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帝武乙重启商朝迁都的恶习,是为了躲避天灾?还是避开人祸?

帝武乙重启商朝迁都的恶习,是为了躲避天灾?还是避开人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95 更新时间:2023/12/14 1:44:53

武乙,姓子名瞿(《竹书》所记之名),是商朝第二十七位君。他不像自己的父亲和伯父那样短寿,而是一位在位较为长久的天子。而帝武乙也确实没有辜负他在位这三十多年的时间,着实影响了商朝之后的发展进程。今天咱们就讲讲他给商朝后期带来的第一个影响——迁都。

帝武乙又要开始迁都了

一说到迁都,恐怕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毕竟商朝这些君王跟有传承似的,前前后后迁了十几次都,以至于后世学者都认为他们是游牧民族了。可稍微深入了解过商朝的朋友应该知道,商朝在先商和早商期间确实迁都很频繁,但古文版《竹书纪年》中却提到:“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迁都。”可见到了商朝后期,迁都已经变成了一件稀罕事,甚至应该说就没再发生过。

可“盘庚后,二百多年再没迁过都”这个命题在历史证据面前是站不住脚的,就连《竹书》中自己也提到过帝盘庚后商朝的的确确有过迁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要来看看咱们这次的主人公帝武乙了。

先王盘庚迁都到殷

据记载,帝武乙继位之初确实是以殷(现今的河南安阳)作为都城的,可到了第三年,他却离开殷都迁往了河北。要知道,当初先王帝盘庚之所以极力要迁都,一个因素就是商朝由于多次迁都,已经远离了发祥地河南,而跑到了河北。所以他要迁回先祖的龙兴之地,使得商朝中兴。可帝武乙却反其道而行,又迁到了河北,这其中一定有原因。

大多数史书记载了这次迁都,但并没有给出原因,笔者在翻看《释氏稽古略》时似乎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书中提到在帝武乙时期,东夷地区逐渐兴盛起来,并且由南方迁居到了海岱地区(渤海到泰山之间)。很可能正是由于东夷部落迁到了靠近殷都的地区,让帝武乙感到了威胁,在当时国力不强的情况下,君王选择迁往河北,避其锋芒。

《释氏稽古略》记载东夷迁于海岱

本以为找到了帝武乙迁都的答案,可随着事情的发展,似乎又打破了这种假设。在帝武丁在位的第十五年,这位让人摸不透的天子又把都城迁到了沬(音mei,并非泡沫的沫,右边是上横短下横长的“未”字)。这真是奇哉怪也,本以为他迁都河北是为了躲避东夷部落的逼近,结果人家老先生又从河北返回了河南,还迁到了比殷都更靠南的沬(也就是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南)。

这就说明帝武乙迁都河北并非要躲避东夷或者其他战乱,其迁都一定另有原因。此时,一个观点进入到笔者的眼中,那就是有学者提出,帝武乙迁都是为了复兴衰败的商朝,而进行的四方讨伐,之所以他一会儿迁往河北,一会儿又迁往沬,完全是行军需要,并非迁都而是率领大军驻扎而已。

这种说法看上去似乎很合理,但是就目前所看到的结果,帝武乙并没有复兴商朝,反而在他一朝让商朝衰落的速度加快了许多。而且,帝武乙迁往河北开始是在位后的第三年,此后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再没有返回殷都的记载。试问,一个君王再御驾亲征,也不可能这么长时间不回到首都,所以这种假设笔者并不认同。

之后,笔者还把这次迁都与商朝前面几次的迁都的原因联系起来看,可是,诸如王权争夺、洪水灾害等似乎都不太成立。到后来,笔者甚至突发奇想认为,帝武乙迁都估计跟他喜欢外出打猎有关,前往河北和沬,完全是在找水草肥美之地,来满足他围猎的个人需求。可假设毕竟是假设,没有确凿的证据来佐证,说帝武乙是因为贪玩而迁都有失偏颇。

古代狩猎场景

最后,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理由,让笔者似乎找到了答案。众所周知,商朝是特别迷信祭祀占卜的王朝,君王在做大事小情前都要占卦问卜,这就让巫师等所谓与上天沟通的神职人员权力大增。特别是到了商朝后期,由于几代商王笃信问卦,使得巫师有了能摆布天子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神权高于王权。

帝武乙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君王,他不甘心被巫师们摆布,他本身也不笃信神灵。但是在当时,从上到下官员、百姓都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这就让他有了迁都的想法,要带领大家远离巫师们的势力范围,这才到了河北。可到了河北以后,也许他发现此地不适合国家的发展,也或许是当地又有了巫、神势力的侵入,所以他只得再次迁到了河南,选择更靠南一点的沬,始终没再回到巫师云集的殷都。

巫师跳舞进行祈祷、祭祀

这就是笔者以为的帝武乙两次迁都的原因所在,也许会有朋友问了,为什么笔者会信服这种说法呢?这是因为帝武乙在位期间,他特别讨厌所谓的巫卜、神权之说,甚至还曾与巫神势力有过激烈的碰撞,具体事件如何呢,咱们留到下次再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武乙迁都、盘庚迁殷、更不迁都、假命题、迁都河北、再迁于沬、非避乱、非征讨、非避灾、非狩猎、远离巫神。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反而是诸侯们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幽王是正史还是野史,历史上真实的周幽王,关于周幽王的历史记载

    首先是忽略了地理环境。周王朝的都城镐京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渭河流域,而它主要倚仗的诸侯如晋、郑等同宗大国则多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与山西,中间隔着千里重山。即使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戎人进入关中的消息,并立刻率勤王之师赶来,前后最快也要十天时间。天性凉薄的褒姒娘娘是否愿意天天陪着幽王站在城墙上,等

  • 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何曹操宁肯射光10万支箭,也不愿在箭上点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借箭成功后曹操会说什么,诸葛亮借箭成功的3个原因是什么,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草船借箭

    当年,曹操挥师南下,意欲一举剿灭刘备、孙权,进而一统天下。为了抵抗曹操的进攻,孙、刘两家不得不联手抗敌,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助阵,打算凭借他的智慧,化解这场危机。可是,周瑜却是个自命不凡之人,他见诸葛亮处处先他一步,心中渐生嫉妒之意,他料想此战之后,诸葛亮一定会成为江东大敌,于是他便想方设法地置其于

  • “长坂坡之战”爆发后,刘备两个女儿被曹操生擒,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坂坡之战谁掳走了刘备女儿,历史上曹操长坂坡追击过刘备,曹操长坂坡生擒刘备

    东汉末年,董卓、曹操先后挟天子,群雄割据一方,天下大乱。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汉室濒危之际,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世孙刘备崛起于微末,为兴复汉室做着一切努力。因为他的不懈努力,蜀汉、曹魏、孙吴三国鼎立,汉室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延长国祚数十年。其实细说起来,刘备也是一位十分悲剧的人物。 ▲刘备剧照 刘备,汉昭烈皇

  • 帮助刘邦擒住韩信的是何人 萧何他愿意这样做吗?还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萧何是怎么说服刘邦用韩信,历史上刘邦对付韩信的手段,萧何劝刘邦委任韩信大将军视频

    陈平说:“有人上书揭发韩信谋反,有其他的人知道吗?”刘邦说:“没。”陈平说:“陛下的精兵与楚王(韩信)的精兵相比哪个更强?”刘邦说:“我的精兵比不过他。”陈平说:“陛下的大将用兵打仗有能超过韩信的吗?”刘邦说:“没有人能赶得上他。”陈平说:“当今陛下兵不如楚王的精,而大将又赶不上楚王,却发兵去攻打他

  • 郦食其被杀,是谁的过错?韩信还是郦食其,亦或是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郦食其被齐王烹杀惨死下场,刘邦为什么要杀郦食其,韩信老婆郦鸢结局

    本来,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占据了诺大的优势,甚至直接攻破了项羽的老巢。结果因为刘邦的一时大意,被项羽大败,优势尽失。好在,刘邦手下还有张良、韩信等人。刘邦采取张良、韩信之计,开辟两路战场,一路战场就是刘邦和项羽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战场则是韩信和其他诸侯国的敌后战场。韩信在和其他诸侯国战斗期间,屡战屡胜,

  • 强汉被匈奴困扰了100年,战国时的赵国为何却能单挑匈奴大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国不和匈奴开战能打过秦国吗,赵国吊打匈奴吗,赵国攻打匈奴

    中国古代王朝中,应对北方游牧民族最成功的一个朝代就是汉朝了,一直把匈奴打得家都不敢回,但是,汉武帝等一批人的这种武功,却是有文景之治作铺垫的,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人围在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通过贿赂才逃出生天,吕太后也曾被匈奴单于调戏,颜面都丢了。秦始皇当年修建长城,并排大将蒙恬去镇守,为的不也是防

  • 袁绍手下谋臣虽然很多,但一个靠谱的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绍手下三大派系,袁绍手下最恶心的谋臣,袁绍手下十大谋臣武将

    作为三国前期的北方霸主,坐拥四州的袁绍实力不容小觑。袁绍手下,说是兵精粮足,谋臣如云,猛将如雨,一点不为过。在袁绍手中,名将有河北双雄、河北四庭柱等等,而谋臣一样也不少。在袁绍手中,出名的谋士非常之多,个个看起来能力非凡。但从这些谋士的表现来看,不得不说,袁绍手下的谋臣虽然很多,但一个靠谱的都没有。

  • 三国贡献谁最大,曹操有一种贡献,刘备和孙权都比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建安派的代表人。我们在中学时期就学过他的许多诗歌,例如《观沧海》、《龟虽寿》等等,除了自己创作,曹操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赎回了蔡文姬,留下了大量文化典籍。蔡文姬是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邕,字伯喈,陈留人,通经史,善辞赋,还精于书法,善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

  • 刚起兵反秦的时候,缺兵少将的刘邦,是如何攻入沛县城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有谁,刘邦未起兵前在沛县做过什么,刘邦回沛县老家完整版

    他们在听闻陈胜起义时,本也有意投奔,但因人少势弱,又缺乏门路,只好暂时观望,准备找机会大干一场。那么,刚刚起义的刘邦,缺兵少将的,是如何攻入沛县城,打响起兵反秦的第一枪的?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各地民众揭竿而起,秦帝国摇摇欲坠。各地方官员在此情况下,大为惊恐,纷纷留后手、找出路,当然,刘邦老家沛县

  • 刘邦身边为何有这么多“牛人”陪伴?运气和实力并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刘邦身边为什么扎堆出牛人,刘邦身边的顶级人才,刘邦为什么运气那么好

    其实这不难理解。一、刘邦是起义军首领,名声在外,有才之士投靠很正常说刘邦之前,先来提提秦朝末年第一个起义的人,陈胜。陈胜本来只是秦朝最底层的存在,因为忍受不了秦朝的暴政,选择了起义。随后,以此为开端,各地纷纷响应陈胜,开始起义。陈胜厉害吗?陈胜就是一个普通的有点志向的农民。他虽然有自己的志向,但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