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为什么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3 更新时间:2024/1/25 14:01:21

武逼迫黎元洪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其实这也并不是张振武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在武昌起义的发动组织是孙武和张振武负责共进会,和蒋翊武领导的学社,在贡献上,文学社的作用比共进会要大一点,而革命党要选黎元洪当湖北都督,和张振武无法决定这件事一样,自身的影响力不够。

1、武昌首义者张振武

张振武是湖北罗田人,先前在湖北省立师范学堂就读,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员,1905年自费到日本留学,1907年加入同盟会,担任湖北方面组织工作,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发展革命力量,扩充革命队伍,1911年6月,加入了孙武、焦达峰成立的共进会,由于张振武能力比较强,又变卖家产资助革命,在共进会中影响力逐渐提升。

又由于张振武胆识过人,在共进会中主要负责财务、筹款和购运军火等事务,在武昌起义的时候,张振武是领导者之一,因此被称为武昌首义者之一。

实际上,当时革命党的势力并不强大,而共进会和文学社的影响力也不足,在武昌的新军起义领导者中也都是中下级军官,想要震慑整个武汉乃至湖北,影响力是不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革命党人决定让黎元洪担任湖北都督是十分明智的。

2、床底下请出的湖北总督

黎元洪能够担任湖北总督,和黎元洪在辛亥革命之前的做事风格有关系,当时黎元洪对部队十分宽容,所以革命力量在黎元洪的部队中发展最快,黎元洪也就睁一只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对于革命活动也不过问,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为,使得黎元洪获得了革命的的好感。

在武昌起义后,湖北总督瑞徽和第八镇统制张彪都跑了,革命进行的比想象的还要成功,这个时候就需要打出旗号,领导全局,通电全国。实际上文学社和共进会起义之前是想让同盟会来领导的,结果黄兴没有赶来,起义就爆发了(黄兴率领革命起义N次,无一成功,武昌起义时黄兴还没赶上)。而当时革命军的总指挥吴兆麟只是一个兵勇,影响力不够。

这个时候包括张振武在内一些革命军要干在咨议局酝酿筹建湖北军政府的名单,在军政府总督这个人选上,始终是拿捏不定,最后张振武提出以亲近革命党的黎元洪出任总督。

当时黎元洪正准备潜逃,被革命党抓到行踪,到黎元洪住处去后,黎元洪吓的躲到了床下,革命党人找到黎元洪对着床下喊话“请黎统领出面议事,不必顾忌”,黎元洪也不敢出来,后来还是被人给拽出来的。在革命党人的推拉下,黎元洪被带到咨议局,革命党人还说,告示都已经写好,就差都督签名了,黎元洪就这样当了湖北都督。

实际上,张振武等人还是资历和影响力不够,因此只能把黎元洪拉出来壮声势,实际上在武昌起义中,黎元洪起到的作用也是巨大的,随后南方多省相继宣布独立,从中不仅能看出武昌起义的作用,也有黎元洪的作用,毕竟小兵造反和当官的造反,那是不一样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的丞相有什么特点,都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西汉时期,丞相多半是功勋外戚,出身都非常的高贵,而且一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甚至在汉武帝统治初年的时候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之后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统治,一面设置了内廷决策机构,削弱了外廷丞相的权利,同时再搭理提拔儒生布衣为相,打破了贵族担任丞相的惯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所任

  • 陈炯明为什么反对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广东王陈炯明,对他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极端。其中一种观点就是以《陈炯明叛国史》一书作为代表,因为陈炯明反对孙中山,以至于导致陈炯明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坏人。而另一种就是以陈定炎和高宗鲁围殴代表的合著《一宗现代史大翻案——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怨真相》一书,将陈炯明推崇为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

  • 张飞镇守长坂桥,曹操众将为何不敢与张飞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长坂坡之战,刘备一方能顺利撤退,还要感觉张飞在长板桥上的英勇表现。当时张飞负责断后,他仅率领少量骑兵立于长坂桥上,张飞霸气说到:“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结果曹操阵营中的将士全部无动于衷,似乎是被张飞的气势给镇住了。很难想象张飞是如何靠一己之力阻挡曹军追击的,当时曹操派

  • 南坡之变后的元朝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多英年早逝的皇帝,有些是因为身体不好,早早就夭折了;有些这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部下残害。元朝的元英宗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了,做事果敢,年少有为,但是却也英年早逝,很多人都对他的早逝而叹息不已。那么元英宗是怎么死的呢?这就不得不说道南坡之变了。1、年少继位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

  • 藤野先生为鲁迅先生做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鲁迅,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他那一副严肃的形象。鲁迅出生于晚清时期,活跃在民国时期,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拯救国人而不断付出努力。作为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鲁迅的语言犀利有力、文笔简介、比喻巧妙等等,有着非常多的优秀作品。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奉为圭臬去拜读。纵观人类发展史

  • 载沣退休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说这个清朝时期的末代摄政王载沣的事情,话说这个载沣很早就退休了,那么他退休后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也值得讨论也值得大家来看一看议一议的,那么具体生活如何呢?下面简单的说说。载沣退休生活还是很不错的。载沣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也没有政治魄力,之所以在25岁就当上摄政王,完全是因为他的

  • 揭秘关羽死后手下四大将关平、廖化、周仓、王甫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关羽死后的事情,很多人也知道,关羽死后他手下的四位大将的结局又会是什么呢?其实在《三国演义》里面和正史里面结局是差了很多很多的,所以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具体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既然你提到正史,那么我后面的解说就以正史为主,演义为辅来谈谈关平、廖化、周

  • 历史上朱由崧为何风评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明末清初的历史笔记来看,朱由崧为人腐朽,生活放纵,经常沉迷酒色,被称为是“失德”帝王。朱由崧身边的大臣只会阿谀奉承,心思全放在拍马屁上,根本不把政事当一回事。如此看来,感觉朱由崧日子过得还挺舒服的,不过要是纵观朱由崧的一生,其实他的经历非常惨。而且对朱由崧的评价其实也有争

  • 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伯邑考,文献中又称邑考。这个名字有什么奥妙呢?古人完整的记名,有字前名后的习惯。比如孔子父亲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其实就是孔纥。所以伯邑考应该是字伯,名邑考。邑不大可能是封地。因为以封地为氏的话,就应该叫邑伯考了。(当然也有可能字伯邑,名考)看到还有人说考是指先父,不可能用在名字里。可是孔子的七

  • 曹操给荀彧的空盒子什么意思,真的想杀荀彧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荀彧,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不过关于荀彧的死确实众说纷纭。在史书中记载到荀彧是因为过度忧虑而死的。也有记载是曹操送了荀彧一个空食盒子后自尽了。但不论是哪种说法,荀彧的死都不是正常的。那么荀彧的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曹操是真的想杀荀彧吗?1、与曹操关系密切的荀彧。荀彧和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