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左宗棠500年第一伟人,跟马家军什么关系

为何说左宗棠500年第一伟人,跟马家军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84 更新时间:2024/2/18 20:38:44

在民国时期,各地区都有着很多的军阀,其中西北的马家军算是非常独特的一支了。论其实力,马家军绝对是垫底的,但是知名度却是堪称一流的。关于马家军的介绍和章,还有影视作品,可以说也是非常多的,不过基本上都是描述马家军的负面信息的,甚至在其中还参杂了很多的谣言和抹黑。不过近期小编看了一文比较客观的来评价马家军。

作者认为马家军虽然作恶多端,从客观上来说,马家军的存在对西北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少在抗战中,在那个最风雨飘摇的时期,西北马家军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没有像东北、内蒙的实权派一样卖国投敌,分裂建国。

笔者同样认为不能一棍子打死马家军,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马家军之所以不敢叛国,功劳全在左宗棠。所以说,如果能够客观地看待马家军,就能够理解梁超为什么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马家军的崛起可以追溯至清末的陕甘叛乱。趁着太平天国之乱,西北的宗教领袖也纷纷自立,妄图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独立国家。西北宗教和民族问题复杂,清政府屡次平乱皆以失败告终,在覆灭太平军后后,急忙让左宗棠率老湘军赶赴西北。

西征的老湘军皆是经过战争洗礼的百战精兵,战斗力不言而喻,但左宗棠也敏锐地意识到,西北乱局并不能单纯地依靠军事手段解决。经过多番走访和调研,左宗棠认为西北的症结在于“有教无国”。

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过程中,与当地封建势力相结合,发展出了一种特有的“门宦制度”。通过神化教主是带领信徒进入天堂的引路人,将教主与信徒之间的宗教等级关系变成地主与农民之间的依附关系。

教主在宗教、婚姻、钱粮、诉讼等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信徒必须无条件服从。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教主的传承最初采取的是“传贤制”,但仅实行了一代就变成了“世袭制”,教主的儿子永远是教主。

当教主对信徒的控制远远超过了官府后,一旦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控制力下降,各地有实力的教主就蠢蠢欲动,这才有了“国有难,穆必乱”的老话。

左宗棠进入甘肃后,先是全力荡平了叛乱的中心金积堡,凌迟处死了匪首马化龙。然后才开始实行自乾隆皇以来,清政府一直奉行的“以穆治穆”政策,但是扶持的对象却跟以往大不相同。

当时西北伊斯兰教主要有新老两个教派,创始人分别是马明心和马来迟。马化龙被诛后,标志着新教势力的破灭,马来迟的四世孙,华寺门宦的教主马桂源于是就成了西北宗教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新教是发动叛乱的主力,左宗棠必须将马化龙的势力连根拔起,但老教一直心官府,很多人都是被裹挟的,并没有坚定的反叛意识,所以马桂源属于可以被争取的对象。

然而左宗棠却没有争取这位教主大人,反而将他有意投降的消息透漏给了河州的宗教领袖马占鳌。马占鳌之前是河州叛军的首领,他在太子寺之战中大败清军,之后却立刻请降,因此深得左宗棠的青睐。

马占鳌深知自己仅是地区性的宗教领袖,永远不可能成为教主。一旦马桂源投降,朝廷必然重用其老教教主的身份,而他自己则永无出头之日。

马占鳌得到消息后,一方面写信告诉马桂源,自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得已才投降清军的,请求马桂源继续领导教众抗清;另一方面又不断暗中设计,最终生擒了包括马桂源在内的13名首领。

这样在马占鳌的帮助下,左宗棠成功斩断了西北最大门宦势力的血脉。战后论功行赏,以马占鳌家族为首的河州军阀如愿当上了朝廷在西北的代理人。

随着清朝的衰落,马家军虽然逐步实现了割据西北的目的,因为他们不是教主,而且还出卖过教主,从此失去了宗教号召力,只能依靠中央政府的才能维持统治。

抗战时,日本特工抛出建立“伊斯兰国”的诱饵时,他们之所以不为所动,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足够的合法性,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左宗棠在几十年前就给他们戴上了紧箍咒。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金国灭亡时皇族全被杀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金国,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说过,也不知道大家对历史上金国了不了解,也算的上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了。金国在历史上是跟南宋并存的一个朝代,也可称之为金朝。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金国灭北宋的时候的靖康之耻,可以说是非常惨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金朝在被灭的时候有多惨呢?那么下面小编就来跟大

  • 邓世昌用的手枪是什么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清朝末期北洋军阀的事情的,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说说邓世昌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邓世昌是有用手枪的,那么邓世昌用的手枪哪里来的呢?是清朝自己造的,还是说是外国进口的呢?这些问题也都值得研究,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七、八十年代中国的老电影《邓世昌》在全国重新上演后,引起

  • 孙绍为何没能当上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关于孙绍的具体生卒年月日不详,不过孙策死时只有25岁,所以孙绍年龄应该不会太大。所以孙策在思考继承人的时候,应该也有年龄方面的考量,当时东吴根基还不是非常稳固,如果让一个没有能力主持大权的人继承自己,那势必会增添风险。所以考虑到东吴的未来,让弟弟孙权继承是个最稳妥的选择。1、英年早逝孙策的父

  • 蜀国灭亡后张飞家为何没事而关羽家满门别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蜀国的灭亡其实也还是非常的残酷的,但是没有办法,各种原因制约,蜀国灭亡后其实还是有很多故事的,话说就拿这个蜀国灭亡后张飞家和关羽家的结局来看的话,还是非常的不一样的,张飞家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关羽家就比较惨了,几乎别灭门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区别对待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

  • 刘邦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狡兔死,走狗烹”,这样的事情在大部分的朝代当中都有发生过。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他在正式登基称帝后,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成了他想要铲除的对象。其中韩信的死大家应该最为熟悉,虽然不是由刘邦亲自主导,但吕后基本就能代表刘邦的意思。那在这些功臣中

  • 二分天下和三分天下哪个策略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和鲁肃都赞同吴蜀联手对抗曹操,形成三分天下局势。事后,周瑜提出二分天下,两强相争,也就是说,周瑜是打算灭掉刘备势力的,只是周瑜提出的二分天下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其中益州和汉中是重中之重。客观来说,吴军想要拿下益州非常困难,川地自古易守难攻,拿太多精力放在益州这个地方,以东吴自

  • 一战油轮战争为何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军人来说什么最重要,那肯定就是团结了,对于军人来说没有比团结更加重要的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往往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生死存亡。在规模宏大的战争当中,除了一支部队分成了多个作战小队之外,同时还有各中大部队之间的合作。作战计划是需要多个不对进行结合,最终形成合围之势。若是不对之间的合作默契出现了问题和

  • 刘邦是怎么夺了韩信的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刘邦,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汉朝的开朝皇帝。对刘邦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会知道刘邦与项羽在荥阳之战战败之后向北窜逃,只身来到了韩信的大营,并且只身一人轻而易举的就多得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这是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把。1、刘邦智夺韩信兵权公元前204年

  • 明孝宗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明孝宗朱祐樘不知道大家聊不了解,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他的。很多人会说明孝宗自幼就是个可怜人,因为明孝宗他爹朱见深不知道是为何,有着特别严重的“恋母癖”,后宫那么多人不爱,就非要独宠一个比自己大好多岁的万贵妃,而且对万贵妃也是唯命是从。万贵妃善妒,自己年龄大没办法生下孩子,也不

  • 唐朝时期的山东士族是什么氏族?为什么李世民想很想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时期的事情,在唐朝时期是有这个山东士族的,这个山东士族是李世民非常想除掉的士族,那么很多人问了,这个山东士族是什么士族呢?李世民为什么想除掉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唐初时期的山东士族,正处于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个时期。当时有一本书叫《氏族志》,就是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