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是治世能臣,还是卖国奸贼?

李鸿章是治世能臣,还是卖国奸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39 更新时间:2024/1/21 22:18:16

鸿章到底是治世能臣还是卖国奸贼?现在又有人我提问。

其实,只有小孩子才把世界上的人分为好人和坏人。而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人,不能简单地划分成好人坏人。

包括李鸿章。

大清国裱糊匠

李鸿章有个外号,叫作“大清朝的裱糊匠”。对于晚清的烂摊子,李鸿章能做的,就是能维持就尽力维持。

其实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首先要学做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在古代,传统教育主要是儒家的四书五经那一套,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但是实际上,在古代,能够做官的,往往又不吃这一套:比如几乎每个新朝,都有不少前朝士大夫继续为新朝廷效劳。

这说明,古代士大夫很现实:虽然嘴巴上把忠孝节义挂在嘴边上,但是真正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往往用脚投票。

李鸿章就是这种人。

李鸿章是基于清朝道咸衰世的乱局得以起家的。并且因为确实有很强的实力以及超强的办事实力,得到了晚清朝廷的认可。而李鸿章掌权期间,或多或少也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建设。因此单就这点来看,李鸿章也算对得起清朝的这份俸禄了。

不过,李鸿章作为经出洋的人,他也很清楚的看清了西洋各国和清朝的差距。当清朝的腐儒还在幻想大清朝超越英美、天下无敌的时候,李鸿章就通过眼见为实意识到:清朝再怎么中兴,也压根超越不了欧美列强。所以,他的裱糊匠态度也就很明确了:清朝的局面能维持住就维持,如果维持不了,那么,保证自身的利益最好。

李大总统

之所以说李鸿章不是忠臣,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来。

话说19世纪后期,晚清的老太后扬言对列强宣战。李鸿章深感大清国要寿终正寝,于是策动东南互保,而且,李鸿章等东南官僚还制定计划:如果八国联军推翻了清朝在北方的统治,那么,东南各省就推举李鸿章为大总统,建立新的“基本盘”。

当然因为晚清朝廷得以熬过这次危机,所以,李大总统的大总统宝座也就没当上。不过从李鸿章的行为来看,怎么看都不像所谓的忠臣。

当然李鸿章访问欧洲的时候,也曾对欧洲的政客表示过自己的无奈:自己得和瓜娃子(光绪帝)以及妇道人家(太后)打交道,自己的很多事儿,只能感到无奈。

其实这话,骨子里也能看出,李鸿章对西太后母子也是没瞧得起。

宰相合肥天下瘦

当然,李鸿章也是一个长袖善舞之人。甲午之后,日本、沙俄和英国,围绕关东州等地出现争夺。沙俄打算租借这一地区。而这无疑危害到了日本的扩张意图。因此,英日和沙俄开始冲突。而毕竟旅顺口、关东州都是清朝领土,因此到底是否租借,还要看清朝态度。

因为英日反对租借给俄国。所以俄国想要武力逼迫清朝就范,倒也不现实。而这时候,在李鸿章的斡旋下,俄国租借到了这一地区。

因为,李鸿章收了俄国一大笔贿赂。

这种行为,姑且后果不说如,单就行为来看,就是卖国。

所谓的,宰相合肥天下瘦。

更多文章

  • 晚清名臣张之洞,以修齐治平为己任,为何两个儿子投靠日本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现代社会的修齐与治平,张之洞格局,张之洞对清朝的评价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谈到“张之洞一身清誉毁于后人晚清大厦将倾,李鸿章、张之洞等一众老臣扶着颤颤巍巍的大清,试图护住大清的国脉。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的名声可不比李鸿章小,只是相比于李鸿章,张之洞背负骂名更少。张之洞本人并没有诟病之处,于大清、于个人,张之洞都把“修身、治国、平天下”时刻谨记,

  • 晚清危机:清朝险些惨遭帝国主义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晚清中国被瓜分图,晚清中国政局的变化,清朝被瓜分的土地

    其中,《马关条约》,险些引发了近代中国的彻底覆灭。第二次发现中国虽然早在1842年,清朝就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但是,当时的英法美等列强考虑的只是从清朝获得经济效益:毕竟,清朝这样的大块头,英法美都不具备吞并的体量。而且,二鸦之后,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虽然后世的历史对洋务运动评价不高,但是,

  • 雍正王朝:八大山庄被围,为什么康熙帝对幕后指使者没有过多追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八大山庄是什么地方,清朝八大山庄,康熙调狼潭进驻八大山庄

    自从经历了刑部冤案的事情之后,康熙帝已经对太子和老八越来越厌烦,在热河狩猎的时候,蒙古王公都支持老八,这些事情都使得康熙帝变得非常的焦虑,太子从这些事中也看出来了,康熙帝对他越来越不耐烦,在最初的时候,康熙帝还考虑到太子的地位,就没有对他过多的指责,比如在电视剧的开头,南方出现了灾情,而此时国库也没

  • 满清八旗中的上三旗是哪三旗?背后藏着多尔衮和皇太极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代八旗子弟中哪三旗是前三旗,多尔衮派三旗进驻永平,皇太极能镇住多尔衮吗

    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在取得战争胜利以后,统一了女真族。后来随着军事战争的发展,旧有的的军事制度“牛录”不能满足需求,于是进行了改良,把军队分为四旗,分别是正黄,正红,正白,正蓝旗。制度规定一个牛录为三百人,领袖叫做“佐领”,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领袖叫做参领,五个甲喇叫做一个固山,领袖叫做固山额

  • 民国趣事:武昌首义后,沈佩贞盯上了即将被推上大都督宝座的黎元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沈佩贞子女,沈佩贞祖籍是哪里人,革命党为啥推举黎元洪当都督

    沈佩贞,民国初的风流女子,此女原籍安徽,新潮浪漫,颇具姿色,为了猎取名利,不惜牺牲色相,令民国初年的一批政要权贵,纷纷拜倒在其裙下,她拿下过民国两任大总统:袁世凯与黎元洪。在民国初年,沈佩贞曾是风靡京城的著名“北漂”女郎,神通广大的“女政客”,鼓吹帝制的“洪宪女臣”。我们不妨先瞧瞧沈佩贞当年闯荡京城

  • 面对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屡屡失利,蒋介石如何评价这个强大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丧失了所有出海口,只能通过中越、中缅陆上交通线获得外援,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9年桂南会战爆发,日军占领南宁、龙州、昆仑关,企图截断中越国际交通线,蒋介石调集精锐力量,准备痛击日军,提升军民抗战的士气。但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决策失误,军官指挥不当,装备落后,地方部队之间

  • 雍正打击允禩允禟到何种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允禩和允禟关系,允禟性格,允禟与雍正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继续为你分析。一、雍正对待九阿哥允禟最轻的是十四阿哥胤禵,仅仅被革职,没有其他处置,因为十四阿哥与雍正是一个母亲所生,算是胞弟,所以躲过一劫。其余的人都被处置,比如十阿哥允?因为写个奏折经常用“雍正新君”,就被雍正治罪圈禁,一直关到乾隆时期才被放出来。其余的就是九阿哥允禟,雍正登基

  • 身经百战的努尔哈赤,为何败在进士出生的袁崇焕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袁崇焕官职,努尔哈赤的真实照片,袁崇焕进士排名

    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出发,于二十三日兵临城下。对于近在咫尺的宁远城,努尔哈赤志在必得。孙子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努尔哈赤面对孤立的宁远城,首先想到的便是让城内守军放弃抵抗,兵不血刃的攻克宁远城。据《满洲实录》记载,努尔哈赤

  • 褚英究竟做了什么,为何会被其父努尔哈赤下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褚英个人简历,褚英头条号,独步天下褚英个人资料

    褚英十八岁的时候,就因战功显赫被赐号洪巴图鲁,封为了贝勒。后来又和兄弟代善一起与乌拉部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最后大获全胜凯旋而归,缴获了战马五千匹,铠甲三千副的战绩,因此,受到了父王努尔哈赤的嘉奖。褚英因立下大功被努尔哈赤赐号阿尔哈图土门,寓意广略的意思。褚英也因此被称为“广略贝勒”。褚英骁勇善战,战绩

  • 百年前,法国人曾拍下一组真实的大清老照片,你看后是什么感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法国国徽照片,清朝最漂亮的老照片,100张罕见清朝照片

    清朝末年拍照技术正式传入中国,虽然一开始对这种新奇的事物有所恐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慢慢的接受了这种新的记录方式,连慈禧太后也迷上了拍照。而当时的很多老照片也真实的记录下了清朝人民的生活,通过对这些照片的修复让我们可以了解到那段历史。其中有一位法国摄影家卡恩就拍下过当时清朝的很多珍惜影像,时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