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徐娘是谁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徐娘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50 更新时间:2024/2/7 12:21:31

“徐娘半老”也可说“半老徐娘”,其意思就是指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用我们现在的词来说就是少妇。该词出自《南史·后妃传下》当中的“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其主人公是梁元帝的老婆徐昭佩。这俩人的结合原本是政治联姻,之后因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和睦,于是徐昭佩就给梁元帝盖了一顶大绿帽子。而这句“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正事奸夫暨季江对徐昭佩的评价。

萧绎与徐昭佩本为政治联姻,夫妻关系不睦为悲剧埋下伏笔

徐昭佩出自于东海徐氏,乃南齐太尉、枝江文忠公徐孝嗣孙女,侍中、信武将军徐绲之女。徐家本就是当时门阀,其祖父徐孝嗣在刘宋时便娶了宋孝武帝的女儿康乐公主,后又于宋明帝时追随萧道成,因而在南齐建立后受到重用,先后任五兵尚书、吏部尚书。

齐武帝萧赜驾崩之后,徐孝嗣又在萧鸾萧昭业事件中讨得萧鸾欢心,因而在萧鸾称帝后被拜为枝江县公,后升任尚书令,位居宰执。彼时,徐家不仅在朝中地位极高,而且与皇室多有联姻,例如徐孝嗣的长子徐演官至太子中庶子,娶齐武帝之女武康公主,三子徐况则娶了齐明帝萧鸾之女山阴公主,因而徐家的地位一时风头无两。

南北朝时期,门阀本就对朝廷政治势力影响极大,而在南朝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而皇室与门阀联姻现象极为普遍。南齐末年,萧衍逐渐掌握朝中大权,为了自身地位的稳固,便也与门阀贵族进行联姻,例如长子萧统娶了济阳蔡氏之女,三子萧纲娶了南齐太尉王俭孙女王灵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萧衍第七子的萧绎,迎娶了徐昭佩。

要知道,在徐昭佩与萧绎于天监十六年(517年)十二月成婚时,萧绎还不到九岁,可见两人的结合,完全就是父祖辈操纵下的一场政治联姻。原因便在于萧衍当时篡位立国仅仅十余年,且与北方时常爆发战争,需要内部稳定,而徐家则由于徐孝嗣已死,也急需通过联姻重新振兴。而或许正是凭借这次联姻,徐昭佩的父亲最终官至侍中高位。

正是由于这场婚姻本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导致萧绎与徐昭佩之间根本没有感情基础。萧绎幼年时因病导致一只眼睛失明,这令徐昭佩极为不喜,而萧绎则对相貌平平的徐昭佩也是无感,两三年才去其房中一次,结果便造成了夫妻不睦的局面。《南史·后妃传》有载,“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不过,虽然两人感情不深,但出于各自的政治目的,却也只能被迫维持这种表面上的夫妻关系,而这则为之后徐昭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徐昭佩因不受宠而与人私通,奸夫暨季江称其“徐娘半老”

萧绎虽然身有残缺,但却素有野心,虽说彼时已经获封湘东王,但却始终游离于权力之外。而萧绎想要进入权力中心,就必须讨得老爹的欣赏和喜欢,因此他只能积极提升自己才学,以求博得父亲的青睐,而也正是因此,他非但不敢暴露出对妻子的不喜,甚至在徐昭佩屡次给自己戴绿帽子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休妻。

正是由于这种微妙的政治平衡,夫妻二人虽然感情不睦,但也先后生下了儿子萧方等和女儿萧含贞。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昭佩也发现了萧绎的忌惮,于是开始放飞自我,不但以“半妆”讥讽萧绎失了一目,而且不顾形象的嗜酒,甚至在喝醉之后常常吐在萧绎身上。结果导致本就不睦的夫妻关系,变得更加疏远。

由于此前生活在京城,两人迫于父辈压力还能维持表面夫妻,可当萧绎于中大同二年(547年)受命出镇荆州之后,远离了父亲的视线,两人的关系便迅速破裂了。

也正是在荆州期间,徐昭佩开始屡屡给萧绎戴绿帽,先是与荆州后堂瑶光寺的和尚智远私通,后在听说有个叫贺徽的人长的很帅后,便将其邀到普贤尼寺共度春宵。之后见萧绎身边的暨季江有姿容,又与其勾搭成奸。而所谓的“徐娘半老”,正是暨季江对其的评价。《南史·后妃传》对此有载: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当梁武帝萧衍死于“侯景之乱”后,没有后顾之忧的萧绎处死徐昭佩

对于徐昭佩给自己戴绿帽子,萧绎并非不知情,但为了自己的未来,他却也忍了。而徐昭佩却是越来越放肆,在自己风流的同时,却又极度善妒,只要萧绎身边其他的女子有了怀孕迹象,她便动刀杀人。

太清二年(548年),南梁“侯景之乱”爆发,迅速席卷南梁各地。太清三年(549年),梁武帝萧衍被围于台城,后被活活饿死。同年,萧绎与徐昭佩的儿子萧方等在讨伐河东王萧誉的战争中战败身死。

要知道,萧绎之所以能够容忍徐昭佩的胡作非为,一方面是为了维持自己在父亲萧衍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需要徐甲对自己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两人的儿子萧方等。

而当萧衍死于“侯景之乱”,朝廷的权力结构彻底被大乱,再加上萧方等战死,而此时的萧绎则坐镇重镇荆州,手握一方军政大权,当萧绎不再需要看其他人脸色时,徐昭佩的末日便也就到了。当时恰逢萧绎的宠妾王氏生子后去世,萧绎便借口是徐昭佩因妒暗下毒手,迫使徐昭佩自尽,徐昭佩无奈之下只得投井而死。

徐昭佩死后,萧绎还不解恨,又命人将其尸体捞出,送还给了徐家,明确表示休妻,并以百姓之礼将其安葬在江陵的瓦官寺,而且不让儿子们为她穿丧服。此外,萧绎甚至亲自写了一首《荡妇秋思赋》描述徐昭佩的淫秽行为,可见对其恨意。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左宗棠为何瞧不起曾国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左宗棠对曾国藩之间的感情较为复杂,大概有瑜亮情节,既欣赏又难免自负不服,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高于曾国藩,但剿灭太平军的是曾国藩,个人的功绩、名声、官位处处都被曾国藩压了一头,左宗棠不服不愤,才会“大骂”曾国藩,骂同僚,堂堂总督竟然和愤青差不多,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他为什么总瞧

  • 张啸林被杀,为何杜月笙和黄金日坐视不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张啸林原本是浙江清帮的通字辈,来到上海之后,他和黄金荣以及杜月笙拉上了关系,在法租界还和杜月笙共建了住房,而因为当时上海护军使何风林是归浙江督军卢永祥管辖的。张啸林是浙江人,因此就在三鑫公司(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范回春等创办的贩卖鸦片的公司)任副经理,专门负责和卢永祥以及何风林联络,一起贩运烟土

  • 明朝十六位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明朝的皇帝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明朝的皇帝有哪些呢?其实也还是非常简单的,话说只要稍微的学习研究下就能知道了,小编今天给大家收集好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看看,看看明朝的皇朝到底有哪些吧,前后16位,看那具体是哪些人。1、朱元璋生卒:1328年~1398年,庙号:明太祖 谥号:明

  • 王陵和刘邦关系有多好,两人早年以兄弟互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不知道各位是否了解王陵这位历史人物。王陵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很早就认识刘邦,还曾多次和刘邦一起协同作战,等刘邦攻破咸阳后,王陵在南阳割据一方。后来,王陵母亲被项羽烹煮,王陵决定投靠刘邦,一起对付项羽。说起来王陵是一个十分直爽的人,他最后也是因为性格问题主动辞官,并拒绝上朝。这中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

  • 汉朝时期察举制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两汉时期也就是东汉和西汉,都有实行一个制度,那就是“察举制”。很多人对于这个制度并不是很了解,那么这个察举制到底是干嘛的呢?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察举制的优势察举制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上文说到,察举制最后选

  • 53倭寇砍杀4000明军是真的吗?《明史》等史料证明的的确确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朝的一些问题,话说在明朝时期有53位倭寇砍杀了4000明军,那么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又有什么历史依据呢?又有什么样的史料记载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感兴趣的我们一定别错过了,所以大家就速度的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据《明史》、《筹海图编》等史料记载,在嘉靖三十四年,也

  • 明朝卫所兵制和募兵制各有哪些优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的兵制问题,在前期的时候是卫所兵制,不过到了后期就变成了募兵制。但是对于这两种兵制,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呢?很多人其实都不明白这个兵制的问题,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赶紧一起来看看吧!明代的卫所制度是一种野蛮而落后的军事制度,本来唐代中期府兵制崩溃以后,中国已经是普遍采用了比较先进的

  • 中国最后的武状元是谁,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是国家选拔人才使用的主要方式,这个制度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文举和武举。在我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存在着重文轻武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了解科举时候多半都是文举,对武举的了解非常的有限。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历史上最后的武状元。1、武举制度的出现历史上唐朝时正式创立了武

  • 刘邦被围七天七夜,最后是怎么逃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在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就活的有些飘了,自以为是天下无敌了。当他听说了韩王韩信(不是兵仙韩信)准备投降匈奴的时候感到极其气愤。再加上匈奴动不动就在边界搞事情,于是一怒之下就带着灌婴、樊哙、陈平、周勃、夏侯婴等一众文臣武将以及32完大军御驾亲征。起初,汉军连连得胜,接连打败韩王信和赵利与匈奴联军的主力

  • 曹操一生错过几位人才,有这三人或将改变曹魏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用人只有四个字“唯才是举”,只要是能力突出者便可得到提拔和重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身边的人才才能络绎不绝,和东吴、蜀汉相比,这也是曹魏一大优势。曹操爱才,但他也并非能把天下所有人才都招入麾下,他的一生也曾错过比较重要的人物,例如高顺、关羽和华佗。如果这三人都能替曹操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