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皇帝龙袍为什么是红色,与五德始终说有关

宋朝皇帝龙袍为什么是红色,与五德始终说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614 更新时间:2024/1/24 12:46:42

不同朝代,皇帝龙袍的颜色也会不同,例如清朝龙袍是黄色,而宋朝是红色,那当时究竟是根据什么来决定龙袍的颜色呢?这里面的讲究可就多了。那这次准备先跟大家讲讲宋朝皇帝穿着的衣服为什么是红色的。其实这跟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有关,他曾提出一种学说名叫“五德始终说”,和五行有关,这里面也是隐藏了大量的学问值得我们研究,感兴趣的小伙伴就千万不要错过啦。

五德始终说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稀奇的,人家朝代都不一样,民族也不一样,穿个不同颜色的衣服不是很正常的事吗?确实,上述这些因素可能是他们为何袍服颜色不一的一部分原因。但是,为什么宋朝就非得是红色,不能是其它什么颜色呢?要知道这背后的原因,咱们首先得了解一个人——邹衍。

邹衍是何许人也呢?可能大家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是你一定知道孟子老子等人,也一定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除了儒家、道家这些广为人知的学派,阴阳家也是这些林立学派中的一个,而邹衍就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阴阳家,但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大家肯定听过,这个学说便是由邹衍率先提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听起来玄妙无比又神神叨叨的,但其实这是实打实的朴素唯物主义观。

金木水火土,都是自然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属于物质。邹衍认为,天地有五行,世界就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的,这可不就是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嘛,可惜的是没有看透物质的本质,认为金木水火土就是世界的本源。

不过,他在此基础之上来研究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五德始终说。什么是五德始终说呢?大意就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来揭示世界的普遍规律,也就是我们所在的世界的变化顺序是按照五德转移的顺序进行的。那什么是五德,五德转移的顺序又是如何的呢?

五德就是对应的五行之德,即土德、木德、金德、火德和水德。五德转移的顺序则是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来推衍的,五行相克是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所以五德转移的顺序就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七略》曰:“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那这些又和宋朝皇帝的红色袍服有什么关系呢?

五行相对的颜色

前面咱们就说过了,这五行是邹衍所认为的世界的本源,既然是本源,自然代表着世间万物。就像今天咱们的经常在中医里听说五行对应着人体器官一样,五行也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分别是土对黄,金对白,水对黑,木对蓝,火对赤。

按照这个逻辑,再结合五德始终说,宋朝的红色袍服就是火德。那么为何宋这样一个以清丽浅淡为代名词的朝代,会对应的是火德呢?

《吕氏春秋·应同》有言,“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凡是新的帝王要出现了,上天就会降下祥瑞,让老百姓知道。比如当年的黄帝,当时天现大螾大蝼,这东西又是代表着五行之中的土,所以就是土德,百姓也因此崇尚黄色。同样地,大秦也是这样。我们都知道秦人尚黑,据说是因为当年秦文公外出打猎,正碰上天现祥瑞——黑龙,认定这是秦要崛起的标志了。

那么宋呢?它为何是火德呢?南宋文学家周密在《齐东野语·用事切当》中说,“‘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盖高宗生于大观丁亥,孝宗生于建炎丁未,光宗生于绍兴丁卯故也。”这就表明宋之所以是火德,是因为这三位皇帝的出生时间和地点就暗含火德之意。所以宋朝皇帝的红色袍服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古人的智慧

虽说以咱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五德始终说,它确实有些封建迷信,用什么祥瑞什么上天的预示来看王朝兴衰,着实不靠谱。但是这样一个探索世界规律的观点可是在几千年前提出来的啊。

那时的人们能在生产力不发达,科技不到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着唯物主义的观点,并推衍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白因为什么被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带着妻子到南方避难。后来李白得到永王赏识,他曾给永王作诗《永王东巡歌》一首,抒发了其建功报国的情怀。不过此后永王李璘发动叛乱,被朝廷镇压,李白因为参与永王东巡而被定罪,流放夜郎。关于李白的死因一般是有三种说法,有说是醉死、还有说是病死,其实无论哪种死因应该都和永王有关。李白仕途之

  • 朝九大塞王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其实当时元朝还并没有彻底灭亡,这是退回了北方草原地区,进行夕阳生息。为了消灭到北元的残余势力,朱元璋曾经下令派徐达、蓝玉等人率领明朝大军前后八次深入草原,打击北元势力。虽然说明军多次重创了北元,但是怎么样都无法将其彻底歼灭。为了保卫北方边境的安全,朱元璋在自己儿子

  • 完璧归赵之后发生了什么?秦国为何攻打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完璧归赵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的熟悉的了,在这段故事中,蔺相如作为赵国使臣,力保和氏璧不被秦王夺走,怎么看都是秦王吃亏,而且最后还沦为了一个笑柄,但是,这毕竟是历史事件,不可能单独拿出来看,况且战国后期的秦王,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你知道在看似完胜的完璧归赵的事情发生了之后,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秦国真

  • 卫子夫死后刘彻后悔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卫夫子死了之后,这个汉武帝是不是后悔的,这个问题其实问的非常的简单,但是又非常的有意思,不仅仅问出了卫夫子这个人的传奇人生,也问出了这个汉武帝刘彻当时的一种心理,那么到底要怎么理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吧!说句实话啊,凭汉武帝刘彻的性格,还真的不至于对卫

  • 汉武帝为什么灭卫青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汉武帝还是挺有意思的啊,其实他还是非常厉害的,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气的皇帝了,但是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故事,那就是有人说这个汉武帝把历史上著名的卫青灭了九族,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其实更加准

  • 为什么说金国灭亡时比北宋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靖康之耻一直以来都被很多人认为是古代历史上一段非常屈辱的历史,北宋皇室和大臣们都被金国掳走,受尽屈辱,如果不是赵构刚好不在都城,宋朝基本上也就相当于灭国了,也就不会再有南宋什么事了。然而如果再看后来金国的下场,金国灭亡的时候比北宋还要更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金国灭亡的时候究竟是怎样的,金国皇室们又遭

  • 刘庄为什么要灭了阴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刘庄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但是他好像把阴家都给灭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这个刘庄有问题,还是说这个阴家有问题啊,这个说法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但是在死了之后,西汉就慢慢的衰弱退化,到后来因为的起兵造反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 韩信的暗度陈仓真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吗?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耶鲁大学的一场讲述博弈论的公开课中讲到:我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要去寻找最优势的策略,要去避免绝对劣势的策略。楚汉争雄,刘邦之所以去赴鸿门宴,是因为他要回避绝对劣势的策略。而项羽不杀刘邦,也是因为采取了绝对优势的策略。刘邦赴鸿门宴,是跟项羽达成了协议,自己让出自己应得的关中王,然后被项羽安排为汉中王

  • 李广利为什么叫贰师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李广利是汉朝中期将领,有人给他起了一个不太好听的称号叫“常败将军”。因为在李广利的作战生涯中,他多次损兵折将,没打过几场胜仗,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不算太高。李广利的官职是叫贰师将军,很多人不理解其中含义,这个“贰师”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次就准备跟各

  • 赵王迁为什么要杀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李牧被赵王迁冤杀,可以说是赵国自毁长城的举动,如果李牧不死,赵国还会不会这么快灭亡呢?到了战国末期,赵国唯一能够倚仗的将领就是李牧,李牧早年在北部抵抗匈奴,后来又多次防守秦国的进攻,并且在宜安之战上重创秦军。可见秦国想要啃下赵国这跟硬骨头,还没那么简单,李牧要是不死大概率能延缓赵国衰亡的时间,可惜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