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开始知道岳飞其实往往是从一个故事传闻开始的,那就是关于他背后刻的那4个字“精忠报国”。在故事传说里,岳飞原本出生于豪富之家,因为在出生的时候有大鹏落于屋顶,于是就叫了这么一个名字,但是因为洪水淹没了他的故乡,以至于幼小时的他只能够随着母亲去他乡逃难。
尽管陷入了家穷以至于无法读书的窘迫境地,但是他的母亲依然对于岳飞有着极为关怀的教导,用沙子木棍教他写字,教他忠君爱国的道理,等到岳飞长大成人要去从军的时候,母亲让他跪下,用烧红的针线在他背上面刺了4个字,那就是“精忠报国”。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这四个字其实并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被人们念错了将近千年的时光。而这其中的差别其实也很明显,“尽忠报国”这是说的一种做事情的态度,是岳母对于岳飞的一种激励与期许,而“精忠报国”已经是一种认可与定义了,在岳飞没有坐下那一些为人称颂的大事之前,其实我们是很难想象他的一生功过就被认可的。
要知道岳母之所以给岳飞刺字,是为了提醒他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是希望他能够尽到自己为人臣子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一种在心态上的期许,期许着自己的儿子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也期许着他不要辜负自己的生命,是希望他能够用尽一切去做到,所以岳母在儿子出征之前刻下“尽忠报国”其实是很可以被理解的。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又都被谬传为“精忠报国”了呢?这里的原因应该与宋高宗所做的事情有关,因为岳飞抗金有功对朝廷忠心耿耿,所以他给岳飞发了一面“精忠岳飞”的锦旗,并且说这确实一位精忠报国的好汉子。
显然宋高宗的话是从一位领导的角度给岳飞一个定性,而岳母给岳飞刺的字是一位母亲的美好期望,这两者间其实有一些不同,但因为“精”与“尽”读音相近,渐渐就被混在一起,以至于大家都认为岳飞背上的字就是“精忠报国”了。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