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两个大反派,为什么曹操被洗白了,司马懿还被钉在耻辱柱上?

历史两个大反派,为什么曹操被洗白了,司马懿还被钉在耻辱柱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66 更新时间:2024/3/6 14:05:45

西晋之后的十六国期间,石勒就公开diss这两人: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怒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母,狐媚以取天下也。后世的王夫之夸耀梁武帝,顺带嘲笑了二人“非曹孟德、司马仲达之以雄豪自命者也。”

可以看出,历史上曹操司马懿都是一样的,都是大奸大恶之人。建国后,50年代开始,史学家开始为曹操翻案,这是国内盛行“唯结果论”的表现之一。直到如今,很多人仍秉持“唯结果论”来看待问题,当人们热衷于追求财富权利时,就会刻意淡化过程中的罪恶,当时有一本相关著作《厚黑学》,就在歌颂不择手段追求结果的逻辑。

当然,这样的著作很多,比如《方与圆》,《狼道》,以及各种成功学书籍,无不在鼓吹这种观点。当然,在商业社会,这种思潮是有存在的道理的;放在古代,人们只会骂一句“无奸不商”,所以曹操、司马懿的“好名声”,全拜这个社会所赐。

相比较于司马懿,为什么曹操看起来洗的更干净呢?最重要的是司马懿创建的西晋王朝太废,西晋王朝从诞生之初,就从上至下透露出腐败溃烂,三国期间虽然偶有战事,但国家内部一直都在向前发展,人口财富和疆域都在增长,西晋突然轻而易举夺得江山,其实整个国家相当于已经立国数十年了。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60年左右会发生一次危机,如果扛过去了就是盛世,如果扛不过去就陷入深渊。汉唐清都是三代人之后开始步入盛世,而晋宋元明都在第三代时出现了大危机,然后逐渐衰落。晋朝是八王之乱,宋朝是兵败西夏和朝堂内斗,蒙元是汗位之争蒙古分裂,明朝是土木堡之变。

晋朝基于曹魏40年国祚,又往后延续了20年,正好60年,随后就陷入大危机。这次大危机直接导致北方中原沦陷,汉人被迫衣冠南渡,中国陷入了长达三百年的大乱世,人民生灵涂炭。而之后的南朝延续晋朝的世族政治,更是一个比一个腐朽,东晋勉强还能北伐,之后就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被隋朝统一,中国的汉魏晋古典政治就此断绝,取而代之的是北魏-北周-隋唐的北朝新文化。

要说中国最无能的朝代,非司马晋朝莫属了,曹操当时搞的士族政治,由此产生了地方豪门。司马家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这个体制从诞生之初就避免不了权贵集团的侵蚀。西晋刚一成立,政治就十分黑暗,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的事,数不胜数。所有的人都在追名逐利,男人女性化,一个个都涂脂抹粉,士兵缺乏战斗力。

年轻人都争着当明星,很多富二代天天开派对,香车美女成为他们的日常标配。司马炎好歹有点儿作为,之后的傻子皇帝司马衷,和悍妇贾南风彻底把朝廷也搞的乌烟瘴气,无论后宫外廷都是不堪直视。于是爆发了“八王之乱”,当时正恰逢少数民族内迁,各族人民纷纷趁机起事,西晋就此灭亡。

而曹魏政权,整体来说皇帝都比较靠谱,曹丕曹睿等人除了寿命比较短,政治军事上没有瞎胡搞,国家也蒸蒸日上,统一全国指日可待,所以就朝代魅力而言,曹魏就比西晋更加清明一点。

而且司马家弑君的行为太明目张胆了,公然在宫门外捅死皇帝曹髦,只留下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反感吐槽。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江山,如何能让世人信服,所以西晋一朝只敢宣传“孝”,不敢宣传“忠”,被称为“以孝立国”。反观曹操,即便自己耗尽一生心血打下江山,对待汉献帝也算恭敬,曹操杀了那么多人,汉献帝最终却得以善终,也算仁至义尽了。

而且曹丕称帝的前提是,汉朝以名存实亡了,曹家取得天下是众望所归。而司马家弑君时,曹魏政权稳定,国力蒸蒸日上,可以说司马家根本就是白捡了个江山。而且和曹操相比,司马懿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东西,我们学过曹操的文学,了解过曹操的功绩,反观司马懿,除了背信弃义杀害曹家,就是谋权篡位,即便也曾四处征战,但没有什么青史留名的东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三姓家奴”孟达,是如何被司马懿仅24天就消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孟达被司马懿害死,三国司马氏关系图,三国历史中真实的司马懿

    改投三主刘备入川孟达是扶风人,建安初年的时候,中原闹起了饥荒,孟达进入益州,成为刘璋的手下,也就是所谓的外来户——东州集团。和孟达一起进益州的还有同郡人法正。法正在益州混得不如意,他有个好朋友张松,嫌刘璋暗弱,于是他们两个联合起来,决定给益州换个天。张松利用曹操和张鲁的威胁,劝诱刘璋请刘备入川。最后

  • 孙权最惨的败仗,自己两次差点被生擒,麾下大将一人战死一人重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打过败仗吗,孙权打过的败仗是什么,孙权最惨的一战

    孙权的确是一个政治天才,他未弱冠便接手江东,却没有出任何纰漏,而且将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与曹操和刘备,两个年龄相当于自己父辈的枭雄角逐,他也未落下风。然而,他的军事才能实在不堪,五度北率大军北伐,全部无功而返不说,有几次甚至是在以多击少的情况下,被打得狼狈逃窜回了江东。而他败得最惨的一次,还要当属第

  • 杨坚是成功篡位的皇帝,为什么他能获得美名而王莽却不被认可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坚怎么篡位的,历史上杨坚是如何篡位的,杨坚篡位真的很轻松吗

    第一隋朝之前是南北朝时期,杨坚就是北周的权臣。南北朝是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的一段时期,在这期间先后出现了多个王朝,可以说是混乱的。而杨坚建立的隋朝一统了天下,结束了南北朝300年的分裂局面。而王莽取代了西汉,建立了新朝。虽然西汉末期也是混乱不堪,但大汉早已早就深入人心,而且好歹也是大一统的王朝

  •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为什么没能阻止司马懿继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的后人让司马懿灭族了吗,曹操能压制司马懿吗,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家族为何没篡位

    另一个原因是司马懿实在是忍无可忍,熬过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终于在曹芳手中夺权,为司马懿家族篡位铺平了道路。曹操的儿子的确很多,但如长子曹昂等人早死于战场,而如曹冲等人早死,活下来的不多。然而,曹丕继位后,吸取了汉朝“七国乱局”的教训,又受到了他的亲戚们的干涉。因此,防范曹氏家族比防范盗贼更为重要

  • 聪明的诸葛亮,五次北伐失败,他犯了一个错,司马懿早就看透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诸葛亮三次北伐之后发生了什么,诸葛亮五次北伐详细解说

    三国处于乱世,百姓们流离失所,可以说是经过了上百年的征战。不过到了最后哪个都没有胜出,最终是被晋国所统一。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或是刘备,他们争的非常凶,到最后却是给他人做了嫁衣,让司马懿的后人捡了个大便宜。这几个人要是知道这样,他们恐怕早就联合起来先把司马懿干掉了。其实早年在曹魏方面的谋士是非常多

  • 帝武乙重启商朝迁都的恶习,是为了躲避天灾?还是避开人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朝前几次迁都的原因,商朝谁最后一次迁都,商朝多次迁都受了什么影响

    帝武乙,姓子名瞿(《竹书》所记之名),是商朝第二十七位君王。他不像自己的父亲和伯父那样短寿,而是一位在位较为长久的天子。而帝武乙也确实没有辜负他在位这三十多年的时间,着实影响了商朝之后的发展进程。今天咱们就讲讲他给商朝后期带来的第一个影响——迁都。帝武乙又要开始迁都了一说到迁都,恐怕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 历史上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反而是诸侯们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幽王是正史还是野史,历史上真实的周幽王,关于周幽王的历史记载

    首先是忽略了地理环境。周王朝的都城镐京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渭河流域,而它主要倚仗的诸侯如晋、郑等同宗大国则多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与山西,中间隔着千里重山。即使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戎人进入关中的消息,并立刻率勤王之师赶来,前后最快也要十天时间。天性凉薄的褒姒娘娘是否愿意天天陪着幽王站在城墙上,等

  • 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何曹操宁肯射光10万支箭,也不愿在箭上点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借箭成功后曹操会说什么,诸葛亮借箭成功的3个原因是什么,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草船借箭

    当年,曹操挥师南下,意欲一举剿灭刘备、孙权,进而一统天下。为了抵抗曹操的进攻,孙、刘两家不得不联手抗敌,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助阵,打算凭借他的智慧,化解这场危机。可是,周瑜却是个自命不凡之人,他见诸葛亮处处先他一步,心中渐生嫉妒之意,他料想此战之后,诸葛亮一定会成为江东大敌,于是他便想方设法地置其于

  • “长坂坡之战”爆发后,刘备两个女儿被曹操生擒,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坂坡之战谁掳走了刘备女儿,历史上曹操长坂坡追击过刘备,曹操长坂坡生擒刘备

    东汉末年,董卓、曹操先后挟天子,群雄割据一方,天下大乱。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汉室濒危之际,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世孙刘备崛起于微末,为兴复汉室做着一切努力。因为他的不懈努力,蜀汉、曹魏、孙吴三国鼎立,汉室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延长国祚数十年。其实细说起来,刘备也是一位十分悲剧的人物。 ▲刘备剧照 刘备,汉昭烈皇

  • 帮助刘邦擒住韩信的是何人 萧何他愿意这样做吗?还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萧何是怎么说服刘邦用韩信,历史上刘邦对付韩信的手段,萧何劝刘邦委任韩信大将军视频

    陈平说:“有人上书揭发韩信谋反,有其他的人知道吗?”刘邦说:“没。”陈平说:“陛下的精兵与楚王(韩信)的精兵相比哪个更强?”刘邦说:“我的精兵比不过他。”陈平说:“陛下的大将用兵打仗有能超过韩信的吗?”刘邦说:“没有人能赶得上他。”陈平说:“当今陛下兵不如楚王的精,而大将又赶不上楚王,却发兵去攻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