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贞观之治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繁荣?李世民是怎么做的?

贞观之治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繁荣?李世民是怎么做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40 更新时间:2024/1/14 10:02:17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治世局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贞观之治的发展极具传奇性,在唐初就基本实现了国富民强的程度,时间如此之快,令人咋舌。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主要是由于唐政府实行了一整套的制度举措,既包含官僚集团的改革,也包含针对三农发展的。因此,贞观之治是对整个国家进行改造,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唐朝统治者的决心和毅力。

政治和民生的改善,是贞观之治的重要成就。两者既相互联合,又有区别。政治的进步离不开民生的支持,同样,民生的改善也离不开政治的进步,两者在相互促进发展的同时,更促进了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

一、政治改革注重纳谏和法制建设

贞观之治能够达到如此繁盛的地步,一个重要原因是李世民善于纳谏。在他在位期间,纳谏依然成为一股风气。魏征、张玄素等人都是当时的纳谏名臣,李世民的皇后妃子也曾经提出过建议,甚至曾在隋朝以阿谀奉承为名的封德彝也曾经多次进谏给李世民。在太宗在位期间,纳谏的人数多达三十人。纳谏在帮助李世民改进朝政、促进国家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些有能大臣的帮助之下,在皇帝积极纳谏的情形之下,政治改革的过程极为顺利,很快关于机构从简、重视才干、减少奢靡之风等制度相继展开,促使政治清明的局面出现。

法制建设是政治改革的另一重点。唐政府极为重视法律,所以在唐初就开始制定贞观律,制作团队不仅制定相应的法律,也给唐律作注,在李世民时期,就已经完成了唐律梳议三十卷。唐政府不仅重视修订完备的法律条,更极为重视怎样执法。唐朝法律一个特点是人人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就算是公贵族也不例外。唐朝法律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首先针对官吏,尤其是上层阶级。除了重视法制之外,唐政府也重视教化,以儒家为正统。因此,唐朝的法律既以严格的规定制约,也重视儒家教化的作用。

二、民生改善

唐朝是一个特别重视民心的朝代,李世民那句千古名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更容易表现出唐政府对民生的关切程度。李世民在位期间,极为重视农业的发展,甚至还恢复了被遗弃数百年的藉田仪式,所谓的藉田仪式,实际上就是皇帝亲自下田耕种,以此表现重视农业的程度。除此之外,贞观年间还极为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李世民在位期间,设立水利工程的监督官,进行一系列的规划建设,水利工程在当时就多达27个。水利工程的建设,极大的保障了农业用水,减少了因洪灾或者旱灾造成的农业损失,稳定了农业发展的秩序。

在唐代,人口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古代由于自然经济约束,人口自然越多越好。唐代为了增加人口,一方面鼓励生育,就是鼓励人们多生孩子,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鼓励寡妇再嫁。

《新唐书》记载:“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

另一方面,唐朝向周边曾经入侵唐朝的部落赎回被俘虏的唐人,在李世民期间,最多的一年是赎回了八万人。除了重视增长人口之外,唐政府还极为重视稳定人口的增长,在这一方面,主要出台了两项措施,一是奖励百姓生育;二是将人口的增长视为地方官考核的标准。到唐高宗即位的第三年,人口将近两千万,比武德年间增加了近一倍。人口的增长和稳定发展,为唐朝的繁荣强大打下了重要基础。

结语

贞观之治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绕不开的话题,贞观之治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繁荣的,更是历朝历代史学家研究的重点。大体上主要分为两大原因,一是政治上的清明开化,唐朝政治是一次成功地自上而下的改革,从皇帝到地方官,从中央制度再具体到百姓,制度层面不断精简,人员方面也不断优化;另一方面,法制化是唐朝政权威严般的存在,也是维持社会秩序健康发展的基石。二是关注民生,尤其是李世民不断地进行反思,他提出了“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重要论断,将百姓比作水,将唐朝政权比作舟,认为百姓是唐朝政权存在的重要基础,因此贞观年间采取了很多利民的措施。贞观之治不仅为后世所借鉴,更成为中国古代史发展壮大的里程碑。

更多文章

  • 历史探索:古人是用文言文对话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古人是用文言文对话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文字,通常是记录在龟甲或者兽骨之上。甲骨文也是历史研究之中时间最早的成熟文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甲骨文镌刻的载体是十分硬的,并不好将字刻上去,除此之外,古汉字是十分复杂的,并不像当下的简体字。在骨头上刻字

  • 在古代也有猫奴?古人又是如何吸猫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猫奴,宋朝,历史解密

    网络热词猫奴按字面意思理解的话,“猫奴”就是“猫咪的奴仆”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现如今不论养不养猫,生活中猫咪的影子都随处可见,翻开各个平台的聊天记录,就能看到几个可爱猫咪的表情包;关于喵星人的话题热度也是居高不下;猫舍、猫美容、猫咖、云养猫等应运而生,还诞生了

  • 从阴谋学看中国古代史:如何“事上”是中国古代做臣子的必修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朝,韩非子,历史解密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团结就是力量”,这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同一阶级之间的“报团取暖”,而是实实在在的,由上至下的团结。团结的基础是什么,是信任。“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上到一国,下到仅有两个人的家庭,或者企业,也是一样。上下不同心,有史以来,就没有干成事情的。假如三

  • 战国时期的宋国局势如何?为何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国,历史解密

    宋国,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是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战国时期,数百年的战乱不断洗礼着华夏大地。以至于,春秋时期活跃在华夏大地上多如星辰的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仅

  •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死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封,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死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关羽在败走麦城后,遭遇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父子被擒后遇难。这期间,关羽曾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助。但两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遭难。关公死后,廖化去成都哭告刘备:“关公父子遇害,实刘封孟达之罪,乞诛此二贼。”刘备听闻噩耗后,悲痛欲绝,想立即派人捉拿刘封,

  • 在古代东宫是什么样子的?属官制度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宫,唐朝,历史解密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古代皇权社会,皇权的顺利交接是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对于太子的培养便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历朝历代在储君设立之后(清代除外),都为储君配备了相当完善的官僚系统,而这套官僚系统大致可以分为教育系统和辅佐系统两类,全面负责储

  • 李广到死都没能封侯,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广,汉朝,历史解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所写,诗中所写的“龙城飞将”正是汉朝率兵抗击匈奴的大将军李广。李广是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猛将,他武艺高强,箭术更是无人能出其左右,有人曾评价过李广的箭术,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射箭宗师,就连春

  • 贾科莫·普契尼代表作品有哪些?为什么他的作品这么著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贾科莫·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普契尼的第3部歌剧《玛侬·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于1893年公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它连结了普契尼与剧作家雷基·伊利卡(Luigi Illica)及乔赛普·贾科萨(Giuseppe Giacosa)的关系。他们在接下来的3部歌剧共同合作,后来成为普契尼最知名的作品。这3部歌剧分别是:

  • 齐国为什么谁都要打?最后被群殴了吧,不过群殴齐国是谁先牵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结束,紧接着就来到战国时期,一提到战国少不了说一说战国七雄,三国是三分天下,那战国就是七分天下。今天就挑几个介绍一下。第一位就要说到最终统一六国的秦国,秦国在春秋时期是比较势弱的国家,在秦孝公当政的时候,秦国战事连绵不断,由于国力落后,一直受到其余各国的轻视,但这也是给足了秦国发展的机会,秦

  • 揭秘:凶狠残暴的侯景是靠什么“成功”发动叛乱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侯景,南北朝,历史解密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时期最大的一次叛乱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叛乱事件之一。侯景之乱不仅使南朝萧梁政权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给南梁经济和百姓带来一场空前浩劫,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南北朝的社会、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制造这场空前动乱、浩劫的主角——侯景,投靠南梁时却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