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为何只持续不到百年?除了水土不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元朝为何只持续不到百年?除了水土不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75 更新时间:2024/1/19 18:50:46

从1271年到1368年,这中间不足90年的时间,只维持了不到百年。若说是秦朝和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帝暴政、苛捐杂税的繁重,可元朝虽然将人按照出身分为四等,但百姓的生活基本与前朝无异,可见元朝不是因为暴政;若说是因为外来民族无法统治绝大多数人口的汉族,但康乾盛世又怎么说,看来少数民族统治也不是根由!因而还需要从元朝当时所处的环境来找原因。

01

科学家在探测青藏高原冰川中同位素发现,发生于明末小冰川的时期的时间要更早。目前根据探测可知,最早的时间乃是1270年,而此时正是元朝初立的时间,持续400多年的时间,结束在康熙年间。这期间气温虽然是有高有低,但是总体来说气温较正常温度低,而这一情况也就影响了元朝的生产。

即便元朝是个游牧民族,但是既然统治了中原,也能遵循中原的治理法则,耕种乃是民之根本。但是元朝当时确实是有心无力,两年一次的极寒天气,粮食种植自然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百姓吃饭的家伙受到影响,自然是心生怨气。但其实,元朝也是每年派人进行专门的赈灾,抚恤民心。

但是一年两年的赈灾,朝廷尚且能够支撑得住。但是并不是一处地方闹灾,而是中原地带的多处都在闹灾,朝廷基本上是入不敷出,又如何连年多处救灾!几番下来,朝廷定然是心力不知,而元朝本身也只能在这死循环中折腾,最后受灾地方上的百姓无法善待,朝廷内部更是乌烟瘴气,无论内外都是一团糟,生生地拖垮了元朝的运作!

02

另外的原因则在于元朝内部统治阶层,当时清朝入关并没有在政治体制上犹豫,仍是遵循汉族人所使用的儒家体制,保得住天下一时的安宁,这就足够了!之后清朝逐渐在这基础上改变旧制,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朝野自然不再动荡。

但是元朝不同,元朝入主中原的时候,便开始在汉化路线和蒙古路线上摇摆不定,朝堂要是定不下来,诏令无法传达,自然办不成事,整个国家运转都会失灵。而且元朝在两相之间的犹豫也并非是口舌之争,直接上升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忽必烈元顺帝,中间便经历了9位帝王的更迭,这只是在34年的时间里,可想而知元朝的河山有多么动荡!而在元顺帝期间,虽有名臣脱脱在军事以及政治上多加改革,使得元朝经历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但是奈何元顺帝虽是重用脱脱,但是耳根子软经不住其他人的闲言碎语。

元朝内部既然能够在34年更迭九位皇帝,这朝堂之上固然有帝王的不是,但是若是臣子多加规劝,元朝兴旺可不止九十年。可就在脱脱为元朝讨伐陈友谅之时,元朝内部的奸佞之人却蛊惑元顺帝,陷害脱脱,折损了真真切切为元朝出力之人。

03

不过,排除前面两个原因,我们也并不能因为一些环境因素而将元朝彻底洗白,终归来说,还是在于元朝将人口按照优劣分为四等,虽然后来逐渐打破了这一约束,但是带来的弊端可想而知。

可以不论当时元朝百姓的哀怨声,就单单查看印度的种族制度给如今带来的危害,便可想而知,元朝社会早已经混乱不堪。多种因素交杂,元朝已经到了无力回天之时,便是再有良将贤能之人,从根基便烂掉的元朝,怎么才能修整!唯有推倒这份河山,天下方能在现繁荣!

长达四百年的小冰河时期确实是元朝的死结,似乎元朝无论从哪一点开始改革,单凭着当时的生产技术,确实是没办法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根治技术,而后元朝内部统治不当、政策失灵,使得整个天下都雪上加霜,这一个死结怕是神仙显灵也无法理清。元朝国祚只能止步90年,也算是上天宽厚,这中终究比那些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统治天下的时间要长得多,也算是为中原的发展尽了一份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燕云十六州在哪?有多重要?以至于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燕云十八州图,宋为什么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性吗

    北方草原民族占领这个区域等于打开了中原王朝的北大门,他们的骑兵铁骑一路无阻到达黄河北岸,所以失去燕云十六州北宋一直视为隐患才不悔余力的夺回要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就像三国蜀国的汉中一样,进可攻、退可守,就是桥头堡的意义,而且燕云十六州北依托燕山山脉,成为阻挡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昔日汉

  •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哪个更让人感到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之耻的社会影响,靖康之变与土木堡

    个人认为:屈辱的靖康之耻个人认为,靖康之耻更加屈辱。其实北宋的宋徽宗虽然轻佻,但本也是一个理想爆棚的皇帝。虽然后世对宋徽宗的评价是:宋徽宗喜欢书画艺术,导致耽误了朝政。事实上宋徽宗虽然是一个艺术家皇帝,但骨子里,宋徽宗则想做到“功绩、艺术两开花”——即在皇帝领域,做一个可以比肩秦皇汉武的君主,在艺术

  • 李善长之死是咎由自取,还是朱元璋的帝王权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处理李善长,朱元璋郭子兴与李善长,李善长死前替朱元璋说话

    想了解李善长的个人价值,首先得明白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属于哪一步棋。李善长是从朱元璋刚开始打天下的时候加入的,是正儿八经的老革命。而且这个人在后勤、行政方面的能力很强,所以朱元璋十分器重他。再加上李善长跟朱元璋一样是淮西人,所以朱元璋对他格外信任。因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政治集团,在朱元璋当吴王的那会儿

  • 崇祯皇帝殉国,清军入关,大明并没完全灭亡,还有一人没有登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末崇祯殉国,崇祯帝死亡之谜,历史上崇祯死在哪

    清军入关图但是,清军在解决南明的时候并不是十分的简单,大体来看,清军是胜利方,但胜利的道路却十分坎坷、曲折,在这期间,南明也做了十分顽强的抵抗,也取得过十分不错的战绩,比如说,抗清名将李定国,他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每战每胜,衡阳之战打的王尼的八旗军溃不成军,要知道当时的八旗军可是十分有的强悍、凶狠,

  • 司马光究竟有没有杀掉阿云?一个小姑娘的案子如何牵扯到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阿云案,司马光阿云案原文,阿云最终结局

    一个小人物的命运,能向我们展示那段黑暗的历史。《宋史》记载,熙宁元年,登州有一个名叫阿云的小姑娘,母亲刚刚去世还在服丧期间,家里的其他长辈就安排她和一名韦姓男子订婚了。但是,阿云并不想嫁给这个男子,因为“恶韦丑陋”——也就是觉得韦姓男子太丑陋了,所以趁着该男子熟睡之时,拿刀连砍十多次。但是因为体弱胆

  • 刘伯温临终前送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领悟,却悔之晚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送了一筐鱼,朱元璋与刘伯温斗智斗勇,朱元璋和刘伯温谁更聪明

    人生贵在相知,绝不可以用任何的东西来衡量的。世界上所有的相遇,绝对不可以只是简单的巧合,而是冥冥之中的注定,而这一份相遇,会在你的人生路上面给你起到很大的作用。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抛弃,日后很难再遇见。朱元璋与刘伯温之间的交情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两个人曾经是最要好的朋友,

  • 一皇不如一皇,南宋亡得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皇宋宫,真实的南宋历史,南宋的统一与灭亡

    文章配图《江山秋色图》局部01南宋的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一味对金国屈膝求和,为求偏安江南不惜害死岳飞父子,在教科书上的名声很差。但就私德而言,赵构本性不坏,甚至还有几分暖男的光环。赵构早年任康王时娶妻邢秉懿,两人情投意合极为恩爱。靖康元年,赵构奉命出使金国,第二年金国攻陷了汴梁,将宋徽宗父子及其皇

  • 刘伯温死前托人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不解其意,17年后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送了一筐鱼,朱元璋与刘伯温斗智斗勇,刘伯温有没有辅佐朱元璋

    他一路辅佐老朱开创大明王朝,在早期的的发展阶段,他不仅为老朱指明方向,还在重大战役中出谋划策帮他度过危机,因此深受老朱的器重,上位以后成了朝廷的重臣。一路走来,他算是老朱身边除马皇后之外最亲近的人,所以对于他的脾气也非常了解。儿子听从父亲的话将书籍和那筐鱼交给了前来探病的使者,带回去之后老朱十分疑惑

  • 郑成功39岁猝死,临死前为啥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郑成功犯了什么罪,郑成功葬在哪,郑成功临死视频

    一提到台湾,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郑成功。郑成功一生功绩无数,不仅抗击过外族的入侵,而且还赶跑了荷兰的侵略者,将台湾地区重新纳入了我们中国的统治范围,有力的证明了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却在不到40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他在临死之前还突然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子、儿子和孙子。这是为何?

  • 多尔衮虽没登上皇位,但对皇上言听计从,都是为以后的“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多尔衮野史秘闻,多尔衮的悲催人生,多尔衮自述

    由此可见,顺治帝会把他的所有荣称和封号都废除掉,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史册上也没有具体的记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下吧!我们都知道当初皇太极其实是将皇位传给多尔衮的,但可惜后来由于他太过于年幼,于是王位就被努尔哈赤给抢了,但也正是因此,他的野心才会变大,虽然说最后还是没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