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生侃唐朝1:李渊称帝,一个中年男人的人生逆袭

陶生侃唐朝1:李渊称帝,一个中年男人的人生逆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335 更新时间:2024/1/19 10:29:43

第一期,自然要从唐朝的建立开始。唐朝的第一位皇帝是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今天,就和您说说李渊称帝的那些事儿。

(唐高祖画像立轴(唐代),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566年,李渊出生在一个军人贵族家庭。他的爷爷李虎是西魏和北周的八柱国,是当时级别最高的军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八柱国”,就是国家的八个支柱。以他们为核心的军人贵族群体,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周、隋、唐,这几个朝代的建立都和它密切相关。

李虎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由李渊的爸爸继承爵位。李渊的妈妈也是“关陇集团”的大家族,北周明帝的皇后是她的亲姐妹。李渊是妥妥的“高干子弟”+“皇亲国戚”。他爸爸死得早,李渊7岁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也就是隋文帝。隋文帝的皇后与李渊的妈妈也是亲姐妹,所以李渊是隋文帝的外甥。有了这层关系,李渊15岁时被任命为隋文帝的贴身侍卫,非常信任。李渊干了6年“警卫员”后,21岁被派到外地当刺史,级别是三品,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前途一片光明。

谁知,命运却和他开起了玩笑,三十多年过去,他还在原地踏步。李渊因此心里很不高兴。这时候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修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打通西域,让万国来朝,国家搞得红红火火。不过,612年起,隋炀帝连续三年征召百万大军征伐高丽,结果大败而回,由此引发了全国大乱,到处爆发农民起义。617年,李渊被派往军事重镇太原,负责镇压起义。

(李渊半身像,取自1917年修《安徽黟县鹤山李氏宗谱》)

这时有传言沸沸扬扬,说姓李的将要夺取天下。隋炀帝疑神疑鬼,连杀了几个姓李的。虽然李渊也姓李,可他是自己的亲表哥,俩人从小一起玩大的,是自家人,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不过,隋炀帝还是留了一手,派了两个心腹给李渊当副手,暗中监视。这搞得李渊心情很郁闷,每天喝酒解闷。

这时,河南的农民起义军在李密的领导下,发展迅猛,将本来只想去散散心的隋炀帝堵在了南方的扬州,再也回不了洛阳和长安。远在山西的李渊,见天下大乱,和炀帝那边也通不上消息,就心想不如自己来搞一把大的。

李渊谋划了一番,对隋炀帝派来的两个副手说:“现在盗贼越来越多,我们兵力不足,可是皇帝远在南方,等不及请示,这可怎么办呢?”两人一听,说:“事情紧急,您就自己决定吧”。于是,李渊打出“讨贼”的旗号,派人到各地征兵,同时又暗地里通知在外地的几个儿子和女婿,迅到太原会合。

李渊的兵力迅速增加。眼看准备地差不多了,他就砍瓜切菜般地杀掉两个副手,正式起兵了。他联络北方强大的突厥,结为盟友,然后率军南下,直逼首都长安。他充分利用家族的人脉,争取各方人士的支持,结果只用了90多天,于617年11月,就顺利占领了长安。

(山西太原晋祠公园的太原起兵雕像)

不过,隋炀帝毕竟还在,李渊觉得还不能显得太猴急,否则欲速则不达。所以他先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隋炀帝13岁的孙子为皇帝。在他的“建议”下,新皇帝封他当唐王,还有其他一大堆要职,手握大权。李渊是新皇帝的“爷爷”辈,由他掌权,理所应当。李渊还废除隋朝一些不合理的法律,“约法十二条”,迅速稳定了关中的局势。

618年,被困在扬州已经两年的隋炀帝,心情沮丧,觉得不如就在南方待着,过过小日子算了。但他从北方带来的官员和将士们不干了。他们挂念北方的家人,又担心逃跑受到朝廷通缉。一些将领商议后,决定不如搏一把,把隋炀帝干掉。他们造谣说,隋炀帝备下了毒酒,准备把北方士兵全部毒死。于是士兵们起兵造反,攻入皇宫,把隋炀帝给勒死了。

李渊听说表弟死了,流下了几滴眼泪,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隋炀帝死了,自己还有啥好怕的呢。两个月后,还是在他的“建议”下,隋炀帝的孙子按照古礼,三次下诏,求李渊接受禅让。李渊三次推辞,完成“三揖三让”的礼节,才“勉强”同意。于是,李渊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唐”。

唐朝就这么建立了。我们的故事,也就开始了。

(《历代帝王真像》(清)中的李渊,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朝和唐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呢?高句丽对中原究竟有啥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为什么讨伐高句丽,唐朝灭高句丽始末,隋朝有必要攻打高句丽吗

    一、高句丽的历史高句丽原本只是中原的一个诸侯国,在公元前37年(汉元帝时期),他们的诸侯是朱蒙,后来随着中原的战乱以及衰弱,对诸侯国管理失控,最终导致高句丽不断发展强大,以至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实力雄厚,独立成国。自从高句丽成为一个国家之后,可以说跟中原的战争基本上没有停止过。不管是曹操东征

  • 长安自古帝王都,为什么唐朝之后,长安再未做帝都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为何唐朝以后再无王朝定都长安,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为什么唐朝定都长安呢

    政治中心东移,北部边境威胁集中在东北方向汉唐之时,国家的边境威胁大多集中在西北方向,比如匈奴、突厥,大多是西北草原的游牧民族。此时建都长安,不仅能够有着优越的地形保卫国都的安全,还能够保持对西北地区的战略威慑,同时方便兵力的调集。但是五代之后,随着西北方向突厥的灭亡以及东北方向契丹的崛起,国家的防御

  • 突厥是怎样一个民族它与唐朝的关系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突厥是今天的哪里,唐朝的突厥有多强大,突厥被唐朝彻底征服了吗

    5世纪初,被柔然所征服,那时它还很落后, 6世纪初,突厥出了个能干的首领叫土门,他开始和西魏交往,与中原汉民族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并逐渐强盛起来。后来,土门打败了奴役他们的柔然,建立了奴隶制的突厥汗国。从这以后,突厥便东突西破,竟发展成一千南自大漠,北至今贝加尔湖,东自今辽河上游,西至今里海的庞大

  • 贞观四年之后,唐朝太上皇李渊的待遇为什么越来越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渊的历史评价,唐朝是李渊开创的吗,古代皇帝对李渊的评价

    但李渊的待遇在贞观四年(630年)后却越来越好。唐太宗不仅让颉利可汗为李渊跳舞,还让父亲和自己一起主持观看大阅兵并准备为父亲修建全新的宫殿(大明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玄武门之变”本质上是李渊与唐太宗的权力斗争。虽然唐太宗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李渊依然拥有很大势力。当时唐太宗的核心班底还不能完全掌握

  • 永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刹,你知道在哪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永嘉枫林千年古城,永嘉寺院排名,中国四大千年古刹

    文&图 老邓您好在永嘉县城上塘的东北角龙山脚下,楠溪江五桥与S223公路(仙清线、望江北路)交汇处,原沿江路209号,有一观庙建筑群“孝佑宫”。据碑文记载,“孝佑宫”始建于唐朝,历经元、明、清扩建修缮,1997年先后又修建戏台、月台、前后两厢、山门、头门、厨房、宫殿,现面积达一千九百平方米。建筑座北

  • 除了乾隆皇帝,和珅害怕的汉臣不是刘罗锅,也不是纪晓岚,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罗锅跟和珅的关系,纪晓岚是汉臣吗,和珅和刘罗锅是什么关系

    很多人都说和珅害怕刘罗锅和纪晓岚,不过这两个人与和珅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人,和珅连搭理他们的时间都没有。刘罗锅比纪晓岚还是好一点的,因为他家世代为官,所以地位相对来说高那么一点,纪晓岚和刘罗锅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就是因为这两个人爱民,做好事,与和珅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实和珅本来也是一名很正直的官员,但

  • 雍正只用了三招,朱元璋杀掉五万贪官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永不敢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和朱元璋谁能干,雍正与朱元璋谁更勤勉,雍正用了哪三招就不敢贪

    这第一招就是要治贪官,更要治涉案的贪官的亲戚。雍正曾有个“抄家皇帝”的绰号,而这也是由此得来的。对于贪官,雍正不要办他,更要派人将其逃亡的亲戚追至天涯海角,使其永远做个穷人。第二招,就算死了也不放过。有些贪官会畏罪自杀,想用一死来保全自己的家产。但雍正显然不吃他们这一套,贪官死了,那就办他的家人,让

  • 永定门之战,皇太极歼灭四万明军,为何不乘胜攻打明朝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永定门之战简介,皇太极打明军,明朝北京保卫战战果

    明朝君臣根本就没有想到,后金军队竟敢冒险千里,突入北京城下,最初引起了朝野的一片恐慌。崇祯帝立即下诏“京师戒严”,并调遣全国各地的兵马入京勤王。最先抵达北京的是蓟辽督师袁崇焕,他在得到消息后,急忙率军入关驰援,在广渠门前与后金军队展开激战,并将其击退。然而崇祯帝中了反间计,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引发关宁

  • 慈禧不管八国联军无恶不作,割地赔款都忍了,唯独此事绝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候想要瓜分中国的西方列强又不干了,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侵占了清朝许许多多的经济利益,本来想扶持光绪亲政,享受“超国民”待遇,不料被慈禧跳出来搞得一干二净,于是八国联军纷纷向慈禧提出抗议,让其交出权力还政于光绪,否则后果自负。不过令他们也没有想到的是,慈禧听到这件事情后大发雷霆,大骂八国联军:你们这帮

  • 曾是大清铁帽子王,后来落魄拉洋车,巨大人生落差究竟是谁之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拉洋车图片,落魄八旗子弟拉洋车,克勤郡王拉洋车

    从字面意思上看,铁帽子王代表了一种显赫的待遇,而且这种待遇是“铁”的:子孙后代承袭爵位,无需降低爵位,所以他们比一般的亲王待遇更加优厚。清代的铁帽子王有12位,其中8位是在清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皇室宗亲。这里面,有一位克勤郡王是在乾隆时期得到许可的,成为了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他们一共传了十三代,而到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