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何不杀黄皓,却要杀掉魏延?

诸葛亮为何不杀黄皓,却要杀掉魏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68 更新时间:2023/12/20 19:41:25

如果要从黄皓和魏延这两个人当中选一个留下来活着,很多人一定都会选择魏延吧。相比之下,黄皓可以说是祸乱朝政了,有他在身边,刘禅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皇帝,而魏延却是可以上阵杀敌的大将,如果这样选择的话,自然很多人会更加倾向于魏延。然而在历史上,诸葛亮却杀了魏延,而并没有对黄皓下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诸葛亮为何不杀掉宦官黄皓,却要杀掉大将魏延?诸葛亮究竟是在担心什么问题呢?

1、诸葛亮为何不杀黄皓

其实很简单,黄皓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并未表现出他的真面目,而是有所隐藏保留。虽然经常忽悠刘禅,但并作出什么过分的举动,诸葛亮自然就没有在意了,当时根本不值得去杀他。只是在董允死后,黄皓才开始为所欲为,连姜维他动干算计陷害,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既忠心又有能力的魏延早早被杀害,实为祸害的黄皓却能逍遥好多年,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性格导致的。黄皓虽然坏,但是他善于隐藏,以至于早年没人关注忌惮他。魏延若是能有赵云那般低调内敛的性格,恐怕就不会招致诸葛亮的厌恶,也不会在朝中没有什么知心朋友了,恐怕他的路会走的更远更长,或许将来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黄皓对于诸葛亮来说只是一个小角色,尽管刘禅很贪玩,但有了自己的制约,而且还有蒋琬、费祎这些大臣的辅佐,刘禅再怎么宠信黄皓,黄皓没有权利还是翻不起什么风浪。诸葛亮不是好杀之人,于是放过黄皓。但诸葛亮没想到的是黄皓却和秦国时期的赵高有得一比,诸葛亮死后黄皓教唆刘禅不理朝政,然后再把自己的亲信任命到蜀汉朝廷的重要岗位上,整个朝廷乌烟瘴气。连姜维都担心遭到黄皓的陷害,只能长期在外驻军。

2、诸葛亮为何杀魏延

诸葛亮可以说是蜀汉的擎天柱,刘备没有碰到他之前,尽管奋斗二十年都还是一事无成,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后才有了实质上的改变。在诸葛亮的策划下,刘备用赤壁之战夺得了荆州,紧接着吞并益州和汉中成功三分天下。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北伐,但因为蜀汉国力虚弱的原因,多次北伐都无功而返,诸葛亮也因心力交瘁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临终前杀死魏延,却放过黄皓,后来证明他这个做法把蜀汉推到了深渊。诸葛亮为何要这么做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件事。

魏延原本是长沙的守将,赤壁之战后刘备出兵攻打长沙,长沙太守韩玄领兵抗击刘备。魏延知道刘备的能耐,他感觉投靠刘备才有出路,于是带着本部兵马挟持韩玄,然后献城投降。魏延这个做法让刘备欣慰,但也引起了诸葛亮的厌恶,因为诸葛亮觉得魏延这次会背叛韩玄,下一次还会背叛刘备,建立刘备杀了他。但刘备觉得现在是用人之际,而且魏延的确很有军事能力,没有采纳诸葛亮的意见。而且还任命魏延为将军,然他继续统兵,但魏延也因为这件事开始仇视诸葛亮。

刘备拿下汉中之后,为了平衡集团内部的势力,于是把魏延任命为汉中太守,让他负责守护蜀汉的北大门。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副帅,多次给诸葛亮提意见,但以稳为主的诸葛亮并不采纳魏延的各种“奇谋”,这种做法让魏延觉得诸葛亮是在公报私仇,经常和部下说诸葛亮不懂军事,蜀军应该由自己来掌权。这些话传到了诸葛亮耳朵里,诸葛亮没有责罚魏延,但却嗅到了内部分裂的危机。

诸葛亮知道魏延善于进攻,但蜀汉的国力有限,兵力也有限,假如失利的话蜀汉将没有翻身的机会。而且魏延短于智谋,他自然不会是司马懿的对手,自己死后假如让魏延领兵的话蜀汉将会万劫不复。诸葛亮权衡利弊之下只能设计杀死魏延,然后把军权交给杨仪和姜维两人,让这两人按照自己的计划有序撤军。

3、黄皓的结局

景耀元年(258年),镇军将军陈祗病死,宦官黄皓开始专秉朝政。黄皓从黄门令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刘禅弟弟刘永憎恶宦官黄皓,黄皓取得刘禅的信任把持朝政后,在刘禅耳边谗言离间刘永,刘禅渐渐疏远刘永,以致刘永竟十多年不能朝见刘禅。众大臣多依附黄皓,罗宪独独坚正不移。黄皓憎恨他,贬他为巴东太守。当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让罗宪领军,当阎宇的副将。

景耀二年(259年),樊建担任尚书令(丞相)。自从樊建、董厥诸葛瞻统领朝政,姜维常常在外打仗,黄皓玩弄权柄,诸葛瞻、董厥都将就庇护黄皓,没能够纠正刘禅的错误,阻止黄皓的行为,然而樊建偏不与黄皓和好往来。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肆无忌惮的擅摄朝政,奏刘禅将其处死,但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刘禅命黄皓向姜维谢罪,但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恐怕会对自己不利。姜维对此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崇信鬼神巫术,告诉刘禅敌人最终不会到来,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而朝中其他大臣全不知道此事。后来邓艾进入蜀地,听说黄皓奸诈阴险,将他收押监禁,打算处决,然而他优厚地贿赂邓艾身边的人,得以免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世纪欧洲真的很黑暗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欧洲中世纪是一个极其黑暗的时期,人们愚昧,宗教迫害严重,到处充满着瘟疫和杀戮,被视为古典文明与文艺复兴之间的一段间歇期,人类文明在这一千年的时间里仿佛陷入了停滞。所谓“黑暗的中世纪”这一印象,主要是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给我们留下的。文艺复兴弘扬理性,贬抑宗

  • 沙僧为什么不叫孙悟空猴哥?为何一一直叫大师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的故事当中,师兄弟三人之间的互动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们也可以从称呼里面,看几人的性格和关系。比如八戒对孙悟空的称呼,经常就是猴哥,但是也只有八戒一个人会这样叫,沙僧身为三师弟,却从来没有这样叫过,他对孙悟空的称呼也一直都是中规中矩的大师兄,对八戒的称呼也是二师兄,听上去反而比猴哥有些疏

  • 韩信北伐一次就成功了,为何诸葛亮总是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北伐在历史上其实是发生过很多次的,只不过时间不同,主导人也不一样,但是很多战争都被统称为北伐。而非常著名就有诸葛亮的北伐了,但是诸葛亮北伐的结果却一直都不尽如人意,尽管也小有获胜,但是总体来说大的方面还是失败的。然而在秦汉时期,韩信也曾走过与诸葛亮类似的路,韩信的北伐走陈仓,暗度陈仓一次就通过了,而

  • 为什么张良说,如果扶苏继位他就不会反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张良可以说是秦朝末年,甚至是从战国到秦朝时期,反秦的一个重要人物了,他的一生中重要的时刻,几乎都是在做着与反秦相关的事情,毕竟张良的故国韩国就是被秦国所灭,身为韩国贵族,张良当然想要复国。然而却也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张良其实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如果是扶苏继承了皇位的话,他是不会反秦的。这又

  • 三毛别罴事件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与那些自然界的野兽展开着激烈的竞争,知道今天,总的来说人类成为了做强大的。不过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对抗野兽人类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日本的“三毛别罴”事件就是一桩惨案。“三毛别罴”是一个日系风格的词语,通俗解释就是发生在三毛别的罴

  • 古代妾室真的可能上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现如今在很多电视剧里面,一个大家庭当中,男主人有妻妾,而经常也会出现小妾非常受宠,在家里的地位很高,甚至连正妻都比不过她,双方之间产生各种矛盾,偏偏男主人还向着小妾的情况。在这里就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古代妻妾之间的地位其实是差别不大的,只要受宠,即便是小妾也可以在风头上压过正妻。然而历史上真实情况真

  • 法家更加维护君权,为何最终还是选了儒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古代的那一种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最深,那一定就是儒家思想了,可以说古代从汉武帝开始,两千年的封建王朝时期里,儒家思想一直都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的,而其他的思想只能作为一种支线发展,和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然而在汉朝之前的秦朝,主导思想自然就是法家思想了,而且如果相比之下,法家思想是更加维护君权的

  • 任我行为什么突然死亡,他不死江湖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任我行好不容易从西湖地牢逃出,找上东方不败有惊无险的报得大仇,重掌日月神教。结果却在华山大会师上,因体衰而逝,走的比较突然。可能当时在看原文的时候,会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把任我行给写死,而且是以如此突然的方式,其实想想如果任我行继续活着的话,情况大概也能了解一二了。任我行和东方不败都是野心家,任我行一早

  • 征方腊的时候,武松为何要砍下自己的手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征方腊在《水浒传》整本书的剧情当中,就已经算是接近结尾的一段剧情了,宋江接受了招安,梁山从反对宋朝变成了宋朝的“爪牙”,被派遣去征讨方腊,很多好汉因此而丧生,也有很多好汉就此退出这个曾经让他一腔热血的组织,最后活下来的其实也并不多。然而在征方腊的时候,武松的一条手臂因为受伤,

  • 颜良击败徐晃,文丑战平赵云,为何都被关羽秒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三国演义》里面的武力值排行榜,在很多人心中关羽一定是位列前茅的。关羽在很多人心目当中一直都是一个武圣的形象,而且还有过五关斩六将,斩杀颜良文丑等等事迹,就让很多人心目当中的关羽的形象更加厉害了。不过在《三国演义》里面,颜良是击败过徐晃的,而文丑也和赵云打了平手,为何最终在关羽面前却可以说是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