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朱元璋朱棣父子,为何能获得如此赞誉?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朱元璋朱棣父子,为何能获得如此赞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32 更新时间:2024/1/19 8:21:36

历史上的明朝初年,可以说是一派新朝气象,以至于后世对于明朝初期的太祖皇帝朱元璋,以及成祖朱棣都给予了极高的历史评价。这中间,当时的清朝康熙皇帝,甚至亲自在南京明孝陵,提笔“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而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根据《明史·成祖本纪》中的记载则为“远迈汉唐”。由此可见,对于这两位明朝皇帝,后世给予了十分高的肯定。并且要知道比肩汉、唐这样的评价,自古以来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获得赞誉。那么,朱元璋朱棣父子,为何能够获得如此赞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父子两人可以说是在明朝的历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两位君主在位的时期,恰巧是明朝繁荣稳定,且对外扩张的一个时期。而这样的繁荣稳定,又同父子两人的治武功,雄才大略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父子两人才能在历史上,获得如此高的赞誉。

那么,“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在内部上,则体现在海内生平。这样的情况,我们同此前的元朝相比,便能发现端倪。历史上的元朝,总共存在了98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元朝的疆域虽然广阔。但是,元朝的农业生产力甚至比不上宋朝。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因为饥荒的四起,导致大江南北涌现出了大量的流民,可以说元顺帝即位的时候,四海一片朝末世景象。

但是,到了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这样的局面很快便得到了改善。朱元璋、朱棣在位期间,一直执行厉行节俭的政策。除了迁都燕京,有些耗费民力外,其余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在恢复农业生产上面,这两位皇帝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功劳。这中间,朱元璋大力发展农业,并且在各地广泛兴修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并且,在吏治上也严惩贪腐。以至于,在位仅三十一年的时间朱元璋,在死后留下了民殷国富的明朝,从而一举逆转了元末因为战乱,而残破不堪的景象。而朱棣在内政的治理上,也继承了朱元璋的衣钵。从而,大力的继承与发展了明朝的卫所制度。正是如此,后世将这两位帝王在位的期间分别为“洪武之治”与“永乐盛世”。

当然,衡量一位帝王是否杰出的标准,并不能只从文治这一方面来衡量。而武功这方面,也是衡量一个帝王是否杰出的先决条件。历史上洪武、永乐两朝,仅对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就进行了十三次打击。正是,在这样强力度的打击下,北元彻底的走下了历史舞台。尤其是朱棣在位期间亲征漠北的举动,更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本就分裂为瓦剌、鞑靼蒙古各部。中国历代王朝有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中原王朝如果常常能够对北方游牧民族采取攻势的话,那么,边患压力则会骤减。

同时,两朝的鼎盛不仅体现在漠北边患问题的解决上。尤其是,朱棣在位期间,秉承了此前洪武朝打下的夯实基础。朱棣得以在当时将广大的东北黑龙江流域,置于明王朝的统辖之中,这便是历史上的“奴儿干都司”。同时,明朝永乐年间,一度重新夺回了宋朝时失去的占南地区,虽然后来明朝宣布撤军。但是,这在明朝永乐期间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并且明朝,到永乐年间达到了全盛的境地。根据《明史》记载,到永乐年间“四方宾服”,当时前来向明朝朝贡的诸国达三十余个。这样的情况,在王朝更迭的历史中,此前只有盛唐做到了这一点。

所以,综合这些因素来看的话,那么,称朱元璋与朱棣“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看的话,这两个人皆是开拓之主,而非守成之主。并且,这两个人同时都是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存在。

参考文献:《明史·成祖本纪》、《明史·太祖本纪》

更多文章

  • 崇祯在位17年,灾情也持续17载死亡人数超过百万人,不亡才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崇祯历史事件,崇祯死后多少人殉葬,崇祯在位发生的大事件

    说起明朝,总是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如果明朝没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皇帝,明朝的历史不会只有短短的三百年,那么中国后面的历史是否就会被改写,是否就不会有后面屈辱的近代历史呢?但是历史是一段已经过去,不可更改的既定事实,谁也无能为力改变。遍观明朝历史,有许多事情都显得十分讽刺,比如救国的于谦却被误国的皇帝杀掉

  • 岳飞路过金山寺,道月禅师送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临死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岳飞上金山寺,岳飞回朝路过金山寺,岳飞和道悦禅师的故事

    岳飞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英雄,在南宋王朝更是中流砥柱,如果没有他所培育者岳家军的存在,南宋王朝的寿命或许会更短。然而,南宋君主十分昏庸,给这个一心只想完成自己政治抱负的爱国将领,加上一个子虚乌有的罪名,以至于岳飞断命在风波亭。 千百年来,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即便过了千年,他也是妇孺皆知的

  • 岳飞虽蒙冤入狱被害,但他留下一个棋子,再次改变我国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岳飞入狱照片,岳飞入狱狱卒说的一段话,谁为岳飞之死最大的责任

    在《宋史》之中有这样一段话“向微唐岛之捷,则(完颜)亮之死未期,钱塘之危可忧也,(李)宝之功大矣!”现在很多人不太清楚这场战役的具体经过由来,在我们的历史书上记载的也比较少。但是如果了解宋代历史发展的人都知道,正是因为这一次战役,南宋才再一次得到的喘息的机会,而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此次战役的具

  • 岳飞虽为报国死,后代却一代比一代更牛,二十一世孙战功显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岳飞的战绩有多厉害,岳飞一生的真实身份,岳飞有什么历史事迹

    岳飞,人们从小便听着他的故事长大。他是北宋时期为数不多的名将,位居“中兴四将”之首。他率领岳家军屡次击败金兵。让金兀术都做出了这样的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朝可谓是春风得意,能让其主将做出这样的感叹,对于积贫积弱的宋朝已是不易。 可最令人扼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宋朝皇帝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竟

  • 朱元璋为何要纵容“淮西党”和“浙东党”的明争暗斗?真是机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的淮西帮,朱元璋为啥整治淮西,浙东党和淮西党的斗争

    从而实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但是到了后期,“党争”就变得无法控制了,很多时候,很多国策都因此而夭折,最终将明朝送上了断头台,成为最悲催的存在。明朝初年,“淮西党”以李善长为首领,包括汤河、蓝玉、胡大海、胡惟庸安徽籍军政官员都属于淮西集团领导人。其中,朱元璋是他们最大的靠山,这个集团里面的很多人,从小就跟

  • 岳飞背后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被念错了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岳飞精忠报国事迹,岳飞为什么把字刻在背上,岳飞后背上的字是用什么刻的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开始知道岳飞其实往往是从一个故事传闻开始的,那就是关于他背后刻的那4个字“精忠报国”。在故事传说里,岳飞原本出生于豪富之家,因为在出生的时候有大鹏落于屋顶,于是就叫了这么一个名字,但是因为洪水淹没了他的故乡,以至于幼小时的他只能够随着母亲去他乡逃难。 尽管陷入了家穷以至于无法

  • 岳飞墓前昔日跪着五个铁人,现如今只剩下四个,少的那个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正义可能来得很迟,但它终究不会不来,哪怕黑暗的乌云曾经荫蔽了天空,但在多年之后,还是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就像是曾经的岳飞,活着的时候他置身于群体的污蔑之中,在奸臣贪图私欲趋利避害的本能里,丧失了生命,但在此后很多年,他的存在被誉为英雄,而那些曾经受众多支持、混淆视听的奸臣们,长跪于岳飞的墓前永世谢罪

  • 宋朝一尼姑“雌雄同体”,祸害了上百人,结局大快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一尼姑阴阳双体祸害一百多人,宋朝尼姑有多美,宋朝有个男扮女装的尼姑

    一、生于忧患这位尼姑出生于南宋时期,名为董师秀。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较好,董家虽只是平民百姓,但也算是不愁吃穿。因此,在得知董师秀的到来后,董父很是高兴,早早就为孩子起了名字。在董父看来,孩子是男是女都不重要,只要身体健康,一家人平安度日就已经很满足了。可惜天不遂人愿,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这个家庭的平

  • 故事:大宋未解之谜!荒僻驿站的月夜,他猛回头发现人影蹲在地上鬼鬼祟祟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于东墙窥宋的故事,大宋十大奇闻怪事,宋府谜案故事

    古代驿站驿站里什么也不供应,王概只好自己动手生火煮粥,随便吃了点就和衣躺在了破旧的竹榻上。过了一会,月亮升起来了,四下里秋虫丝丝鸣叫,凉风穿过残破的窗棂侵袭进来,王概裹紧了自己的旧棉被可还是觉得寒气难忍。又躺了一会,仍然睡不着,他索性翻身起床,想去外边找个地方方便一下。月色朦胧偌大的院子里荒草萋萋,

  • 忠君爱民,清官当道?浅论宋朝清官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清官,宋朝最著名的清官,最全宋朝官吏制度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清官一词素来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地位显贵且政事不繁杂的闲职,另外一种才是如今我们非常熟悉的清廉公正的官员。关于表述前者的词句,在汉末、北魏乃至唐朝时期,都曾普遍出现于历史典籍当中。至于后者,则主要出现在宋朝后期的文学作品当中。可以说,正是在宋朝年间,代表清廉公正的清官文化这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