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墓前昔日跪着五个铁人,现如今只剩下四个,少的那个是谁?

岳飞墓前昔日跪着五个铁人,现如今只剩下四个,少的那个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90 更新时间:2024/2/5 11:07:22

正义可能来得很迟,但它终究不会不来,哪怕黑暗的乌云曾经荫蔽了天空,但在多年之后,还是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就像是曾经的岳飞,活着的时候他置身于群体的污蔑之中,在奸臣贪图私欲趋利避害的本能里,丧失了生命,但在此后很多年,他的存在被誉为英雄,而那些曾经受众多支持、混淆视听的奸臣们,长跪于岳飞的墓前永世谢罪,只要有一丝曙光,正义的弦脉就永远不会断绝,会发扬光大。

不过,岳飞墓前曾经有五个罪人跪地的雕塑,如今到岳飞庙参观的游客们会发现,现在只剩下四个雕塑,那么少的那一个是谁呢?它被铸造和剔除的依据源自何处呢?这就要从当年南宋朝廷说起。

当年的岳飞精忠报国,却死在奸臣编织的罪名之下,明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崇拜岳飞且痛恨那些陷害他的奸臣,于是命手下做了三个雕像,跪在岳飞庙面前,是当年陷害岳飞的奸臣秦桧以及他的几个大拥护者。后来经过几任官员的改动和重塑,雕像的数量从三个增加到五个。

这五个人的雕像,其中有秦桧夫妇,他们是万奸之首,以莫须有的罪名拿岳飞父子下狱并斩杀;南宋名将张俊,相比起岳飞那样一门心思只想着杀敌报国,张俊就是个处事圆滑、善于讨好人的将领,他帮秦桧作伪证定罪岳飞。

而相比起另外几人,彻头彻尾的令人痛恨,被钉在岳飞庙前不得翻身,罗汝楫的名气则要小很多,他在历史上太过渺小,以至于第一次铸造雕像时都忽略了他,直到清朝时期开始考据岳飞冤死的那段历史时,有官员把罗汝楫这个名字从历史中提炼了出来,并直指他也是岳飞被杀的罪魁祸首之一,于是在清朝时期,他的雕塑被立在了岳飞墓前。

但是,随着时间的风化,游人的敲打,导致雕像们腐蚀、破损严重,雍正年间,素有"大清官"之称的浙江总李卫,被派去主持重新铸造雕塑的工作,他在主持重铸的时候也对雕像进行了筛选,他注意到,罗汝楫是一个秦桧背后的跟屁虫而已,他对岳飞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讨好秦桧而做,像他这样的坏臣子在那段时间里多了去,如果真要把他这种级别的人都算进岳飞的罪人里,那值得被雕塑的人就太多,根本雕刻不过来,于是乎,在这次重铸雕塑的行动中,罗汝楫因为不够格被剔除出局。至此,罗汝楫跪在岳飞墓前的时间还不到十年。

罗汝楫这个名字,确实不为现代人所熟悉。罗汝楫,1089年出生于徽州歙县呈坎,他在登政和二年考中进士,做过大理丞、刑部员外郎,后来又迁任至殿中侍御史,但是在朝中他误入歧途,帮助秦桧陷害岳飞。

如果不是违背初心,做了一代奸臣的走狗,罗汝楫这个人本也是有文学才华的大臣,他有一个很风雅的称号,叫做"湛室老人",他写过一句"世事非所期,真游誓相从。"也曾挥毫泼墨,诗情画意于庭院间,但是后来的他不知被什么蒙蔽了心智,为功名利禄背弃正义。

当时宋金之间本身摩擦不断,宋高宗骄奢淫逸,只想着息事宁人,所以在秦桧怂恿之下,跟金人签订丧权辱国的和议,本来协议快要达成,宋高宗乐得痛快,秦桧也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这个时候岳飞偏偏"不知好歹",站出来反对条约。他本来就是为了保卫家国而奋勇作战,不是为了保卫皇庭,此时朝廷上下腐败风雨飘摇,就只有他一人独自清醒独自承担重担,俗话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作为独醒之人,跟其他人背道而驰,让岳飞一下子戳到了君臣之逆鳞。

宋高宗害怕岳飞另生事端,在他拥军北伐之际态度强硬招他回朝,在秦桧的推波助澜下,罗汝楫等人不断上书弹劾岳飞,让岳飞获罪,被罢免官职。

罗汝楫曾负责岳飞一案的审理,在这次案件中,他给岳飞捏造出"行军逗留、耽误军情"等罪名。同时配合秦桧,斩断岳飞的羽翼,将他的幕僚们悉数定罪,排除异己,不让岳飞有任何容身之地,罢免了大理寺所有为岳飞说情的官员,几番波折之后,岳飞最终获死罪。

公元1142年1月28日,一代铁骨铮铮大英雄冤死于风波亭,也就是如今的杭州小东桥畔。而在这件冤案之后,罗汝楫却因为在这次案件审理中表现极好,极其顺从宋高宗、秦桧的旨意,而节节高升,官途坦荡。

结语

罗汝楫在七十古稀之年时居丧未忠而卒,他自己一生还算过的平稳,儿子本来也官运亨通,官至鄂州知州,结果某一天去岳飞墓祭拜时,猝死在岳飞雕像前。这或许也应了那句"善恶终有报",虽然这报应来的有点晚,足以畅慰岳飞九泉下之灵魂。

1163年新帝即位后,宋高宗时期的阴霾被一扫而空,岳飞的案件终于得到了平反,他的尸体以最好的礼仪,被安葬在了杭州西湖边,皇上还命人为他修建了一座岳王庙,纪念他曾经的功绩,供人长久祭拜,青史留名。

青山何其有幸,埋葬了岳飞那样一心为国的忠骨;白铁又是何其无辜,被用来铸造佞臣的雕像,玷污了自己的灵魂。

这个世界有时候是盲目的,正义不一定在最开始就能够得到宣扬。譬如一些嗜血的暴君会有千万人拥护,贪婪腐败的奸臣坐到万人之上、一呼四应的位置,真正为了国家拼命的正义之士,却被打入狱中冤枉而死。但是,哪怕邪恶再强大,正义终会有战胜他们的那一天,将奸佞涤荡干净,让忠魂再无遗憾。

参考资料

《岳飞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一尼姑“雌雄同体”,祸害了上百人,结局大快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一尼姑阴阳双体祸害一百多人,宋朝尼姑有多美,宋朝有个男扮女装的尼姑

    一、生于忧患这位尼姑出生于南宋时期,名为董师秀。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较好,董家虽只是平民百姓,但也算是不愁吃穿。因此,在得知董师秀的到来后,董父很是高兴,早早就为孩子起了名字。在董父看来,孩子是男是女都不重要,只要身体健康,一家人平安度日就已经很满足了。可惜天不遂人愿,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这个家庭的平

  • 故事:大宋未解之谜!荒僻驿站的月夜,他猛回头发现人影蹲在地上鬼鬼祟祟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于东墙窥宋的故事,大宋十大奇闻怪事,宋府谜案故事

    古代驿站驿站里什么也不供应,王概只好自己动手生火煮粥,随便吃了点就和衣躺在了破旧的竹榻上。过了一会,月亮升起来了,四下里秋虫丝丝鸣叫,凉风穿过残破的窗棂侵袭进来,王概裹紧了自己的旧棉被可还是觉得寒气难忍。又躺了一会,仍然睡不着,他索性翻身起床,想去外边找个地方方便一下。月色朦胧偌大的院子里荒草萋萋,

  • 忠君爱民,清官当道?浅论宋朝清官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清官,宋朝最著名的清官,最全宋朝官吏制度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清官一词素来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地位显贵且政事不繁杂的闲职,另外一种才是如今我们非常熟悉的清廉公正的官员。关于表述前者的词句,在汉末、北魏乃至唐朝时期,都曾普遍出现于历史典籍当中。至于后者,则主要出现在宋朝后期的文学作品当中。可以说,正是在宋朝年间,代表清廉公正的清官文化这才开

  •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为何在宋朝?经济发展、名人带货缺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茶文化繁荣的原因,茶文化在宋朝的发展,你不知道的宋朝茶文化

    茶如人生,煎茶亦如人生所经历的历练,只有当我们经过淬炼才能散发出自身独有的韵味,那么茶文化为何在宋朝臻于鼎盛?一、商品经济的发展,茶文化至宋鼎盛宋朝作为唐朝之后另一个强大且存续时间较长的朝代,它的发展自然与唐朝有着一定的关系,宋朝从经济到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影响,唐朝能够成为我国最繁荣、生

  • 徐渭真是中国历史上悲催的天才,他的人生太坎坷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渭的人生经历,题墨葡萄徐渭赏析,徐渭的性格特征

    他的名字叫作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光荣的称号背后是鲜为人知的悲催人生。徐渭过百天的时候,父亲嘎嘣咽了气,十岁的时候,母亲因为地位低下,被赶出了家门,十四岁的时候,养母(父亲的原配)也去世了,徐渭变得无依无靠。突然,想到了自己还有比自己大三十多岁的大哥,于是,徐渭找到了大哥,说:“大

  • 王阳明成为庐陵县令,他的施政方针并不特别,老百姓为何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王阳明怎样解决庐陵百姓告状,王阳明治理庐陵

    这是很多从政的朋友,学习王阳明心学时,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在传统官员的眼中,王阳明根本不适合成为一个县的县令,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王阳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成为一县的县令,至少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王阳明在京城为官时,仅仅是兵部的一名小官,没有任何地方工作经验。被贬谪到贵州龙场时,作为一个驿丞,没有管理

  • 自比周公辅成王,王振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宦官专擅,早有端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宦官王振被杀,明朝皇帝王振怎么样,王振专权和土木之败

    明朝之坏,坏于宦官。这是一部人坚定不移的认知。这一认知,正不正确,仔细思索起来,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这一认知,正不正确,严格检视下去,确实存在很多显见的漏洞。关于历史,很多事情,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辨证清楚的,一切,暂且留给聪明的读者去考索求证吧。这里,来说点具体的。本篇来讲明代的一位宦官。这位宦

  • 元朝覆灭后,滞留中原的蒙古女子成大麻烦,朱元璋用一招巧妙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怎么推翻元朝,朱元璋灭元朝后怎样处置,朱元璋灭了元朝后遗留了哪些人

    朱元璋曾经打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他后来也成功了,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没有战死,更没有选择自杀,他带着为数不多的王族和一部分军队回了蒙古高原,有趣的是他在明朝军队的追击之下,惶惶不可终日,两年之后便过世了,从这开始蒙古王族便一代不如一代,渐渐没落了。这一切都是朱

  • “连中三元”的学霸欧阳修为何没能更进一步,成为那届科举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欧阳修科举排名,欧阳修3次被贬的原因,欧阳修的一生

    历朝历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妙笔生花的欧阳修在国子监举行的课业考试第一名,成为监元。随后又在开封府的解试(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乡试”)中凭借锦绣文章斩获解元。第二年,解元加身的欧阳修在开封府参加省试(科举中的礼部试,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会试”)。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此次省试的主考官是当时的词

  • 明朝为什么搞不定起义军?关键是方法用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是如何控制军队的,明朝的军队是怎么建立的,明朝末年明军到底有多少

    与中国历史上的诸多起义事件相比,明朝末年的起义规模在开始阶段并不算大。朝廷最初的征讨也颇为有力,比如王自用、高迎祥等起义军首领相继被剿灭。按理说,当时朝廷完全有能力彻底将起义军扼杀在起步阶段。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起义军越剿越多,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这才推翻了大明王朝。那么造成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