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是什么意思?

揭秘: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02 更新时间:2023/12/24 8:30:41

东晋初年流行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时间延续了大概二十多年。

现代人读这六个字,可能不知道里面包含的意义。

这里特别展开来说一说。

话说,西晋开国,若以灭东吴算起,国土面积是很大的,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达543万平方公里。

但是西晋统治者自己作死,先是立了个脑袋不灵光的晋惠帝为帝,又立了个爱好争权夺利的妒妇贾南风为皇后,把政事搞得一团糟,这就引发了司马家的许多叔伯兄弟看着心烦意乱、嗓子眼里冒烟。

实际上,也有点怪不司马家的这些叔伯兄弟。

想想看,当年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虎视狼顾,睥睨天下的气势,是如何嚣张跋扈。

而司马懿可不止只有司马师、司马昭两个儿子,他的其他儿子全都不是善类。

司马昭也不只晋武帝司马炎一个儿子,其他儿子中,还有比司马炎更优秀的。

司马炎的儿子众多,却选了一个最次的为接班人。

让这个接班人来掌管帝国,就像让一个三岁孩童守卫一个堆积着金玉珠宝的大宝库——守得了吗,他?

全天下人都垂涎三尺、虎视眈眈。

那么,与其让外人夺去,还不如自己家人抢到。

所以,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的儿子,甚至司马师的儿子们,只要有一点兵权在手,都伸手来夺,于是引爆了帝国大动乱、大地震。

参与内乱的司马氏王爷已经难于统计了,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八人:司马懿第四子司马亮、司马炎第五子司马玮、马懿第九子司马伦、司马昭的孙子司马冏、司马炎第六子司马乂、司马炎第十六子司马颖,史称“八王之乱”。

这“八王之乱”已经引发西晋帝国内部迅速崩溃,外族又趁机风雨相侵,则西晋王朝的历史就定格在了公元316年,即从灭东吴算起,西晋止有37年国祚,悲夫!

“八王之乱”是一个历史悲剧,也成了异族入侵者口中的一个笑话。

永嘉奇祸之后,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人掳到平阳叩见汉赵皇帝刘聪。

刘聪笑嘻嘻地问:“你司马家的人怎么这么傻?骨肉相残,而且残到了这个程度?”

毫无骨气的司马炽为了活命,一派奴态地阿谀道:“这可能就是天意吧。大汉是受天命而振兴的正统,我们司马氏不敢劳烦陛下亲自动手,就先把自己不符合天意的地方铲除干净了。假如我家人人都奉行武皇大业,精诚团结,岂不会妨碍陛下取天下了?!”

一句话,说得刘聪乐开了花。

刘聪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汉赵帝国灭亡也很悲惨,他的儿子刘粲被权臣靳准所杀,且居于平阳的刘氏宗室无论少长皆斩于东市。刘聪本人及其父刘渊的坟墓都被掘开,尸体被拖出斩首,刘氏宗庙全部毁于一炬。

汉赵大将石勒后来建后赵国,其侄子石虎在其死后,尽杀其子孙,篡夺了政权。

石虎很自大,经常搂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在文武大臣面前埋汰西晋的“八王之乱”,说:“朕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司马氏父子兄弟要自相残杀,正是他们的自相残杀,才使朕有今天在中原称帝的机会。你等看仔细了,朕们父子情深,朕怎么会舍得杀我的娇儿!”

石虎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咽气后,他的儿孙们便轰轰烈烈地上演了一出属于他们的石氏版 “八王之乱”,参演主角有太子石世和其他的石遵、石斌、石冲、石衍、石鉴、石苞、石祗等七个宗王,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刚好也是八个。

只能说,权力是一柄神奇的魔权,谁对它产生了欲望,谁就会丧失理智。

话说回来,西晋灭亡了,司马氏的故事还没有完,有下集。

话说,司马懿有个儿子名叫司马伷;司马伷有个儿子名叫司马觐;司马觐有个儿子叫司马睿。

司马睿世袭琅邪王,为人很低调,在“八王之乱”中,他尽量远离争端,避免战祸,以求生存。

荡阴之战后,东海王司马越在诸王相争中,势力坐大,司马睿为求庇护,就依附上了司马越。

司马越手下有一个参军,姓王,名导,字茂弘,小字阿龙。

那么,司马睿和王导就是“王与马,共天下”中的主角了。

王导的家乡在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琅邪王氏,那是琅琊临沂的大门阀世族!

追溯这个族群的历史,可以从汉初开始。

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这里面的“翦”,就是王翦

王翦不但自己牛,他的儿子王贲、孙子王离也同样牛。

秦灭六国,这王氏祖孙三代出力最多,皆受封列侯。

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即迁于琅琊临沂,成就了这一名门望族。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卧冰求鲤”的主人公原型王祥和二十四悌故事中“王览争鸩”典故主人公王览,都出自这一伟大家族。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和西晋最富名望的“大清谈家”王衍也是这一家族中的著名人士。

王导是王览的长子王裁所生,他有一个堂兄,名叫王敦,是王览的次子王基所生。

就是这两个堂兄弟,把王氏家族推向了一个最为鼎盛的时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家比谢家还领先了好几个身位。

司马睿为琅邪王,与琅邪王氏交往密切,尤其与王导交好。

说起来,司马睿和王导还是同一年出生的,因为这层关系,更让他们间的交往增进了几分亲切感。

司马睿依附上司马越后,得知王导和王敦哥俩一个在司马越手下任参军,另一个在司马越手下任扬州刺史,就都向司马越申请,把他们哥俩要了过来,让王导担任管自己的军事司马,让王敦担任军谘祭酒。

话说,西晋灭吴之初,朝中大臣都说“吴人轻锐,易动难安”,认为江东难于管理。

司马炎曾有封“幼稚王子”于吴的打算,时为淮南相的刘颂大惊失色,认为此议“未尽善”,主张以“壮王”、“长王”出镇。此事拖延到了八王之乱前夕,吴王晏始受封,但是并未之国。

实际上,江东之地也的确难于管理。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江左侨姓门阀士族实力强大,地头蛇很多。

陈敏、钱璯等人相继叛乱,所幸江东大姓周玘动员世家大族,出钱出力出人,配合晋政府“三定江南”,致使西晋虽灭,江东还能处于一个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

这才有了“衣冠南渡”、“五马化龙”的奇迹。

所谓“衣冠南渡”,是指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

“五马化龙”指的则是司马氏中的五位王爷:琅琊王司马睿、弋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到达江东成就了王业。

渡江之初,王导深深地认识到,琅邪王司马睿要在江东立定脚跟,就必须取得江东大族的支持。

但是,司马炎刚刚灭亡东吴那会儿,中原人蔑称江东人为“亡国之余”,很伤南方士族的感情,现在的司马睿属于晋室中的疏亲,其本人资历又浅,人望又轻。故江东名士只是冷眼相看,都不愿主动到府里参见。

怎么办呢?

王导了一个办法,对曾经担任过扬州刺史的堂兄王敦说:“琅琊王仁义德行虽厚,但名望还轻,兄长在军界混了多年,威风已振,应该帮一帮他。”

正值三月游春时节,司马睿乘着肩舆,摆着全副仪仗,出外郊游,观看人们的修禊活动。

王敦和王导,还有一大帮北方名士就在后面恭恭敬敬地骑马跟随。

江东名士纪瞻、顾荣等人见了,都大吃一惊,不得不在路边拜谒。

王导因而再向司马睿献策说:“古代的帝王,莫不礼敬故老,访当地风俗民情,谦虚克己,倾心招纳贤才。何况现在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正是需要人才之时!顾荣、贺循,是江东有声望的名士,只要招纳了这两个人,别人自然就都肯来了。”

司马睿由是和王导前去造访贺循、顾荣,很快将两人招来。

吴地之人遂望风顺附,百姓归心。

司马睿以顾荣为军司,加散骑常侍;以贺循为吴国内史。其余的纪瞻、周玘、张闿等江东名流也都一一委以重任。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洛阳倾覆,江东就成了一方净土,中原士族大批大批南迁。

临沂王氏、太原王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颖川鄢陵(今河南郡陵西北)庾氏等望族都陆续渡江南下。

王导劝司马睿起用南迁人士中的贤人君子,与他们共大事。

司马睿非常听劝,前前后后吸收了一百零六个人,安排他们在王府里做官。

这样,司马睿在王导的安排下,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巩固了地位。

建武二年(公元318年)四月,既晋怀炽司马炽被汉赵帝刘聪杀害后,晋愍帝司马邺也同样被刘聪杀害了。司马睿才在群臣的劝说下登上了皇帝位,改元太兴,是为晋元帝,东晋王朝正式建立。

登位之日,司马睿盛情邀请王导同到御座上就坐,王导固辞。

司马睿又再三邀请,王导解释说:“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司马睿这才作罢。

不过,也可以看出,这东晋政权,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建立起来的。

这“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就由此而来。

标签: 东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宇文泰是怎么解决民族融合矛盾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宇文泰,南北朝,历史解密

    北魏的全盘汉化政策宣告失败北魏帝国完成了一次彻底的汉化改革,但是与此同时也付出了一个代价,那就是把鲜卑族断裂成两层,上层是在洛阳吃香喝辣的那些汉化贵族,而下层则是那些握有兵权的军事贵族,但是他们在北边被人歧视,因此这个局面就不可能长期延续。果不其然,公元524年爆发了“六镇起义”。刚开始这场兵变说白

  • 刘邦是怎么对待西汉初年那些异姓王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的时候,曾经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赵王张耳、韩王信和长沙王吴芮。这些异姓诸侯王当中,尤以韩信的功劳最大,他曾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这七位异姓诸侯王都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们最后的结

  • 宋氏三姐妹关系如何?揭秘她们鲜为人知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氏三姐妹,民国,历史解密

    宋氏三姐妹关系如何?宋庆龄、宋美龄和宋蔼龄是近代史非常著名的姐妹花,其中宋美龄是中华民国第一夫人,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而宋庆龄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

  • 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鲁桓公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鲁桓公,周朝,历史解密

    鲁桓公(约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4年),姬姓,名允 (《世本》作名轨),鲁惠公嫡长子,鲁隐公之弟,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谥桓。公元前711年,鲁隐公被杀,鲁桓公即位,后来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公元前694年,发现齐襄公与文姜通奸,被齐国公子彭生杀死于齐国,嫡长子鲁庄公即位。鲁桓公,姬姓,

  •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真的假的 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草船借箭,诸葛亮,历史解密

    “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先生而为。作为中国古代最知名的谋士,在《三国演义》中无人能出其右,直到现在,“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巧用空城计”等依旧在耳边环绕。《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诸葛老先生的“草船借箭”场景,诸葛老先生借着江面大雾(毕竟懂得天文,三天之

  • 清朝最美丽的公主,封号令人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顺治,清朝,历史解密

    提到清朝初年的历史,不得不提两个人物,一个是孝庄太后,另一个是顺治帝,而且他们还是母子关系。关于顺治帝与母亲孝庄太后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如果没有孝庄的辅佐,顺治帝这个皇位很难坐稳,但是另一方面,顺治帝对于母亲的大恩却并不感冒,这在顺治帝的婚姻问题上尤为明显。不过,今天笔者要讲的是孝庄太后的一个女

  • 三国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曹操是奸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人物,而这么多的人物当中形象最复杂,评价最多样的当属曹操了。在北宋时期人们一谈起曹操就深恶痛绝,就连临街说书的人对曹操都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的。茶楼酒馆的听书观众一听到刘备打了胜仗都鼓掌称好,一听曹操打了胜仗座下全是一阵唏嘘扼腕。历史上对曹操有三个评价,英雄、奸雄、奸贼。很多人

  • 最短命的大一统王朝秦朝,存国仅15年为什么又一直被后世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朝,大一统王朝,历史解密

    俗话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人们对第一名的关注度要远远大于第二名或者第三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实从建立到灭亡,这个王朝具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是它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却仅仅只有15年,可以说是短命而亡。不过它却为后世历代王朝留下了3

  • 揭秘:三国造成蜀国无大将主要责任在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有句话叫做“蜀汉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意思是蜀汉国后期到了无大将可用的地步,只能让廖化这样一般才能的人冲在前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一般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因为他的亲历亲为反而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又因为他自己能力很强,因此对别人的要求标准很高,所以一般人根本就入不了

  • 斯大林得知儿子被俘后,为何下令逮捕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斯大林,德国,苏联,历史解密

    相信斯大林大家是相当熟悉了,但是大家知道吗?斯大林有个叫雅科夫的 儿子,大学读的是建筑专业,本来如果没有发生战争的话,他是可以好好当一名建筑师的。可惜他生在了战争年代,他毅然参军对抗纳粹德国。在一次战斗之中,雅科夫不幸被俘。刚开始纳粹只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但是当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之后,便想利用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