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一尼姑“雌雄同体”,祸害了上百人,结局大快人心!

宋朝一尼姑“雌雄同体”,祸害了上百人,结局大快人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30 更新时间:2024/2/3 11:51:35

一、生于忧患

这位尼姑出生于南时期,名为董师秀。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较好,董家虽只是平民百姓,但也算是不愁吃穿。因此,在得知董师秀的到来后,董父很是高兴,早早就为孩子起了名字。

在董父看来,孩子是男是女都不重要,只要身体健康,一家人平安度日就已经很满足了。可惜天不遂人愿,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这个家庭的平静就被打破了——孩子居然是“雌雄共体”。

众所周知,“雌雄共体”是因为性染色体异,所以才会造成身体缺陷。放在现代,只会视其为病人。但在封建思想盛行的古代,“雌雄共体”就是上天派来的惩罚,是前世造了孽,这辈子所受的报应。

因此,董师秀的父母在发现自家孩子的秘密后,便心生惶恐。再三思索下,他们决定将孩子送入佛门,希望孩子得佛祖庇佑,平安长大。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当地的寺庙门口,多了一名婴儿。

二、遁入空门

第二天,寺庙里的师太就发现了董师秀的存在。师太见董师秀可怜,心生悲悯,故而发现婴儿的秘密后,并未扬,而是将她留在身边,抚养长大。

在外人看来,董师秀不仅精通佛法,还会在闲暇之,做些手工,为周围的寡妇补贴家用,是个淳朴善良的出家人。加上董师秀人如其名,相貌清秀可人,因此,不少人慕名而来,请她作法。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就是这些人的其中之一。

当时,董师秀在当地已经小有名声,寻她的人日益增多。某日,一位刚刚死了丈夫的寡妇寻上门,对董师秀表示,丈夫生前对她不薄,她希望董师秀能开坛做法,超度死去丈夫,让丈夫安心上路。

董师秀闻言,毫不犹豫地应下。寡妇非常感激,为了避免董师秀来回奔波,她收拾了一间屋子,供董师秀住下。寡妇万万没想到,自己此举,是在引狼入室,那位人人称赞的“尼姑”,居然趁她不防,对她做出了禽兽不如的事。

三、死于安乐

此后,董师秀频繁出入寡妇家,寡妇虽然生不如死,却碍于自己的名声,不敢将事情说出去。直到一个混混的出现,董师秀的事情才被揭穿。

当时,寡妇家隔壁住了一位市井之徒,在得知寡妇的丈夫去世后,他便对寡妇起了歹心。偏偏董师秀整日寡妇厮混在一起,让他没有下手的机会。思来想去,他决定先对董师秀下手。

混混想尽办法将董师秀拖入一处偏僻之地,刚准备动手,就发现了董师秀的秘密。自己想要下手的“美人”,居然是个男的?混混被吓了一跳,也顾不上是自己理亏,拖着董师秀就上了衙门。

自己隐瞒多年的秘密,如今即将要被人当众揭发,董师秀当然不会轻易承认。因此,在混混提出她假借尼姑的身份,对女人行不轨之事时,她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女儿身,混混说的话,都是污蔑。

前面提及,董师秀在认识寡妇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而混混不过是个市井之徒。因此,面对两人的说辞,县令毫不犹豫选择相信董师秀,赏了混混四十大板。可是混混又是发誓,又是撒泼打滚,县令无奈,只能找了一位稳婆,替董师秀验身。这一验,案件顿时水落石出。

在县令的逼问下,董师秀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秘密,以及对寡妇做出的猥琐事。本以为坦白从宽,能够逃过一劫,没想到寡妇的事情传出后,越来越多的受害者站出来,指证董师秀利用女儿身份,或沾自己便宜,或玷污自己。

县令掐指一算,光是不顾名声,站出来指证的受害女性,就有上百位,可见董师秀背地里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事。她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因此,县令大手一挥,直接判了一个斩立决。

结语:

对于董师秀来说,“雌雄同体”是一场无法避免的天灾。只是在遁入空门后,她本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造福天下,偏偏她却选择走上岔路,祸害百姓。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

更多文章

  • 故事:大宋未解之谜!荒僻驿站的月夜,他猛回头发现人影蹲在地上鬼鬼祟祟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于东墙窥宋的故事,大宋十大奇闻怪事,宋府谜案故事

    古代驿站驿站里什么也不供应,王概只好自己动手生火煮粥,随便吃了点就和衣躺在了破旧的竹榻上。过了一会,月亮升起来了,四下里秋虫丝丝鸣叫,凉风穿过残破的窗棂侵袭进来,王概裹紧了自己的旧棉被可还是觉得寒气难忍。又躺了一会,仍然睡不着,他索性翻身起床,想去外边找个地方方便一下。月色朦胧偌大的院子里荒草萋萋,

  • 忠君爱民,清官当道?浅论宋朝清官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清官,宋朝最著名的清官,最全宋朝官吏制度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清官一词素来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地位显贵且政事不繁杂的闲职,另外一种才是如今我们非常熟悉的清廉公正的官员。关于表述前者的词句,在汉末、北魏乃至唐朝时期,都曾普遍出现于历史典籍当中。至于后者,则主要出现在宋朝后期的文学作品当中。可以说,正是在宋朝年间,代表清廉公正的清官文化这才开

  •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为何在宋朝?经济发展、名人带货缺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茶文化繁荣的原因,茶文化在宋朝的发展,你不知道的宋朝茶文化

    茶如人生,煎茶亦如人生所经历的历练,只有当我们经过淬炼才能散发出自身独有的韵味,那么茶文化为何在宋朝臻于鼎盛?一、商品经济的发展,茶文化至宋鼎盛宋朝作为唐朝之后另一个强大且存续时间较长的朝代,它的发展自然与唐朝有着一定的关系,宋朝从经济到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影响,唐朝能够成为我国最繁荣、生

  • 徐渭真是中国历史上悲催的天才,他的人生太坎坷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渭的人生经历,题墨葡萄徐渭赏析,徐渭的性格特征

    他的名字叫作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光荣的称号背后是鲜为人知的悲催人生。徐渭过百天的时候,父亲嘎嘣咽了气,十岁的时候,母亲因为地位低下,被赶出了家门,十四岁的时候,养母(父亲的原配)也去世了,徐渭变得无依无靠。突然,想到了自己还有比自己大三十多岁的大哥,于是,徐渭找到了大哥,说:“大

  • 王阳明成为庐陵县令,他的施政方针并不特别,老百姓为何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王阳明怎样解决庐陵百姓告状,王阳明治理庐陵

    这是很多从政的朋友,学习王阳明心学时,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在传统官员的眼中,王阳明根本不适合成为一个县的县令,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王阳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成为一县的县令,至少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王阳明在京城为官时,仅仅是兵部的一名小官,没有任何地方工作经验。被贬谪到贵州龙场时,作为一个驿丞,没有管理

  • 自比周公辅成王,王振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宦官专擅,早有端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宦官王振被杀,明朝皇帝王振怎么样,王振专权和土木之败

    明朝之坏,坏于宦官。这是一部人坚定不移的认知。这一认知,正不正确,仔细思索起来,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这一认知,正不正确,严格检视下去,确实存在很多显见的漏洞。关于历史,很多事情,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辨证清楚的,一切,暂且留给聪明的读者去考索求证吧。这里,来说点具体的。本篇来讲明代的一位宦官。这位宦

  • 元朝覆灭后,滞留中原的蒙古女子成大麻烦,朱元璋用一招巧妙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怎么推翻元朝,朱元璋灭元朝后怎样处置,朱元璋灭了元朝后遗留了哪些人

    朱元璋曾经打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他后来也成功了,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没有战死,更没有选择自杀,他带着为数不多的王族和一部分军队回了蒙古高原,有趣的是他在明朝军队的追击之下,惶惶不可终日,两年之后便过世了,从这开始蒙古王族便一代不如一代,渐渐没落了。这一切都是朱

  • “连中三元”的学霸欧阳修为何没能更进一步,成为那届科举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欧阳修科举排名,欧阳修3次被贬的原因,欧阳修的一生

    历朝历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妙笔生花的欧阳修在国子监举行的课业考试第一名,成为监元。随后又在开封府的解试(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乡试”)中凭借锦绣文章斩获解元。第二年,解元加身的欧阳修在开封府参加省试(科举中的礼部试,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会试”)。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此次省试的主考官是当时的词

  • 明朝为什么搞不定起义军?关键是方法用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是如何控制军队的,明朝的军队是怎么建立的,明朝末年明军到底有多少

    与中国历史上的诸多起义事件相比,明朝末年的起义规模在开始阶段并不算大。朝廷最初的征讨也颇为有力,比如王自用、高迎祥等起义军首领相继被剿灭。按理说,当时朝廷完全有能力彻底将起义军扼杀在起步阶段。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起义军越剿越多,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这才推翻了大明王朝。那么造成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

  • 清平乐带火了“珍珠妆”,宋朝流行这样的首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平乐中的宋朝服饰太美了,清平乐珍珠妆清晰图,清平乐宋朝女子图鉴

    这是正午阳光继《琅琊榜》、《知否》之后,又一部高质量的古装大戏。这部剧高度还原了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人文美学,看惯了唐、明、清的朝代剧,感受一下宋朝的美学反而觉得耳目一新,是典型的中式美。定档海报水平就很高,为了使宋朝韵味更足,设计师特意将宋代名画作为背景,融合人物的关系,可谓巧妙。除了剧情十分吸引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