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之后的十六国期间,石勒就公开diss这两人: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怒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母,狐媚以取天下也。后世的王夫之夸耀梁武帝,顺带嘲笑了二人“非曹孟德、司马仲达之以雄豪自命者也。”
可以看出,历史上曹操和司马懿都是一样的,都是大奸大恶之人。建国后,50年代开始,史学家开始为曹操翻案,这是国内盛行“唯结果论”的表现之一。直到如今,很多人仍秉持“唯结果论”来看待问题,当人们热衷于追求财富权利时,就会刻意淡化过程中的罪恶,当时有一本相关著作《厚黑学》,就在歌颂不择手段追求结果的逻辑。
当然,这样的著作很多,比如《方与圆》,《狼道》,以及各种成功学书籍,无不在鼓吹这种观点。当然,在商业社会,这种思潮是有存在的道理的;放在古代,人们只会骂一句“无奸不商”,所以曹操、司马懿的“好名声”,全拜这个社会所赐。
相比较于司马懿,为什么曹操看起来洗的更干净呢?最重要的是司马懿创建的西晋王朝太废,西晋王朝从诞生之初,就从上至下透露出腐败溃烂,三国期间虽然偶有战事,但国家内部一直都在向前发展,人口财富和疆域都在增长,西晋突然轻而易举夺得江山,其实整个国家相当于已经立国数十年了。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60年左右会发生一次危机,如果扛过去了就是盛世,如果扛不过去就陷入深渊。汉唐清都是三代人之后开始步入盛世,而晋宋元明都在第三代时出现了大危机,然后逐渐衰落。晋朝是八王之乱,宋朝是兵败西夏和朝堂内斗,蒙元是汗位之争蒙古分裂,明朝是土木堡之变。
晋朝基于曹魏40年国祚,又往后延续了20年,正好60年,随后就陷入大危机。这次大危机直接导致北方中原沦陷,汉人被迫衣冠南渡,中国陷入了长达三百年的大乱世,人民生灵涂炭。而之后的南朝延续晋朝的世族政治,更是一个比一个腐朽,东晋勉强还能北伐,之后就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被隋朝统一,中国的汉魏晋古典政治就此断绝,取而代之的是北魏-北周-隋唐的北朝新文化。
要说中国最无能的朝代,非司马晋朝莫属了,曹操当时搞的士族政治,由此产生了地方豪门。司马家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这个体制从诞生之初就避免不了权贵集团的侵蚀。西晋刚一成立,政治就十分黑暗,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的事,数不胜数。所有的人都在追名逐利,男人女性化,一个个都涂脂抹粉,士兵缺乏战斗力。
年轻人都争着当明星,很多富二代天天开派对,香车美女成为他们的日常标配。司马炎好歹有点儿作为,之后的傻子皇帝司马衷,和悍妇贾南风彻底把朝廷也搞的乌烟瘴气,无论后宫外廷都是不堪直视。于是爆发了“八王之乱”,当时正恰逢少数民族内迁,各族人民纷纷趁机起事,西晋就此灭亡。
而曹魏政权,整体来说皇帝都比较靠谱,曹丕,曹睿等人除了寿命比较短,政治军事上没有瞎胡搞,国家也蒸蒸日上,统一全国指日可待,所以就朝代魅力而言,曹魏就比西晋更加清明一点。
而且司马家弑君的行为太明目张胆了,公然在宫门外捅死皇帝曹髦,只留下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反感吐槽。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江山,如何能让世人信服,所以西晋一朝只敢宣传“孝”,不敢宣传“忠”,被称为“以孝立国”。反观曹操,即便自己耗尽一生心血打下江山,对待汉献帝也算恭敬,曹操杀了那么多人,汉献帝最终却得以善终,也算仁至义尽了。
而且曹丕称帝的前提是,汉朝以名存实亡了,曹家取得天下是众望所归。而司马家弑君时,曹魏政权稳定,国力蒸蒸日上,可以说司马家根本就是白捡了个江山。而且和曹操相比,司马懿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东西,我们学过曹操的文学,了解过曹操的功绩,反观司马懿,除了背信弃义杀害曹家,就是谋权篡位,即便也曾四处征战,但没有什么青史留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