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贵妃为什么要重新刊刻《闺范》?她有何意图?

郑贵妃为什么要重新刊刻《闺范》?她有何意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81 更新时间:2023/12/6 7:28:18

万历二十三年,明神宗宠妃郑贵妃重新刊刻了《闺范》一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闺范》是明代吕坤辑自历代有关女教之先哲嘉言及诸贤善行而成的一部图书。书中采集足以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之典范事迹,绘之以图像,并且为之音释,故又被称为《闺范图说》。

《闺范》于万历十八年(1590)刊行后,风行一时,成为“闺门至宝”。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神宗宠妃郑贵妃得到此书,命其伯父郑承恩、兄长郑国泰新添“后妃”一门,增加了包括她本人在内的万历时妇女十七人,出自重新刊刻此书,亲自撰写序言,即《重刊序》。

当时,正值“争国本”的关键时刻,朝中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争夺太子之位。郑贵妃重刊《闺范》之举的意图就引起朝野的议论与猜测。

而从《重刊序》中,我们能大体看到郑贵妃的意图。首先,巩固神宗对她的宠爱。明神宗喜好读书,重视女教,郑贵妃刊刻女教书籍正是投其所好。序言中,郑贵妃称:“恪执巾栉。倚蒙帝眷。诞育三王。暨诸公主。惭叨皇号。愧无图报微功。”也就是表明刊刻此书是对皇帝的恩宠的报答,即“图报微功”。

其二,讨好慈圣太后,期望太后在争国本中支持朱常洵。慈圣皇后为神宗生母,极有微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皇族家事性质的“国本”问题上有相当大的发言权。所以,郑贵妃对太后极尽讨好。称:“躬逢圣母广嗣之恩。遂备九嫔之选。……敬捧我慈圣皇太后女鉴。庄诵效法。夙夜兢兢。”

其三,为自己在“争国本”一事中的立场开脱。在立储问题上,神宗本身是支持郑贵妃的,但朝野群臣中坚持立嫡以长的势力更为强大,所以郑贵妃在姿态上不得不有所顾忌。序言中说:“前因储位久悬。脱簪待罪。赖乾刚独断。出阁讲学。天人共悦。疑义尽解。益自勤励。侍御少暇。”表明自己无意干涉立储,全凭皇帝乾纲独断。然而,如此明确地说出开脱之词,反倒有掩耳盗铃之嫌了。

更多文章

  • 金国打得宋朝遍体鳞伤,为什么却灭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金朝,宋朝,历史解密

    在封建时代,恐怕没有皇室像宋徽宗一家遭受过那样的屈辱,不仅自己被金人掳走,连累王公贵族、妃嫔朝臣等三千多人也一同去金国走了一遭。在这次金国的入侵中,东京城内的积蓄全部被掠夺殆尽,北宋就这样在屈辱中落下了帷幕。完颜阿骨打是个传奇人物,他十分强势,称帝后,十年就灭了辽国,再过两年,北宋也亡了。只不过,就

  • 书生带兵为何总是很自信?最后打赢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1130年,金兵南下,准备从川陕入手,自西向东横扫南宋。宋高宗紧急点将备战,点来点去,点中了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张浚。张浚也不含糊,临行前扯着脖子对高宗发誓,说:“臣愿为陛下前驱清道,明年上元佳节,定与陛下相会于东京!”到川陕后,张浚召开军事会议,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抗战宣言后,就准备调兵遣将。这时,驻守

  •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谁更厉害?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荀彧,东汉,历史解密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是三国时期曹操最为信赖的心腹手下。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呢?他们谁更厉害一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荀家两位叔侄不仅从曹操起兵早期,就一路跟随他,直到曹操最后称帝建国。更是在最为危难的官渡时期,这两人都没有背叛曹操,相反,荀彧和荀攸更是提出了各种方法,帮助曹

  • 廉颇被赵王弃用,最后是谁来带领军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分割,七国平分天下,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实力比较雄厚。秦国积极参与中原讨伐,随着垂沙之战、华阳之战的胜利,此时秦国已经占领了魏国与楚国的大量领土。随着秦国的东征之旅,公元前261年,秦国率兵大举进攻赵国长平地区,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斗争,最终赵军战败,秦国占领长平并坑杀约四十万赵军,

  •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韩信,历史解密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孔子之前,知识是被贵族垄断的。孔子首开私学,但凡是愿意学习,但凡是愿意出孔子规定的学费,孔子就愿意收其为徒,教其知识。孔子之后,越来越多的学问家搞起了私学,越来越多的平头百姓有了学习的机会。但有一条,要学习,就得交学费,毕竟学费

  • 赵高篡改遗诏,为何蒙恬没有反抗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蒙恬,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可是到了秦二世时就一直下滑了,那当时为何,秦始皇最信任的蒙氏为何不辅助当时的扶苏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始皇信任的文人当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毅。秦始皇信任的武将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恬。他们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星,那么,为何面对来自秦二世和赵高的杀

  • 北辛文化的陶器有什么特点?生活方式又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辛文化,红山文化,历史解密

    北辛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出土了配套齐全的农耕工具和粟类颗粒。从翻地的石铲、鹿角锄、播种用的尖状角器,到收割用的蚌镰,脱粒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对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出土的陶器来看,其工艺较为原始,陶质有夹沙陶和泥质陶两种,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指甲印纹等等,手工业在

  • 经历了丧妻、丧子和丧孙的痛苦,包拯晚年时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包拯,北宋,历史解密

    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是我国历史上继位著名的清官,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一直备受世人的敬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跟步入老年的包拯的相关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据说在包拯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曾于宴会上遇到了一个突发情况——他那守寡多年的儿媳冷不丁抱着一个两岁大的孩子跪到了他的面前,然后一边哭一边跟他交

  • 战国七雄中韩国都诞生过哪些英雄?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国,战国,历史解密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战国七雄,我们基本上都知道,他们是战国时期最强的七个国家,他们之间的争斗持续了整个战国时代。当然虽为七雄,但也有强弱之分,诸侯霸主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多次易主,从战

  • 朱元璋宴请功臣后,刘伯温为何告老还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经历相当精彩,放在现在估计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小时候家里贫穷给地主家放牛,之后做过乞丐,做过和尚,到最后成了一国之君。刘邦虽说也是从一介布衣到建立汉朝,可朱元璋的经历和他相比,丰富太多了。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只有一个出身比朱元璋低的,叫石勒,他是奴隶出身,建立了后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