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明朝的女官制度是怎么发展的?

揭秘:明朝的女官制度是怎么发展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42 更新时间:2024/2/14 4:12:40

“女官”根据《明史》记载又称为宫官、宫职、内职,官名。女官制度起源于周朝,随着各朝各代的发展,一直到了明朝形成了整套的制度。《宫闱·女官》记载,“女官,宫中六尚之职,国初凡三定,最后则洪武二十八年重定者为准……盖斟酌周、汉、唐之制,而损益焉”。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明朝的女官制度,从设立、变更、完备、衰落的四个阶段。

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建立女官制度,建立女官制度的目的,就是服务后宫、传习礼教。

根据《春明梦录》记载,“朕起布衣,陟尊位,而于内治之道不敢忽焉,是以内设六尚,以职六宫,斯列圣相维之道也。”从这段史料来看,朱元璋设立女官的目的,就是服务后宫、传习礼教。

然而女官制度的正式建立,是在洪武五年(1372年)六月,朱元璋就下令让礼部商议女官制度,礼部商议完以后,给朱元璋写了一道奏折,“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而朱元璋认为“古者所设过多,宜防女宠,垂法将来”。朱元璋就下令礼部重新裁定,最后选定为“六局一司”。

“六局一司”当中的六局分为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其中尚宫局领司纪、司言、司簿、司闱四司,尚仪局领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尚服局领司宝、司衣、司仗、司饰四司,尚食局领司馔、司酝、司药、司供四司,尚寝局领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四司,尚功局领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六局共领二十四司。“一司”为宫正司。

洪武中期,朱元璋两次对女官制度变更

为了让女官更好地为宫廷服务,朱元璋先后两次,对女官制度进行两次大规模的修改,也使女官制度不断的完善。洪武十七年,礼部重新制定了女官人数品秩,原来的二十四司增加到二十四掌,她们分别为掌纪、掌言、掌簿、掌闱、掌籍、掌乐、掌宾、掌赞、掌宝、掌衣、掌饰、掌仗、掌膳、掌酝、掌药、掌饎、掌设、掌舆、掌苑、掌灯、掌制、掌珍、掌彩、掌计。

洪武十四年,礼部又大规模地选取人员,《宫闱·选江南女子》记载,这次挑选范围由苏州、杭州扩大苏、松、嘉、湖、浙江、江西等省,年龄由20岁以上变30岁以上。这是省里选拔,然而到了地方上年龄从13岁以上到19岁以下。

到了洪武二十七年,礼部再一次的完善制度,在二十四司的基础上增设二十四典、彤史,宫正司增设典正。“增设二十四典,正七品。改二十四掌为正八品。尚仪局增设彤史,正六品。宫正司增设典正,正七品。自六尚以下,员数俱如前所列。”

到洪武末年,整个女官制度完备,并且形成了一套机构

整个洪武年间的不断发展,到了洪武二十八年,明朝整个女官制度完备,并且形成了一套机构,随着制度的齐全,女官几乎包揽了后宫的所有事务,比如导引中宫、出纳籍、宫闱管钥、礼乐起居、朝见宴会、衣服首饰、羽仪仗卫、司膳传膳、医方药物、帷帐洒扫、园苑种十八植、灯烛膏火、女工课程等等事项。

永乐以后,女官地位下降,女官制度出现衰落的趋势。

建文时期和永乐时期,女官的制度延续了前制并没有改动,但是到了建文四年(1406年)六月,永乐帝即位,招选女官的条件和洪武三十五年八月的条件差不多,略有改动。到了永乐中后期,宦官的地位逐渐的提升,女官受宦官的排挤,《续文献通考》记载,“职尽移于宦官,其宫官所存者,惟尚宝四司而已”,女官所有的职务,被宦官取代,女官的制度不在辉煌。

总结:明朝的女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明朝宫廷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女官虽然到了永乐时期开始衰落,女官的衰落也为宦官专权埋下伏笔。女官的衰落使得“宦官大有用武之地”,宦官也得到了皇帝的宠信,为窃取权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牵羊礼到底是什么样的礼 为什么受礼的皇后会选择自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牵羊礼,金国,历史解密

    公元1125元12月,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面临金国兵临城下的紧急情势,当即决定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儿子,然后连夜向南逃跑避祸,于是太子赵桓临危受命,突然就变成了宋钦宗,还于第二年将年号改成了靖康。此时正是金国第一次攻打北宋,其过程之顺利连他们自己也觉得很神奇,当然,就像所有的关卡游戏一样,越打到后面越难

  • 大业只完成一半,刘备为何非要攻打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刘备乃是一代豪杰,赏识豪杰,知人善用。当初自己只是一个平民,生活很艰苦,但是遇到关羽张飞之后,立即就觉得开始创建一番大事业,于是就开始发展势力。但是一开始并没有他一席之地,刘关张三人就一直漂泊,今天投靠这个人,明天投靠那个人,最后终于在徐州安定了下来,也算是有了根基。但是小编认为,这时候

  • 曹操从没有视刘备为对手,认为刘备搅不起水花,这人才是曹操最大的敌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的一代枭雄曹操,文韬武略十分厉害。早在三国鼎立时期闹得不可开交,但曹操还是笑到了最后。曹操的一生中有很多敌人,刘表、袁绍、孙权、张绣、刘备等等。可是曹操真正的敌人,也是他最大的最重视的一个敌人是谁吗?没错,大家心中的答案肯定是刘备。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刘备。曹操第一次见到刘备就觉得此人有非凡的气质

  • 贵为秦始皇的弟弟竟然投降赵国,史书为何隐去其中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明代思想家李贽就认为,秦始皇乃是“千古一帝”。今天看来,无论对秦始皇的做法是认可还是否定,历史学家都不能否认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历代以来史书的渲染,秦始皇的形象变得孤独和可怕。尤其是在演义小说中,他有一个短命的父亲和一个放荡而不

  • 熹贵妃为什么不愿意与雍正葬在一起?正是因为感情好才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熹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孝圣宪皇后(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2日),是满洲镶黄旗人,开国大臣弘毅额亦都的堂曾孙女、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更重要的,她是乾隆大帝的母亲,她因此而成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想当年,她的地位并不高,。康熙四十三年(1704) 十三岁时进入雍亲王府邸,作为雍亲王胤禛的服务

  • 朱元璋能成就大业离不开一个人,此人不是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彬,明朝,历史解密

    凡是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有一位皇帝名叫朱元璋,他不光建立了明朝,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也着实不少,更有一些鲜为人知,尤其是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受过高人点拨。不得不说,在有关记载这位明朝开国皇帝的资料中,有一位高人对朱元璋的一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他到底是何许人也,直接步入正题。众所周知,朱

  • 春秋时期不得不牺牲色相的皇帝: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文公,宋国,春秋,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十大美男中,只有两位是国家的君主,一位是宋文公,另一位是慕容冲。要说起来,宋文公之所以能当上国君,靠的就是他的那张脸。这么说是有点难听,但是他真的是一个不得已牺牲了色相的美男皇帝。宋文公,子姓,名鲍,称公子鲍。他的父亲是宋成公,哥哥是宋昭公,都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宋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春秋

  • 臣子被皇帝赐自尽,如果不照做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在人们的认知中,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哪怕要人性命,比如和珅死前的场景。嘉庆帝赐给和珅白绫一条,曾经不可一世的和珅,只能念叨着乾隆帝的遗命“赐全尸”,作一首所谓的“转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然后就老老实实的用这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君让臣子,臣

  • 朱标作为明朝开国太子,为何他的地位那么稳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标,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是我国封建历史时期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国第一位太子是朱标。太子之争一直是历代皇帝十分头疼的问题,然而朱元璋的儿子有26名之多,朱标在世时,却没人与他争太子之位,这是怎么回事呢?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什么会那么稳固?1、朱元璋极力推崇嫡长子继承制朱标不仅是朱元璋的长子,还

  •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最后跟儿子孙子一道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濂,明朝,历史解密

    自古文人一生平平稳稳游离在文艺和政界的人,其实不多的。可能因为文人一方面要处理文艺里那些有点“空中楼阁”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方面也要留一点精力放在官场案牍上,所以精力可能有限,而往往在文艺方面更有兴趣也更能胜任,这就导致在做官方面,跟以前官之道趋利避害的老油条们眼里,两种力量其实是存在差距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