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的丞相有什么特点,都有什么功绩

汉武帝的丞相有什么特点,都有什么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10 更新时间:2024/1/22 10:23:35

在西汉时期,丞相多半是功勋外戚,出身都非常的高贵,而且一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甚至在汉武帝统治初年的时候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之后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统治,一面设置了内廷决策机构,削弱了外廷丞相的权利,同时再搭理提拔儒生布衣为相,打破了贵族担任丞相的惯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所任用的14为丞相的下场都比较凄惨。

1、卫绾:任职期间无所建树,因未能履职被罢免。卫绾于汉文帝时弄车之技当上郎官,后升任中郎、河间王太傅。汉景帝时,因平“七国之乱”有功升任中尉,后升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汉景帝晚年,因为他敦厚老成适于少主,故被提拔为丞相,不过他从开始当官直至位居丞相,始终无所建树也无有过失。汉武帝即位后,卫绾仍为丞相,后于建元年间被以汉景帝卧病之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身为丞相未能伸冤为由罢免。

2、窦婴:因支持变革被罢免,又因“伪造诏书”被处死。窦婴是太后窦漪房的侄子,“七国之乱”中因功封侯,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时,窦婴担任太子太傅。建元元年(前140年),丞相卫绾被免职后,汉武帝任命接任丞相之位。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因改革之事与窦太后矛盾加剧,窦太后一怒之下罢免了赵绾、王臧等人,窦婴也因支持汉武帝改革而被罢免。窦太后去世之后,窦婴也被疏远,后因至交灌夫与田蚡发生矛盾,窦婴为营救灌夫而与田蚡当堂廷辩,但在王太后压力下,灌夫仍被处死。后窦婴以汉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觐见汉武帝,但却因遗诏并无副本,被以“伪造诏书罪”弹劾,并最终于元光四年(前131年)十二月被处死。

3、许昌:窦太后去世后失势,因治理丧事不利被罢免。许昌是西汉开国功臣柏至侯许温之孙,在窦太后与汉武帝因改革发生矛盾时,因支持窦太后的黄老治国政策,在丞相灌婴被罢免后,被任命为新的丞相。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没什么作为。到了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去世,许昌便也失去了靠山,随即便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汉武帝免职。

4、田蚡:外戚身份担任丞相,窦婴被杀后惊惧而死。田蚡是汉武帝母亲王娡的同母弟,汉景帝晚年随着王娡的受宠,田蚡的地位也开始水涨船高。建元元年(前140年),窦婴被任命为丞相的同时,田蚡也被任命为太尉,后同样因支持汉武帝改革而被窦太后罢免。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后,随着许昌被罢免,田蚡开始担任丞相,然而担任丞相后却“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结果与窦婴和灌夫发生矛盾,虽然最终在王太后的支持下诛杀了窦婴和灌夫,但在两人被杀次年,即元光五年(前130年)春,田蚡便因惊惧而患病,多方医治无效,最终竟然就此惊惧而死。

5、韩安国:御史大夫行丞相事,因受伤而被免职。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先于梁王刘武幕下任中大夫,成为梁孝王身边的得力谋士,并深受汉景帝器重,刘武去世之后,韩安国因罪丢官,闲居于家。汉武帝即位后,韩安国通过贿赂田蚡,得以入朝为官,并一路升迁至御史大夫,后于田蚡死后,以御史大夫之位行丞相事,但不久便在给皇帝导引车驾时堕下车,跌跛了脚,汉武帝无奈之下只好将其病免。后因在对待匈奴问题上与汉武帝有分歧,而一路遭贬疏远,最终于元朔二年(前127年)因病去世。

6、薛泽:在职数年没有功绩,但下场比大多丞相要好。薛泽是西汉开国功臣广平侯薛欧的孙子,史书对其记载相对较少,只知道其在韩安平被免职后担任丞相,任职期间所作所为并无记载,想来应该是没有什么作为,最终于元朔五年(前124年)被免职。正如司马迁所言,“(薛泽)无所为,故无所恶,泽乃全性命,幸也”。

7、公孙弘:首位以布衣升任丞相者,担任丞相六年薨于任上。公孙弘在汉武帝时因先后两次被国人推荐,被征为博士,因品行敦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吏事,又能以儒术缘饰文法,被汉武帝于元光六年(前134年)晋升左内史,治理京畿,又于元朔三年(前126年)接替张欧出任御史大夫。元朔五年(前124年),丞相薛泽被免职后,汉武帝欲任公孙弘为丞相,但按照汉制丞相应由列侯担任,汉武帝于是便加封公孙弘为平津侯,于是公孙弘不仅成为了西汉以来第一位以布衣升任丞相者,而且也是丞相封侯的第一人。公孙弘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后于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薨于任上,享年七十九岁。

8、李蔡:任职期间政绩卓著,因侵占景帝园寝自尽。李蔡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堂弟,早年以良家子身份从军击胡,后因功升任武骑常侍。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轻骑将军李蔡与卫青一同出兵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于此战立下赫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乐安侯,从此弃武从政,不久便升任御史大夫。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去世之后,李蔡被任命为丞相。担任丞相四年间政绩卓著,尤以协助汉武帝治吏、改币、统禁盐铁等项大计中成就最大,元狩五年(前118年),李蔡因私自侵占汉景帝园寝的空地而被问罪,李蔡不愿接受询问,自杀而死。

9、庄青翟:与张汤相互构陷,张汤自尽后牵连致死。庄青翟是武强侯庄不识之孙,汉文帝时袭爵武强侯。汉武帝时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李蔡自尽身亡后,庄青翟被任命为丞相。当时,御史大夫张汤也有意相位,因而在庄青翟担任丞相后,两人矛盾日益尖锐,相互构陷不止,后来庄青翟与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等人合谋,成功扳倒张汤,张汤为汉武帝留书一封后自尽。汉武帝看了张汤书信后明白张汤之死有冤,心生悔意,遂抓捕杀死朱买臣、王朝、边通,丞相庄青翟亦连坐下狱,仰药自尽。

10、赵周:任职期间记载较少,后因履职不力入狱后自杀。赵周是楚国太傅夷吾任之子,其父被楚王刘戊杀死后,于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因因父功封侯。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庄青翟被杀之后,时任太子太傅的赵周被任命为丞相。元鼎五年(前111年)九月,朝廷祭祀宗庙,列侯奉命贡献黄金,并由少府负责检查黄金,凡是重量不足或者是成色不好的,都以不敬之罪弹劾,先后有一百零六人因此被剥夺爵位。九月初六,赵周因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弹劾入狱,最终自杀身亡。

11、石庆:在职九年却只是摆设,谨小慎微最终因病去世。万石君石奋之子。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册立刘据为太子,并为其选拔老师,时任沛郡太守的石庆因此升任太子太傅,并于七年以后,升任御史大夫。元鼎五年(前111年),赵周入狱之后,汉武帝任命石庆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在职期间,桑弘羊、王温舒等人大权在握,而忠厚、谨慎的石庆虽然是丞相,但更多只是个摆设。石庆在职九年,根本没有能力和权力来履行职责,好不容易弹劾了一次天子近臣,结果自己反而获罪,无奈之下只好继续谨小慎微。太初二年(前103年),石庆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恬侯。

12、公孙贺:被迫坐上丞相之位,后因巫蛊之祸冤死狱中。早在汉武帝刘彻为太子时,公孙贺便是太子舍人,汉武帝即位后晋升太仆,后以太仆之职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七次出击匈奴,凭军功封为南奅侯,亦因酎金失侯。太初二年(前103年),石庆去世之后,在汉武帝的强硬命令下,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封葛绎侯。征和元年(前92年),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因不守法纪被捕,当时汉武帝正为抓捕“以武犯禁”的朱安世而恼火,公孙贺为救儿子遂自请抓捕朱安世。朱安世被抓后,却在狱中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以巫蛊诅咒天子,汉武帝一怒之下将公孙贺下狱,并冠以兴利弟子宾客不顾黎民死活等多条罪名,结果公孙贺、公孙敬声父子死于狱中,而“巫蛊之祸”也就此被引发。

13、刘屈氂:“巫蛊之祸”后意图另立太子,事发后被腰斩处死。刘屈氂是汉景帝刘之孙,汉武帝刘彻之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屈氂在拜相之前任何官不详,在丞相公孙贺被捕下狱后,刘屈氂由涿郡太守升任左丞相,封澎侯。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全面爆发,太子刘据因受江充诬陷又无法自证,遂起兵杀死江充,攻进丞相府,刘屈氂仓皇逃走并派长史向汉武帝报告,武帝下诏命刘屈氂平叛,结果大批官员被杀,死者多达数万人。征和三年(前90年),由于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刘屈氂便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其夫人却被内者令郭穣密告有诅咒汉武帝的行为,武帝下诏彻查之下刘屈氂和李广利的阴谋彻底败露,刘屈氂本人被汉武帝装在运食物的车上示众,然后押往长安东市腰斩。

14、田千秋:因替太子诉冤升任丞相,为相十二年病逝于任上。田千秋是战国时田齐后裔,原为高寝郎,供奉高祖陵寝,在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田千秋上书诉冤,让汉武帝深有同感,遂被提拔为大鸿胪,数月后刘屈氂下狱,田千秋又被提拔为丞相,封富民侯。田千秋为人谨厚持重,汉武帝临终之前,以田千秋和霍光等人辅佐昭帝刘弗陵,汉昭帝即位之后,因霍光日渐势大,田千秋只得退避三舍,后于始元六年(前81年)主持召开盐铁会议,又于元凤元年(前80年)平定燕王刘旦之乱,逮捕上官。元凤四年(前77年),担任丞相十二年的田千秋病逝于任上,谥号定侯。

以上便是汉武帝在位期间的十四任丞相,就结局而言大多下场不好,不同之处在于早期的丞相多因与皇权相争而死于权力斗争,而后来的丞相则多因获罪被杀,只有少数几人能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陈炯明为什么反对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广东王陈炯明,对他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极端。其中一种观点就是以《陈炯明叛国史》一书作为代表,因为陈炯明反对孙中山,以至于导致陈炯明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坏人。而另一种就是以陈定炎和高宗鲁围殴代表的合著《一宗现代史大翻案——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怨真相》一书,将陈炯明推崇为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

  • 张飞镇守长坂桥,曹操众将为何不敢与张飞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长坂坡之战,刘备一方能顺利撤退,还要感觉张飞在长板桥上的英勇表现。当时张飞负责断后,他仅率领少量骑兵立于长坂桥上,张飞霸气说到:“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结果曹操阵营中的将士全部无动于衷,似乎是被张飞的气势给镇住了。很难想象张飞是如何靠一己之力阻挡曹军追击的,当时曹操派

  • 南坡之变后的元朝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多英年早逝的皇帝,有些是因为身体不好,早早就夭折了;有些这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部下残害。元朝的元英宗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了,做事果敢,年少有为,但是却也英年早逝,很多人都对他的早逝而叹息不已。那么元英宗是怎么死的呢?这就不得不说道南坡之变了。1、年少继位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

  • 藤野先生为鲁迅先生做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鲁迅,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他那一副严肃的形象。鲁迅出生于晚清时期,活跃在民国时期,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拯救国人而不断付出努力。作为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鲁迅的语言犀利有力、文笔简介、比喻巧妙等等,有着非常多的优秀作品。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奉为圭臬去拜读。纵观人类发展史

  • 载沣退休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说这个清朝时期的末代摄政王载沣的事情,话说这个载沣很早就退休了,那么他退休后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也值得讨论也值得大家来看一看议一议的,那么具体生活如何呢?下面简单的说说。载沣退休生活还是很不错的。载沣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也没有政治魄力,之所以在25岁就当上摄政王,完全是因为他的

  • 揭秘关羽死后手下四大将关平、廖化、周仓、王甫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关羽死后的事情,很多人也知道,关羽死后他手下的四位大将的结局又会是什么呢?其实在《三国演义》里面和正史里面结局是差了很多很多的,所以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具体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既然你提到正史,那么我后面的解说就以正史为主,演义为辅来谈谈关平、廖化、周

  • 历史上朱由崧为何风评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明末清初的历史笔记来看,朱由崧为人腐朽,生活放纵,经常沉迷酒色,被称为是“失德”帝王。朱由崧身边的大臣只会阿谀奉承,心思全放在拍马屁上,根本不把政事当一回事。如此看来,感觉朱由崧日子过得还挺舒服的,不过要是纵观朱由崧的一生,其实他的经历非常惨。而且对朱由崧的评价其实也有争

  • 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伯邑考,文献中又称邑考。这个名字有什么奥妙呢?古人完整的记名,有字前名后的习惯。比如孔子父亲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其实就是孔纥。所以伯邑考应该是字伯,名邑考。邑不大可能是封地。因为以封地为氏的话,就应该叫邑伯考了。(当然也有可能字伯邑,名考)看到还有人说考是指先父,不可能用在名字里。可是孔子的七

  • 曹操给荀彧的空盒子什么意思,真的想杀荀彧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荀彧,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不过关于荀彧的死确实众说纷纭。在史书中记载到荀彧是因为过度忧虑而死的。也有记载是曹操送了荀彧一个空食盒子后自尽了。但不论是哪种说法,荀彧的死都不是正常的。那么荀彧的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曹操是真的想杀荀彧吗?1、与曹操关系密切的荀彧。荀彧和曹

  • 北洋军阀与国民党关系如何,两者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淮海战役》这部电影,看过的朋友可能都记得里面一个片段,就是黄百韬临死之前在军部兵团司令部所在的屋子中对身边的25军副军长杨廷宴等人表示自己虽不是黄埔出身的,但是也可以不经过通报就能进入总统府的,其特别通行证的编号是17号,这样就足够了。黄百韬说的是实情。虽然他祖籍广东,但是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