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的一个自私的想法,导致了明朝崩溃

朱元璋的一个自私的想法,导致了明朝崩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019 更新时间:2024/2/7 7:01:11

可以说,朱元璋一生的绝大多数时光,都和农民这个行业没什么交集,又怎么能认为朱元璋出身农民呢?

而朱元璋作为流民出身,对于贫穷以及朝不保夕,有着十分深刻的记忆。因此,朱元璋称帝后,基于这种自私的心理,朱元璋推行了具备明朝特点的分封制度:那就是只要是朱家子孙,就都能捞到一个爵位,都享受明朝朝廷给予的福利。

事实上,朱元璋的这个自私想法,导致了明朝的崩溃。

五服宗族

其实自古以来,在我国民间,都有关于“出五服”的说法。所谓“五服”,指的是以自身为原点,上推五代:自己、父辈、祖辈、曾祖、高祖。或者以自身为原点,下推五代:自身、子辈、孙辈、重孙、玄孙。所谓的家族内,指的是上下五代之内。而五代之外,就不再被视为同一个家族了。

这其实也说明,古人虽然处于农耕社会,但也知道,如果血缘关系远到并非同一个高祖,那么,这种关系,就连亲戚都不算了。

因此在我国古代,虽然历代皇族也都照顾宗室,但是,也知道大趋势来说,远支宗室将会和皇帝本人的亲缘关系越来越远。因此,历朝历代都对宗室的待遇采取降档模式:也就是宗室的后代福利,一代不如一代。

比如西汉后期,汉景帝的后人刘秀,就是很寻常的百姓;北宋后期,赵匡胤的后代,其实已经沦为百姓。

其实,这种降档模式,对社会发展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降档模式下,几代下来,宗室将成为寻常的劳动者,也算是增加了明朝的人力资源。

其次,降档模式下,宗室对明朝财政的拖累和压制,也不至于长期无限增长。

但是,朱元璋无疑没意识到这一点。

宗室的痛苦

记得法学理论课上,小编听到这样的说法:那就是任何统治者都无法对客观经济发号施令。简单概括就说:财力,或者说社会财富的状态,不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到了明朝中期,事实上明朝的财力已经无法供养所有的宗室。这导致宗室的生活也陷入两极分化。

按照朱元璋的制度设计,明朝的宗室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上层宗室:这些宗室具备的爵位往往是亲、郡王。虽然明朝中期,明朝财政吃紧,但是明朝朝廷还是优先保障亲王和郡王的福利待遇。

底层宗室:这部分宗室往往指的是具备皇帝亲缘较远,而且爵位也最低。因此这部分宗室的生活可谓异常艰难。因此到了嘉靖帝在位时期,不少明朝底层宗室想出了一个解决生活问题的绝招:那就是去犯法——如果能打砸抢收刮到好处更好,即便是惊动朝廷,顶多也是被圈进,而且,被圈进以后,生活还有保障了。

底层宗室都需要靠打砸抢去谋生,由此可见,明朝中期的财政危机问题。

明朝的崩溃

不过,底层宗师衣食无着,可不影响顶层宗室继续给明朝掘墓。上层宗室根据朱元璋时代留下的特权,不断搜刮民间财富,甚至杀人越货、拐卖妇女,对民间富户巧取豪夺。这些行为无疑导致明朝的税源变得越来越吃紧。此外,在晚明经过万历等几代昏君的败坏下,到了崇祯时代,明朝已经发展到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的局面。

于是,轰轰烈烈的晚明农民起义全面爆发。愤怒的农民军将士高举杀猪刀,就这样,明朝宗室在晚明农民起义中,几乎被杀戮殆尽。

所以,当清军入关以后,北方的明朝宗室起初居然没反感,反倒以为来了大救星:毕竟,农民军的杀猪刀,可是让朱家宗室感到十分恐惧,而明军弹压农民军不利,因此,北方宗室幻想大清军能帮助他们打击农民军。

事实上,南方的明朝宗室也是这么想的:否则,南明朝廷就不会考虑“联虏平寇”了。

更多文章

  • 元朝为何只持续不到百年?除了水土不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从1271年到1368年,这中间不足90年的时间,只维持了不到百年。若说是秦朝和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帝王暴政、苛捐杂税的繁重,可元朝虽然将人按照出身分为四等,但百姓的生活基本与前朝无异,可见元朝不是因为暴政;若说是因为外来民族无法统治绝大多数人口的汉族,但康乾盛世又怎么说,看来少数民族统治也不是根由

  • 燕云十六州在哪?有多重要?以至于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燕云十八州图,宋为什么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性吗

    北方草原民族占领这个区域等于打开了中原王朝的北大门,他们的骑兵铁骑一路无阻到达黄河北岸,所以失去燕云十六州北宋一直视为隐患才不悔余力的夺回要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就像三国蜀国的汉中一样,进可攻、退可守,就是桥头堡的意义,而且燕云十六州北依托燕山山脉,成为阻挡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昔日汉

  •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哪个更让人感到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之耻的社会影响,靖康之变与土木堡

    个人认为:屈辱的靖康之耻个人认为,靖康之耻更加屈辱。其实北宋的宋徽宗虽然轻佻,但本也是一个理想爆棚的皇帝。虽然后世对宋徽宗的评价是:宋徽宗喜欢书画艺术,导致耽误了朝政。事实上宋徽宗虽然是一个艺术家皇帝,但骨子里,宋徽宗则想做到“功绩、艺术两开花”——即在皇帝领域,做一个可以比肩秦皇汉武的君主,在艺术

  • 李善长之死是咎由自取,还是朱元璋的帝王权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处理李善长,朱元璋郭子兴与李善长,李善长死前替朱元璋说话

    想了解李善长的个人价值,首先得明白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属于哪一步棋。李善长是从朱元璋刚开始打天下的时候加入的,是正儿八经的老革命。而且这个人在后勤、行政方面的能力很强,所以朱元璋十分器重他。再加上李善长跟朱元璋一样是淮西人,所以朱元璋对他格外信任。因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政治集团,在朱元璋当吴王的那会儿

  • 崇祯皇帝殉国,清军入关,大明并没完全灭亡,还有一人没有登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末崇祯殉国,崇祯帝死亡之谜,历史上崇祯死在哪

    清军入关图但是,清军在解决南明的时候并不是十分的简单,大体来看,清军是胜利方,但胜利的道路却十分坎坷、曲折,在这期间,南明也做了十分顽强的抵抗,也取得过十分不错的战绩,比如说,抗清名将李定国,他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每战每胜,衡阳之战打的王尼的八旗军溃不成军,要知道当时的八旗军可是十分有的强悍、凶狠,

  • 司马光究竟有没有杀掉阿云?一个小姑娘的案子如何牵扯到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阿云案,司马光阿云案原文,阿云最终结局

    一个小人物的命运,能向我们展示那段黑暗的历史。《宋史》记载,熙宁元年,登州有一个名叫阿云的小姑娘,母亲刚刚去世还在服丧期间,家里的其他长辈就安排她和一名韦姓男子订婚了。但是,阿云并不想嫁给这个男子,因为“恶韦丑陋”——也就是觉得韦姓男子太丑陋了,所以趁着该男子熟睡之时,拿刀连砍十多次。但是因为体弱胆

  • 刘伯温临终前送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领悟,却悔之晚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送了一筐鱼,朱元璋与刘伯温斗智斗勇,朱元璋和刘伯温谁更聪明

    人生贵在相知,绝不可以用任何的东西来衡量的。世界上所有的相遇,绝对不可以只是简单的巧合,而是冥冥之中的注定,而这一份相遇,会在你的人生路上面给你起到很大的作用。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抛弃,日后很难再遇见。朱元璋与刘伯温之间的交情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两个人曾经是最要好的朋友,

  • 一皇不如一皇,南宋亡得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皇宋宫,真实的南宋历史,南宋的统一与灭亡

    文章配图《江山秋色图》局部01南宋的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一味对金国屈膝求和,为求偏安江南不惜害死岳飞父子,在教科书上的名声很差。但就私德而言,赵构本性不坏,甚至还有几分暖男的光环。赵构早年任康王时娶妻邢秉懿,两人情投意合极为恩爱。靖康元年,赵构奉命出使金国,第二年金国攻陷了汴梁,将宋徽宗父子及其皇

  • 刘伯温死前托人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不解其意,17年后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送了一筐鱼,朱元璋与刘伯温斗智斗勇,刘伯温有没有辅佐朱元璋

    他一路辅佐老朱开创大明王朝,在早期的的发展阶段,他不仅为老朱指明方向,还在重大战役中出谋划策帮他度过危机,因此深受老朱的器重,上位以后成了朝廷的重臣。一路走来,他算是老朱身边除马皇后之外最亲近的人,所以对于他的脾气也非常了解。儿子听从父亲的话将书籍和那筐鱼交给了前来探病的使者,带回去之后老朱十分疑惑

  • 郑成功39岁猝死,临死前为啥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郑成功犯了什么罪,郑成功葬在哪,郑成功临死视频

    一提到台湾,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郑成功。郑成功一生功绩无数,不仅抗击过外族的入侵,而且还赶跑了荷兰的侵略者,将台湾地区重新纳入了我们中国的统治范围,有力的证明了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却在不到40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他在临死之前还突然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子、儿子和孙子。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