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国如果继续用廉颇对战白起,最后的结果会改变吗?

长平之战赵国如果继续用廉颇对战白起,最后的结果会改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4/2/18 23:02:02

如果赵国当时没有临阵换将,而是继续廉颇对战白起,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var1]

长平之战

据悉长平之战爆发于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当时秦、赵两国为了争夺上党,直接在长平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作战。

从性质方面来说,这场战争其实是一场战略决战。在经过5个月的作战之后,秦国取得了最终胜利,而后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秦将白起坑杀40万赵卒”之事。

[var1]

据悉这场战争前期一直是廉颇在领兵对抗白起,秦见赵国固守不战,干脆直接散布谣言,称秦国根本不怕廉颇,他们更怕赵奢之子赵括

赵王听说之后,直接用赵括替换了廉颇。而赵括上阵之后,因为实际作战经验并不丰富,掉进秦国的陷阱之后便再也没有出来。

[var1]

如果廉颇还在

很多人都说“如果廉颇没有被换掉,那么这场战争的胜利方或许会变成赵国”,不过当我们去了解一下此前廉颇与秦之间的交锋后就会发现:

廉颇离开并不是赵军失败的原因。因为廉颇在此前面对秦国王龁时,绝大多数主动出击均以失败而告终,若非如此廉颇也不会选择防御战。

[var1]

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进行防御战,那么赵国就必须保证自己拥有足够的粮食,以满足廉颇展开后续的防御作战。

可是赵国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粮食,一直被动防守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说不定还会因为错失良机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var1]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王才会选择主张主动出击的赵括替代廉颇。而赵括本人也算是一个拥有一定军事才能的人,只是此人过于依赖理论知识。

这就导致他在遇到秦将白起的时候,没有做到变通和谨慎分析,于是赵国战败了。可如果当时没有临战换将,那赵国也不见得能够取得胜利。

[var1]

补充

由于前面我们提到了“赵国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那不妨我们在这里简单补充一些秦赵两国的农业差距。

首先赵国所拥有的地图肥沃程度就不如秦国,当时秦国主要占据着巴蜀之地,其中成都平原是难得的肥沃之地。

[var1]

而赵国的当时主要的耕地却集中在河北平原、山西和河套地区,其中山西地区也只有太原和大同适合种植农田。

除此以外,赵国还没有像秦国那样经历“商鞅变法”,整体种植效率也比不上秦国,如此一来,赵国的粮草丰度自然会比不上秦国了。

[var1]

更多文章

  • 齐国遭灭国之祸,田单复国后,为何齐国五六十年内没有半点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田单复国的故事,齐国强盛的根源,齐国灭宋后齐国如何复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向这个拦住自己大一统的昔日强国发起进攻,秦国主力在名将王贲的率领下,避开齐军西面主力,由原来燕国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袭击,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曾经辉煌

  • 魏国究竟怎么了?本国流失的人才统统反过来打自己,彻底被打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国的人才,魏国到底输出了哪些人才,魏国流失的八大名人

    战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而那个时代天下间最强大的莫过于“战国七雄”。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当时七个国家都分别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但比较有趣的是,曾一度称霸整个战国的魏国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在学成之后却有很多都投奔了他国,并帮助别国对付自己的母国。 在众多魏国“流失人才

  • 马陵之战,庞涓因何羞愧自刎而死,且死前长叹“遂成竖子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涓图像,庞涓在马陵之战的思维过程,马陵之战中孙膑和庞涓的特点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孙庞斗智”的故事,现在人们对于庞涓的印象,大多都是停留在“志大才疏”、“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上,关于庞涓的惨死也是令人唏嘘,可是庞涓是为什么在马陵之战中几乎以同样的方式败北呢? [var1] 我们想要要弄明白这个原由,就要弄清楚当年的桂陵之战中庞涓到底遭受了什么。根据史料

  • 雄踞南方,曾经问鼎中原的楚国,如何失去了和秦国争天下的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楚国,楚国与秦国的疆域,楚国是被谁灭了的

    “荆蛮”楚国,雄踞南方,一直以来都是中原诸国的心腹大患。春秋时期,楚庄王成为五霸之一,曾率军直抵东周都城洛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还问九鼎重量,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战国时期,合纵连横针锋相对,弱国时而事秦、时而横齐,但楚国一直是五国合纵盟约的合纵长,也是继齐国之后,第二个敢和秦

  • 蜀汉灭亡后,吴国为什么还能硬撑17年?全因此人坐镇,名字很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灭蜀后吴国怎么样,东吴和蜀汉决战谁会赢,蜀汉东吴真实历史

    [var1] 公元279年,西晋益州刺史王濬自成都率领大军顺江而下,一路向东,兵不血刃攻克了长江沿岸的吴国城池。直到280年3月,王濬已经到达金陵城下。吴主孙皓只能坦肢露体,自缚双手,衔璧牵羊,以礼来降。 自此西晋实现了天下一统,完成了三国归晋的历史使命。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吴国灭亡和蜀国灭亡的时间相

  • 若秦未能一统六国,哪国可称雄?此人若在,秦国或被拉下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真的一统六国了吗,秦国一统六国有多强大,秦赵魏楚哪个国家一统天下

    [var1]秦国能获胜不是运气,而是有多种原因。如明君理政,未出暴君。如后期优势巩固后,粮草丰盈。再如名臣良将多为秦所得。这在当时都是非常难见的。对各国而言,代代的相承,使国家难免出现暴君、昏君。而粮草的短缺与人才的流失也一直是各国间最大的问题所在。不过事无绝对,若历史能重来,天下重新洗牌,虽然秦国

  • 蔺相如完璧归赵,看起来赢了,实际上恰恰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事例简短,蔺相如图片,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寓意

    [var1]战国后期的秦赵两国,是在两个军事实力差不多,而又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赵国的综合国力比秦国差很多,但是赵军实力和秦军差不多,秦军维持吃了很多苦头。秦昭王时代,在一系列连横的策略下,秦国开始傲视群雄,打残韩国、击败楚国,东方的齐国又被五国打的元气大伤。挡在秦国面前的只有赵军,谨慎起见,秦昭王

  • 负荆请罪的廉颇,他晚年的结局如何?着实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负荆请罪廉颇,负荆请罪的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廉颇死在谁的手里

    [var1]众人皆听过“负荆请罪”的著名故事,赵国大将廉颇因眼红蔺相如的升迁之路,对其排斥刁难,大度的蔺相如不与计较,愧疚的廉颇背着荆条请求原谅。这件事也看出了廉颇的真性情、真品格,能够知错就改实乃勇夫!那他晚年的结局如何?说出来别不信。[var1]在赵孝王时期,廉颇曾经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赵孝王

  • 被忽视的历史事件:霍去病彻底灭亡了韩国,即战国七雄之一的余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史书记载霍去病之死,李文忠和霍去病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出动十万骑兵,越过大漠向匈奴发起大规模进攻,史称“漠北之战”。在卫青和霍去病的卓越指挥下,汉军歼灭匈奴八九万人。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功绩最大,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七万余人。但是,在光辉战绩的照耀下,霍去病另一项重要成就被掩盖了,被

  • 荆轲刺秦被处死,两千年后墓室挖开,发现难以接受的事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荆轲在刺秦之前很有名吗,刺秦荆轲简介,历史上荆轲刺秦的经过

    [var1]《史记·刺客列传》《战国策》记载,荆轲(庆氏,又名庆轲)其人甚笃舞剑,掌握了一套剑术,然荆轲又颇嗜酒,故一直不得人器重。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荆轲求见卫国君主卫元君,慷慨激昂的演练一番剑术,未料被卫元君呵出门。荆轲失意,遂外出游历,并且遇见了战国颇负盛名的剑客盖聂,荆轲拜见盖聂,未料盖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