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唐明都出现了宦官专政,为什么宋朝能避免?因为宋朝皇权弱

汉唐明都出现了宦官专政,为什么宋朝能避免?因为宋朝皇权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548 更新时间:2024/2/7 7:01:51

在任何时候,宦官都是皇帝的附庸。宦官有没有权力,取决于几个因素。第一,皇帝的权力有多大,是受制于朝臣,尤其是相权,还是完全能够自己掌控权力。第二,皇帝的能力怎么样,是自己能够直接掌控朝廷,还是必须要通过宦官之类的人来间接掌控。如果皇帝的权力很大,那么碰到比较勤快而且能力比较强的皇帝,朝廷的政治格局就没问题,会出现强主。反之,如果皇帝的权力很大,但碰到了不那么勤快,或者能力也不强的皇帝,那么皇帝身边的人操纵朝廷的空间和机会就比较大。

东汉中后期之所以出现了宦官权力比较大的情况,就是因为在梁冀辅政的时候,害死了年幼的皇帝,所以从外藩入主的皇帝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对抗梁冀,才刻意扶持宦官的势力,并给予宦官统领宫廷禁卫军的权力,导致了十常侍的坐大,最后尾大不掉,演变成了何进和十常侍之间的斗争。

唐朝在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同样是因为在安史之乱平息后,唐朝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原来的军事和政治体系实际上都崩溃了,皇帝必须要自己亲自掌握军队,还要自己身边比较信得过的人来控制,皇帝才能感到放心和安全,从而出现了宦官控制禁军,并且能够操纵皇帝的情况。

明朝则是从朱元璋时期,经过与汪广洋、胡惟庸之间的几个回合斗争,最终废除了宰相,取消了相权,名义上将权力下放到了六部,但实际上是皇帝自己当了宰相,不仅要管大政决策,还要监督下面的各部门官员执行。最后虽然形成了内阁制,但这仍然不是真宰相,只是拥有一部分原来属于宰相的权力而已。而行政事务比较繁杂,皇帝一个人处理不过来,就必须借助于身边人的帮忙,最后就形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

宋朝的情况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从开国之初,宋太祖宋太宗就坚持崇文抑武,用文官来控制武将,避免出现中晚唐那种藩镇割据的局面,而且是长期执行严重的内重外轻的政策,导致文官官僚体系的权力空前膨胀,而且这个体系非常庞大和复杂,相互牵制,谁也不可能完全控制朝廷,皇帝、宰相和朝臣、地方官员形成了一架庞大而相互依赖的机器,每个部分离开其它部分的支持,都无法独立运转。

所以,宋朝的皇帝的权力从宋太宗之后,就是历朝历代之中最小的,文官官僚体系不仅非常成熟,而且经常监督皇帝的言行,给皇帝提意见,所以宋朝的皇帝是历朝历代最不自由也最不舒服的皇帝,甚至在宋太祖时期,宰相赵普反复上奏,逼着皇帝最后同意了他自己原本不同意的事情,而这种情况在其它朝代都是很难出现的。再加上从太宗时期开始不断层累积累形成的所谓“祖宗之法”,导致皇帝所受到的约束非常多,大臣动不动就拿祖宗之法说事儿,皇帝就很难有所作为。

在宋朝这样一个文官体系已经发展到极致,无孔不入,连皇帝的日常言行都有文官跟在身边监督和记录,这种政治体制之下,宦官当然很难有什么机会弄权。也就是说,宋朝是传统上经常说的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时代,皇帝与士大夫之间的距离很小很小,而且皇权相对而言是比较弱的,受到文官体系无孔不入的监督,甚至连后宫哪个嫔妃宠幸太过,朝臣都要上本劝谏,更不用说如果有太监在皇帝与士大夫之间弄权的情况了。所以,在明朝每个有大作为的宰相都必须借助一个品行比较好的太监的协助,比如张居正和冯保,而在宋朝则完全不需要,宰相完全可以直接和皇帝接触,不需要通过宦官。

这种情况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有利有弊。好处是相对来说,宋朝这种相互掣肘的格局之下,皇帝即使能力比较差,也不会对整个国家造成太大的伤害,政策相对是不太容易出错的,坏处则是在应对战争的时候经常反应比较慢,容易相互掣肘和推诿,所以进取心不足。而在汉唐明这种皇帝大权独揽的情况下,就容易大开大合,前期皇帝勤政而且能力强,就能开疆拓土,开创盛世,但是只要皇帝稍微出点问题,就容易出现突然崩溃的情况,比如开元盛世就在安史之乱之下突然终结了。

更多文章

  • 他历仕四朝十帝,被司马光骂作奸臣之尤,时人却称赞他是“圣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什么说司马光是奸臣,司马光讲奸臣乱政,司马光对帝王的评价

    古人看来,士可杀不可辱,事二主已经为人所不齿,而像冯道这样屡换门庭的官员,当然是无耻之徒的典范。欧阳修骂冯道是“不知廉耻”,司马光怒斥他是“奸臣之尤”,在官修史书上,冯道简直可以与秦桧等人相提并论。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冯道,却有着截然相反的一面。冯道出身耕读世家,他年轻时品行端正,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 他人之妻也可“租赁”:宋代商业下伦理崩溃的一面,妻女出租成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女性婚姻自由,宋代的妇女生活,宋代经济伦理思想

    “男尊女卑”、“夫如妻天”,很大程度是指的妾,因为“正妻”在一定程度上还获得与“夫家”平等的地位,妾则没有。在宋代,“纳妾”现象随着士大夫的享乐频频发生,虽然有着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公示“坚决不纳妾”,但终究抵不过潮流,如千年才子苏东坡,就和妾王朝云上演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可在“纳妾”现象的背后,宋

  • 他是“汉族保护神”,匈奴差点被他赶往北极,但是苏轼却说他奴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轼真实故事,苏轼武功厉害吗,苏轼有多聪慧

    众所周知,卫青的出生很是尴尬,他是他母亲卫媪与旁人私通才生下的他,虽然自己的出身很不堪,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卫青成才的发展道路,反而成为他的激励!当时由于生活比较困苦,卫媪便将卫青送到他亲生父亲身边,但是他的父亲根本就不看中卫青,甚至不当人对待,卫青长大一点之后便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宁愿做平阳公主的骑奴!

  • 明成祖朱棣为何会选择迁都北京?南京鱼米之乡它不“香”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从哪迁都的,朱棣迁都南京的原因,朱棣为何迁都北平

    《明史·成祖本纪》:文皇(朱棣)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当时的北京是什么地方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典型的“苦寒之地”,属于蒙古和大明的边境了,而且本来那边就偏北方,天气也不好,发展也实属一般,时不时蒙古骑兵还有可能下来劫掠一番,可不敢和现在发展最为繁荣的北京相比。自太

  •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把二叔朱高煦放在缸里,活生生烹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王朱高煦见朱瞻基最后一面,朱高煦朱瞻基对话,朱瞻基第几集死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明宣宗也干过一件极为恐怖的事,据明代《酌中志》记载:“宣德中,置汉王(朱)高煦于铜缸,炙死于此”,也就是说,明宣宗竟然用铜缸烤死了自己的二叔朱高煦。究竟是何原因,让明宣宗采取如此狠毒的手段,将自己的二叔置于死地呢?明宣宗画像导致明宣宗如此残忍地对待他的叔父的直接原因,竟然是因

  • 明代锦衣卫发明的“弹琵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酷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明锦衣卫的残忍酷刑,古代最难以忍受的刑罚,古代最残忍的第16种刑罚

    此刑缘起于东厂,由锦衣卫“发扬光大”,时东厂所设刑具之多,酷刑之毒,实令人胆颤心跳。凡被锦衣卫拿办之人,只求速速早死,也免的遭受人间最痛苦之刑罚。因为这种刑罚过于狠毒,史书的记载并不是很详细。大致的受刑过程是将犯人脱去衣服,然后将双手举过头绑在柱子上,这时候,因为捆绑的原因,犯人的肋骨是突出来,锦衣

  • 大明风华,朱棣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长叹一声:没一个让朕省心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不自称朕吗,朱棣一生到底多厉害,朱棣的一生的功绩

    三个儿子,没一个称心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得帝位。当年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过了四个月,也就是十月十三日,才册封发妻徐仪华为皇后。至于皇太子,他更是迟迟不立,这让朝中大臣没有理由不相信皇上对老大朱高炽很不满意啊!当时,朱棣在南京称帝之后,老实人朱高炽还继续留在北京,父皇不让他来南

  • 《水浒传》中,穆弘为何能位列天罡进八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穆弘与孙立谁厉害,穆弘兵器,卢俊义和穆弘谁厉害

    步战,梁山曾经派出步战高手车轮战卢俊义,鲁智深,武松,李逵,李应,穆弘和刘唐。可见穆弘步战是一等一的高手。就是林冲,杨志,石秀,解珍,解宝都没资格去。就冲这一点,他进天罡就足够有底气。而且,李逵发起疯来,见了他都要自己忍回去,乖乖听话变成乖宝宝。可见他要是教训李逵根本不费力气。李逵其实是混人,很难管

  • 宋高宗赵构活了81岁,为何要提前15年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构退位后有军政大权吗,历史上的赵构事件,赵构是什么时候当皇帝的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提到退位,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性就是赵构身患疾病。但通过史料就可以驳斥这个猜测,赵构活到了81岁,而且在退位之前还和太子边淋雨边骑马,即“雨湿朝服,略不少顾。”这说明赵构在退位的时候,身体素质非常好。至于有人猜测的受人胁迫,也是无稽之谈。赵构曾经数次提出将皇位让出来,都被太子给拒

  • 权倾朝野的胡惟庸,为何会落得被蚊子咬死的下场?看他都做了啥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胡惟庸被咬死电视剧片段,胡惟庸被蚊子咬死之后,胡惟庸缺点

    胡惟庸要说胡惟庸这个人确实是一个能人,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打仗的时候,胡惟庸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官,最后竟一步一步的当上了大明王朝的宰相。他能从一个县官升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除了他自己的能力和机遇,还和一个人分不开。这个人就是朱元璋身边的大军师李善长。当年胡惟庸投靠李善长,当了李善长的门生。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