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危机:清朝险些惨遭帝国主义瓜分

晚清危机:清朝险些惨遭帝国主义瓜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1 更新时间:2024/1/11 7:40:15

其中,《关条》,险些引发了近代中国的彻底覆灭。

二次发现中国

虽然早在1842年清朝就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但是,当时的英法美等列强考虑的只是从清朝获得经济效益:毕竟,清朝这样的大块头,英法美都不具备吞并的体量。

而且,二鸦之后,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虽然后世的历史对洋务运动评价不高,但是,从当时的视来看,清朝的实力并不容看:洋务运动后,清朝拥有了近代国防工业,并且,清朝的军队,单就纸面的人数来说,就有数十万备军之多。如此实力,即便是放在欧洲,也是沙皇俄国、奥地利帝国的存在——最起码西洋列强这么认为

因此虽然洋务运动后,西洋列强也依旧不断打算图谋清朝的边疆土地,但是,列强也深知,吞并洋务运动后的清朝并不现实。

甚至19世纪90年代初期的清朝,还成为英国人眼里远东的隐患。因此事实上,甲午战争本质上,是英国支持日本对清朝实力的打压试探。

只是没有人料到,清朝的衰败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甲午战争的结局,也让列强意识到:清帝国只是个纸老虎而已,其实力哪里能堪比沙皇俄国?

于是列强将甲午战争后的局面,称为“第二次发现中国”:于是,列强觉得,对于如此衰败的清朝,列强完全可以效仿瓜分奥斯曼帝国那样,瓜分清朝。

势力范围

于是,各大列强纷纷开始在清朝版图上划分势力范围:比如德国将山东视为势力范围,俄国直城以北——包括东北、内外蒙古以及整个西域,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划分势力范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在这些殖民地上,直接设立殖民者导的殖民行政管理机构。最终的结局就是,中国被瓜分成七零八落的地区,就像今天的拉伯世界那样。

假设列强的图谋如果实现,可能很多人今天出省都得办护照。所以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来,最危险的时刻之一。

不过,最终还是在美国的主导下,清朝避免了瓜分。

清朝避免瓜分的原因

当列强准备瓜分清朝的时候,清朝爆发了著名的义和运动。最终,在列强的打击下,义和团运动被弹压下去。不过,当时的美国,却坚决反对列强瓜分中国。

之所以反对,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清朝版图庞大,反抗激烈。如果列强直接瓜分并统治各自控制下的中国,那么,必然会导致各地出现动荡,最终导致列强无法获得想要的经济效益。这是英美等重视商业的列强万万不能接受的。

第二,清军虽然战斗力不如洋人,但不代一丁点反击能力没有。比如娘关一战,德军就遭到清军重创。部分的清军拼死抵抗,也让列强不得不考虑对付清军的成本问题。

第三,地缘问题。如果瓜分清朝,最大的受益者必然是日俄:当时俄军已经横扫我东北地区。如果瓜分清朝,日俄利用地缘优势扩大战略纵深,这必然导致英法美的实力对衰弱。到时候,甚至英法美在亚洲的利益都要受损。所以,防患于未然,保留清朝的意义很大。

因此,基于这些内外因素,清避免了被瓜分的危机。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八大山庄被围,为什么康熙帝对幕后指使者没有过多追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八大山庄是什么地方,清朝八大山庄,康熙调狼潭进驻八大山庄

    自从经历了刑部冤案的事情之后,康熙帝已经对太子和老八越来越厌烦,在热河狩猎的时候,蒙古王公都支持老八,这些事情都使得康熙帝变得非常的焦虑,太子从这些事中也看出来了,康熙帝对他越来越不耐烦,在最初的时候,康熙帝还考虑到太子的地位,就没有对他过多的指责,比如在电视剧的开头,南方出现了灾情,而此时国库也没

  • 满清八旗中的上三旗是哪三旗?背后藏着多尔衮和皇太极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代八旗子弟中哪三旗是前三旗,多尔衮派三旗进驻永平,皇太极能镇住多尔衮吗

    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在取得战争胜利以后,统一了女真族。后来随着军事战争的发展,旧有的的军事制度“牛录”不能满足需求,于是进行了改良,把军队分为四旗,分别是正黄,正红,正白,正蓝旗。制度规定一个牛录为三百人,领袖叫做“佐领”,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领袖叫做参领,五个甲喇叫做一个固山,领袖叫做固山额

  • 民国趣事:武昌首义后,沈佩贞盯上了即将被推上大都督宝座的黎元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沈佩贞子女,沈佩贞祖籍是哪里人,革命党为啥推举黎元洪当都督

    沈佩贞,民国初的风流女子,此女原籍安徽,新潮浪漫,颇具姿色,为了猎取名利,不惜牺牲色相,令民国初年的一批政要权贵,纷纷拜倒在其裙下,她拿下过民国两任大总统:袁世凯与黎元洪。在民国初年,沈佩贞曾是风靡京城的著名“北漂”女郎,神通广大的“女政客”,鼓吹帝制的“洪宪女臣”。我们不妨先瞧瞧沈佩贞当年闯荡京城

  • 面对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屡屡失利,蒋介石如何评价这个强大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丧失了所有出海口,只能通过中越、中缅陆上交通线获得外援,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9年桂南会战爆发,日军占领南宁、龙州、昆仑关,企图截断中越国际交通线,蒋介石调集精锐力量,准备痛击日军,提升军民抗战的士气。但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决策失误,军官指挥不当,装备落后,地方部队之间

  • 雍正打击允禩允禟到何种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允禩和允禟关系,允禟性格,允禟与雍正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继续为你分析。一、雍正对待九阿哥允禟最轻的是十四阿哥胤禵,仅仅被革职,没有其他处置,因为十四阿哥与雍正是一个母亲所生,算是胞弟,所以躲过一劫。其余的人都被处置,比如十阿哥允?因为写个奏折经常用“雍正新君”,就被雍正治罪圈禁,一直关到乾隆时期才被放出来。其余的就是九阿哥允禟,雍正登基

  • 身经百战的努尔哈赤,为何败在进士出生的袁崇焕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袁崇焕官职,努尔哈赤的真实照片,袁崇焕进士排名

    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出发,于二十三日兵临城下。对于近在咫尺的宁远城,努尔哈赤志在必得。孙子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努尔哈赤面对孤立的宁远城,首先想到的便是让城内守军放弃抵抗,兵不血刃的攻克宁远城。据《满洲实录》记载,努尔哈赤

  • 褚英究竟做了什么,为何会被其父努尔哈赤下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褚英个人简历,褚英头条号,独步天下褚英个人资料

    褚英十八岁的时候,就因战功显赫被赐号洪巴图鲁,封为了贝勒。后来又和兄弟代善一起与乌拉部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最后大获全胜凯旋而归,缴获了战马五千匹,铠甲三千副的战绩,因此,受到了父王努尔哈赤的嘉奖。褚英因立下大功被努尔哈赤赐号阿尔哈图土门,寓意广略的意思。褚英也因此被称为“广略贝勒”。褚英骁勇善战,战绩

  • 百年前,法国人曾拍下一组真实的大清老照片,你看后是什么感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法国国徽照片,清朝最漂亮的老照片,100张罕见清朝照片

    清朝末年拍照技术正式传入中国,虽然一开始对这种新奇的事物有所恐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慢慢的接受了这种新的记录方式,连慈禧太后也迷上了拍照。而当时的很多老照片也真实的记录下了清朝人民的生活,通过对这些照片的修复让我们可以了解到那段历史。其中有一位法国摄影家卡恩就拍下过当时清朝的很多珍惜影像,时隔一

  • 清朝知县升任京官,一般担任什么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知县是几品,清朝两个县的知县,知县与京官

    对于知县来说,他们需要负责地方的钱粮赋税、刑名治安等事务。知县这个群体颇为重要,如果这些人出问题,再好的政策也无法执行。一般而言,知县人选大概有两类。一类走科举路线,以进士、举人为主。一类靠花钱买官、被人保举等方式获得知县官职。清朝官场视科举为正途,对那些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常常揶揄嘲讽。而在科举出身中

  • 顺、南明、清三朝争雄,清朝最终胜出,它做得最聪明的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哪年最强盛,中国清朝最强盛时期,清朝和明三朝哪个厉害

    至此,在原明朝的疆域上,出现了四个政权,顺、南明、清,以及在四川的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张献忠为躲避李自成的锋芒,主动跑到四川边角之地,基本上已经成为打酱油的,那么,未来的天下所属就将在顺、南明、清之间决定。历史结局告诉我们,清朝最终胜出,顺和南明都成为清朝一统江山的刀下亡魂。清朝入关时,不到十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