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于忧患
这位尼姑出生于南宋时期,名为董师秀。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较好,董家虽只是平民百姓,但也算是不愁吃穿。因此,在得知董师秀的到来后,董父很是高兴,早早就为孩子起了名字。
在董父看来,孩子是男是女都不重要,只要身体健康,一家人平安度日就已经很满足了。可惜天不遂人愿,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这个家庭的平静就被打破了——孩子居然是“雌雄共体”。
众所周知,“雌雄共体”是因为性染色体异常,所以才会造成身体缺陷。放在现代,只会视其为病人。但在封建思想盛行的古代,“雌雄共体”就是上天派来的惩罚,是前世造了孽,这辈子所受的报应。
因此,董师秀的父母在发现自家孩子的秘密后,便心生惶恐。再三思索下,他们决定将孩子送入佛门,希望孩子得佛祖庇佑,平安长大。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当地的寺庙门口,多了一名婴儿。
二、遁入空门
第二天,寺庙里的师太就发现了董师秀的存在。师太见董师秀可怜,心生悲悯,故而发现婴儿的秘密后,并未张扬,而是将她留在身边,抚养长大。
在外人看来,董师秀不仅精通佛法,还会在闲暇之余,做些手工,为周围的寡妇补贴家用,是个淳朴善良的出家人。加上董师秀人如其名,相貌清秀可人,因此,不少人慕名而来,请她作法。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就是这些人的其中之一。
当时,董师秀在当地已经小有名声,寻她的人日益增多。某日,一位刚刚死了丈夫的寡妇寻上门,对董师秀表示,丈夫生前对她不薄,她希望董师秀能开坛做法,超度死去丈夫,让丈夫安心上路。
董师秀闻言,毫不犹豫地应下。寡妇非常感激,为了避免董师秀来回奔波,她收拾了一间屋子,供董师秀住下。寡妇万万没想到,自己此举,是在引狼入室,那位人人称赞的“尼姑”,居然趁她不防,对她做出了禽兽不如的事。
三、死于安乐
此后,董师秀频繁出入寡妇家,寡妇虽然生不如死,却碍于自己的名声,不敢将事情说出去。直到一个混混的出现,董师秀的事情才被揭穿。
当时,寡妇家隔壁住了一位市井之徒,在得知寡妇的丈夫去世后,他便对寡妇起了歹心。偏偏董师秀整日和寡妇厮混在一起,让他没有下手的机会。思来想去,他决定先对董师秀下手。
混混想尽办法将董师秀拖入一处偏僻之地,刚准备动手,就发现了董师秀的秘密。自己想要下手的“美人”,居然是个男的?混混被吓了一跳,也顾不上是自己理亏,拖着董师秀就上了衙门。
自己隐瞒多年的秘密,如今即将要被人当众揭发,董师秀当然不会轻易承认。因此,在混混提出她假借尼姑的身份,对女人行不轨之事时,她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女儿身,混混说的话,都是污蔑。
前面提及,董师秀在认识寡妇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而混混不过是个市井之徒。因此,面对两人的说辞,县令毫不犹豫选择相信董师秀,赏了混混四十大板。可是混混又是发誓,又是撒泼打滚,县令无奈,只能找了一位稳婆,替董师秀验身。这一验,案件顿时水落石出。
在县令的逼问下,董师秀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秘密,以及对寡妇做出的猥琐事。本以为坦白从宽,能够逃过一劫,没想到寡妇的事情传出后,越来越多的受害者站出来,指证董师秀曾利用女儿身份,或沾自己便宜,或玷污自己。
县令掐指一算,光是不顾名声,站出来指证的受害女性,就有上百位,可见董师秀背地里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事。她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因此,县令大手一挥,直接判了一个斩立决。
结语:
对于董师秀来说,“雌雄同体”是一场无法避免的天灾。只是在遁入空门后,她本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造福天下,偏偏她却选择走上岔路,祸害百姓。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