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的豫州牧是什么官?放到现在有多大?

刘备的豫州牧是什么官?放到现在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52 更新时间:2024/2/5 7:35:50

刘备在成为蜀汉皇帝之前,也曾经是有过其他的一些职位的,其中有一个大家可能很熟悉的“豫州牧”。刘备因此被称为刘豫州,但其实刘备虽然被任命为豫州牧,却一直都没有上任,但是既然如此,为何刘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却还说自己是豫州牧呢?既然这个职位给他带来了不少的苦恼,为何还一直都接受这个称呼呢?这个官职放到现代又是一个多大的职位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三国中,刘备的人设是一个以德为怀,知人善任的好人,但是鲁迅曾直言:刘备之德近乎伪。实事求是出发,刘备的本性确实善良,同时也是一个能屈能伸的汉子,他的善更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甚至是委曲求全,否则最后也不能建立蜀汉。

而在整部小说中,让刘备一直耿耿于怀的还是“刘豫州”这个坎。很多人都知道刘备并没有真正做过豫州牧,可是为何他要如此好脾气的收着这个名号呢?因为这个“刘豫州”的名号刘备又受了多少委屈呢?

1、豫州牧的来源

我们经常念叨着:一言九鼎,这里的九鼎其实最早指的就是我国的九州。大禹时期为了方便管理,将天下划分成了九个区域,大致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因为时代不同,记载不同,有些史书上的州名会有些许差异,但是豫州从来没有改变过,豫州的地盘中心在现今的安徽亳州。

三国的背景是在东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官位还是比较复杂,而且过于书面化,很多读者都被绕晕了,这里面大致有:太守、郡守、相、刺史、州牧等等。

这些官位名称随着历史的演变,渐渐在不同的朝代消失,所以如果不是很熟悉秦朝和东汉历史的读者,会觉得这些官名很陌生,也搞不懂刘备的这个“豫州牧”到底官位有多大,值得他如此执着相守。

秦朝统一之后,在设立地方官员的时候就将全国分成了36个郡,这就是秦朝的郡县制。每个郡都有一个太守,这个太守既管行政又管当地军事,权力集中在太守手上,这也是最大的弊端。

后来为了遏制太守的权力,还多了个“相”,只是相和太守就如同省长和省委书记的关系,“相”大部分时间只能听从于太守,因此在秦朝,太守的权力极其集中。

汉朝建立之后,在地方统治上沿用了秦朝的大部分制度,为了方便更细致的管理,将九州细分成了十三州,将太守降为郡守,地方管辖范围缩小,州成了更高级别的管理单位。

同时为了监督郡守,朝廷还派出刺史作为眼线分到各个州,只是让皇帝没想到的是,下放的刺史觉得山高皇帝远,到了地方州之后如鱼得水,俨然成了当地的土皇帝。

到了东汉末年,朝廷对于地方的管控能力已经越来越微弱,地方割据开始日渐严重,同时,由于地方农民起义越来越多,为了加强控制,东汉朝廷用微弱的力量又派出了“州牧”,将几个郡集中起来再多派一级官员进行调配管控。

州牧虽然说和刺史的官阶是差不多的,但实际上州牧的权力大于刺史,就连薪资也比刺史多,并且州牧可以统一管理军权。三国时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下辖颍川郡、陈郡、鲁郡、汝南郡、谯郡、弋阳郡、阳安郡、襄城郡、汝阴郡9郡,以及梁国、沛国2国。

以后的都督、节度使等其实指的就是东汉末期的州牧,官位大小与能力范围都是雷同的,这样看来就比较明白,为何刘备如此执着追求州牧这个职位了,只是可怜的是,当时的东汉朝廷过于弱小,刘备的这个豫州牧其实并没有得到朝廷正式授命,哪怕他被推举了三次依然是一场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2、刘备三次被举荐豫州牧

1、陶谦的假情假意

陶谦和刘备之间的牵扯要从曹操说起,陶谦当时是徐州的州牧,掌管着徐州及周边的一些小地方。曹操占据兖州之后,势必要对外进行扩张,徐州是曹操眼中的肥肉,因此对陶谦发动战争是必然的。

但师出无名,曹操等待了很久,终于迎来了一个契机。陶谦误杀了曹嵩,借着这个名头,曹操带领大军对徐州开展了掠夺,这一战,曹军旗开得胜,一下子就攻下了十几个城池。

陶谦焦头烂额之际,就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则推荐了刘备。刘备向陶谦献计断了曹操的粮草,曹操迫于无奈只好停战,撤回兖州,就这样,陶谦和刘备搭上了。因着这份情谊,陶谦就将刘备推举到了属于豫州牧掌管的地盘小沛做刺史。

这个举动看着似乎合情合理,但如果深究就能发现陶谦的老谋深算。小沛是属于豫州牧掌管的,但是当时军阀混战,陶谦早就对徐州边上的小地方进行霸占,小沛就是被陶谦硬占过来的。

小沛名义上是属于豫州的版图,但当时实际控制小沛的正是陶谦,让刘备去小沛当刺史,听起来似乎是对刘备的举荐,其实陶谦真正的用意还是想让刘备当自己的爪牙。

可是这次举荐并没有获得东汉朝廷的认同,甚至小沛的直属豫州牧也没有答应,刘备第一次被推举到豫州刺史这个官位,其实上任得是名不正言不顺。

2、吕布有样学样

刘备吃的一次亏是在对待吕布这件事上,收留吕布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后来吕布闷不吭声的又霸占了徐州,本来陶谦去世,暧昧不明的遗嘱被许多人认为刘备可以继承徐州,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吕布,让刘备吃了个哑巴亏。

后来吕布觉得,不管明里暗里都亏欠了刘备,于是还写了推荐信,想让刘备去做豫州牧。当然,以吕布当时的身份,这份推荐信其实就是作秀,没有任何人会接受吕布的这份推荐。

3、曹操靠谱的举荐

同样被吕布耍得团团转的刘备和曹操,居然能够将前仇一并抛弃,刘备也能屈能伸,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投奔了曹操。曹操当时急用人才,加上刘备也是被吕布摆了一道,因此,爽快的和刘备握手言和,并且立刻答应让刘备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豫州牧。

曹操的这次举荐是真的靠谱,因为他能够获得东汉朝廷的盖章,让刘备的这个豫州牧的合法性,虽然最后刘备发现,他能管辖的范围也只有小沛这块小地盘,但是作为“皇亲国戚”,能够获得朝廷认可的官位,这比其他一切都重要,最重要的是,刘备认为地盘是可以自己打回来的。

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刘备重振旗鼓抢占了徐州,和曹操再一次反目,三足鼎立局势逐渐成熟,可不知道刘备是出于自省的目的,还是真的很喜欢小沛,让大家都称他为豫州牧,估计还是想用这段血泪史来不断提醒自己要知人善用。

3、曹操为何举荐刘备任豫州牧

建安元年(196年),被吕布打败的刘备在无奈之下投奔曹操。为拉拢刘备和聚拢人心,曹操利用控制的汉献帝封为刘备为“豫州牧”。这是刘备一生中获得的第一个高级官位,此后刘备便被称为“刘豫州”。

但奇怪的是,刘备之前占据的地盘明明是徐州,在豫州好像没有地盘。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不让汉献帝任命刘备为“徐州牧”而是任命为“豫州牧”呢?

首先,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当时还不是天下最强的军阀,无法随意任免没有实际控制的地盘上的“州牧”。当时曹操实际控制的是兖州和豫州,其中的兖州是曹操的根本,只能分给刘备“豫州牧”。

其次,吕布偷袭徐州后将刘备安置在小沛,而汉朝以后的小沛(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长时间在徐州管辖之下。因此包括《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小沛是徐州的一部分,与豫州无关。

然而根据史书记载,小沛在东汉末年是在豫州管辖之下,只是被徐州的军阀长期控制。刘备援救陶谦时就驻扎在小沛,结果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曹操也是按照小沛属于豫州的规划,表刘备为“豫州牧”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前发生的诡异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队破城而入,同时清军入关,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我国封建王朝历史重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灭亡,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叹息。根据史料记载,在大明王朝灭亡之前,中华大地上出现了非常多的奇怪时间,至今很多都无法用科学来进行解释。难不成大明王朝的灭亡是上苍的安排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看看到

  • 长坂坡之战赵云共杀曹将多少,其中有顶级武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长坂坡之战算是赵云的成名之战,也正是通过这场战役,让赵云在许多三国迷的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赵云被称为没有打过败仗的将军,但也有人质疑赵云,说他的交战记录中,似乎从来没击败过最顶级的武将。那在长坂坡之战赵云七进七出,他击杀的曹将到底有没有一流将领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下文将尽量做

  • 为何说女娲伏羲图好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有人说了这个女娲和伏羲的图非常的恐怖,那么有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是真的很恐怖吗?又恐怖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可以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期待大家加入哦!其实说伏羲女娲图非常的恐怖的原因是因为一张图,我们闲话少叙,下面直接上图:这张图大家不要以为是假的,这是一张非常真

  • 孟获为什么不救援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对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不会陌生。根据《汉晋春秋》上的记载,刘备死后,孟获起兵反蜀,诸葛亮则亲自率军平叛战乱。后来诸葛亮顺利缉拿孟获,为了换取南方的民心,诸葛亮留了孟获一条命,并且让他担任御史中丞。但孟获的最终下落古籍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不解孟获为什么没有救援蜀国,其中原因我们也只能自行推

  • 杨贵妃如果不死,大唐真的会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杨贵妃作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女性人物之一,她一生的经历,最为神秘的就是她的死了。马嵬坡下就是贵妃香消玉殒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的态度,认为贵妃并没有死,但同样也有很多人反对这种意见,认为如果贵妃不死的话,大唐必然会灭亡。为什么会将一个王朝的生死放在杨贵妃的身上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只有开国皇帝称祖,为何清朝皇帝就有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古代,对于皇帝死后的称呼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他们的庙号各不相同,但是却也是有一些规律的,一般来说只有开国皇帝才能被称为“祖”,比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等等,但是到了清朝时期似乎就不太一样了,清朝总共有三个皇帝都被称为“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 崇祯帝为什么杀郑崇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郑崇俭是明朝末年大臣,他曾多次领军击败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还取得玛瑙山大捷,立下诸多战功。但郑崇俭最后却被崇祯帝冤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崇祯帝继位后杀过七个总督,郑崇俭便是其中一位。当时崇祯觉得起义军实力日益庞大,他便对大臣更加严厉,功罪之间不能相互抵消,实际上这让己方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失。有关郑

  • 清朝灭亡后辛丑条约还有效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纵观大清王朝,虽说有着康乾盛世的加持,但也仅仅只是过眼云烟,尤其是哪些对于康乾盛世存在质疑的一些人,是否真的有像史书中说的那般繁华。而到了近代时期的大清国,处处受人限制,在对外交涉中屡屡处于下风,最后还落个“洋人朝廷”的地步,奈何一个“惨”字可叹!18

  • 罗马与汉朝的交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97年,此时正是东汉和帝永元九年,甘英曾经奉命西域都护班超的名字出使大秦,这个大秦其实指的就是罗马帝国。当时的安息帝国,也就是帕提亚利用轨迹欺骗了甘英,阻扰了罗马与汉朝的第一次正式交往。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其实罗马帝国也在积极的寻找着各种机会来与汉朝建立起联系。于是史书上便出现了“罗马

  • 崇祯皇帝如何才能拯救大明王朝?有翻盘的可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在崇祯继承皇位的时候,明朝已经是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当中了,可以说是各种难题等着崇祯来决绝。但是尽管崇祯再怎么努力挽回局面,最终大明还是灭了,最终自己也自缢在了煤山。那么崇祯在接手皇位开始到底有没有机会翻盘呢?有没有机会拯救大明王朝呢?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