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去世后,云南又发生了哪些事情?

吴三桂去世后,云南又发生了哪些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46 更新时间:2024/2/5 11:40:03

御史大夫嘉佑立刻提出,要给康熙皇帝加尊号,认为现在能够平定天下,完全依赖康熙一人的功劳。何嘉佑冲在第一个后,官员们害怕自己落后,立刻蜂拥而上,拼命颂圣。

康熙对于大臣的奉承却不认同。他对孝庄皇太后表示,叛乱平定后,将士疲敝,民众生活困苦,这时候应当整顿国家纲纪,进行战后恢复。怎么能认为是太平时期,安心接受加尊号的事情。

这种时候,康熙依然保持如此静客观的判断力,确实难得。当时全国在战乱后,都经历不同程度的损伤。云南也是如此。作为吴三桂的大本营,云南受三藩之乱影响较大。

战争未爆发时,吴三桂就开始搜刮百姓,拼命敛财。战争爆发后,云南初期作为后勤基地,要接受盘剥。后期直接面临战争摧毁。无论清军或者吴三桂军队,都对云南百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康熙来说,既要推行适当政策,保证云南短期问题。更需要一套体制,保证云贵地区不再出现同样的叛乱,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短期内,最好的办法就是招抚流民,开垦荒地。过去以农业为主的时代,粮食生产压倒一切。

康熙时,朝廷在这个基础上,又做了其他辅助措施。比如免除劳役租税,减轻赋税,为百姓发放耕牛、种子,以及其他生产工具,鼓励他们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官服对堵塞的河道及时进行疏通,为云南修建新的水利工程。

这些惠民措施,都帮助云南缓和战争创伤,促进社会稳定。这些措施仅是对百姓而言,吴三桂留下的弊政和军队仍是潜在祸患。康熙对云南过去的弊政,大多选择废除。这能减轻百姓负担,也可以树立朝廷威信。

至于那些零散军队。最初时,清朝曾打算将他们逮捕入京。不过,效果却不怎么样。沿途兵员逃亡极多,只能改为招降。

清朝给这些士兵发口粮,允许他们继续服役。也可以去开垦荒地,编入百姓保甲中。保甲是过去官府管理百姓所推行的制度。编入保甲后,可层层管制。

就这个办法像他们管理军队屯田一样。屯田是为解决军队物资问题,让军户自行耕地,筹获物资。当时那些开垦军田的军户,就基本被固定在屯田上,接受管制。

当时云南交通不便,从外面运粮极为不便。以屯田办法,可以很好解决物资问题。

可时间一长,军户不愿承担选择逃役,大片军田荒芜。清朝只能让把军田转为民田,交由百姓开垦。其实,三藩之乱后,云南最大的变化,就是土地制度的变化。

过去明朝赐给官员、亲庄田,也被清朝作价变卖,转为民田。正是有这些土地,康熙时期,云南才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开荒。

至于过去云南一直推行的土司制度,倒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吴三桂时,曾主动打压少数民族的首领土司。三藩之乱后,清朝为拉拢土司,采用缓和政策。只是严加管制,并不急着废除。那些土匪盗贼,也受到打压。这都是为了保证清朝的统治。

这些措施的背后,都是清朝军力作为保障。云南地处边境,与邻国接壤,如果当地军力空虚,很难保证不被入侵。

内部矛盾重重。三藩之乱后,清朝把军队统一划编,统一归朝廷指挥。又迅速调遣6900员兵丁,分驻云南各处战略要地,以军事实力震慑,保障后续政策推行。

只有军队还是不够,更需要财政支持。庄田被变卖,也是为了增加朝廷经费收入。除了赋税收入,清朝又把矿、盐收入揽在自己手中。吴三桂时,曾私自开采铜矿、金矿,收益丰厚。清朝也想把它们归入国库。但这个过程,相对前面几项来说,会稍微慢一些。因为过程艰难。

以铜矿来说,铜可以铸钱,也可以造兵器。康熙二十一年,时任云贵总督蔡毓荣提出《筹滇十疏》,其中就有关于开采铜矿的建议。

这道建议被康熙采纳,推行过程中,却屡出问题。当时所产矿业都被官员私自占领。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时任云贵总督贝和若对铜矿进行变革,才让云南地区矿税迅速增加。

至于产盐的收入,清朝从卤水生产,一直到销售、运输,全程控制,实行官运官销,获得更多收入。这套办法在康熙三十年推行,但很多弊病也随之而生,难以解决。

拿走军权、财政后,清朝对云南官场进行大规模整顿。吴三桂镇守云南时,曾朝廷讨要人事任免的权力。吴三桂人任免了云贵地区绝大部分官员。以至于当时有“西选官”的说法。

三藩之乱后,康熙明确规定,官员题补任免,都要通过吏部审核。保举官员的话,也得按规矩走,不能同年同乡亲徇情私自保举。

如果总督、巡抚保举的官员将来出现问题,也要负连带责任。这样一来,任免官员的权力就到朝廷手中。

三藩之乱以后,康熙时推行的政策,确实让云南得以恢复,也保证了当地的长期稳定。康熙五十年地方官员奏报,当时云南地区的耕地已经基本占满,没有空空地。这说明云南不仅农业恢复很好,人口也恢复不错。

云南还成为铜矿、盐的重要产出地。而且,清朝在云贵地区推行的督抚制度,替代过去的藩王割据后,虽有民间造反,但再也没有出现督抚一级的官员造反。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更多文章

  • 如果八阿哥胤禩在九子夺嫡中获胜的话清朝将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的皇八子胤禩,八阿哥胤禩的真实结局,历史上八阿哥胤禩的能力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最终以雍正皇帝的胜利告终,而当时威望最高势力最大的八阿哥胤禩最终失败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开始再雍正皇帝的猜忌下生活,最终再雍正四年去世,年仅四十五岁,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八阿哥胤禩胜利的话那么大清王朝会是怎么样子的呢?网络配图首先皇四子胤禛的下场会被圈禁,其他参与储君争夺

  • 此人对乾隆说:你我年纪一样,你是马我是驴,乾隆:官升三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听后赶紧回答:回万岁,微臣和您一样。乾隆一听,一样,那我再问:朕45岁,属马,爱卿属什么呀?这会刘墉可不能说跟您一样了,这是冒犯圣上,要杀头的。于是,刘墉眼睛一转,不慌不忙地回了句:回万岁,微臣属马。听完罗锅的话,乾隆当时就愣住了,咋,人家皇帝又不傻,12生肖有驴这么一说吗?当然,这刘墉自然也不

  • 朱元璋宴请百官,刘伯温意外看到酒杯底部的2个字,顿时面如土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跟刘伯温谈话被人听到,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见手发抖,朱元璋第二次请刘伯温

    当然也有不少功臣恃宠而骄,巧言令色、强取豪夺,在有权有势有钱后做尽了肮脏事,这样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就连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布衣天子朱元璋,曾被文人墨客嘲笑为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话说,有一次朱元璋在大殿之上宴请文武百官,当时辅佐朱元璋登上九五至尊之位的好兄弟,更是来了个十成十,席间一片欢声笑语,大家推杯换

  • 清官罢职还乡,为凑路费竟卖掉4岁女儿,朱元璋得知后大怒:阉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让大臣辞职归乡,朱元璋鼓励官员互相揭发,朱元璋告老还乡全过程

    而在朱元璋统治下的洪武朝,大明官员们却过得非常“难熬”,朱元璋幼时经历的磨难,使他不仅对贪官冷酷无情,对其他所有官员也有着提防心理。因此,在朱元璋手下做官很考验人,必须尽心尽力办事,稍微犯点错,就不知道会引来多么严重的处罚。曾经就有一位清官,罢官后被要求回乡,结果却凑不齐回家的路费,朱元璋知道后大怒

  • 朱元璋身边最重要的女人,若不是她在,朱元璋可能还要杀更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背后有一个非常好的女人,唯一一个让朱元璋落泪的女人,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

    朱元璋这个人一直都备受人们的争议,大家对于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有一定的本领,他曾经还是一个放牛郎,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社会低层的人物当成了一个国家的核心人物,如果没有一定的才能绝对是无法做到如此成就的,而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和成就的人,在历史上也是寥寥无几。因此成就了朱元璋的

  • 朱元璋为什么大杀贪官,重用锦衣卫?看他的出身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晚年为何废掉锦衣卫,朱元璋设锦衣卫目的,朱元璋对锦衣卫的态度怎样

    朱元璋的出身朱元璋出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当时中华大地正处在蒙古异族的统治之下,全国人分为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朱家属南人范畴,位居末等,而他们又是末等南人中最为穷困、最为低贱的雇农,属于草根中的草根。朱元璋一出生,就成为社会最底层人群中的一员。元至正四年(1344年),天灾横行

  • 魏忠贤在明末只手遮天,为什么却斗不过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魏忠贤与明朝的灭亡之谜,魏忠贤不死明朝真的就不会亡国吗

    然而,尽管魏忠贤只手遮天,谁都不放在眼里,可当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迅速将他拿下。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6岁的崇祯皇帝?魏忠贤生于明朝隆庆二年(西历1568年),出身贫寒,以至于目不识丁,并且,又有着好逸恶劳的恶习。最终,衣食无着的情况下,魏忠贤在万历时代,进宫做了太监,勉强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没文化,

  • 朱元璋为什么秘密处死自己的儿媳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为何处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朱元璋为什么处死自己的儿媳妇,朱元璋处死儿媳完整版

    话说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就发誓不再立皇后,但后宫需要人掌管,于是让李淑妃掌管后宫。李淑妃去世后,这个任务便交给了郭宁妃。郭宁妃为朱元璋生了一个儿子,名为朱檀,是朱元璋第十个儿子,刚生下里没两个月就被封为了鲁王。朱檀的王妃是汤和的女儿汤氏,也称鲁王妃,也就是她被朱元璋秘密处死。因为她和朱檀一起做了一件

  •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丞相制度?这对明朝治理官员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何时恢复的,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的目的,朱元璋废除丞相合理吗

    若想弄清楚这中的各项原因我们不得不从以下的几点来入手。为何废除:(一)朱元璋本人的性格熟悉历史的人都应该知晓,朱元璋此人最是多疑,因为他多疑的性格,所以他一直都很怀疑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藏着谋反之心,故而早年间追随他的功臣大多数都没有落得个好下场。宰相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容易接触百官的人,可以

  • 朱元璋临死问了四个字,大臣们都没敢回答,是哪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死前说的最霸气的话,朱元璋临死时说的话,朱元璋临死画像

    岁月终究是无情的,在洪武三十一年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临终前朱元璋给个皇子下最后一道圣旨,意思是让各位藩王原地祭拜,不需要来京城帝都,皇子们都清楚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即将成为他们的主子---朱允炆。他是怕各个藩王在奔丧之际,把皇太孙朱允炆拉下皇帝宝座,更担心各位皇子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