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强敌环伺的北宋,商品经济为何如此繁荣?这两项政策是关键

强敌环伺的北宋,商品经济为何如此繁荣?这两项政策是关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95 更新时间:2024/2/21 13:21:07

许多人将朝称为“弱宋”,包括北宋在内的三百年间,被视为中国积贫积弱的时期。言语犀利者抨击程度尚且不说,就连钱穆这样言语温的历史大家,亦认为在汉唐宋明清当中,“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宋朝的确在许多领域让人失望,尤其是北宋,对外战争似乎从来没有取得过胜利。然而北宋亦有它的苦衷,从汉朝到明朝,从来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北宋这样,周遭全部都是强敌。在宋代的契丹人与唐朝时的不可同日而语,随着数百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庞然大物。而更致命的是,幽云十六州在契丹人手中,这意味着北宋对于契丹人是不设防的。

而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北宋的商品经济却十分繁荣,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据统计,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最高收入的四十分之一,直到清朝末年以后,国家岁入才逐渐达到宋朝的水平,而此时清朝的人口却是北宋的2~3倍。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北宋有如此高的财政收入,靠的不是横征暴敛,而是国家发展商品经济的政策。

北宋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而其中“盐钞法”的设立,可谓神来之笔。在汉朝以后,朝廷实行“盐铁官营”,盐业被官府所垄断,私人贩盐成为重罪。不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传统的完全由官府垄断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需求。

沈括在《梦溪笔谈》当中记载了传统官盐制度的弊端:“陕西颗盐,旧法官自搬运,置务拘卖……异日辇车牛驴以盐役死者岁以万计,冒禁抵罪者不可胜数。”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官盐制度下,官府与人民的负担都很重,盐价虚高,有的官吏甚至会废公法,谋私利,大量的钱财全部装进贪官污吏的口袋当中,百姓深受其害。即使官府严厉禁止私人制盐贩盐,但民间贩盐者依旧不计其数。

盐业谈不上经济的命脉,但它却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走势。北宋针对传统盐业制度进行了改革,兵部员外郎范祥始创盐钞法。所谓盐钞法,是指由政府发行盐钞,商人付现金兑换,按钱领劵,商人持劵至盐产地,领盐进行运销。

《梦溪笔谈》载实行盐钞法以后,“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行之既久,盐价时有低昂,又于京师置都盐院,陕西转运司自遣官主之。京师食盐,斤不足三十五钱,则敛而不发,以长盐价;过四十,则大发库盐,以压商利,使盐价有。而钞法有定数,行之数十年,至今以为利也。”盐钞法不仅替官府节省了成本,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官府则获得更多的税收,充实了边塞。除此以外,官府还设立了都盐院,对盐价进行控制,防止盐价过低亏损商人利益或盐价过高危害百姓。

北宋较比唐朝商品经济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坊市”界限的打破。坊市制度萌芽于西周时期,不过它直到唐朝以后才正式确立。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禁止经商,而且官府还出台了专门的法律,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的控制。

坊市制度起初的作用十分显著,它创造了一个法治的商业空间,一切商业活动都在这个区域内有条不紊的进行,官府可以进行管理与监督。经过隋末天下大乱的破坏以后,民生凋敝,土地荒芜,经济停滞,在这种情况下唐朝确立坊市制度,促进了城市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断绝了农民从事商业的途径,保证了农业的发展。

然而到北宋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坊市制度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反而成为商品经济的枷锁。尽管唐朝中后期已经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但依旧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北宋针对这种情况,逐步废除了坊市制度,打破了商业区和居住区的界限,从唐朝的“坊市闭合”走“坊市合一”。以北宋都城开封为例,城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的商店、旅舍不计其数,店门口还有许多货摊。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了白天营业以外,还有夜市以及晓市。市内还出现了许多“瓦舍”,里面有“勾栏”、酒肆以及茶楼,有许多人在里面娱乐。在北宋的城市当中,可以看到来自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产品。关于东京的繁盛,宋人孟元老曾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而且,除了城市以外,北宋的农村也诞生出许多定期开放的小市,并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这些市镇成为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

可以说,不管是“盐钞法”,还是“坊市”界限的打破,都体现出宋人的智慧,以及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特点。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北宋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依旧能在夹缝中取得这样的成就,这其中的奥秘,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资料:

《梦溪笔谈》 沈括

《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更多文章

  • 当代网红脸如果穿越到明朝,算是大美女吗?简单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最美十大美女,现在网红脸的原型是谁,穿越成明朝败家少爷

    这个问题要辩证的来回答,明朝一共经历了276年,历任16个帝王。明朝也分建国初期、鼎盛时期,还有后来逐渐走向衰败的末期。随着时间的变化,明朝对于美女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人根据明朝流传下来的皇后画像推断,当时的标准美女应当是宽鼻大耳,面貌富态。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精确。因为明朝选皇后,出身、性情

  • 张献忠屠川,两个外国传教士亲身经历了这一切,还历史一个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献忠屠川图片,张献忠屠川是哪年发生的,张献忠屠川真实情况

    文:鼓浪隐士#01.利玛窦来华后,不少来自西方的耶稣会士涌入中国,形成了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浪潮。而在明清交际的大变革时代里,耶稣会士因其掌握科学技能,成为了各方势力吸纳的人才。像效力清廷的汤若望,南明政权的毕方济、卜弥格等等。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同样出现了耶稣会士的身影。他们是意大利人利类思与葡萄

  • 帮助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祁镇复位后杀了石亨,曹吉祥石亨,朱祁镇与曹吉祥

    夺门之变的带头大哥有三个人,文臣代表徐有贞,武将代表石亨,太监代表曹吉祥。这三人之所以策划夺门之变,为的还是俩字利益。这三人在景泰帝一朝,混的不好不赖,曹吉祥是司设监大太监,这是个啥机构呢?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设立了十二监,分别是: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

  • 张献忠在四川“江口沉银3000万两”?故事很逼真,现实很骨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献忠江口沉银最新视频,张献忠江口沉银专案,张献忠江口沉银在哪发现的

    “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歌谣乍一听肯定是一头雾水,实际上,这是描述当年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历史故事的。张献忠何许人也?张献忠,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据记载,他身材魁梧,脸形稍长,面色微黄,留着及胸的长胡子,声若巨雷,人称“黄虎”。他自幼家境贫寒,当过小贩,也当过

  • 张献忠发现蓝玉人皮,感叹蓝玉罪有应得,朱元璋给了他两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蓝玉人皮到底去哪里了,朱元璋杀蓝玉怎么处理,蓝玉为什么叫蓝玉

    这具人像居然是真人皮质,内务府的太监告诉张献忠,这正是凉国公蓝玉的人皮。蓝玉肉身在此地被供奉已有两个多世纪了,朱元璋的大明朝已经延续了整整276年。张献忠除了震撼朱元璋的狠毒之外,更多的是感叹蓝玉罪有应得。朱元璋在杀蓝玉之前,已经给了他两次机会,但是蓝玉置若罔闻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如此下场。传说中的

  • 建小学却挖出南宋高官墓,出土8件国宝,其中一梅瓶价值3000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老农挖出国宝级文物,古墓出土宋代瓷器,古墓出土南宋器物欣赏

    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既是基于自身学科探索而获得的重要考古传承,又是将好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产和财富呈现出来,很多出土的文物都应该归功于考古学家,殊不知在真正考古过程中,其中的艰辛是无法想象的。01工人在学校施工意外挖出宝藏,专家发现古墓群,墓主身份显赫在六年前,浙江省庆元县的一所郊区职业高中需要扩建

  • 帝王权谋:殉葬制度废止千年后,朱元璋临终为什么要求责殉诸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殉葬的妃子埋到哪里了,朱元璋后宫殉葬,朱元璋有没有恢复殉葬制度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即南京故宫),终年71岁。这位大明王朝缔造者的溘然长逝,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朱元璋在位31年期间,下达过数不清的诏令,但若论历史影响力,他的遗诏尤其值得细

  • 床上躺着宋王朝半壁江山,北宋第一名伎李师师,其实是两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末年有两个李师师吗,北宋李师师野史,一代名妓李师师有多美

    北宋末年,汴梁城的一条幽暗小巷里,一位小染坊的老板正在为生计发愁,边关摩擦不断,朝廷征税日益加重,染布得缴税 ,卖布也得缴税,就连倒脏水还得缴税。染坊老板姓王名寅,妻子早早离世,留下自己与三岁的女儿勉强度日。一日,王寅带着女儿来到寺庙中,希望让她舍身佛寺,健康成长,女儿哇哇大哭,老僧为她摩顶时,小女

  • 府军前卫:是锦衣卫的“大哥”?它的存在令锦衣卫“无地自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锦衣卫指挥使是锦衣卫的老大吗,锦衣卫的克星,深度揭秘锦衣卫

    众所周知,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的一个机构,原身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来改成“亲军都尉府”,掌管着皇帝仪仗和侍卫的职责,一直到洪武十五年时被改成了锦衣卫!从此看来锦衣卫的存在至关重要,同时也抱有一定的危险性,锦衣卫的“策反”工作一旦开启,势必会掀起“大风大浪”!而府军前卫从部门和人数上显

  • 广东农民称霸印度洋,南洋诸国俯首称臣,朱棣出50万要其人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陈祖义是元末明初时期的广东人,家中世代以耕地为主,随着元末战乱不断陈祖义一家便迁到了南洋居住,在到南洋之后陈祖义做了一名海盗,凭借和自己的心狠手辣和常年的经营陈祖义成为了海盗的首领,之后的陈祖义率领的他的手下长期盘踞在马六甲海峡掠夺过往的船只。随着他不断的掠夺和扩张他先后吞并了南洋地区的其他海盗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