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善长辞官归乡,最后还是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李善长辞官归乡,最后还是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16 更新时间:2023/12/17 0:19:26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的开国功臣。李善长自幼爱读书,非常的有智谋,后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可这样的开国功臣,晚年并没有得到善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寒微,以超群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在元末乱世中强势崛起。历史上开国皇帝的驭人之术非常的高明,朱元璋掌握的更是炉火纯青,这也是李善长最后逃脱不掉被满门抄斩的原因之一。

李善长是被朱元璋的气质所吸引,再加上朱元璋求贤若渴,所以李善长才决定跟随朱元璋。在1353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两年后,决定带自己的兄弟出去创建自己的势力,于是来到了江北重镇滁州,李善长骑着小毛驴在路上看到朱元璋,并被朱元璋的气质吸引,朱元璋也听说李善长在当地很出名,于是朱元璋登门拜访李善长。两人谈了一天一夜后,李善长把朱元璋看作汉高祖刘邦,朱元璋把李善长看作刘邦身边的萧何,至此朱元璋的人生规划不再迷茫。李善长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时,就相当于萧何一样筹备粮草,稳固后方,所以在开国后,朱元璋认为他的功绩并不低于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战场功绩,于是封李善长为韩国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

李善长是以谋反罪的名义被杀,说到他谋反就得提到胡惟庸。胡惟庸是李善长一手提拔上来的,后来发生“胡惟庸案”,朱元璋诛杀了胡惟庸,把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定为“胡党”,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才赦免了他,可见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是很信任李善长的。李善长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死还是跟胡惟庸案有关。在洪武23年,李善长为一个叫丁斌的亲戚向朱元璋求情,朱元璋没有答应,还将丁斌交给锦衣卫审问。在锦衣卫的诏狱里,丁斌很快就招供,说自己是胡惟庸的门客,曾多次看到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深夜到胡惟庸家里,还在密室讨论一些东西。

朱元璋看到丁斌的供词后,派人把李存义全家都抓了起来,李存义忍受不住酷刑的折磨,也交代了罪行。李存义的供词中提到,自己和胡惟庸多次劝李善长谋反,李善长的态度一直模糊不清。这就成为李善长谋反的证据,因为朱元璋认为,李善长不立即拒绝就是不忠,不约束自己的家人,反而与逆党同流合污,简直是大逆不道。于是,七十多岁的李善长以及被株连的家人,除了公主和驸马,全都被押送到了刑场。李善长这样的开国功臣,晚年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还被皇帝满门抄斩,真是让人怜惜。

有人认为李善长并没有谋反,因为证据不足。虽然他有罪,但是罪不至死,更加不至于被满门抄斩。关于胡惟庸案,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朱元璋只是感觉宰相的权利越来越大,对自己逐渐有了威胁,所以杀死胡惟庸是为了废除宰相制度做准备。如果胡惟庸并没有谋反,那更不用说李善长谋反了。其实李善长在当时已经位极人臣,为什么还要帮助自己的部下胡惟庸?就算谋反成功,他也不过是开国第一功臣,跟他现在的位置有什么差别?所以他完全没必要去冒这险。

有人说李善长谋反是因为亲情,李善长跟胡惟庸是儿女亲家,但李善长跟朱元璋也是亲家。就算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过来劝说,他也不会答应,因为跟自己孩子的亲情要比兄弟的亲情要深。也有人说李存义是被屈打成招的,并没有李善长谋反的铁证,只是说李善长动摇过,没有把这件事汇报给朱元璋。因为李善长没有高尚到大义灭亲的地步,所以选择对此事当作没发生过。

李善长死后,朱元璋令人编篡《昭示奸党三录》公布天下,给臣子做一个警示。整个明朝历史中,李善长都是以“奸臣”名义存在,虽然有人提出为李善长昭雪,但是历代明朝皇帝都不敢擅自更改朱元璋的决定。等到明朝灭亡后,南明的弘光政权为了笼络人才,才给李善长平凡昭雪。

标签: 李善长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布有那么厉害吗?刘、关、张三人打不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他不算是很有才干,但是,很有武功,很有能力,最终,却让天下有名武士都投靠在他的脚下。他一开始一无所有,还是靠着那微薄的皇族血脉强撑着,到了汉室快要灭亡的时候,他不忍心,逃奔各处,结交世人,渐渐地自己重建汉室王朝,他便是——刘备。既然说到了刘备,为何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刘备这个人物会出现在曹操之前

  • 雍正帝创立的“粘杆处”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清代野史和小说中,经常将雍正皇帝塑造成一个冷酷无情、嗜杀成性的反面人物。想来这些与雍正帝的“铁腕治国”,不遗余力打击贪官污吏有关,这些政敌们通过种种办法来抹黑雍正帝,编织出许多谣言攻击他。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通俗小说逐渐流行起来,而这位争议颇多的帝王自然也就成了这些小说一个十分不错的谈资。很多小说中

  • 叱咤风云的人物曹操,去世之前留下了四字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曹操是三国历史上最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三国诸多英雄中留下骂名最多的也是曹操,他也是形象最复杂、分歧最多的人物。从北宋开始,民间人士说到曹操,就十分痛恨。到了《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更是被罗贯中塑造成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贼子。但曹操一生成就伟大,功勋卓著,是十分有才的政治家,很有谋略的军事家,而且还是政治人

  • 揭秘:历史上的扶余国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扶余国,春秋,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夫余的崛起。从传承上来看,夫余是不同于肃慎(挹娄,勿吉)、东胡(乌桓、鲜卑之属)的,而是与肃慎、东胡共存的族系。夫余居北部偏中,肃慎居北部偏东,东胡居北部偏西。当时,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与夫余并存的民族还有高句丽(亦称句丽,后称高丽)、乌桓、鲜卑、挹娄(后称勿吉)、秽、貉等。“夫余一族,

  • 汉城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城条约,清朝,历史解密

    《汉城条约》又称《关于明治十七年京城暴徒事变的日韩善后约定》(明治十七年京城暴徒事变ニ关スル日韩善后约定),是1885年1月9日日本与朝鲜在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是为了处理"甲申政变"的善后事宜而缔结的。日本原本介入甲申政变,但被驻扎朝鲜的清军打败。事后日本反而借口"使

  • 汉中有多重要?为何刘备要派魏延去镇守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公元214年,刘备拿下益州,还没消化整顿利索,孙权就以刘备夺取益州后有了地盘,需要归还荆州为由,要求刘备归还南郡。刘备当然不同意,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刘备亲自带兵到荆州与孙权对峙。结果曹老板此时抓住机会,率军攻打汉中张鲁,并于七月拿下汉中。刘备立即跟东吴讲和,双方湘水划界,刘备将桂阳郡及长沙郡还给孙权

  • 周仓从未带兵打仗,为何名气却比魏延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魏延,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蜀汉名将魏延的结局不好,但是他为了蜀汉镇守将近10年的汉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个人看来,他是功大于过的!若论名气大小,在三国时期其实能超过魏延的将领确实不多。不过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猛将比较特殊,虽然一生从未带兵打仗,但是他的名气却在魏延之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此人到底

  •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申包胥,春秋,历史解密

    申包胥(生卒年不详),风姓,包氏,名胥,因封于申邑,故称申包胥。是三皇之首包羲王孙,又称王孙包胥。华夏族,今湖北省监利县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

  • 关平不死的话,他的功绩能超过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英才辈出,各路英雄豪杰汇聚于此,最后各个帝王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很是壮观,其中关羽就是出了名的猛将,他是五虎上将之一,曾经和刘备张飞二人结义,三人之间的关系很好,经常同吃同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这就是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姚明后来为刘备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江山

  • 隋文帝篡位北周时,做了一件残忍至极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周,南北朝,历史解密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他是历史上能够与秦皇汉武媲美的千古帝王,在外国人眼中甚至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隋文帝的仁慈也是出了名的,他建立富强的隋王朝,善待一班开国功臣,同时对百姓爱民如子,说他是盛世仁君毫不为过。但千万不要忘记一点,在帝制时代,想要登上权力巅峰,或者保证地位的稳固,必须要心狠手辣,否则最后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