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犯下3条罪行,如果你是刘邦会不会杀掉他?

韩信犯下3条罪行,如果你是刘邦会不会杀掉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74 更新时间:2024/3/18 7:51:18

韩信的胯下之辱,成就了他大将军的一世威名,都认为他的死,是汉朝最大的冤案。刘邦吕后也因为这个,声名狼藉几千年,但是事实上,真实如此吗,看过韩信的作为,你就会有所改变。

按照真实载,刘邦对于韩信来说,可以说仁至义尽,唯一的一点瑕疵,就是默认吕后杀死韩信,虽然手段不太光明,但是对于帝王来说也算干净利落。

韩信30多岁就位极人臣,他非但没有感激刘邦,对他的赏识和器重,反而做下几件,必死之罪。刘邦称帝建国之后,就册封韩信为王,因为参与造反,才被贬为淮阴侯。

最后吕后利用萧何,把韩信骗入宫中,设计斩杀,就这样一代战神韩信,死于一个悍妇之手,还被诛灭三族。其实韩信之所以会如此悲惨,一点都不冤枉,他跟随刘邦的一生之中,犯下了三条不可饶恕的大罪。

第一条,威逼刘邦,给自己封王

当刘邦和项羽大战的时候,刘邦不慎被项羽大军包围,当求救令发出之后,韩信缺拥兵自重,要挟刘备,乘机让刘邦要封他为王,才会发兵营救。

看到韩信的回复之后,刘备就已经憋了一肚子火,但是当时的军情危急,危急自己的性命,刘邦只能妥协,封赏韩信为齐王,韩信才发兵解围。

事后刘邦虽然没有提起这件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君王,被手下的臣子,这样威胁,肯定会放在心上,给韩信记上了一笔账。最重要的是,韩信在刘邦的心中,已经失去了信任。

第二条,勾结陈豨,密谋造反

公元前197年,陈豨发动了叛变。刘邦只能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叛军。在出发之前,刘邦让韩信一起随行,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彻底的了解一下,韩信是否和陈豨有所勾结。

但是韩信,却推辞有病,不愿意随行。却暗中告诉陈豨,让他放心大胆的谋反,只要刘备出了京城。韩信就出兵,解决掉宫中吕后和太子。谁知道有心算无心之下,消息还是被刘邦截获,吕后和太子在宫中,早就做好了准备。

吕后为了防止韩信,破釜沉舟强行攻打皇宫,于是就让萧何四处放出假消息,说陈豨已经被刘邦打败被俘,已经被处死,还借着刘邦的名义,邀请他去皇宫喝庆功酒,才被吕后斩杀。

大家试想,韩信的谋反的罪名,已经证实,最为一国之主,谋反是所有罪行中,最不能饶恕的,韩信必死。

第三条,韩信谋反,被降职后,四处埋怨刘邦和吕后

韩信参与的谋反可不是一次,在一次中,刘邦给他留了面子,只是降为淮阴侯。但是韩信缺对这样的处罚,很有怨言。

这个时候,天下已经是刘邦的了,如果韩信稍微聪明一点,主动放弃军权,也许还能保全自己,结局也不会很糟。

但是韩信因为自己的不服气,四处诋毁刘邦,最为一国之君,名誉是最重要的,从刘邦角度考虑,如果让韩信肆意妄为下去,那么韩信不死,死的就会是刘邦。

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山,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维护好百姓,避免战乱,可定不会因为韩信一个个人,破坏了统一大业,因此韩信必死。

标签: 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军入关后,明朝官员纷纷投降,为何起义军抵抗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翻开明清历史,就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清军入关后,明朝官兵纷纷投降,而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却一直坚持抵抗。到了后期,明朝主要抵抗力量,就是昔日的起义军!按理说,起义军是明政府的敌人,投降清军也很正常,而官兵代表明朝政府,面对清军的“侵占”,应该一直抵抗才对。然而,在民族矛盾最尖锐的时刻,

  • 古代中亚文明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中亚文明会逐渐变得无人问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亚文明,汉朝,历史解密

    中亚这个概念是由洪堡在19世纪最初提到的,它既可以被当作地理概念,也可以被当作政治概念来解读。如果作为地理概念去理解,中亚则仅仅代表“东起中国、西至里海,北起俄罗斯、南达阿富汗”的广大区域;若将中亚作为政治概念去探讨,则要分为广义的中亚和狭义的中亚两个部分。狭义的中亚概念仅囊括了“中亚五国”的实体政

  • 杨贵妃受唐玄宗专宠达11年之久,为何没有生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玉环,唐朝,历史解密

    一、生孩子是男女双方的事情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说明在古代社会不孕不育也是正常的现象。为什么古代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那就是为了广子嗣。而皇帝和平头百姓更加的不一样,他的后代就是皇位的继承人,关乎到整个国家的盛衰,所以说皇帝有非常多的老婆而李隆基儿子也不少,这说明李隆基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

  • 郑贵妃为什么要重新刊刻《闺范》?她有何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闺范》,郑贵妃,历史解密

    万历二十三年,明神宗宠妃郑贵妃重新刊刻了《闺范》一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闺范》是明代吕坤辑自历代有关女教之先哲嘉言及诸贤善行而成的一部图书。书中采集足以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之典范事迹,绘之以图像,并且为之音释,故又被称为《闺范图说》。《闺范》于万历十八年(1590)刊

  • 金国打得宋朝遍体鳞伤,为什么却灭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金朝,宋朝,历史解密

    在封建时代,恐怕没有皇室像宋徽宗一家遭受过那样的屈辱,不仅自己被金人掳走,连累王公贵族、妃嫔朝臣等三千多人也一同去金国走了一遭。在这次金国的入侵中,东京城内的积蓄全部被掠夺殆尽,北宋就这样在屈辱中落下了帷幕。完颜阿骨打是个传奇人物,他十分强势,称帝后,十年就灭了辽国,再过两年,北宋也亡了。只不过,就

  • 书生带兵为何总是很自信?最后打赢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1130年,金兵南下,准备从川陕入手,自西向东横扫南宋。宋高宗紧急点将备战,点来点去,点中了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张浚。张浚也不含糊,临行前扯着脖子对高宗发誓,说:“臣愿为陛下前驱清道,明年上元佳节,定与陛下相会于东京!”到川陕后,张浚召开军事会议,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抗战宣言后,就准备调兵遣将。这时,驻守

  •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谁更厉害?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荀彧,东汉,历史解密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是三国时期曹操最为信赖的心腹手下。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呢?他们谁更厉害一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荀家两位叔侄不仅从曹操起兵早期,就一路跟随他,直到曹操最后称帝建国。更是在最为危难的官渡时期,这两人都没有背叛曹操,相反,荀彧和荀攸更是提出了各种方法,帮助曹

  • 廉颇被赵王弃用,最后是谁来带领军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分割,七国平分天下,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实力比较雄厚。秦国积极参与中原讨伐,随着垂沙之战、华阳之战的胜利,此时秦国已经占领了魏国与楚国的大量领土。随着秦国的东征之旅,公元前261年,秦国率兵大举进攻赵国长平地区,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斗争,最终赵军战败,秦国占领长平并坑杀约四十万赵军,

  •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韩信,历史解密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孔子之前,知识是被贵族垄断的。孔子首开私学,但凡是愿意学习,但凡是愿意出孔子规定的学费,孔子就愿意收其为徒,教其知识。孔子之后,越来越多的学问家搞起了私学,越来越多的平头百姓有了学习的机会。但有一条,要学习,就得交学费,毕竟学费

  • 赵高篡改遗诏,为何蒙恬没有反抗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蒙恬,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可是到了秦二世时就一直下滑了,那当时为何,秦始皇最信任的蒙氏为何不辅助当时的扶苏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始皇信任的文人当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毅。秦始皇信任的武将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恬。他们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星,那么,为何面对来自秦二世和赵高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