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军入关后,明朝官员纷纷投降,为何起义军抵抗到最后

清军入关后,明朝官员纷纷投降,为何起义军抵抗到最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74 更新时间:2024/1/17 6:09:48

翻开明清历史,就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清军入关后,明朝官兵纷纷投降,而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却一直坚持抵抗。到了后期,明朝主要抵抗力量,就是昔日的起义军!

按理说,起义军是明政府的敌人,投降清军也很正常,而官兵代表明朝政府,面对清军的“侵占”,应该一直抵抗才对。然而,在民族矛盾最尖锐的时刻,事实却恰恰相反,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家都知道,明清之际,尤其是崇祯去世之后,手握重兵的明朝将军纷纷降清,比如吴三桂、刘良佐、刘泽清、许定国、左梦庚、郑芝龙孙可望等等,几乎算是不战而降。

吴三桂是明朝最强军团的掌舵人,刘良佐、刘泽清是南明四镇之二,郑芝龙掌握东亚最精锐最庞大的海军和福建省,左梦庚是左良玉30万大军的继承人........结果,这些人明朝花费巨资养大的势力,最终为他人做嫁衣,没有保护明朝,反而投降了清军。

不夸张的说,南明的崩溃,主要就源于此。如果没有如山崩海啸的投降潮,守住南方没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北方已经糜烂,全靠南方粮草和物资,一旦清军久攻不下,别说出台的一系列恶政的负面影响,就说清军能否稳定北方都是一个问题。

然而,和官兵选择截然相反的是,农民起义军却积极抗清。甚至可以说,清军南下之后,农民起义军的对手,就变成了清军和明朝降军。

(1)张献忠部队。清军招降张献忠时,张献忠不仅拒绝的非常干脆,而且还干脆的决定抗清,最终死于抗清前线。或许,由于张献忠的激励,大西政权的领导层,除了孙可望之外,其他人算是抗清到底,最典型的是李定国,一直坚持到1662年,后因病去世。

(2)李自成部队。吴三桂和多尔衮联手击败李自成之后,闯王李自成政权就此崩溃,但余部依然积极抗清,其中最典型的是夔东十三家,一直坚持到1664年。其中,李来亨是李自成的义孙,李过的义子,最终李来亨举家自焚,也没有投降。

那么,同样面对清军,为何官兵不战而降,农民起义军却血战到底?关于这一问题的解释,有这么几种,大家看一看哪一种更靠谱。

第一,有专家说:已经发迹了的,想维持现状;不曾发迹的,想革新。所以,已经发迹的官兵愿意投降,还没发迹的起义军抵抗。只是,当时李来亨、李定国等人,早就发迹了吧!

第二,清军打着“为崇祯报仇”旗号,不愿招降农民起义军,所以起义军无法投降,只能抵抗到底。只是,清军招降张献忠,招降过李定国......可见,这一说法也不靠谱。

第三,“仗义每多屠狗辈”,农民起义军虽然地位低下,却有着朴素的思想观良善观,就是把清军看成“入侵者”,“入室抢劫的异族坏人”,见惯了清军的残暴之后,所以更是本能的要给予抵抗,官兵反而是“识时务”。

标签: 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中亚文明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中亚文明会逐渐变得无人问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亚文明,汉朝,历史解密

    中亚这个概念是由洪堡在19世纪最初提到的,它既可以被当作地理概念,也可以被当作政治概念来解读。如果作为地理概念去理解,中亚则仅仅代表“东起中国、西至里海,北起俄罗斯、南达阿富汗”的广大区域;若将中亚作为政治概念去探讨,则要分为广义的中亚和狭义的中亚两个部分。狭义的中亚概念仅囊括了“中亚五国”的实体政

  • 杨贵妃受唐玄宗专宠达11年之久,为何没有生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玉环,唐朝,历史解密

    一、生孩子是男女双方的事情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说明在古代社会不孕不育也是正常的现象。为什么古代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那就是为了广子嗣。而皇帝和平头百姓更加的不一样,他的后代就是皇位的继承人,关乎到整个国家的盛衰,所以说皇帝有非常多的老婆而李隆基儿子也不少,这说明李隆基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

  • 郑贵妃为什么要重新刊刻《闺范》?她有何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闺范》,郑贵妃,历史解密

    万历二十三年,明神宗宠妃郑贵妃重新刊刻了《闺范》一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闺范》是明代吕坤辑自历代有关女教之先哲嘉言及诸贤善行而成的一部图书。书中采集足以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之典范事迹,绘之以图像,并且为之音释,故又被称为《闺范图说》。《闺范》于万历十八年(1590)刊

  • 金国打得宋朝遍体鳞伤,为什么却灭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金朝,宋朝,历史解密

    在封建时代,恐怕没有皇室像宋徽宗一家遭受过那样的屈辱,不仅自己被金人掳走,连累王公贵族、妃嫔朝臣等三千多人也一同去金国走了一遭。在这次金国的入侵中,东京城内的积蓄全部被掠夺殆尽,北宋就这样在屈辱中落下了帷幕。完颜阿骨打是个传奇人物,他十分强势,称帝后,十年就灭了辽国,再过两年,北宋也亡了。只不过,就

  • 书生带兵为何总是很自信?最后打赢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1130年,金兵南下,准备从川陕入手,自西向东横扫南宋。宋高宗紧急点将备战,点来点去,点中了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张浚。张浚也不含糊,临行前扯着脖子对高宗发誓,说:“臣愿为陛下前驱清道,明年上元佳节,定与陛下相会于东京!”到川陕后,张浚召开军事会议,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抗战宣言后,就准备调兵遣将。这时,驻守

  •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谁更厉害?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荀彧,东汉,历史解密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是三国时期曹操最为信赖的心腹手下。曹操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呢?他们谁更厉害一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荀家两位叔侄不仅从曹操起兵早期,就一路跟随他,直到曹操最后称帝建国。更是在最为危难的官渡时期,这两人都没有背叛曹操,相反,荀彧和荀攸更是提出了各种方法,帮助曹

  • 廉颇被赵王弃用,最后是谁来带领军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分割,七国平分天下,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实力比较雄厚。秦国积极参与中原讨伐,随着垂沙之战、华阳之战的胜利,此时秦国已经占领了魏国与楚国的大量领土。随着秦国的东征之旅,公元前261年,秦国率兵大举进攻赵国长平地区,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斗争,最终赵军战败,秦国占领长平并坑杀约四十万赵军,

  •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韩信,历史解密

    韩信穷得没钱吃饭是真的吗?为何有钱学习兵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孔子之前,知识是被贵族垄断的。孔子首开私学,但凡是愿意学习,但凡是愿意出孔子规定的学费,孔子就愿意收其为徒,教其知识。孔子之后,越来越多的学问家搞起了私学,越来越多的平头百姓有了学习的机会。但有一条,要学习,就得交学费,毕竟学费

  • 赵高篡改遗诏,为何蒙恬没有反抗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蒙恬,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可是到了秦二世时就一直下滑了,那当时为何,秦始皇最信任的蒙氏为何不辅助当时的扶苏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始皇信任的文人当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毅。秦始皇信任的武将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蒙恬。他们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星,那么,为何面对来自秦二世和赵高的杀

  • 北辛文化的陶器有什么特点?生活方式又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辛文化,红山文化,历史解密

    北辛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出土了配套齐全的农耕工具和粟类颗粒。从翻地的石铲、鹿角锄、播种用的尖状角器,到收割用的蚌镰,脱粒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对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出土的陶器来看,其工艺较为原始,陶质有夹沙陶和泥质陶两种,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指甲印纹等等,手工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