悟道悟了什么,王阳明龙场悟道说的话,王阳明人生的三个定律

    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个层面,据说仅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另半个是曾国藩。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远播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龙场悟道,究竟悟出了什么?精髓仅有8个字,足以让一个人重生!今天我们来聊一下千古完人王阳明的传奇一生。生而不凡富家子,鸿鹄之志存高远这世间,似乎成功的人,

  • 烽火戏诸侯中的褒姒真的是周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周幽王在戏弄诸侯时褒姒为何要笑,烽火戏诸侯俘走褒姒之后干什么,周朝 褒姒

    《史记》是这样记载褒姒的出身的,褒姒幼年的时候被亲生父母狠心抛弃,后来被一位姓姒的人家收养了。后来,褒姒长大了,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14岁的时候,当时还是太子的周幽王看上了褒姒,把她娶到府上做了太子妃。后来,褒姒为周幽王生下了孩子姬伯服。周幽王上位之后,就想把褒姒封为皇后,但是遭到了当时的

  • 苏妲己睡觉前有一个习惯,深得纣王喜欢,现在的女孩却不敢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妲己被纣王吻死,苏妲己的什么癖好迷住了纣王,苏妲己跳舞把纣王迷倒

    一、影视之中多神话,脱离事实显浮夸在影视剧中我们对于商纣王有着很多的了解,他荒淫好色不仅在供奉有女娲娘娘的大殿之上,对女娲的神像亵渎,还毫无羞耻之心的在大殿里题写下一首淫诗:“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

  • 长平之战:秦赵打得不可开交,楚国却不趁机攻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视频完整版,长平之战楚国怎么不攻秦,秦赵长平沙盘推演视频

    其实楚国并非不想得渔翁之利,而是有着诸多限制。首先楚国实力不敌秦国,其次秦楚之战中,楚国多次战败,从心理上畏惧秦国,不敢肆意攻秦,最后楚国也无强有力的领导,一盘散沙难以积聚力量。[var1]首先,从实力方面讲,楚国确实无攻打秦国能力,即使秦国忙于长平之战。举一个例子,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曾邀请楚国国君

  • 秦国丞相李斯死得到底有多惨?身受九大酷刑,实在是惨不忍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斯死时用了多少酷刑,李斯为什么是死得最惨的丞相,李斯为什么遭受五种刑罚

    那么“具五刑,诛三族”到底是怎样的一系列刑罚,到底有多残酷呢?“诛三族”我们不多说,单说真正施刑在李斯本人身上的“具五刑”。“具五刑”按照时间划分,有奴隶社会具五刑和封建社会具五刑。而李斯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最初期,其受到的“具五刑”还是奴隶社会的“具五刑”。[var1]“具五刑”主要包括“黥、劓、刖

  • 长平之战时,如果赵国取得胜利,那赵国能不能一统六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赵国有胜算吗,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var1]秦能统一六国,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到秦始皇统一,共七位国君不懈努力才完成的,这七位个个能力出众,其中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更是少有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长平之战发生在秦昭襄王在位的时候,秦昭襄王打赢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