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扳倒鳌拜后只是将其囚禁,为何却杀了他的党羽班布尔善?

康熙扳倒鳌拜后只是将其囚禁,为何却杀了他的党羽班布尔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84 更新时间:2024/1/16 18:46:23

康熙登基后,鳌拜以顾命大臣身份干政,阻止康熙亲政,班布尔善则站在鳌拜身后出谋划策,共同对付康熙,康熙皇帝出其不意擒拿了鳌拜后,将其囚禁并未处死,却将班布尔善处斩。按理说,鳌拜是元凶、班布尔善是同谋,鳌拜是外人、班布尔善是叔叔,总该是鳌拜的罪行深重,康熙皇帝为何会对鳌拜手下留情,却执意要大义灭亲杀了亲叔叔呢?

鳌拜是如何从权臣跌落云端的?

顺治帝驾崩时,康熙才八岁,而且顺治皇帝留下了遗诏,希望儿子能和自己当初一样十四岁再开始亲政。

顺治皇帝钦点了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位元老级别的辅政大臣,辅佐教导年幼的康熙帝处理朝政,其实当时的鳌拜排位是在四大辅臣的最末端,相较之下,资历最浅,可也意味着他最年轻,战功累累、皇恩三朝不衰的鳌拜是正当年,反观索尼已是垂垂老矣、无力参与朝政,苏克萨哈向来与鳌拜不和,遭到鳌拜的无情打压,后遭到班布尔善污蔑,被康熙斩杀;遏必隆是个典型的墙头草,依附于鳌拜,所以名为四大辅臣其实已经是鳌拜一家独大了,权势日益膨胀。

鳌拜早年在战场上所向睥睨,对皇太极也是忠心耿耿,从年轻气盛的巴图鲁熬到了位极人臣的辅政大臣后,享受到了位高权重的甜头,自然对权势起了贪恋之心,铲除异己、培植党羽,逐渐走上了专权的道路,鳌拜应该是无意造反的,可是党羽遍布朝堂,一手遮天的权势终究会遭到皇家的忌惮,尤其是康熙这样的天纵英才,是不会允许有人阻挡他亲政的,所以康熙下定决心要铲除鳌拜集团。

鳌拜的迅速倒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轻视了眼前的这个少年皇帝,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能挑起什么波澜,何况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握中,可是康熙不是普通的孩子,此时的康熙深知鳌拜树大根深,党羽耳目众多,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被鳌拜察觉就前功尽弃、再无翻身之日了,于是他便以招小伙伴入宫玩耍为名,不动声色地挑了一批手脚敏捷、值得信任的皇族子弟入宫,每天就在鳌拜的眼皮底下打架摔跤,鳌拜以为小皇帝闷了,找些玩伴儿练习武艺打发时光罢了,对此并不在意。

可就是这群孩子,成了康熙制胜的法宝,在部署好捉拿鳌拜的计划后,康熙下旨宣鳌拜入宫,鳌拜不知有诈欣然前往,一切如常,君臣相谈甚欢,康熙还兴致勃勃的提议让鳌拜这位巴图鲁检阅一下自己的小武士们,就在鳌拜毫无防备的看着孩子们表演的时候,只见他们一同奔向鳌拜,就这样七手八脚的将鳌拜拿下了。

朝堂之上从来都是树倒猢狲散,鳌拜得势之时,朝臣大多依附于他,鳌拜被康熙擒拿之后,马上就有大臣出面状告鳌拜、还罗列了鳌拜的三十宗罪状,本来大臣们商议后得出的结果是斩立决,可是康熙念及鳌拜劳苦功高,资历深厚,再者只是专权并无谋反之心,就没有处斩,而是囚禁,失势的鳌拜不久死在了囚禁之所。

皇叔班布尔善只是鳌拜附庸,何以被处以绞刑?

班布尔善与康熙同宗同源,不过他父亲塔拜是努尔哈赤庶出子,皇太极根本看不上这个兄弟,清朝开国封赏皇族子弟时,他们那一脉只得了个三等奉国将军,班布尔善承袭爵位后,靠着军功,在顺治年间混上了辅国公,可站在皇室显贵之中,依旧是个小角色,他是个有野心的人,一直不安于现状,渴望一飞冲天。

索尼去世后,他因势利导,与鳌拜私相授受、暗中勾结,在他的怂恿挑唆下,鳌拜打击异己、日益骄横,甚至抗旨不遵,户部尚书与直隶总督这样的高官说杀就杀,以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班布尔善最大的过错不是唆使鳌拜犯错,而是唆使背后的包藏祸心,他是爱新觉罗宗室,不同于鳌拜权势再大也没有继位资格,他是有皇位继承权的,起码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又负责紫禁城的宫禁护卫,与手掌兵权的鳌拜勾结,就是利用鳌拜的兵权,打击康熙,试图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这些落在康熙眼里就是谋逆,也顾不得什么叔侄情分,必须斩草除根,将班布尔善处以绞刑,其子孙的宗室资格都被褫夺。

这么看,鳌拜只是专权,班布尔善是意图谋反篡位,康熙囚禁鳌拜、绞杀班布尔善也在情理之中。

更多文章

  • 李鸿章是治世能臣,还是卖国奸贼?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鸿章个人简介,李鸿章当时的评价,李鸿章对大清王朝有何作用

    李鸿章到底是治世能臣还是卖国奸贼?现在又有人向我提问。其实,只有小孩子才把世界上的人分为好人和坏人。而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人,不能简单地划分成好人坏人。包括李鸿章。大清国裱糊匠李鸿章有个外号,叫作“大清朝的裱糊匠”。对于晚清的烂摊子,李鸿章能做的,就是能维持就尽力维持。其实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首先要学

  • 晚清名臣张之洞,以修齐治平为己任,为何两个儿子投靠日本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现代社会的修齐与治平,张之洞格局,张之洞对清朝的评价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谈到“张之洞一身清誉毁于后人晚清大厦将倾,李鸿章、张之洞等一众老臣扶着颤颤巍巍的大清,试图护住大清的国脉。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的名声可不比李鸿章小,只是相比于李鸿章,张之洞背负骂名更少。张之洞本人并没有诟病之处,于大清、于个人,张之洞都把“修身、治国、平天下”时刻谨记,

  • 晚清危机:清朝险些惨遭帝国主义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晚清中国被瓜分图,晚清中国政局的变化,清朝被瓜分的土地

    其中,《马关条约》,险些引发了近代中国的彻底覆灭。第二次发现中国虽然早在1842年,清朝就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但是,当时的英法美等列强考虑的只是从清朝获得经济效益:毕竟,清朝这样的大块头,英法美都不具备吞并的体量。而且,二鸦之后,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虽然后世的历史对洋务运动评价不高,但是,

  • 雍正王朝:八大山庄被围,为什么康熙帝对幕后指使者没有过多追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八大山庄是什么地方,清朝八大山庄,康熙调狼潭进驻八大山庄

    自从经历了刑部冤案的事情之后,康熙帝已经对太子和老八越来越厌烦,在热河狩猎的时候,蒙古王公都支持老八,这些事情都使得康熙帝变得非常的焦虑,太子从这些事中也看出来了,康熙帝对他越来越不耐烦,在最初的时候,康熙帝还考虑到太子的地位,就没有对他过多的指责,比如在电视剧的开头,南方出现了灾情,而此时国库也没

  • 满清八旗中的上三旗是哪三旗?背后藏着多尔衮和皇太极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代八旗子弟中哪三旗是前三旗,多尔衮派三旗进驻永平,皇太极能镇住多尔衮吗

    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在取得战争胜利以后,统一了女真族。后来随着军事战争的发展,旧有的的军事制度“牛录”不能满足需求,于是进行了改良,把军队分为四旗,分别是正黄,正红,正白,正蓝旗。制度规定一个牛录为三百人,领袖叫做“佐领”,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领袖叫做参领,五个甲喇叫做一个固山,领袖叫做固山额

  • 民国趣事:武昌首义后,沈佩贞盯上了即将被推上大都督宝座的黎元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沈佩贞子女,沈佩贞祖籍是哪里人,革命党为啥推举黎元洪当都督

    沈佩贞,民国初的风流女子,此女原籍安徽,新潮浪漫,颇具姿色,为了猎取名利,不惜牺牲色相,令民国初年的一批政要权贵,纷纷拜倒在其裙下,她拿下过民国两任大总统:袁世凯与黎元洪。在民国初年,沈佩贞曾是风靡京城的著名“北漂”女郎,神通广大的“女政客”,鼓吹帝制的“洪宪女臣”。我们不妨先瞧瞧沈佩贞当年闯荡京城

  • 面对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屡屡失利,蒋介石如何评价这个强大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丧失了所有出海口,只能通过中越、中缅陆上交通线获得外援,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9年桂南会战爆发,日军占领南宁、龙州、昆仑关,企图截断中越国际交通线,蒋介石调集精锐力量,准备痛击日军,提升军民抗战的士气。但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决策失误,军官指挥不当,装备落后,地方部队之间

  • 雍正打击允禩允禟到何种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允禩和允禟关系,允禟性格,允禟与雍正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继续为你分析。一、雍正对待九阿哥允禟最轻的是十四阿哥胤禵,仅仅被革职,没有其他处置,因为十四阿哥与雍正是一个母亲所生,算是胞弟,所以躲过一劫。其余的人都被处置,比如十阿哥允?因为写个奏折经常用“雍正新君”,就被雍正治罪圈禁,一直关到乾隆时期才被放出来。其余的就是九阿哥允禟,雍正登基

  • 身经百战的努尔哈赤,为何败在进士出生的袁崇焕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袁崇焕官职,努尔哈赤的真实照片,袁崇焕进士排名

    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出发,于二十三日兵临城下。对于近在咫尺的宁远城,努尔哈赤志在必得。孙子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努尔哈赤面对孤立的宁远城,首先想到的便是让城内守军放弃抵抗,兵不血刃的攻克宁远城。据《满洲实录》记载,努尔哈赤

  • 褚英究竟做了什么,为何会被其父努尔哈赤下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褚英个人简历,褚英头条号,独步天下褚英个人资料

    褚英十八岁的时候,就因战功显赫被赐号洪巴图鲁,封为了贝勒。后来又和兄弟代善一起与乌拉部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最后大获全胜凯旋而归,缴获了战马五千匹,铠甲三千副的战绩,因此,受到了父王努尔哈赤的嘉奖。褚英因立下大功被努尔哈赤赐号阿尔哈图土门,寓意广略的意思。褚英也因此被称为“广略贝勒”。褚英骁勇善战,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