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五律的代表人物有谁

唐朝五律的代表人物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077 更新时间:2024/2/3 1:18:32

五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后来在唐朝发扬光大,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五言律诗。五律讲究声律以及对偶,全篇共八句组成,每句五字,基本形式分仄起和平起两种。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诗都属于五律,例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的《登岳阳楼》等。这次是准备简单介绍下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还有该诗体的代表人物,有兴趣可以了解看看。

1、唐朝第一位诗人

被后世认定为唐朝第一位诗人的王绩,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他仿效200多年前东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写过一篇《五斗先生传》,自诩很能喝酒,还愿长醉不愿醒。

他为什么迷恋酒乡,如此消沉呢?说来话长。王绩出生在隋朝,从小自幼好学,记忆力特别强。公元600年,16岁的王绩到京城拜见当朝宰相杨素,其聪明机智、才华过人的本事叫京城的王公贵族吃惊不小,誉称其为“神仙童子”。

五年后王绩顺利通过隋炀帝杨广新创的科举考试,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负责保管和校勘朝廷的书籍。“秘书省正字”虽然是个官,但不是那种文人理想中的能掌控治国平天下大权的官,因此心里充满失落感,整天闷闷不乐的,后来干脆申请调出京城,到南京六合县做县丞。

在官场待久了,发现了官场腐败且无力改变,只好借酒消愁以求解脱。被人弹劾“只知贪杯不理政事”,时值隋末大乱,他一气之下辞职,回山西老家当起了陶渊明式的隐士。

公元625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发布了用隋朝旧臣的圣旨,朝廷参照王绩原来的官职,任命其为门下省待诏。门下省是隋唐两代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主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

待诏就是替补人员。

虽然是替补,但王绩很欣然地接受了这个职务。他的弟弟觉得奇怪,薪水这么低还愿干?就问是啥原因。王绩月亮坝耍刀明砍(明侃),因为每天能得到三升酒。这话传到了上司陈叔达耳中,把供应给他的酒从三升增加到了一斗。但厌恶官场腐败的王绩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隐。归隐后,他不单是品酒、酿酒,还编写酒谱,写下了不少有关酒的传世文章。

他写的《野望》诗,令文学史为之一新,流传至今,谁读了都会产生深深的共鸣,在此笔者试用散文将原诗翻译:

那天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的山上向远方眺望,心中十分惆怅,不知道今后我落脚到何方。山间密密的树林落下了不少黄叶,已是一幅秋天的景象。太阳下山了,给山巅抹上了落日的光辉。清晨就把牛和羊赶出去放牧的乡民,急急地把它们赶回去。猎人们带着弓箭和猎物也回家了。我是一个外乡人,与他们不相识,他们陆续从我身边经过,大家都没有相互打招呼。这里的自然风光好,人们纯朴勤劳,远离了城镇的喧闹,我打算以后就在这里隐居。

2、狂傲自大的杜审言

初唐诗人杜审言,没有其先祖杜预孙子杜甫那么知名,但按杜甫所述“吾祖诗冠古”来看,理应属于诗坛大咖人物。他也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其五言律诗的格律近乎于完美。可他的性格特立特行,狂傲得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670年,26岁的杜审言一举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他为隰城(今山西临汾附近)的县尉。他嫌这官儿级别太低,十分不满意。

后来他得到一个参加官员预选的机会,可叹他智商超过常人情商却低得不及常人,走出考场就当众挖苦主考官苏味道,说他晓得了自己的才华后,会羞愧而死。还说自己的诗文超过了屈原和宋玉的赋的水平,书法嘛王羲之也甘拜下风。俗话说文无第一,古代文人十分讲究谦和,如此反其道而行之,真不知他如何想的。

杜审言的这种个性,使他成为了官场上的另类人物,不仅是升迁无望,日子过得不舒心,还差点儿丢掉性命。

698年他被贬到更远的吉州(今江西吉安境内)担任司户参军,得罪了同僚郭若讷和长官周季重,这两个家伙可不像苏味道那样豁达大度,对杜审言的怪脾性一笑了之,而是合伙起来整他,竟然把他定成了死罪。

杜审言13岁的儿子杜并给父亲报仇,潜入周季重家将其杀死,本人被周家侍卫当场杀死。此事震惊朝野,大家被杜并的孝义感动,许国公亲自为杜并撰写墓志铭。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杜审言受到重用。因与武则天的两个张姓面首有勾结,唐中宗即位后将其流放到一个叫峰州的边远地方。

幸运的是,杜审言在峰州没待多久,唐中宗下诏将其召回,任命他为国子监主簿、修为馆直学士,至此后半生过上了轻松的仕途生活。他到了即将告别人世的弥留之际,那狂傲劲最后发作了一次,他告诉来看他的好友宋之问、武平一,本人死了以后,如今文坛还没有适合来接本人班的人耶。

估摸他认为自己狂傲有本钱吧?实话实说,他的五言律诗的确写得好,明朝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应麟将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誉为“初唐五律第一”。

3、唐五言律诗的代表人物

唐代五言律诗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古今没有一个权威的版本,历代公认的有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李商隐等。

杜甫成就最高的是古体诗和律诗,律诗对格律的要求非常严格,杜甫的五律水平实在高,达到了既符合律诗的规则且十分自然流畅,还拓展了律诗的表现范围,除了应酬、咏怀等,还写山水、宴游、时事。最使人推崇的是他的《登岳阳楼》,后人称其为“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盛唐五律第一”。

李白的名讳就不用多说了,一代诗仙,飘逸绝伦,古今中外驰名。笔者认为他代表性的作品是《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他的五律极富个人特色,隐含着禅意,且意境清新自然。笔者最推崇他的五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限于篇幅,孟浩然、李商隐等就不概略介绍了。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理事、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理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张振武逼迫黎元洪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其实这也并不是张振武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在武昌起义的发动组织是孙武和张振武负责共进会,和蒋翊武领导的文学社,在贡献上,文学社的作用比共进会要大一点,而革命党要选黎元洪当湖北都督,和张振武无法决定这件事一样,自身的影响力不够。1、武昌首义者张振武张振武是湖北罗田人,先

  • 汉武帝的丞相有什么特点,都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西汉时期,丞相多半是功勋外戚,出身都非常的高贵,而且一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甚至在汉武帝统治初年的时候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之后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统治,一面设置了内廷决策机构,削弱了外廷丞相的权利,同时再搭理提拔儒生布衣为相,打破了贵族担任丞相的惯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所任

  • 陈炯明为什么反对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广东王陈炯明,对他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极端。其中一种观点就是以《陈炯明叛国史》一书作为代表,因为陈炯明反对孙中山,以至于导致陈炯明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坏人。而另一种就是以陈定炎和高宗鲁围殴代表的合著《一宗现代史大翻案——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怨真相》一书,将陈炯明推崇为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

  • 张飞镇守长坂桥,曹操众将为何不敢与张飞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长坂坡之战,刘备一方能顺利撤退,还要感觉张飞在长板桥上的英勇表现。当时张飞负责断后,他仅率领少量骑兵立于长坂桥上,张飞霸气说到:“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结果曹操阵营中的将士全部无动于衷,似乎是被张飞的气势给镇住了。很难想象张飞是如何靠一己之力阻挡曹军追击的,当时曹操派

  • 南坡之变后的元朝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多英年早逝的皇帝,有些是因为身体不好,早早就夭折了;有些这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部下残害。元朝的元英宗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了,做事果敢,年少有为,但是却也英年早逝,很多人都对他的早逝而叹息不已。那么元英宗是怎么死的呢?这就不得不说道南坡之变了。1、年少继位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

  • 藤野先生为鲁迅先生做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鲁迅,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他那一副严肃的形象。鲁迅出生于晚清时期,活跃在民国时期,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拯救国人而不断付出努力。作为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鲁迅的语言犀利有力、文笔简介、比喻巧妙等等,有着非常多的优秀作品。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奉为圭臬去拜读。纵观人类发展史

  • 载沣退休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说这个清朝时期的末代摄政王载沣的事情,话说这个载沣很早就退休了,那么他退休后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也值得讨论也值得大家来看一看议一议的,那么具体生活如何呢?下面简单的说说。载沣退休生活还是很不错的。载沣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也没有政治魄力,之所以在25岁就当上摄政王,完全是因为他的

  • 揭秘关羽死后手下四大将关平、廖化、周仓、王甫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关羽死后的事情,很多人也知道,关羽死后他手下的四位大将的结局又会是什么呢?其实在《三国演义》里面和正史里面结局是差了很多很多的,所以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具体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既然你提到正史,那么我后面的解说就以正史为主,演义为辅来谈谈关平、廖化、周

  • 历史上朱由崧为何风评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明末清初的历史笔记来看,朱由崧为人腐朽,生活放纵,经常沉迷酒色,被称为是“失德”帝王。朱由崧身边的大臣只会阿谀奉承,心思全放在拍马屁上,根本不把政事当一回事。如此看来,感觉朱由崧日子过得还挺舒服的,不过要是纵观朱由崧的一生,其实他的经历非常惨。而且对朱由崧的评价其实也有争

  • 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伯邑考,文献中又称邑考。这个名字有什么奥妙呢?古人完整的记名,有字前名后的习惯。比如孔子父亲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其实就是孔纥。所以伯邑考应该是字伯,名邑考。邑不大可能是封地。因为以封地为氏的话,就应该叫邑伯考了。(当然也有可能字伯邑,名考)看到还有人说考是指先父,不可能用在名字里。可是孔子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